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巴菲特幕後智囊:查理·芒格傳 > 第3章 倔強家族荒野生存 >

第3章 倔強家族荒野生存

越來越多的人來自內布拉斯加。有些人出於身份考慮自稱來自內布拉斯加,實際上卻不是。

———沃倫·巴菲特於1997年伯克希爾年度股東大會

19世紀,成千上萬的拓荒者穿過內布拉斯加州向西進發,前往俄勒岡州和摩門小徑。奧馬哈是通往密蘇里河以西廣闊富饒土地的門戶。當年馬車留下的轍印150年後在內布拉斯加的農田里仍然清晰可見。那時的奧馬哈非常原始難苦,查理·芒格的一位祖母有好長一段時間都不肯住在那兒,因為那裡與她老家艾奧瓦州的文明生活相差太遠了。

「媽媽的父母搬去奧馬哈工作, 」芒格的女兒說,「但奶奶堅持住在艾奧瓦州。那裡現在到處都是賭場和脫衣舞俱樂部,不過那個時候,內布拉斯加州被認為是比艾奧瓦還要荒涼的地方。 」

奧馬哈的條件改善了許多,但是住在內布拉斯加州仍然算得上是鍛煉性格的經歷。夏天氣溫高達38℃,冬天卻幾乎降至0℃。兩條大河早春的融雪會造成洪水。

內布拉斯加州出現過許多著名人物,包括現代馴馬術的創始人野牛比爾,小說家威拉·卡瑟,前美國總統傑拉爾德·福特,演員亨利·方達、約翰尼·卡森、馬龍·白蘭度、尼克·諾爾蒂和弗雷德·阿斯泰爾,以及人權活動家馬爾科姆。

芒格說他虧欠奧馬哈這個撫育他成長的地方很多。他借用一句古老的諺語來描述: 「人們可以把男孩帶出奧馬哈,但不能把奧馬哈從男孩心中消除。 」

「查理試圖解釋他之所以成為今日的他,原因就在於自己成長於奧馬哈。 」芒格的女兒說,「不過沃倫說他不這樣認為,因為奧馬哈沒有另外一個人像查理一樣。 」

作為奧馬哈律師艾爾弗雷德·芒格和妻子弗洛倫斯(圖蒂)第一個也是唯一的兒子,查理出生於「喧鬧的20年代」 ,那一年恰逢美國頒布禁酒令4週年,而4年後人們發現了青黴素。

柯立芝取代了一年前因心臟病猝死在辦公室的沃倫·哈丁,開始擔任總統。也許是擔心相同的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柯立芝每天要打兩三個小時的盹。他這種悠閒的生活習慣看來並沒有對國家的經濟造成什麼影響,美國經濟正處於大繁榮時期。柯立芝有一次宣稱「美國的頭等要事就是做生意」 。事實上從1921—1929年,國民生產總值從740億美元飆升至1 044億美元。在此期間一名熟練工的購買力上升了50%。泥水匠的妻子們開始穿上了名貴的衣服,而他們自己則開上了旅行車。

阿爾·芒格從50英里外的林肯鎮搬到奧馬哈,因為在家鄉他父親是當地唯一的一名聯邦法官,同時也是社區中的權威人物,阿爾在那裡做律師必然會有問題。查理的父親1915— 1959年間在奧馬哈市中心同一幢大樓中從事法律事業,擔任助理總檢察官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履行職責。

追溯芒格家族在美國的歷史,其中一位是最早一批來自英國、定居在新英格蘭的移民。芒格這個名字來自德文單詞「 monger」 ,是指售賣諸如魚或者鐵器之類商品的人。更早之前,芒格家族從德國遷居到英國,之後這個名字就漸漸英國化了。

1637年第一位芒格家的人到達美國。尼古拉斯當時16歲,是來自英格蘭薩裡郡的自由公民。他定居在康涅狄格州的吉爾福特,那一帶的家庭農場裡都是沼澤地,產量很低,所以芒格家輾轉於一個又一個令人失望的農場之間,希望能富足起來。隨著時間的流逝,家族漸漸向西遷移,有些就定居在如今的內布拉斯加州境內。

「在我們家族中沒有許多偉人,也沒有什麼有權有勢的人,但大多數都屬於可靠的『中產階級』 ,是這個國家的中堅力量。 」芒格家族史裡這樣寫道,「少數人為家族的發揚光大做出了相當貢獻。在他們之中,我要特別強調那些頑強的先驅們,那些在殖民戰爭、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中浴血奮戰的前輩,他們做出的貢獻是不是很有價值? 」

有一位姓芒格的內布拉斯加州人成為一名教師,然後娶了一名女教師為妻。美國開國之初教師收入微薄,生活得非常貧困。不過他們兩個兒子中的一個後來成為了醫生,而另外一個,也就是查理的祖父,則成為了一名律師,後來還當了法官。

