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活好:我這樣活到105歲 > 第三章 寬恕很難做到 >

第三章 寬恕很難做到

寬恕別人

○ 一直以來,您可以寬恕所有人嗎?

寬恕真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情。

每到需要去寬恕一位自己很難原諒的人時,我就會有一種深切的無力感。

提到「寬恕」,我的腦海中常常浮現出「恕」這個漢字,它不是人們經常說的「饒恕」或「赦免」。從「恕」字中,能體會到寬恕最本質的含義。

「恕」從字面上看,下面是「心」,「心」上面是一個「如」字,「恕」並非寬容或者諒解犯錯的人,而是說要有「如他人之心」,即應換位思考,設身處地、感同身受地為對方考慮。

從對方的角度去想問題,就能實現寬恕。事實上,寬恕別人也是在寬恕自己。學會寬恕,不光有利他人,也是為了自己好。

沒有寬容、諒解之心,會讓自己深陷負面情緒,身心疲憊甚至心力交瘁;反之,如果能夠寬恕別人,則會讓自己生活得更輕鬆、愉悅。

即使這樣想,生活中還是會出現「一些無法被原諒的人」,對他們既往不咎,完全放下,真的很難做到。

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我們經常碰到「無論如何我不能接受這件事」「我絕不能原諒這個人」的情形。

我在遭遇「澱號」劫機事件時,有過類似經歷,那一年我58歲。

那時,劫機者把我們當作人質,要求飛機朝他們指定的目的地飛行。在飛行過程中,一位劫機者說:「離目的地還有一段距離,有人要看書嗎?」

乘客沒有人舉手,只有我要了一本《卡拉馬佐夫兄弟》。

雖然曾經讀過這本書,但我還是又在機艙裡看了起來。

在那個時候,飛機上的每個人都有可能失去生命,我怎麼可能去寬恕劫機者。在那樣恐怖和痛苦的氛圍中,我無論如何做不到原諒,但我也想盡一切努力去理解他們。很多年過去了,現在的我對那些劫機者仍然無法寬恕。

正是因為想理解他們,所以當時的我試著去讀他們看過的《卡拉馬佐夫兄弟》。

至今我對《卡拉馬佐夫兄弟》這本小說的思想,仍然有無法理解的困惑。

我如何才能寬容原諒他們呢?

有時,我經常這麼問自己。

在離世之前,我還想再讀一遍《卡拉馬佐夫兄弟》,也許那個時候,我能領悟出寬恕的真正涵義,我近來一直這麼想。

告別過去,實現重生

○ 重生,到底是什麼樣子呢?

世上有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願望:「如果有機會重新投胎做人,我一定換種活法。」

試著想像自己可以再活一遍,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我也一樣,如果生命之旅可以重新開始,我想成為一名歌手。

可是,「重生」真正的含義,不是再一次出生,而是說我們一邊繼續現在的人生,一邊經歷脫胎換骨的新生。

為了重生,必須經歷一次死亡。

但這種死亡,不是指肉體上的死亡。

我對此恍然大悟的一瞬間,就是我從「澱號」飛機上被解救,再次踏上地面、感到重生的那一刻。

被劫機犯當作人質的4天,是我人生中最漫長的4天。

我一輩子也忘不了走下飛機舷梯、踏上地面時的感覺。我與妻子相擁而泣,兩人下定決心:「生命已經不再只屬於我們,從此不能再僅僅為自己而活,要用餘生回報他人。」

我在那個時刻覺得自己已經死過一次。過去的那個「我」死去了,取而代之的是脫胎換骨後新生的我。

捨棄自己,也就是和過去那個「我」告別。在這個意義上,因為經歷了劫機事件,我獲得了重生。

從那天起到現在,我一直堅持不懈地奉獻自己,上天賜予我新生,我將其奉獻他人。

終止霸凌

○ 有辦法終止霸凌嗎?

如果我們都能像愛護自己的生命一樣去愛護他人,我相信傷及他人性命的霸凌行為一定會被杜絕。

霸凌是一種暴力,是不尊重生命的行為。

我們遇到事情要換位思考,像關心自己一樣去關愛對方,如果做不到,不僅僅是孩子之間,甚至大人之間、國家之間都會出現霸凌的情況。

在這裡,我想介紹一首詩,摘自我2016年出版的《不報復》詩畫集。

肉眼看不到生命,

但能感知它的存在。

你也能感知,

屬於自己的生命,

生命是自己擁有的時間。

在你們十歲時就已經說過吧,

珍惜生命,

好好利用時間。

你們的時間,

小時候要充分利用,增長能力,

長大要回報在他人的身上。

霸凌就是傷害生命的行為,

剝奪朋友所擁有的時間,

趕快,停止霸凌吧!

萬一,

遇上霸凌的是你,

停止用力對打,

停止張嘴對罵,

默默地忍耐著,告訴他,

我,不報復。

一起跑向操場,

去踢足球,

讓對方的時間,

和你的時間重合一致,

讓你們的生命一起充滿激情。

對於肩負著未來重任的孩子們,我有責任讓他們真正理解「珍惜時間,生命可貴」的意義。

與不喜歡自己的人共處

○ 怎麼才能與不喜歡自己的人和諧共處呢?

