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孔氏家族全傳 > 第七章 銘賢校長 >

第七章 銘賢校長

留美的最大成功——用美國人的錢辦一所培養中國人才的學校

孔祥熙在耶魯大學的學習接近尾聲,校方開始和各國留學生分批舉行座談會,探討他們回國後能為傳播美國文化和基督教義做些什麼。

孔祥熙心裡一直在琢磨著回國辦教育的事,辦教育是個投資很大的項目,家裡雖然有些財產,但真正能由自己支配的並不多。況且辦學只能博取名聲,對民眾子女有利,而經濟收益卻太少,要在國內拉錢辦學困難很大。能否從富裕的美國人這裡籌到一筆錢,他在尋找機會。

孔祥熙回歐柏林大學向原來的老師們辭行時,恰好聽說到了一件事。一位義和團運動中被殺傳教士的兒子,代表當地基督教會來到學校說,想出一筆款子,在山西為那些被殺的傳教士們建立一座紀念館或者紀念碑,托校方與孔祥熙商量,請他回國後費心辦一辦這件事。

孔祥熙聽到消息,大喜過望,心想機會來了!他靜下心來清理思路,搜集資料,準備了一番說辭。

當校方和孔祥熙正式商談這件事時,孔祥熙施出了他的辯才:「為那些殉道的教士們建立紀念物的主意太好了!他們漂洋過海到中國傳播基督的福音,本身就具備了獻身精神,但不料死於變亂,真是太令人傷感了!為援救他們,當年我也曾竭盡全力。現在,為他們建一座紀念物,我當然是義不容辭。但是,不知你們想過沒有,修一座紀念碑或者紀念堂,那些產生過義和團地方的人們,會去經常參拜嗎?那些還沒有皈依基督的人們,對這種紀念傳教士的建築有多少興趣?如果我們修建的紀念物無人問津,那些傳教士的靈魂能夠感知嗎?我們的一片苦心不是白費了嗎?」

一位學校牧師問孔祥熙:「那依你的主意,這紀念物就不修了嗎?」

孔祥熙恭恭敬敬地說:「牧師,我已經說了,這紀念物的修建是非常有意義的,而且我將為此貢獻一切力量。」

教務主任說:「我不明白。」

孔祥熙說:「我可以打個比方。大家都崇敬歐柏林先生為民眾造福的精神,假如我們腳下的地方,不是一座學校,而是一座紀念碑,諸位是否能夠常年待在這裡?從世界各地來的留學生,是否會像現在這樣對歐柏林先生的精神瞭解深刻、銘記在心?從這一個來比另一個,我的意思就是與其修一座死的紀念碑,不如建一所活生生的學校,更能使之傳之久遠。」

這位牧師高興地說:「孔,你有很深邃的思想,這的確是個更好的主意。」

教務主任站起來攤攤手:「對此我有同感。但是,到底修建什麼,並不是由我們這些人決定的,出錢人的意志比上帝的意志更管用。」

孔祥熙也站了起來:「我願意聽到學校與投資者重新協商後的意見。」

與教會方面商討後一致認為,修建學校是個可以接受的主意,但是他們各有各的考慮。經過義和團運動後,許多傳教士心有餘悸。不敢或不願再來中國,教會的地盤正在縮小,現在他們急於重新回到中國,去開闢新的陣地;而學校方面,也希望藉著這個機會,讓遙遠的東方能有一所歐柏林大學的分校,擴大學校在世界範圍的知名度。

又一輪會商開始了,教會方面這一次派人參加了商談。

「孔先生,作為出資方,本來我們的意見是不能更改的,鑒於你過去為教會方面所做的工作,因此我們願意相信你提出建議的誠意,同意接受你把修建紀念堂改作學校的意見。但是,我們必須強調,用我們的錢修建的這所學校,必須是所教會學校。就是說,它應該隸屬於當地教會領導,只接納教徒及其子女。我想,作為基督徒的你,不會對此介意吧?」

