讀古今文學網 > 活好:我這樣活到105歲 > 第四章 不易化解的困難 >

第四章 不易化解的困難

面對突發的喪親之痛

○ 因為突發事件失去家人,我能解脫並忘記這樣的悲痛嗎?

我親眼目睹過很多人因疾病離世,除此以外,有人因為戰爭、災害和不可預測的事件死亡,甚至還有人因為一些讓人無法相信的離奇原因暴斃。

一遇到這種超乎想像的變故,我們內心會問,「為什麼是我遇到這種飛來橫禍?」

我們會為此深陷自責,甚至認為也許這輩子自己再也笑不出來了。其實人類天生就具有這樣的一種特殊能力,就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會遺忘一切悲痛的能力。看到美麗的花朵,聽到美妙的音樂,想到美好的事物,我們依然會覺得「活著真好」。也許此刻的你感覺悲傷,但再次感覺美好的那個瞬間一定會出現,請你相信並耐心等待這個時刻的到來。

我非常喜歡《花兒會開》這首歌,它讓我相信,總有一天花兒還會綻放。正是這首歌,溫柔地教會我如何在痛苦時靜心等待。

花兒會開

作詞:巖井俊二 作曲:菅野洋子

晶瑩的鋪滿大雪的路上,

透露著春天的香氣。

我想起了那座讓我懷念的城市,

曾想要實現的夢想,曾想要改變的自己。

如今卻只是想起,我思念的人。

聽到了嗎?誰在唱歌,在鼓勵著誰。

看到了嗎?誰的笑臉,在悲傷的另一邊。

花啊,花啊,花會綻放,為了不久將重生的你。

花啊,花啊,花會綻放,我又留下了什麼呢?

夜空的另一邊,

散發著清晨的氣息。

我想起了那些讓人懷念的日子。

受到傷害,也傷害別人,沒有回報,所以哭泣。

如今卻只是思念,所愛的那個人。

看到了嗎?誰的思念,我和誰,彼此相連。

看到了嗎?誰的未來,在悲傷的另一邊。

花啊,花啊,花會綻放,為了即將重生的你。

花啊,花啊,花會綻放,我又留下了什麼呢?

花啊,花啊,花會綻放,為了即將重生的你。

花啊,花啊,花會綻放,我又留下了什麼呢?

花啊,花啊,花會綻放,為了即將重生的你。

花啊,花啊,花會綻放,為了即將戀愛的你。

一片土地無論歷經何種蹂躪,即使人們認為它再也不可恢復,但終有一天,花兒會重新綻放在這片土地上。現在的你,也許不能體會這種感覺,沒有關係,我曾經也和你一樣無法理解。

耐心等待這一天,你會發現,因為相信,所以看見。

最悲傷的事情

○ 迄今為止,您最傷心的一件事是什麼?

說來好笑,我這一生中最傷心的是舊制第三高中理科甲類落選那次,當時我為之痛哭流涕。甲類就是所謂的醫學部升學課程。

沒有考取醫學部的升學班,我悔恨交加……整整一個晚上默默流淚,一直到哭到了第二天早上,枕頭都濕透了。

實際上是放榜時不知哪裡出了錯,事實上我成績合格並被錄取。第二天,當得知結果時,我喜出望外,這是我這輩子最開心的時刻。

這樣的經歷,讓我懂得了一件事。

傷心和喜悅,就像錢幣的正反面一樣,緊密連在一起。

一晚上不停地流淚,讓我深深地意識到自己想進醫學部的心情是多麼迫切。

夜晚的天色越晦暗,早晨的光線就越耀眼。

冬天的天氣越淒冷,春日的暖陽就越明媚。

人這一生,讓人悲痛欲絕、不能如願以償的情況很多,總體來看,遠多於讓自己開心快樂的時刻。

想哭就痛快淋漓大哭一場,哭著哭著,你會發現自己有能力面對心中的悔恨和悲傷,你會發現前面一定有美好在等待著你。

真正哭過,才會理解別人的苦。靠近受傷的人時,我們可以對他說一些鼓勵的話,會感到慈愛之心油然而生。溫柔待人的人也一定會被溫柔以待。

人生最令人痛苦的經歷會在心中一直佔據重要位置,落選這事至今還在心底向我微笑。

運氣可以改變嗎

○ 一直以來我都運氣不濟,能改變嗎?