嘗試和不好相處的人交往,我們可能會得到一些啟發。

非常幸運,很多人關愛我、珍視我,我的內心充滿了幸福感,也因此萬分感謝大家這份珍貴的感情。人們經常會問我:「先生,周圍有這麼多人喜歡您,您是不是就能遠離那些不喜歡自己的人?」當然不是。在形形色色的人際關係中,沒有人可以完全隔絕對自己抱有敵意的人。而且,即使躲得開,我也不會那麼做。

我做醫生的那些年,遇到過很多患者,他們告訴我得了病以後才意識到什麼是生命中最在意的東西。與當初自己最討厭的事物在一起磨合久了,居然能讓自己發現生命中最珍惜的東西。人際關係不也可以借鑒學習嗎?

不被人理解已經很痛苦了,如果再進一步被嫌棄,很容易讓人陷入一種「為什麼我這麼糟糕」的情緒裡。

其實嘗試和不好相處的人交往,我們可能會得到一些啟發。

每到這種時候,我就對自己說:活了100多歲,我對真正的自己都還沒完全搞清楚,別人不理解我很自然啊。

這麼去想的時候,我會變得輕鬆愉快起來。然後就可以思考為了讓對方理解我,我該做些什麼。這時很容易懷著一種接受對方的心態,讓大家繼續相處下去。

相處過程中,我不斷會對內心真正的自己有新發現、新認識。相反,如果認為對方不好相處,就迴避對方、避免接觸,那麼也就能認識自我的機會錯過了。

我深刻體悟到,那些讓自己不開心的人際關係中,反而蘊藏著可以豐富我們人生經歷的啟示。

怎麼看待依賴關係

○ 不習慣依賴別人或者被別人依賴,先生曾過度依賴別人嗎?

有福氣依賴某個人,我認為是件值得慶幸的事。

依賴有兩種,你說的過度依賴,是不是這種喪失了自我而依賴別人的做法呢?

想要過度依賴別人的時候,有必要思考一下內心的那個「自我」。

這個「自我」就是有自己主張的生活方式,簡單地說,非常自信,確定自己想朝著什麼方向生活下去。

遺憾的是,與外國人相比,日本人普遍缺乏自我。這大概與信仰有關。

是否有自我是生活方式的問題,與經濟上是否獨立無關。有些人即使寄人籬下,沒有生活費,也能堅持自我。就比如現在坐在輪椅上的我,在生活起居都需要別人照顧的狀態下,我依然能做到堅持自我。

第二種依賴說的是那種堅持自我、拚命努力的人,在遇到確實無法解決的困難時,他們信賴比自己更強大的人,把自己確實無能為力的困難托付出去,然後以一種「絕對信任」的態度等待最後的結果。

因為有能力,所以被依賴。正因為有依賴自己的人存在,我們才努力讓自己可以肩負更大的挑戰,人生才變得更加有價值。

對我來說,能讓我依賴的朋友,就好像是我的家人。

如何與年輕人共處

○ 怎樣與年輕人和諧相處?

我非常喜歡年輕人。

如果問我最希望得到什麼人的肯定,我的答案是「年輕人」。

「看到您努力的樣子,我們覺得應該更加努力」「感謝您所做的一切,讓我們覺得現在非常幸福」,當聽到這些來自年輕人的話,我會由衷地喜悅,希望自己加倍努力,成為年輕人的人生導師,給予他們更多的勇氣。

這些年輕人和我有著八十多歲的年齡差,和他們溝通交流,讓我感受到了很多新鮮有趣的刺激,學到了許許多多的東西。而出乎意料的是,他們竟然對我這一代人的想法也非常感興趣。

和年輕人相處時,我很在意我們接觸的方式方法,使用什麼樣的語氣、擺出什麼樣的表情、用什麼樣的說話態度、給人什麼印象等,這些可統稱為「接觸感」。如果你對年輕人居高臨下,嘮叨說教,他們就不願意和你繼續交流。

我們應該帶著親近溫和的接觸感,讓年輕人產生「想更多地感受到你的幫助」的心情,這樣自然會與他們形成良好的關係。

「現在的年輕人不怎麼樣」,在很多時候都能聽到這種論調,我覺得這是一種以自我為標尺的言論。我們完全可以轉換思維,我們確實年長,人生閱歷更加豐富,所以我們更應該主動接近年輕人。年輕人和我們談話會害羞或者詞不達意,但他們年老後一樣會變得自信和健談,年齡的增長可以教會年輕人很多東西。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我們往往只尊敬位高權重的上級或比我們年長的前輩,而對年輕的後輩、親密的家人以及弱者,往往缺乏應有的尊重。

尊重他人是一種良好的修為,總是感同身受為別人著想,我覺得這和年齡、職務無關。

我也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才有這樣的體會,做到很好地與所有人相處真的很難。

當感覺關係不太融洽、交流不下去時,我會反思:是不是與對方接觸過程中哪個地方做得不好,讓他/她感到了冷冰冰的隔閡感?

曾聽說我非常敬重的威廉·奧斯勒醫生的一個故事。他的病房有個女孩身患白血病,每次他進病房前,都會在醫院的庭院裡剪下一朵玫瑰花,醫生想讓她看到玫瑰花,感知到他的關心和鼓勵。

憑著這朵玫瑰花,女孩眼裡的奧斯勒先生不再只是來給自己看病的一位老醫生,而是帶給她活下去的勇氣和信心的騎士。奧斯勒醫生能進行超越年齡、直通心靈的交流,我由衷感到敬佩。

重明語錄

離別的痛苦,

很快會變成思念的柔情。

不幸之中也有美好希望,

貧困之時也可分享僅有。

從不記得對他人的傷害,

時時計較身受過的委屈。

人類真是愚妄,

從不懂得寬恕。

寬恕的手

寬恕

諒解

感同身受

要有「如他人之心」

從不記得對他人的傷害,時時計較身受過的委屈。

人類真是愚妄,從不懂得寬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