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伊麗莎白女王 > 15 斧頭的警告 >

15 斧頭的警告

一五七一年二月二十五日,伊麗莎白女王為了表揚塞西爾對王室的貢獻,冊封他為伯利男爵一世。女王身邊親近的參事團成員,包括伯利男爵、薩賽克斯伯爵、萊斯特伯爵與沃爾辛厄姆爵士。塞西爾向來精明狡猾又十分謹慎,萊斯特伯爵則衝動激進;萊斯特伯爵與沃爾辛厄姆爵士因為對新教的忠誠信仰,自然成為盟友,在同一個月,萊斯特伯爵的至交好友瑟洛摩頓爵士因肋膜炎去世後,兩人的交情日深。

然而,當伯利男爵與薩賽克斯伯爵支持女王與安茹公爵成婚時,萊斯特伯爵假意支持,實則大加反對。宮中其他人士則確信,在羅馬教皇的阻止之下,英國很可能面臨被歐洲孤立的命運,因此十分需要與法國等歐洲強權建立邦誼。雖然法方強烈譴責伊麗莎白女王對瑪麗·斯圖亞特的處置方式,卻憂心西班牙在尼德蘭的駐軍與英軍,因此認為與英國聯手形成防禦聯盟有其必要性。查理九世也迫切需要外援來對付逐漸坐大的吉斯家族勢力,同時也盼望能嚇阻伊麗莎白女王支持法國境內的胡格諾教徒。

萊斯特伯爵表示,伊麗莎白女王「迄今未曾如此傾向婚姻之路」,並且十分清楚英法聯姻背後的價值,於是這一年二月,她派遣表哥巴克赫斯特勳爵(Lord Buckhurst)出使巴黎,表面上是要恭喜查理九世大婚,實際上她最主要的目的,是要秘密通知法方,伊麗莎白女王「感激地接受」求婚,也準備好與法方商討結婚事宜。這個消息讓查理九世大感振奮,他急迫地希望在吉斯家族拉攏他那性格不穩、野心勃勃又愛管閒事的弟弟之前,盡快將他送出國外。接下來,這吃力不討好的親事協商工作,就落在英國長駐巴黎的大使沃爾辛厄姆爵士頭上。

「若她並未刻意欺瞞,」伯利男爵表示,「女王陛下對這樁婚事應該是認真的。」若婚事進行得順利,「在各級臣子的心目中,英國王位繼承這一難解又危險的問題,便能順利埋葬——是全英國上下都在等待的一場葬禮。」

然而從協商之初,宗教問題就成了最大的障礙。伊麗莎白女王堅持要安茹公爵改入聖公會,但身為虔誠天主教徒的他,卻受到羅馬教廷大使與洛蘭紅衣主教影響,不願為了國家的前途違反道德良知。

安茹公爵對這門親事完全沒興趣,於是向母親抱怨,若自己娶了這名聞遐邇的惡婦,恐怕將成為全歐洲的笑柄。憂心忡忡的法國王太后凱瑟琳·梅迪奇於是要求法國大使費奈隆在英國宮廷中仔細調查,以釐清傳聞的真實性,費奈隆大使則回報表示,並未聽到任何以茲證明的傳聞,安茹公爵只好勉強答應婚事協商繼續進行。當然,協商很快便陷入僵局。

* * *

同一年二月,摩頓伯爵(Earl of Morton)與詹姆士六世派出的幾位代表抵達倫敦,他們清楚地表示,不希望伊麗莎白女王針對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亞特復位一事繼續施壓。其實自從羅馬教皇發佈了將伊麗莎白女王逐出教會的詔令後,伊麗莎白女王根本不想讓鄰國繼續掌握在一個天主教的麻煩人物手中,因此早已對瑪麗·斯圖亞特復位一事失去了興趣,然而對於詹姆士六世的無禮的舉動,她依然感到不太高興。