有時候人們會想,為什麼只有我這麼倒霉,身患重病、家人早逝、失業、離婚還有其他悲催問題,難道真的是我運氣不好?人一生中如果遇到這樣的困局,總會有這樣的想法吧。

其實,人這一生中會面對很多困難,即使那些被認為運氣好的人也難免有各種艱辛或苦惱。

這世上不存在完全無憂無慮的人。

我一直在思考,我們是不是可以用「機會」替代「運氣」這個詞?就像我們看富士山,如果乘坐新幹線,到了靜岡附近就能看到富士山的雄偉,但並不是每次都能如願,因為即使是晴天,富士山也可能被雲霧遮擋,而且如果你恰好是晚上乘車路過,那也完全看不到富士山的美妙。這告訴我們,即使在日本排名第一的高山也有不總是能被人看到的時候啊。

可是就算看不到,富士山依然矗立在那裡。

可能你下次再去看,有可能還是看不到,你不死心再去,結果依然不能如願。一次又一次錯過,到後來在不知不覺中,你放棄了這個願望,以至於你已經到了富士山腳下卻睡著了,再次與富士山失之交臂,最後發現一輩子就這樣過去了。

即使無法親眼見到,但相信富士山就矗立在那裡。這樣去想的思維方式才會讓運氣好起來。

仔細想想,運氣或者機會肉眼無法看到,但我們如果確信自己被愛、被珍視,生活中所有的困難都是為了讓自己更好地成長,那在我們度過艱難時刻之後,一定會獲得生命豐厚的回報。

聽說世界大富豪中99%的人都有過破產的經歷。我不知道這個說法的真假,但這句話我覺得非常有意思。

奇跡的發生

○ 先生曾經創造很多奇跡,奇跡只會發生在一些特定的人身上嗎?

我覺得,不是人人都可以創造奇跡。

那麼,奇跡究竟會光顧哪些人呢?

如果我們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我相信,任何人都能創造奇跡。

仔細研究那些曾經創造奇跡的人,我們會發現,無論他們處於什麼時代,都有個共同特點,就是有「確信」的意念,並且是堅定地確信。這可以說是一種信仰。

信仰是認識到生命中總有一些事情是自己的力量無法企及的,是相信世界上總有比自己本身需要更高的精神追求,因此捨棄、放下內心的執念,擁有一顆平常心。

奇跡,屬於那些有精神追求並確信的人。

捨棄執念,即捨棄過去陳舊的那個自我,實質上是內在的一種重生。

我們常常無法解釋的奇跡,就發生在這些經歷過脫胎換骨般重生的人身上。對此,我學到的是「像發生過奇跡的那些人一樣,堅守精神的追求」。

當遭遇反對時

○ 先生當時推動醫療界改革,遇到過其他醫生的反對嗎?

對於大家現在耳熟能詳的「生活習慣病」[1] ,很多人都會驚訝地問我:「日野原先生,這個詞原來是您創造的呀?」

在日本,我創建了首家完全獨立型療養院,最早引進了健康檢查項目,並在聖路加國際醫院完成實施。確實,這樣的項目對當時日本醫療界來說,是一次全新的醫療改革。

這些成績源於我在美國醫院的那段研修經歷,那些日子成為我人生的重要轉折點。

美國醫生教育體系非常先進,能大大增強美國醫生的工作意識,他們每個人幾乎都能獨當一面。除此之外,美國還具有完善的團隊醫療系統,這些都讓我切身感受到在日本無法體會的醫療現場的緊張與規範。對我而言在美國的學習是一次脫胎換骨的經歷。

當時的日本,海外留學是一件非常難實現的事。我非常幸運地獲得了獎學金,實現了在美國研修的夢想,遺憾的是研修時間僅有短短一年。你們幸運地生活在現在的時代,我希望大家能經常去國外學習、增長見識。

我當時39歲,決心把在美國學習到的寶貴經驗帶回日本,回國後,我將此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當時是浮舟邦彥先生與我共同走過了那個艱難的階段,他現在在大阪經營交響樂音樂廳,並擔任滋慶學園(日本最大的職業教育集團)理事長。

