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我的世界觀 > 德國與法國 >

德國與法國

1929年10月,德國外長古斯塔夫·施特雷澤曼(Gustav Stresemann,1878—1929)逝世,天主教中央黨領袖海因裡希·布呂寧(Heinrich Bruning,1885—1970)就任總理。1930年12月,布呂寧告訴美國大使:「與法國達成全面的諒解,對全世界的政治穩定來說是真正有決定性的目標。」1931年10月3日,愛因斯坦給布呂寧寫了這封信,簡要概述了一個全面而深遠的計劃,遠遠超出了緩解當前法國與德國間緊張局勢的問題。據推測,布呂寧很可能知道信的內容,因為愛因斯坦得到了總理辦公室的保證,說會將信轉交給布呂寧。

本文首次發表於1934年德文版《我的世界觀》。愛因斯坦檔案編號:[28—162]。

只有當法國對免於受到軍事攻擊的安全需求得到滿足後,法國和德國之間的相互信任和合作才能實現。但如果由法國提出這樣的要求,勢必被德國視為挑釁。

然而,似乎可以採取如下方式:讓德國政府主動向法國提議,他們聯合向國際聯盟提出申請,建議所有成員國都應該遵守如下承諾:

1.服從國際仲裁法庭做出的各項決議。

2.協同國際聯盟其他所有會員國,運用所有經濟和軍事力量,共同對抗任何破壞和平或抵制為世界和平利益而做出的國際判決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