伊麗莎白女王不再伸出援手的事實,最後傳進了瑪麗·斯圖亞特耳裡,於是她向友人羅斯主教表示,「若從她手上得不到更多的援助,那就希望我那親愛的表姑能諒解我」,她要向外國勢力尋求援助。若陰謀計劃能讓她獲得自由,甚或更進一步地奪取英國王位,那這就是她想要走的路。於是,她一步步地邁入伊麗莎白女王執政年代中最大的一起謀反事件中。

北方起義聯盟瓦解後,便再沒有人聽聞當年擔任羅馬教皇雙面諜的佛羅倫薩銀行家羅伯特·理達費(Roberto Ridolfi)的下落,直到一五七一年,他主動聯絡瑪麗·斯圖亞特,表明自己願意擔任她在歐洲宮廷中的代表,在歐洲各地號召支持她的力量。他精心策劃了一個謀反計劃,要讓歐洲的天主教勢力入侵英國,推翻伊麗莎白政權,讓瑪麗·斯圖亞特與諾福克公爵取而代之;菲利普國王與羅馬教皇已經展現原則上支持的態度。

瑪麗·斯圖亞特在得到羅馬教皇首肯後,歡天喜地地接受了這樣的安排:這是她期待已久的夢想。她要理達費通知他的盟友,若他們入侵英國,定能得到英國國內許多影響力深遠的貴族支持,並將自己專用的憑據提供給理達費,以向菲利普國王、羅馬教皇與亞爾瓦公爵證明真實性。

瑪麗·斯圖亞特依然對諾福克公爵抱著希望。當他長期在倫敦塔中受苦時,瑪麗·斯圖亞特不斷寫信給他,灌輸兩人在時機允許時仍應成婚的想法:「你曾許下承諾成為我的人,我也是你的人。我認為英國女王與全英國上下的人,都會支持我們。你也答應過絕對不會離開我。」但諾福克公爵根本不認為伊麗莎白女王會支持這樁婚事,且在出獄之時,他便已向伊麗莎白女王發誓,「此生絕不再妄想與蘇格蘭女王結婚」。但他的命運就如在他之前與之後的許多男人一樣,不斷地受到瑪麗·斯圖亞特致命的誘惑。

一五七一年二月八日,瑪麗·斯圖亞特再度寫信給諾福克公爵,並透露了理達費的計劃,同時邀請他加入謀叛的行列。諾福克公爵完全不想蹚這趟渾水,這畢竟是重大的叛國罪,對自己十分危險。對於瑪麗·斯圖亞特要他改信天主教的堅持,他也覺得十分敏感。三月十日,瑪麗·斯圖亞特卻成功地突破他的心結,在王位權勢的吸引之下,諾福克公爵與理達費秘密碰面,並允諾協助瑪麗·斯圖亞特的叛變行動。但他拒絕簽署一份向菲利普國王要求人力與物力支持的文件,而理達費擅自在文件上偽造了他的簽名。

兩周後,理達費離開英國前往羅馬,羅馬教皇欣喜地祝福他的大業成功。

四月份,伯利男爵在蘇格蘭的探子回報,取得了蘇格蘭女王與亞爾瓦公爵通信的證據。這個消息代表著大難臨頭,於是士魯斯柏立侯爵便接獲命令,嚴加看守瑪麗·斯圖亞特的一舉一動。

接下來,他國政府也證實了英國的憂慮成真,在理達費前往羅馬的途中,曾途經托斯卡納大公(Grand Duke of Tuscany)的領地,大公寫信警告伯利男爵,提醒他這位佛羅倫薩銀行家圖謀不軌,且可能與蘇格蘭女王有關。之後,士魯斯柏立侯爵拷問瑪麗·斯圖亞特是否與他國勢力有所牽連,但對於侯爵所說的一切,她都表示自己不知情。然而侯爵並未因此放鬆警戒,因為英國政府一直在等待她蠢蠢欲動時機,借此好好處理瑪麗·斯圖亞特的問題。