我們倆在醫療改革的過程中達成了共識,除系統地提高日本醫生的水平外,幫助醫生處理事務工作的助手們的水平也必須提高,否則無法建立團隊醫療體系。

在與浮舟先生二十多年的工作交往中,偶然發現我們都喜愛古典音樂,並且都是男高音裴宰徹先生的忠實粉絲。對於這樣的緣分,我們深感驚訝。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可能會引發不可思議的事情。

「患者和未來醫療」是我在實施各種改革措施時的主要原則。但是,在任何新興事物發展初期,都會遭遇反對聲音,這些措施也不例外。

有趣的是,持有否定意見的人幾乎都是我的同行,他們也是醫生。他們認為日本與美國的環境不同,這些改革在日本無法實現。

聖路加國際醫院在改建的時候也遭遇了反對,當時反對者看到醫院寬敞的走廊時,「日野原先生真是喜歡奢侈啊,設置這樣寬敞的走廊到底是為了什麼」,諸如此類的非議很多。1995年,發生了讓人們永生難忘的地鐵站沙林毒氣事件,離現場很近的聖路加國際醫院形成了戰場般的擁擠場面。

被批評「奢侈」的走廊上,配備了讓每個患者都能單獨吸入氧氣的醫療設施。正因為走廊足夠寬,醫院才有能力一下子接納600多位掙扎在生死線上的病人。

這次事故讓大家明白了,一旦發生戰爭,醫療現場會是什麼樣子。我去美國研修時積累的經驗,成為應付這次事故的關鍵。

也可以聽聽我父親的故事,我的父親也有過和我類似的經歷。

父親年輕時,曾經作為牧師在美國生活過一段時間。在美國的大學,父親深感校園的良好環境對於學生學習的重要性,年輕學子們置身於良好的環境,無形的力量似乎能打開他們求知慾的大門。回國後,父親在廣島女子學院擔任校長,被美國大學氛圍感動的他,夢想著在日本也建造一所美國式的大學。

為了實現夢想,必須購置土地、推行改革,當時的教育系統無法接受,這些措施遭到了強烈的非議。甚至有人針對購買土地這一問題質疑父親是為了個人私慾,並對此大做文章批評他。

「無論身處何等困境,你們的父親不會做那樣的事。」母親從內心對父親充滿尊敬和愛慕,她和父親一起傷心地離開了廣島,來到我身邊生活。

被稱為「叛徒」「大罪人」而不得不離開的父親,當時內心是怎麼想的呢?幾十年後,為了感謝父親對廣島女子學院的貢獻,學院裡放置了父親的銅像。我想,父親在天國如果能看到,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他一定會很欣慰吧。

即使不被當時的人們理解,真正有價值的東西、真正美好的東西,一定能跟得上時代步伐,經得起歷史評判。

我認為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可以超越任何「限制」,即使當時不被接受,也一定不要受此影響、感到困惑,要相信真正的價值終有一天會得到認可。

當挑戰沒有人做過的事情時,你要不停地問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也許你心中有一種強烈的「想做」的意願,這時候就要仔細去想為什麼要去做,這點非常重要。

我想轉述稻盛和夫先生在國際醫療學會上演講時說的話,他目前擔任京瓷名譽董事長,職業生涯中曾多次迎接挑戰。

稻盛和夫先生27歲時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名「京瓷」),52歲時創辦第二電信(原名DDI,現名KDDI,目前在日本為僅次於NTT的第二大通信公司),後來又重振已經宣佈破產的日本航空公司,他是一位「不走尋常路」的人。

那時候,他常常問自己的一句話是,做到「動機至善,私心了無」了嗎?