這顯然不是孔祥熙的本意,他略一思索說:「尊敬的主教先生,你是否認為在中國的傳教已經相當成功,不需要再作發展了?」

「當然不是!恰恰相反,我認為在中國的傳教事業還需要有大的發展。嗯,你怎麼會提出這樣的問題?」

「我認為這裡有一個誰為誰開路的問題。如果說我們的目的在於教育方面,需要以教會為開路先鋒去發展教育,那麼依你的意見是很好的,這所學校只為教徒服務。但如果說你們的目的是在傳教方面,要通過辦教育開通民智,從而讓更多的人認識基督、皈依基督,那麼這所學校就不應該是一所純粹的教會學校,只為教徒服務。而應該是一所普通學校,不分現在的信仰如何,只要入校學習都應受到歡迎。」

「道理是對的,但讓教會出錢卻讓不信仰基督甚至反對基督的人進去受益,享受教育,我感情上不好接受。」主教大人已經被孔祥熙說動,卻還要再爭一點什麼。

孔祥熙大聲地說:「基督的精神是仁愛,愛信仰上帝的人,更愛暫時未皈依上帝的人,而且要盡一切力量幫助他們。這一點,我想主教大人比我有更深的理解。」主教只好點頭,不說話了。

一位副校長開口了:「孔祥熙同學,我們非常支持你回國後開辦學校的想法,這說明你在歐柏林大學4年學習大有收穫,當然啦,也說明我們這所學校的教學和教育都是成功的。你已經想到了把歐柏林大學的精神帶回你的祖國去開花結果,校方董事會決定支持你。因為要辦一所學校需要的經費是很多的,單憑教會目前籌到的款子並不夠,學校準備同時追加一部分投資,讓你把學校建得漂漂亮亮,氣氣派派。當然我們也是有條件的,就是你建的這所學校要作為歐柏林大學的分校,對它的最高管理機構要設在這裡,至於學校的名字嘛,我們也已取好了,就是『美國歐柏林大學中國分校』。這樣你會高興的吧?」

孔祥熙臉一下子漲紅了,他騰地站起來,激動地說:「這個名字我不能接受!」

「噢,為什麼?難道有什麼不妥嗎?」副校長很奇怪。

「你想想看,『美國大學中國分校』,你把中國看成哪兒了?美國的一個州嗎?要取這麼一個名字,不僅我孔祥熙會被國人視為賣國賊,學校蓋得再漂亮,也會被當地人砸個稀巴爛的。」

「有這麼嚴重嗎?」

「是的,有這麼嚴重,甚至比這更嚴重。這關係到我國的地位和民眾的感情。它可以在事實上作為歐柏林大學的分校,最高管理機構設在這裡也是可以的,但是學校的名字,必須另取。否則……」

「好好好,我們可以讓步,只要你承認事實上是歐柏林大學的分校就行。但我想問一下,你準備給它取什麼名字?」

「我已經想了一個很有意義的名字,『銘賢』。」

「銘賢?你這裡的賢人是指誰?」

孔祥熙環視了一下在場所有的人,朗聲說道:「指歐柏林先生,指在山西以身殉道的那些傳教士們,還有,也指為這所學校捐款出力的所有各位!」

「啊!」在場的人都挺起了身子,有的眼睛裡放出光芒,有的和鄰座小聲商量起來,看得出,他們對孔祥熙的解釋似乎很感興趣。

副校長卻板起了面孔:「孔祥熙同學,我感覺你好像在用你們中國的文字耍弄我們。一個賢字,能有這麼大的容量嗎?這麼多人都可以稱為賢人嗎?」

孔祥熙微微一笑:「副校長先生!在我們的文字中,凡是明智豁達、對民眾有所貢獻的人,都可以稱為賢人。僅在我的先祖孔子的門下,當時就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以後歷朝歷代,被稱為賢人的不勝其數。你說,歐柏林先生算不算賢人?那些傳教士算不算賢人?今天在座的願意為這所學校出錢出力的算不算賢人?」

副校長不再糾纏名字問題,卻又提出學校應該建在北京,才會有更大的影響。對此,孔祥熙說:「這個問題,你可以和教會方面協商,人家的本意是要紀念在山西死去的傳教士,建在北京怎麼算呢?」

「那,起碼也應該定在太原吧?」

「歐柏林先生立功揚名的地方是在哪裡?不是首都,不是省會甚至不是通州大邑,而是在偏僻的鄉下,這才更顯出他的不計名利、重在務實的精神。這一點,我入校第一天就聽到了,想來副校長先生比我更清楚。所以我的意見是同樣建在鄉下,就選在我的家鄉太谷。」