一五七一年五月,當英國國會再度開議,議程的首務就是要搶先一步發現天主教方面謀反的活動,並加強國家安全,因此國會快速地通過了三項法案。從那時起,若指伊麗莎白女王統治身份不合法,公開表述、撰寫或指稱伊麗莎白女王為異教徒、信仰不正統、主張分裂、專制或篡位的人,將被視為重度叛國罪。將教皇詔令攜入英國國境者也以通敵叛國罪論處。十字架、玫瑰念珠與宗教相關的圖像也都遭到全面禁止,同時下令逃亡海外的天主教徒立即返國,否則將喪失在英國國內的所有財產。

英國的天主教徒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不僅無法執行自己信仰的宗教儀式,若不參加聖公會儀式,甚至還會遭到罰款。在談論女王時也得小心翼翼,在教皇的封鎖造成的政治氣氛下,天主教徒因宗教信仰的關係,地位只比叛國賊好一點。許多天主教徒於是仰望期盼瑪麗·斯圖亞特來拯救他們,只是這股力量比菲利普國王、羅馬教皇及瑪麗·斯圖亞特預期來得微弱。事實上,英國多數的天主教徒早已效忠伊麗莎白女王。

六月底,菲利普二世在馬德里迎接理達費。此時他的謀反計劃已然塵埃落定:亞爾瓦公爵將率領六千名西班牙精兵從尼德蘭入侵英國,接著揮軍佔領倫敦。在此同時,諾福克公爵負責煽動英國的天主教徒起義推翻伊麗莎白政權,諾福克公爵需負責活捉伊麗莎白女王,進而謀殺或押解作為人質換取瑪麗·斯圖亞特的釋放。獲釋後的瑪麗·斯圖亞特將坐上英國女王大位,接著與諾福克公爵大婚,不久便可同時統治英格蘭與蘇格蘭,並在這兩個國家重建天主教信仰。

但這個計劃中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理達費與多數的天主教人士一樣,都高估了英國境內願意以瑪麗·斯圖亞特之名起義的天主教徒人數——他認為至少會有三萬九千人。且身為佛羅倫薩銀行家的理達費,對英國政局與英國人根本一無所知,而理應對這兩件事情十分瞭解的諾福克公爵,又太過盲目,被野心蒙蔽了雙眼,以至於忽略了這個重點。

最後只剩下亞爾瓦公爵否決這個計劃。亞爾瓦公爵十分看不起理達費,認為他只是個「多嘴的傢伙」,並堅信入侵英國之舉肯定會失敗,且若入侵行動真失敗了,將會對天主教信仰與瑪麗·斯圖亞特的理想造成不可逆的傷害,甚至可能害她喪命。於是他拒絕由他直接出兵入侵英國,他非常清楚,在沒有他的援軍之下,菲利普國王根本無法幫助蘇格蘭女王。整個夏天,許多謀反者皆來說服亞爾瓦公爵,希望他改變心意,但都未能成功。

* * *

萊斯特伯爵氣勢仍相當高。七月份時,法庭總算推翻一五五四年時他背負的叛國罪名,證明他的清白。未來若他的政敵再以叛國賊之名污辱他,將會是非常不明智的舉動。儘管他比任何人都還要親近女王,但在這份情感上,他也有了競爭對手。他的朋友托馬斯·赫內基爵士(Sir Thomas Heneage)也享受著女王的寵信,除此之外,宮中也出現了另一位競爭對手——克裡斯多福·海登爵士(Christopher Hatton)。

一五四年出生的海登爵士,是一位北安普敦郡鄉紳之子,並在牛津大學與內殿法學會中受過教育。據傳,伊麗莎白女王曾於一五六二年,在內殿法學會假面劇《郭博達克王》中看過他跳舞。在一五六四年,海登爵士受到拔擢成為她的四十衛士一員後,他那優雅的舞姿與騎士比武場上的技巧便擄獲了女王的心。此後,他迅速攀升為女王跟前的紅人,得到許多土地與宮廷權力作為獎賞,並在一五六九年成為女王房的男僕,然後在一五七一年更成為北安普敦郡國會代表。到了一五七二年,女王再度指派他擔任四十衛士長,成為女王的貼身保鏢,因此他的工作與女王有了大量的交集。