當時NTT壟斷著日本的通信業,稻盛和夫先生想進入這個行業,他反覆地問自己這個問題,花了兩年時間才找到答案,於是決定朝著這個方向努力。為了踐行自己了無私心的信條,他宣佈不持有KDDI任何股份。經過多年發展,KDDI成了全日本第二大電信公司。

更為重要的是……

開始引入新生事物時,難免不被他人理解,有時還會遭受強烈反對,這時候一定要想起「向遠看」這句話。

我很敬重的一位禪學大師曾經和我說,即使遭到別人的反對,也不要氣餒,而是向遠看,然後用「我是這樣考慮的」商量語氣,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對方。

我們要「向遠看」、向他人做「解釋」,然後不斷「重複」我們的觀點。

這就是我們運用意志力、付諸行動的必要過程。

如果沒有反對的聲音就不存在什麼挑戰,正因為有人反對,我們才有機會應對挑戰。我們必須經常反問「為什麼要這樣做」「為了誰我要面對這樣的挑戰」?如果有必要,要不斷地反問自己。

當然我們這樣想、這樣做的時候,一定會有身處逆境的時候。我就是這樣走到了今天。

培養孩子

○ 想讓孩子成為像先生這樣的人,該如何培養呢?

我小時候,好像兩三歲的時候,如果有什麼事情不明白或者有些事情不能接受,從來不聽大人解釋,我就躺在地上又哭又鬧2個小時。

每到這個時候,母親就會笑著說:「這孩子長大了是會成為了不起的人,還是變成一個大無賴呢?」

我個性爭強好勝、不服輸,在學校不是優等生,身體也不健康。現在回想起來,我真是一個常常給媽媽帶來麻煩的孩子。媽媽總是為我操心,應該很辛苦吧。

我這一生最感謝母親的是,她一直相信「重明是不用管就會自覺學習的孩子」,她對我一直採取放任自由的態度。

這裡說的放任自由,不是不關心,愛的反義詞是不關心,母親對我的放任自由是對我的全然信任,她在耐心等待我長大成熟的那一天。

我的母親,她從來沒有主動向我灌輸過什麼知識,所以我從小就可以全心投入自己的愛好和感興趣的事物中,反而更加勤勉好學。

有件事至今令我難以忘懷。我個性不服輸,當大我不多的姐姐開始認字時,我對自己還不認字的現實非常生氣。有一次,我在地上寫下平假名的「」字,然後問:「媽媽,這個怎麼念。」媽媽看著我,對我說:「等著重明長大了自己學吧。」我永遠懷念那個信任我、等待我長大的媽媽。

母親愛自己的孩子,所以對孩子總是充滿期待,總是「希望他變成這樣或那樣」。

做媽媽的如果常說「去做這個」「那個不行」去強制孩子,表面上看似在保護孩子,實際上卻有可能適得其反。

如果家長總是強迫孩子遵從自己的意願,無形中也會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孩子。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還小,什麼也做不了。其實,孩子身上的潛能如同宇宙,深不可測,遠遠超乎你的想像。

上天已經賦予每個孩子特殊才能,家長要做的是耐心等待。我從母親那裡學到,這種耐心才是做好家長最重要的因素。

重明語錄

永懷希望

耐心期待

困難終將被戰勝

把願望分成幾塊,

實現願望,

先從最小的那塊開始吧!

活著是靠機緣巧合,

還是命中注定?

無人能夠看透,

人間這部劇本。

永懷希望,耐心期待

悔恨

悲傷

經歷之後

一定有美好在等待

人這一生,讓人悲痛欲絕、不能如願以償的情況很多,總體來看,遠多於讓自己開心快樂的時刻。

真正哭過,才會理解別人的苦。靠近受傷的人時,我們可以對他說一些鼓勵的話,會感到慈愛之心油然而生。溫柔待人的人也一定會被溫柔以待。


[1].954年,日野原先生在日本聖路加國際醫院第一次引入了一種叫作「短期住院精密身體檢查」的體檢項目。這種特殊的精密體檢項目後來成為提高普通日本人平均壽命和生活品質的關鍵原因之一。這項檢查後來被人稱為「人體船塢」(human dock),就像船舶要進入船場內進行精密檢查和維修一樣。這項檢查能在半天到一天的住院檢查中,發現一些平時沒有明顯症狀的身體潛在病灶。據統計,癌症、心臟病、腦中風這三類疾病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40歲左右的日本人最容易患上的疾病,當時被稱為「成人病」,致死率非常高。20世紀70年代,已成為日本內科權威的日野原先生呼籲將「成人病」這一叫法改成「生活習慣病」,因為經過長期的臨床觀察,很多病例都是因為日常不良的生活習慣。舊厚生省於1996年將「成人病」改稱為「生活習慣病」,如今這一名稱已被人們廣泛接受。——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