在座的人鼓起了掌。他們為孔祥熙鋒利的說辭擊中了,各方都認為孔祥熙的打算適應了自己的要求,而且想得更深一些。

教會和學校都為能培養出孔祥熙這樣的人才而高興,75萬美元的建校巨款當天就敲定了。

黃土高原上的奇跡——一座中西合璧的新式學校

1907年秋天,孔祥熙順利拿到碩士學位後,即啟程回國。船到橫濱,孔祥熙照樣又上岸走了一番,不過這一次已不像當年拜訪孫中山,匆匆而上匆匆而返,他在東京、大阪、京都、名古屋等地,信馬由韁地周遊一趟,詳細考察了日本學校的課程設置、師資配備、經費來源、人才目標等,從而為他的辦學計劃提供了借鑒。

當初,清朝派往國外的第一批留學生回國時,朝廷上下都覺著稀奇,不知這些人到外國幾年,都學了些什麼回來。連慈禧太后都雅興大發,在頤和園興致勃勃地接見了他們——其中包括後來的著名鐵路工程師詹天祐等。那天的慈禧太后,望著一個個西裝革履的精幹小伙子,心情很好,就拉長聲音問道:「你們年紀輕輕就到外國住了幾年,可開了眼了。快給我說說,你們都從洋人那兒學了些什麼本事呀?」這些留學生因為互相之間並不熟悉,事先有關官員也沒想到慈禧太后會問話,也就沒有安排代表發言,這時聽了太后的話,誰也不知道該由誰回答,再說誰跟誰學的東西也不一樣,大家就都愣著。慈禧太后咕嚕咕嚕吸了一陣水煙袋後,見沒人回話,以為一兩句話說不清,就揚了揚手中的水煙袋說:「好了,你們就說個簡單的,告訴我這水煙袋3個字用外國話怎麼說?」這些人洋話學了不少,可真沒有學過外國人怎麼叫中國的水煙袋,只好面面相覷,更無一人答言。慈禧太后執政多年,權傾天下,問什麼人的話,也會立即聽到回音,卻想不到今天在留學生面前,連碰兩次釘子,一時鳳顏不悅,以為這些人什麼也沒學到,就揮揮手:「都下去吧!」

結果這批人都沒受到重用。直到這些人在實際事務中漸漸露出了才幹,朝廷才對留學生重視起來。

孔祥熙回到國內時,已經是慈禧太后死的前一年,老佛爺自己病得不輕,也早沒了對留學生的新鮮感,當然談不上再接見他們了。不過孔祥熙倒是一回國,就接到郵傳部的聘書,要他到京任職。當一個京官雖然也不錯。但孔祥熙想到自己爭取到的那75萬美元辦學經費,如果因到京任職而放棄,實在可惜,權衡再三,還是回絕了這項邀請,回到太谷去開辦學校。

孔祥熙先在縣城南街辦了所小學,讓美國人看到了他投身教育的決心和行動。於是辦學經費源源匯到。有了那麼大的一筆資財,他就在城東關外,選擇了一大塊北依象山、南傍鳳山的水草豐茂之地,請人詳加設計,蓋起了一座黃土高原上絕無僅有的、可與歐柏林大學相媲美的花園洋房學校,座座西洋式的水泥樓房掩映於奇花異草之中,加上自來水和各種電氣設備的使用,使它處處透出一股現代化的氣息,讓大清國的國民們大開眼界,耳目一新。不要說在當時的中國內地,就是在上海、天津資本主義發展較早的地區,這樣精美的學校也難見到。僅僅這所學校的環境建築,就讓許多人歎為觀止,使孔祥熙獲得了很大名聲。沒有幾個人知道學校經費的真正來源,他們把它當成孔祥熙的私產,在剛剛進入20世紀的中國,有實力建起這樣一座學校的,不是山西首富能行嗎?

