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好好說話2:簡單有效的高情商溝通術 > 第三節 道歉的方式比道歉更重要 >

第三節 道歉的方式比道歉更重要

真誠的道歉,是修復破裂關係最簡單有效的方式。然而「道歉」這個場景,又是最讓人緊張和尷尬的。為了化解這種尷尬,我們經常會本能地出些昏招。認識並且避免這些誤區,才能讓你在無意中傷害了別人的感情之後,通過道歉換取對方的諒解。

只是「對不起」,換不到「沒關係」

道歉的時候別怕丟臉,

因為道歉的效果,

有時恰好跟你丟臉的程度成正比。

‧可能遇到的問題

我跟朋友開了一個比較過分的玩笑,他很不開心,我該怎麼跟他道歉,才能讓他原諒我呢?

常見說法1:「好啦,我道歉就是了,別生氣啦!」

常見說法2:「如果你覺得不舒服,那我可以跟你道歉。」

常見說法3:「我很抱歉,但我不是故意的,我不知道你這麼在意。」

更好的說法:「我知道我的話傷到你了,真的很對不起。」

?‧為什麼要這樣說

誠摯的道歉,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為我們通常會覺得,說出「對不起」這三個字,是件特別尷尬的事。而為了降低自己的尷尬感,道歉的時候,人們就很容易陷入三個誤區,致使被道歉的人接收不到我們的歉意。

第一個誤區,是硬要在道歉最後加上一句「尾巴」,讓道歉聽起來比較輕鬆。比如在表達歉意之後,勸對方「別生氣啦」之類的。而這個「小尾巴」,其實是會讓人很抓狂的。因為在被你冒犯的人聽起來,這是在暗示問題出在他身上,是他不懂放輕鬆,喜歡小題大做,才導致關係緊張的。可是,被傷害的人明明是他,你憑什麼要求他就必須大氣一點,必須看開一點呢?

第二個誤區,是在道歉的時候,加上了「前提」。比如「如果你覺得不舒服,那我可以跟你道歉」,這個邏輯聽上去好像沒什麼問題,畢竟對方的「不舒服」,是你道歉的直接原因。可是歸根結底,對方的不舒服,是因為你做錯了。你是在為你的錯誤道歉,這時候強調「對方不舒服」這個前提,只會讓人覺得,你是在怪罪他太敏感脆弱。

第三個誤區最嚴重,是在道歉時還要加上「但是」,試圖為自己開脫。最常見的情況,是說完抱歉之後再加一句「(但是)我不是故意的」。從你的角度想,這是為了讓對方心裡好受些。但是從對方的角度來看,完全不是這個感覺,他會覺得你不是在道歉,而是在自我辯解,甚至是找借口。一個最本能的反應是:「不是故意的?不是故意的就可以這樣嗎?」所以,即使你沒有說出「但是」這兩個字,只要存在辯解的成分,這樣的抱歉在對方聽起來,就是沒那麼真誠和純粹的。

以上這三個誤區,並不一定是因為道歉者存心狡辯。恰恰相反,這很可能正是因為他們內心被羞恥感壓得喘不過氣來,所以才會找各種機會,給自己緩和一下氣氛。但是,如果你要讓對方感受到真摯的歉意,就必須克制這種本能的衝動。不要怕,讓你的羞恥感自然表現出來就好。

關於這一點,美國的溝通專家約翰·卡多(John Kador)指出:「對不起」之所以會有力量,其實不在話怎麼說,也不在內心怎麼想,而是在於你是否充分展現出「羞恥感」(Shame)。羞恥感展現得越多,道歉就越有力量。也就是說,你越是讓自己顯得尷尬,就可以得到對方越多的諒解。道歉最大的訣竅,就是「不要怕尷尬」。

廉頗的「負荊請罪」之所以是歷史上最典範的道歉,就是因為堂堂大將軍願意在大庭廣眾之下脫掉上衣,背著荊條,一路走到藺相如家,跪在藺相如面前請他責罰。這裡的每個細節,都是在狠狠地羞辱自己,若非如此,就不足以表達羞恥與愧疚。真心覺得做錯了事,希望別人原諒,就不要怕丟臉,付出「代價」,才能更好地換取原諒。

總之,理想的道歉,要越明確越集中越好,要拿掉前面提到的這些「尾巴」「前提」「但是」。如果你要為說錯話道歉,你就應該簡潔明瞭地說「我知道我的話傷到你了,真的很對不起」——停在這裡,不要再說了。雖然這樣可能會讓氣氛有點尷尬,不過別擔心,你越尷尬,就能讓對方越快消氣。看到你這麼丟臉,場面這麼僵,對方通常就會很快消氣,甚至還會主動打圓場:「好啦好啦!沒事了沒事了。」

而就算真的事出有因,你也不要急著辯解,等對方氣消之後,你可以再好好解釋。比如說,如果你遇上堵車所以上班遲到,老闆來責問你的時候你只需要說:「老闆,我知道遲到耽誤了工作,我非常抱歉。」然後等老闆氣消了,問起情況的時候你再解釋,這樣就會比較自然,不像是在找借口。就算老闆沒問起,隔幾天再跟老闆抱怨,堵車曾經害你遲到,也比當下跟老闆頂嘴更聰明。