到了一五七一年,他已然成為伊麗莎白女王的至交,甚至也有了專屬的暱稱。「萊斯特伯爵是她的『眼睛』,海登爵士是她的『眼瞼』。到了更後期,女王甚至將他稱呼為『我的羊肉』或『我的牧羊人』。」

海登爵士是個相當理想的臣子。根據宮廷史家羅柏·儂頓記載,海登爵士是個「修長且身材比例好的男子」,尼可拉斯·希利亞德稱他為「英國境內最俊俏的人」。他的長相相當俊美,擁有一頭黑髮與一雙黑眼,但他最吸引伊麗莎白女王之處,就是他那健壯身材散發的魅力與撼動人心的演說。每當他寫信,就彷彿戀人絮語般,有時甚至會在信末加上個雙關語:「別了,我最親愛的女孩。全心全意永遠屬於你,你最快樂的奴隸眼瞼敬上。」

一次在兩人兩天未見之下,海登爵士便寫信給女王:

比起與你分開一天,我再也不會以為選擇死亡或地獄是個大錯誤。我失去了生命的意義。當我感到失落,就更覺離你遙遠。服侍你的世界就像天堂,沒有你的世界比地獄還難挨。願神能讓我多陪你一個小時。我的腦中充滿千絲萬縷。我感到十分驚奇。請等著我,我最親愛的可愛的女孩。對你的熱情淹沒了我。言語再無法形容。愛我,而我也愛著你。永生永世。

海登爵士用花言巧語和各種稀世珍寶來奉承女王陛下,用他的雙眼傳達對女王的愛意。他窮其一生追求著女王,而他與其他追求者不同之處,在於他為女王保持獨身,這一點讓女王相當滿意。不過,女王知不知道他用其他方法滿足性需求,而且還有個私生女,就不得而知了。

萊斯特伯爵當然相當嫉妒海登爵士,甚至企圖貶低他在女王眼中的地位。「當女王稱讚海登爵士的舞姿時,萊斯特伯爵便會告訴女王,他會幫她找到更好的舞蹈大師,絕對能把海登爵士比下去。」

「呸!」女王輕蔑地哼了一聲,毫不放在眼裡。「我才不想管你有什麼人。海登爵士是專家!」

隨後,女王又對年輕瀟灑的牛津伯爵愛德華·德·維爾(Edward de Vere,Earl of Oxford)傾心,也讓萊斯特伯爵感到相當沒有面子,牛津伯爵和海登爵士一樣,透過精湛的馬上長槍比武技巧擄獲女王的心。性格隨和的牛津伯爵受到相當程度的古典教育,舞藝精通還會彈小鍵琴,同時也是個超凡的馬術專家——這些精湛的技術,也讓他成為女王跟前的紅人,當然,女王也相當欣賞他修長的身材與榛果色的眼珠。

人人都認定,牛津伯爵將成為英國宮廷中亮眼的新星,萊斯特伯爵的對手們則不斷祈禱牛津伯爵能取代他的地位。當牛津伯爵在西敏寺迎娶伯利男爵的女兒安妮·塞西爾時,女王大方地出席參加,並封他一個暱稱——她的「野豬」。但他很快就對年僅十五歲的新婚妻子失去了興趣,厭倦了宮廷生活,於是將全副精力寄托在海外探險上。儘管女王「對他的個性、舞藝與他的英勇,給予較他人更多的喜愛」,他也完全無法打入女王身邊的圈子,因為「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能吸引他融入宮廷之中」。「若非他那變化無常的性格,他的地位定能迅速竄起。」一名當時的觀察家表示。