學校本身的形象就是最好的廣告。當地富家子弟紛紛報名,就連太原城裡的官僚富商,也想方設法把子弟們送到這裡。不過,當地一些豪紳開始並不買賬。

一天,在太原通往太谷的大路上,擔任大清山西省巡撫高級幕僚的赫勝強帶一隊車馬風塵僕僕迤邐而來,太谷土豪熊員外望見,趕緊上前拜見:「赫先生,什麼風把您吹到這窮鄉僻壤的太谷來啦?」

赫先生打起轎簾:「啊呀,熊員外,你們太谷出了名人啦,居然辦起了京津稀見的銘賢學校。你們當地人自然近水樓台,子弟上學不愁,我在太原城裡,只好長途跋涉送孩子到這兒上學啦!」

熊員外大吃一驚:「怎麼?您從太原趕來,竟是要送孩子到這兒上學?您知道那是什麼學校?豈不誤了公子前程?」

赫先生有些不解:「什麼學校?不是銘賢嘛。」

熊員外擠擠眼:「嗨!什麼銘賢,我們這兒人都叫它『圈兒學校』,也有人乾脆叫它『零蛋學校』。你去看見就知了,人家的旗子上、校服上、運動員背心上。到處都印著大圓圈。教書的又都是些高鼻子藍眼睛的洋人。你想,這樣的學校,孩子能學好嗎?」

赫先生疑竇叢生,趕到學校一看,果然到處都是大圓圈。他把孔祥熙拉到一邊:「孔校長,學校畫這麼多圓圈是怎麼回事?莫不是要孩子們到這裡玩圓圈、考零蛋吧?」

孔祥熙哈哈一笑:「你且聽我慢慢道來……」

原來,為塑造和樹立起學校的形象,孔祥熙親自設計了校旗校徽。因為他對美國人稱,這所學校叫「Oberlin Shanxi Memorial School」,或者簡稱「Oberlin in China」,意為歐柏林大學在中國的紀念學校。孔祥熙把學校英文名字的第一個字母「O」,作為學校的特殊徽記,校旗印上一個大大的O,學生的校服上,前面有一個大O。學校運動員的背心上,更是一個大O。當地人不明白孔祥熙這校徽的含義,他們看見的只是一個個大圈兒,於是戲稱這所學校為「圈兒學校」。更有人惡作劇,稱學校是「零蛋學校」,說學生在這裡學習,成績零蛋才是好學生。

玩笑畢竟只是玩笑,孔祥熙為學校的教學質量提高還是煞費苦心的。他從美國在華的傳教士中聘請了一批教師,這些人多是大學畢業生,教一所中學的課程自然不成問題。

歐柏林大學每年派男女各一名畢業生來學校任教,兩年一輪換,這樣學校就常年保持著4名美國剛畢業的大學生教師。不過這些教師不像在華的傳教士能說漢語,他們只會講英語,因此擔任的課程就受到限制,孔祥熙就安排他們上英語、體育、音樂課。他自己則主講理化礦物。為適應當時社會的需要,也請了一些國學先生,其中就包括他的父親孔繁茲,主講古文。為了把學校管理好,在美國歐柏林大學建立了銘賢托事部,托事部主席由歐柏林大學校長或副校長兼任,成員多為該校的教授或校友,在美國政府備案。銘賢在國內的管理機構為校董會,孔祥熙自任校長兼董事長,董事為本校畢業學生3人。歐柏林大學畢業生3人,社會名流4人。孔祥熙介紹完情況,又帶赫先生到學校各處參觀。赫先生見教室明亮,學生宿舍乾淨,更有當地幾乎從沒有過的抽水馬桶、壁爐書櫥等等設施,於是一百個放心地把孩子交給孔祥熙,回到太原還到處宣傳銘賢學校的好處。

孔祥熙從這件事也感到了當地一些守舊人士的保守思想可能對學校造成傷害。以前他把注意力都放在了怎麼爭取國外經費、聘請洋人教師上,忽略了在當地爭取人心的工作。從此,他經常不斷地請當地一些頭面人物和富商豪紳,到學校參觀,請他們在這裡享用味道精美的西餐糕點,給他們送一些精美的小禮品,漸漸地這些人也稱讚起銘賢來了。

不久,一首民謠就在當地不脛而走,連幾歲的小孩子也會唱誦:

說銘賢,道銘賢,

銘賢美名天下傳。

自從來了孔校長,

太谷學生上了天。

這首似通非通的歌謠,倒是反映了一個事實:孔祥熙和他的銘賢學校,已經在當地站穩了腳跟。

教會孤女——孔祥熙的第一任妻子

孔祥熙在為建校跑前跑後到處奔忙的時候,幾道細密的魚尾紋已經悄然爬上了他的眼角。這天早上刮鬍子時他在鏡前多看了幾眼,終於發現了這可恨的皺紋。當下孔祥熙大吃一驚,怎麼?自己已經到了生出皺紋的年齡嗎?當年他發現自己唇間悄悄生出的細密小黑鬍子時,那是摻雜著一種喜悅的,因為鬍子是男子漢的象徵,是他從身體到思想走向成熟的標誌。而這次的魚尾紋卻完全不同,它和成熟無關,卻是衰老的開始。孔祥熙重重地坐在了椅子裡,一時思緒萬千。

