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流氓的歸來 > 瑪麗亞 >

瑪麗亞

「一天,貝拉魯太太給了我一些土豆和洋蔥。」母親說。「她家有四個已經長大成人的兒子,他們勤奮工作,養家餬口。可人只有在有能力償還的情況下才能接受贈予,我這樣告訴她。她用德語回答說:Wenn die Not am groβten,ist Gott am nachsten,上帝在最需要時離人最近。唉,這話說得太遲了,我說。隨後我看見艾麗卡·赫勒站在門口。Sie haben Gaste,她說,你有客人。客人就是瑪麗亞。」

1986年春,也就是切爾諾貝利核洩漏之時所錄製的磁帶講述著這個故事:「這就是瑪麗亞再次出現的方式,出人意料地從天而降。在我們遭放逐時,她差點兒中了槍彈,她差點兒被捕,可她沒有放棄,直到找到我們。一個美好的早晨,她出現在集中營的警衛室。她要找一個猶太人,一個會計師,並說出了他的姓名,於是他們找到了馬爾庫。當她看見他時,當他看見她時……她帶來了一切——橘子、蛋糕、巧克力。」

孤女瑪麗亞就像家庭中的一員,擁有對所有家庭事務的絕對權威,包括對那個新生兒。她是仙女,我崇拜她。1941年10月,當我們被送到特蘭尼斯特裡亞集中營時,警衛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她弄下火車。她拚命想擠進那運牲口的車廂——它骯髒不堪,擠滿了人和行李——決心要與那些她當作自己家人的人生死與共。她失敗了,可她沒有放棄,設法在幾個月後到了我們那裡。

「她有錢,」母親繼續說道,「她想在集中營邊上開一家香煙鋪,好離我們近些,以便幫助我們。當然,他們不讓她那麼做。集中營中的羅馬尼亞長官給了她一份工作,讓她在他家中當女僕。她既年輕又漂亮。在伊特卡尼,軍官們和各色的官員整天圍著她轉。攝影師巴爾特費爾德甚至好幾次向她求婚。集中營長官願意每天付她20升汽油。哪怕只要5升汽油,你就能夠買到大量食物。瑪麗亞問我們她該怎麼做。我們能對她說什麼呢?讓她為了我們的利益而出賣她自己?最後,那個長官說服她去為他工作,可他沒有兌現自己的諾言。他是個吝嗇鬼,是個騙子,沒有給她答應過的汽油。瑪麗亞回了羅馬尼亞。她答應她會回來,而她確實做到了,扛著行李。她是回羅馬尼亞去向我們的親戚們募集錢款的。她認識所有未被放逐的人,並與他們所有人保持著聯繫。他們都熟悉她,她把他們全都當作親戚。她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東西,她知道我們需要什麼。當然,他們沒收了她的包裹,然後以幫助猶太人的罪名將她送上了軍事法庭。」

當我們於1945年從集中營重返家園時,在回到我們離開時的居住地蘇恰瓦之前,我們先在法爾提西尼和拉道提迂迴了兩年。1947年,那個圓終於在蘇恰瓦閉合,在那裡,我們與瑪麗亞重逢——她現在是瑪麗亞同志了,是共產黨書記的妻子,該市未來的第一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