+‧延伸思考

這裡要注意的是,道歉的內容雖然要簡潔明瞭,但是話說出口的時候,不要太流利、太大方,這樣反而會顯得像是排練過的,減損道歉的真誠感。因為誰都知道,真正被歉意和羞恥感折磨著的人,說話會有不由自主的停頓、磕巴、詞不達意。要記住,愧疚的表情、行為和語氣,比精彩的內容更能換取諒解。

謊言被揭穿後,該如何道歉

「說謊」只是結果,

真正的原因,

是膽怯和自私。

‧可能遇到的問題

我的另一半很強勢,什麼事情都希望我聽他的。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我常會跟他撒些小謊。但最近我騙他的一件小事被發現了,現在他說我不忠誠、不老實,請問有什麼好辦法去解釋嗎?

常見的說法:「對不起,我不該騙你。我知道錯了,下次真的不會再犯了!」

更好的說法:「對不起,是我沒有勇氣跟你說實話,我不該這樣,以後有任何問題我們都一起面對,好嗎?」

?‧為什麼要這樣說

很多人都以為,說謊是因為「不誠實」,其實沒這麼簡單。謊言只是手段,「迴避某些不願面對的事實」才是說謊的真正目的。所以,如果你不看更深層次的動機,而只是為說謊這個手段而道歉,是不可能真正安撫對方的。

舉個最常見的例子,面對說謊者,被欺騙的一方總是會問:「知道說謊不對,為什麼還要騙我?」而這個時候,如果說謊者只是重複「對不起」這三個字,其實並不能很好地修復關係,或是重新贏得對方的信任。畢竟,在被欺騙者看來,如果不能了解說謊者的真正動機,他是不太會相信「下不為例」這種保證的。

所以,光是說「我知道說謊是不對的,我以後不會再說謊了」是遠遠不夠的。作為道歉者,我們有必要深入發掘自己說謊的動機。只有當這個動機得到對方認可的時候,你們的關係才算真正修復了。

需要注意的是,你最初說謊的目的,其中很可能具有一部分合理性的因素。比如小孩之所以不敢直接說自己沒考好,很可能是因為父母平時太過嚴厲;伴侶之間之所以會隱瞞哪怕是正常的與異性之間的交流,往往是因為另一半太喜歡吃醋。可是在道歉的時候,千萬不要從這個角度去找理由,因為聽起來太像是自我辯護,甚至是反過來指責對方,達不到表達歉意、安撫、修復關係的目的。

要知道,道歉,永遠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就算在這件事上對方也有錯,也得對方自己去體會,你不能說。而你的錯是什麼呢?最常見的就是「膽怯」,不敢直面和解決問題。但你不能直接說「是因為我膽小」,因為正在氣頭上的對方,一定會覺得「你的意思是因為怕我?我有這麼可怕嗎?還是怪我咯?!」

所以,你要再進一步想想,「膽怯」背後,又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機制呢?歸根結底,這是基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自保心態,是一種自私。而說謊這件事,對方最能接受的動機,正是你的「私心」。所以,為自己自私的動機道歉,而不是為「撒謊」這個手段本身道歉。

還是拿前面這個例子來說。你的伴侶太強勢,以致你經常會覺得不得不用謊言化解衝突。而當謊言被揭穿的時候,你可以這樣道歉:「對不起,之前是我沒有勇氣跟你說實話,我想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為了圖方便,所以說了謊。對不起,以後有任何問題,我都會跟你一起面對。」

這樣的表達,把說謊歸咎於「自私」,比起你直接說「是因為你太強勢」,或者「是因為我太膽小」要好得多。而只要對方冷靜下來,就總會想到,你之所以不敢真誠、缺乏勇氣,除了「自私」這種人類普遍天性之外,跟他自己太強勢也是有一定關係的。如果你的伴侶是個有反省精神的人,消氣之後,甚至會主動跟你說:「我想過了,其實我也有問題,以後我盡量不那麼凶,但是你也別跟我說謊,有問題我們共同解決,好不好?」做到這一步,才是皆大歡喜的結局。

總之,不管是伴侶之間的隱瞞、學校考試的作弊,還是同事之間的吹牛,說謊只是結果。真正的動因,是你不夠勇敢、不夠自信,不相信大家會喜歡你真正的模樣,才會用謊言掩飾自己。而反過來說,想要做個誠實的人,你真的應該追求的是勇氣、耐心、自信。所以,謊言被拆穿之後,你不僅應該尋求別人的原諒,更需要分析自己「說謊背後的動機」。讓道歉成為一段成長的開始,而不僅僅是對於錯誤的補償。

+‧延伸思考

這個道歉技巧的核心,是需要去解析自己「說謊的動機」,認識自己自私、膽怯、軟弱的一面。但是你也不用擔心,就算動機看起來很不堪,動機背後的情感,通常也都能產生共鳴。比如害怕失去、害怕不被愛、害怕你生氣這些理由,都是比較容易獲得對方諒解的。

怎樣談一場有驚喜的戀愛

「承諾」補償不了失望,

「驚喜」卻能給情感保鮮。

‧可能遇到的問題

最近工作特別忙,好幾次約會都泡湯了,另一半很不開心。我應該怎麼做,才能好好補償她呢?