多年來,他一直在為國家的命運擔憂,在為自己如何能夠出人頭地,在社會生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謀劃、奔忙。父親孔繁茲幾次催促他考慮婚姻大事,他都打著哈哈應付過去了,他一直認為自己青春年少,精力旺盛,來日方長。今天看到了魚尾紋,他細細算來,自己已屆而立之年。想想幾個自己的同齡人,他們早已是子女成行,而自己……

一個推門而入的人把冥思苦想中的孔祥熙驚得一躍而起:「誰?」他愣愣地望著頭髮花白的父親,半晌腦子還沒回過神來。「庸之,今天是什麼日子你還記得吧?」孔繁茲望了一會兒發呆的兒子後才開口。

「什麼日子?」孔祥熙疑疑惑惑。

「自打你從美國回來,今天起來是辦校,明天起來是辦校,整天忙得神魂顛倒的,別的什麼都忘記了。現在學校辦起來了,也算是事業有成了。你應該想想自己的事了,尤其是今天這個日子……」

「今天究竟是什麼日子?」孔祥熙還是不能明白。

「30年前的今天,一個小生命呱呱墜地,給我孔家帶來了希望和歡樂……」

「啊,今天是我的生日!《詩經》上說,『哀哀父母,生我劬勞』,今天我首先應該感謝父母對我的養育之恩。一會兒我要到母親墳前給她老人家燒紙祭奠,現在請父親先受我一拜吧!」孔祥熙請父親坐好,虔誠地跪了下來。

孔繁茲沒有像以往那樣很快把兒子拉起來,他接受了兒子的跪拜後,仍舊沒有讓兒子起身的意思。他端坐在太師椅裡,望著跪在面前的兒子又開了口:「一個真正的有孝心的兒子,不光是在父親面前俯身下拜,而是要能聽進父親的話。天下沒有多少父親是要把兒子往邪路上指吧?」

「祥熙能有今天,多虧父親時時耳授面命。」孔祥熙仍然跪在地。

「那,今天我要正式和你商量一下你的婚姻大事。自古以來人丁旺才能家業盛,可現在,你看看我們這個家。進進出出就是我們父子兩條光棍,你可以不想媳婦,可我一天天老了,卻不能不想身邊有個兒媳伺候。再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總不能從你這裡斷了我孔門香火呀。一個不肯傳宗接代的人,就休想得到列祖列宗在天之靈的庇佑!」

跪著的人是不能爭辯的。孔祥熙只好說:「但憑父親做主!」

「你同意了?」孔繁茲很高興,兒子在這個問題上第一次沒有漠視父親的要求。

「父親在上,兒子同意。」孔祥熙說得很認真。

孔繁茲趕緊俯下身去:「好兒子,起來起來,我們商量一下。」

孔繁茲燒了一個大煙泡,吸足之後精神大長:「這段時間前來提親的,有縣城曹家的二女兒,有太原王家的小女兒,有運城馬家的獨生女兒。這幾家都是當地有名的大戶人家,女兒都受過教育,又個個天生麗質,我看哪一個都行,你拿個意見,咱們就擇日相親,早定早辦。再不能拖了。」

孔祥熙咽口唾沫:「爹,盡早完婚可以。但我出國留洋,回來又興辦新式學校,在社會上大小總是有些影響的人了。這婚事總不能再按多少年前的陳規舊習來辦……」

孔繁茲瞪起了眼睛:「什麼陳規舊習?」頓了一下又說,「好好,那依你想怎麼辦?」

「美國社會富足發達,和人家的風俗習慣不無關係。那裡的人家講究自由戀愛,愛情至上,最反對沒有愛情基礎而只注重門第的婚姻。所以,你老說的這幾家,雖是有名人家,但他們的女兒我一眼沒見過,根本不可能有什麼感情基礎,如果一定要定,我想還是自己來決定。」孔祥熙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