* * *

直到一五七一年三月前,都只有女王最親近的親信們才知道法國方面求婚的消息。當月,女王向樞密院表示願意嫁給安茹公爵時,樞密院方面顯然感到又驚又喜。就如同伯利男爵所說的一樣,這段聯姻「絕對能讓教皇的惡意阻撓煙消雲散」。但先前婚姻協商觸礁帶來的陰影仍在,樞密院參事們樂觀中仍帶著保留,其中一名參事相當不明智地問安茹公爵做她的丈夫是否太年輕,大大地激怒了女王陛下。

不久後,凱瑟琳·梅迪奇派出一位特使古弋朵·卡瓦爾坎蒂(Guido Cavalcanti)前往英國宮廷,正式為安茹公爵提親,他帶了一幅比本人好看的畫像與一連串的要求:英國方面必須同意安茹公爵實行天主教儀式;婚禮後的隔天,就須讓公爵大人加冕成為英王;英國財政部終生每年付六萬英鎊給公爵大人作為薪資。伊麗莎白女王相當反對這些條件:她絕不同意安茹公爵加冕為英王,也不願意付終生薪俸給他,同時在她勉強同意安茹公爵不需參與聖公會儀式後,她斷然拒絕讓安茹公爵參與彌撒儀式,就算是私底下也不行。

這年春夏兩季,兩人的婚姻協商理所當然進行得相當緩慢,更糟的是,有耳語傳入伊麗莎白女王這一頭,顯示安茹公爵在友人的撐腰之下,不願意繼續婚姻相關事宜,同時在聽聞伊麗莎白女王罹患了靜脈曲張造成的潰瘍後,甚至公開指稱伊麗莎白女王是「瘸腿的老怪物」。針對兒子的無理舉動,法國王太后凱瑟琳·梅迪奇正式道歉,但此事件過後的一段時間內,伊麗莎白女王對年華老去相當敏感,因而在法國大使費奈隆面前忍痛跳舞。她意有所指地表示,自己希望親王陛下不要抱怨自己被迫娶了個跛腳新娘。

但年齡差距的確造成她的擔憂,她也時常向侍女們提及此事,但當柯本小姐提議在「年齡不平等」的前提下,不要再堅持走向這樁婚姻之路時,女王彷彿大受污辱,勃然大怒地表示:「我倆之間僅差十歲!」柯本小姐便再也不敢忤逆她的意思了。

安茹公爵不情願的態度惹惱了伊麗莎白女王,因此她為婚姻協商加上了更多難題,甚至一度提出返還加萊港作為協商成功的條件。伯利男爵警告沃爾辛厄姆爵士,女王似乎故意堅持許多法國絕不會答應的條件。在歐洲方面,許多外交圈人士也都感到相當困惑,西班牙方面則普遍認定,伊麗莎白女王絕不會真的成婚,她只是假裝對這樁婚姻感興趣以得到法國方面的支持。「她對嫁給安茹公爵的意願,不會比我多!」斐利公爵斷言。

六月七日,駐巴黎的威尼斯大使回報:「許多法國宮廷人士都堅信婚姻協商將成。」然而安茹公爵依然堅持,絕對不為任何人改變信仰,到了七月份,沃爾辛厄姆爵士顯得意志十分消沉。伯利男爵知道公眾意見傾向支持這段聯姻,於是說服伊麗莎白女王,至少同意讓安茹公爵私下參與彌撒儀式,但她表示自己的道德觀不容許任何天主教儀式出現在英國境內。她繼續毫無誠意地表示,她不知道為什麼安茹公爵在不傷害道德良知的前提下,無法加入英國聖公會。