常見的說法:「親愛的,對不起,下個週末我一定陪你去那家你喜歡的餐廳吃飯!」

更好的說法:「親愛的,上次爽約之後,我心裡一直很抱歉。今晚剛好我們都沒事,我定了你上次說很想去的餐廳。車已經叫好了,我們準備出門吧!」

?‧為什麼要這樣說

計劃趕不上變化,總是特別讓人失望。無論多麼周密的計劃,都可能遇上變故。臨時要取消約會、聚會,不僅讓被約的人很失望,也讓爽約的人很內疚,想要補償對方卻找不到方法,很多人最後就只有救命的一招:給承諾。

「用承諾化解失望」,這就是想要修復因為爽約造成的關係破壞時,人們通常的思路。潛台詞是:「下次一定如何如何,所以這次能不能先原諒我?」可是,開出承諾,就一定能用「期待」取代「失望」嗎?通常都是行不通的。

因為人們往往忽略了兩點:第一,期待越大,失望也會越大;第二,就算承諾能夠安撫對方的情緒,也不是因為承諾本身,而是因為上一次你兌現承諾時的「信用記錄」。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當你試圖用承諾來化解這一次爽約帶來的尷尬時,對方第一句話通常是:「真的?」而第二句話往往就是:「那上次那個×××的約定,你還沒有兌現呢!」

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當你為了解決當下的尷尬,把「給承諾」當成救命稻草的時候,對方會本能地覺得,你的態度是很不真誠的,只是一時著急才這麼說。另一方面,由於這個世界上幾乎沒人真能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所以一旦對方不相信你的誠意,開始翻舊賬,就會想起之前你還有很多承諾沒兌現。不但這次不信你,而且以後也會對你的話打折扣了。

中國有句古話,叫作「輕諾必寡信」,也就是說,給承諾的時候太著急、太隨意,必然伴隨著信用破產。而這正是「失信的時候急忙給承諾」的致命問題。想想看,在你的身邊,有沒有那些不斷爽約,又不斷提高承諾價碼的朋友?這次放了你鴿子,許諾下次請你吃頓好的;下次卻再失信,信誓旦旦地說請你吃頓最貴的。而隨著那個「想像中的餐廳」規格越來越高,你也會越來越覺得這個人不靠譜,可能最後他說什麼你都不會信了。像這種「連續升高的承諾」,絕對不是有信用的人會做的事情。

那麼,面對失信於人的既成事實,如果「許諾補償」效果並不好,又該怎麼辦呢?有一種更好的做法——用「驚喜」取代「承諾」,也就是靠意外之喜去補償對方。

比如說,同樣是約會告吹,一種補償對方的方式,是八字還沒一撇,就跟對方拍胸脯保證會帶她去更棒的餐廳。可是,就算你確實履行了承諾,那也只是完成了說好的事,並沒什麼了不起的。

而另一種做法則是,當下先道歉,但是不說下一步你會怎麼做。等到確定你們倆都有時間的時候,再告訴對方,你一直對上次爽約的事耿耿於懷,所以現在預定了她一直都想去的餐廳,想好好補償。這樣做,在對方心裡,不僅對你上次爽約的疙瘩沒了,還會獲得意外之喜的快樂。

進一步來說,由於這個驚喜,事先是沒有承諾過的。所以有個額外的好處,就是對方會覺得,你連沒承諾過的事情都會主動去做,那承諾過的事情,豈不是更為靠譜?不給承諾,反而讓自己的承諾更有信用,這就是用「驚喜」取代「承諾」這個技巧的絕妙之處。

同樣的道理,如果是爸媽對孩子爽約,比如爸媽由於工作原因,不能帶小孩去遊樂園,這時候父母該怎麼彌補呢?最有風險的做法,就是承諾孩子,你要買玩具給他,或是等你有空了,要帶他去更棒的地方玩。可是,如果這次是因為工作繁忙而爽約,你又怎麼保證下次一定會有時間給孩子買玩具,或者是帶小孩去遊樂園呢?但是,這時你的支票已經開出去了,孩子在家肯定是期待得不行,如果你再次讓孩子失望,他的痛苦很可能會加倍。

而一個安全又聰明的做法是,把這件事先放在心上,等你哪天有空的時候,去商場挑個玩具,回到家裡把這個玩具當作「驚喜」送給孩子,他收到禮物的快樂,可能大大超過上次的失望。

+‧延伸思考

這裡所說的「驚喜」,未必要有多大陣仗。爽約了一次高級餐廳,訂點對方中意的甜點或者消夜,也不失為一份浪漫的驚喜。可是如果用「給承諾」的思路,你就必須升格到更貴的餐廳才算是彌補,而且效果還不一定好。

此外,驚喜有時候會讓對方措手不及,比如禮物不合適,或者是約會的時間讓對方來不及準備。不過,最不濟對方也是抱怨你「太浪漫」,比起「太讓人失望」,這實在是一個好太多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