伯利男爵於是對伊麗莎白女王的態度感到絕望。與法國貴族結婚,可能是保護她與英國對抗教皇與西班牙惡意唯一的方法,但她似乎正竭盡所能地破壞協商成果。但沃爾辛厄姆爵士與萊斯特伯爵卻認為,安茹公爵只是假裝對天主教熱情,事實卻不然,同時也認為,時間一長,法國方面就會讓步,女王就佔有絕對優勢。萊斯特伯爵的背信棄義,讓伯利男爵十分失望,認定萊斯特伯爵根本就是私心想與女王結婚。當然,他的確秘密向法方建議,針對彌撒儀式一事千萬不要讓步。

八月份時,法國王太后再度派出一位特使保羅·德·富瓦(Paul de Foix)前往倫敦,親自向伯利男爵懇求,但伊麗莎白女王依然故我,不願妥協。看來她又在玩那拖延戰術的老把戲,不斷拉長協商戰線,卻絲毫不想達成任何好結果。伯利男爵知道她的想法,於是在八月三十一日厭倦地向女王提議,表示自己願意主動指示樞密院,尋找其他保護她的方法,只是「女王陛下究竟要如何解決眼前的危機,答案大概只有上帝知道」。

九月份時,德·富瓦特使灰心喪志地回到法國,最瞭解伊麗莎白女王的萊斯特伯爵也不得不斷然告訴沃爾辛厄姆爵士:「女王陛下的心中,對這段婚姻已不再抱任何希冀,畢竟我們已經盡力提出各種解決之道,但她卻依然不斷地提出難題。」當月,威尼斯駐巴黎大使回報,表示安茹公爵婚姻協商觸礁,但是「英國與法國間的彼此瞭解,仍有可能形成穩固的聯盟」。

* * *

得到理達費謀反事件相關情報後,伯利男爵便建議女王,今年不適合如往常般出巡,但女王不願理會。甚至在八月二十四日時,前往諾福克公爵位於艾賽克斯沃頓的宅邸做客。

兩天後,這時對多數的反叛者來說,理達費的謀反計劃注定失敗已經是再明顯不過,鋒頭便轉而對上諾福克公爵。一名臣子起了疑心,向政府回報諾福克公爵疑似以瑪麗·斯圖亞特之名,寄送金錢與信件到她於蘇格蘭的友人處。這件事大大地激怒了伊麗莎白女王,因此在九月三日,諾福克公爵就因重度叛國罪遭到逮捕,隨後在九月七日深夜「被秘密帶往倫敦塔中囚禁,毫無阻礙」。隔天英國探子就在諾福克公爵位於倫敦的家——查特豪斯宅邸的屋頂瓷磚下,找到一沓有瑪麗·斯圖亞特署名的信件。

在此同時,蘇格蘭方面傳出消息,蘇格蘭攝政王萊諾克斯伯爵,於九月四日在史特林城堡遭到謀殺,這一切都是為了報復他吊死了漢米爾頓大主教。而這個位子將由女王自己的人選馬爾伯爵(Earl of Mar)來取代,讓伊麗莎白女王大大地鬆了一口氣。

十月十一日,女王簽署一份命令,要求相關人員對他的僕人們刑求,以得到更多相關證據,諾福克公爵總算吐露自己涉入的情節,儘管他一而再再而三地保證,自己從無陷害女王之意。因此負責訊問他的人員便認定,這一切都是因為「她對那女人愚蠢的感情」,才是背後最大的動機。沒多久後,他便親筆撰寫了自己的認罪自白書。

十月二十四日,儘管有外交豁免權的保護,但瑪麗·斯圖亞特在英國遭到軟禁後的正式代表羅斯主教,也被押進了倫敦塔中,在肢刑架嚴刑拷問的威脅下,他將知道的一切和盤托出,而他所透露的證據,也足以將瑪麗·斯圖亞特和諾福克公爵都抓來治罪。他強調,瑪麗·斯圖亞特並不適合做個太太,因為她毒害了第一任丈夫,參與謀殺第二任丈夫的陰謀團體,再嫁給了殺害丈夫的兇手,並希望對方在戰爭中死去。羅斯主教認為,瑪麗·斯圖亞特一定也對諾福克公爵圖謀不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