查理的祖父芒格法官畢生都受到早年貧困生活的影響。他經常回憶起被派去肉店用五分錢買一塊別人都不要的肉。由於家庭資金匱乏,他只讀了一年大學就不得不退學,後來靠自律精神得以自學成才。即便如此,他還是晉陞到了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地位,並仍然堅持一直以來所堅守的信念和性格。芒格法官堅持讓自己的家庭盡可能地遠離當初自己父母所經歷過的那種貧困生活。「他想要脫離貧困, 」查理回憶說,「自給自足和努力工作是他的救世主。我的祖父母認為魯賓遜是絕佳的道德楷模。他們要求孩子們必須讀這本書,也讀給我聽。那一代人崇尚通過鍛煉來克服天性。 」

莫莉對家族史很有興趣,解釋說:「法官反對賭博,反對沙龍聚會,理財方式保守,從來不亂花一分錢。靠借錢給聲譽良好的德國農民和屠夫來賺錢。作為一名法官他非常積極上進。能當上聯邦法官是很了不起的,因為當時這樣的人不太多。 」

確實, 1907年芒格法官的名字上了林肯鎮當地報紙的頭條: 「首席法官坐火車去華盛頓特區拜訪總統」 。 1939年《奧馬哈環球先驅報》刊登了一篇有關芒格法官的專訪,當時正值他進入法院54週年,也是他擔任美國地方法官的第33個年頭。文章發表的時候芒格法官77歲,是當時在任的聯邦法官中年齡第二大的。芒格法官最早在州立法機構任職,後來擔任蘭開斯特的檢察官, 1907年羅斯福總統任命他入主法院。

「芒格法官從墨西哥休假回來後再度穿上制服,並沒有因為這一週年紀念而特別高興,而是像往常一樣埋首於工作。每星期一去主持一樁系列綁架案是打破日常聆訊工作節奏的唯一變數。 」

根據《奧馬哈環球先驅報》所寫:「他堅定地相信工作是最佳保持青春之道。他明亮的藍眼睛熠熠生輝: 『我稱自己是活在當下的一代,因為我覺得這樣做是對的,而且要沿著這條路走下去。 』 」

芒格法官經手過的案件中讓人印象最深的有兩件,一件是他入主法院後不久發生在奧馬哈西部的火車搶劫案,還有一件是起訴一群內布拉斯加人的房地產詐騙案。

「他比中西部的其他任何法官都擅長給予陪審團透徹的指導,並因此贏得聲譽。 」作者這樣註解。

毫無疑問,芒格兩邊的祖輩———芒格家和拉塞爾家都有很高的做人標準。芒格家信長老會教派,是教堂的常客;拉塞爾家則是新英格蘭的「愛默生統一派」教徒,雖然並不常上教堂。

卡羅爾·埃斯塔布魯克說,雖然圖蒂·芒格的家庭崇尚自由思想,她還是盡量培養孩子們的宗教意識。 「我們在嚴格的倫理標準下長大,總是去統一派教堂。爸爸很少去,媽媽拖我們去,直到我們再也不肯去了為止。 」「歸根到底, 」埃斯塔布魯克說,「我們的倫理觀來自父母和祖父母的培養。 」

「我有4個姑姑,每一個都是大學優等生榮譽學會會員, 」查理解釋說,「我媽媽這邊的宗教是新英格蘭式的,不過他們的宗教組織現在變成左傾政治團隊。拉塞爾的後代則都不再是統一派信徒了。 」

《華盛頓郵報》的凱瑟琳·格雷厄姆說她有次接到芒格寫來的一封信,信裡面談到他爸爸的妹妹———姑姑「奧菲」的正直不阿。 「奧菲」是由她的法官爸爸教大的,從來不畏首畏尾,永遠謹守自己的本分。事實上,大家之所以不叫她本名「魯思」而叫她「奧菲」 ,是因為小時候她就很擅長做睡覺前那種又長又複雜的禱告。聽到這些禱文後,她的弟弟,當時還發不清楚輔音,就會接著說:「親愛的上帝,我的禱告和奧菲一樣。 」

成年之後,奧菲姑姑還是那麼負責任,以至於她丈夫過世之後,她連屍檢都去看了。

奧菲的侄子查理非常崇拜她,部分是因為她的標準有時候極端到了令人失笑的地步。不過當芒格法官80歲猝然去世時,奧菲做出的反應,即使是芒格都被打敗了。就在他死之前沒多久,她發現父親犯了個計算上的錯誤。奧菲跟查理說: 「把法官帶走是上帝的仁慈,因為知道他不會願意留在人世繼續犯錯。 」

查理從拉塞爾和芒格這兩個家族同時繼承到了非凡的智慧和強健的體魄。不止是法官長壽,查理曾外祖父活到87歲,他的妻子也有82歲。

佛羅倫斯·拉塞爾·芒格的親祖父母———英厄姆一家是艾奧瓦州阿爾戈馬鎮的第一批居民之一。英厄姆船長帶著年輕的妻子來到艾奧瓦,這對年輕夫婦最初住在一幢「草屋」裡,所謂草屋,其實只是一個山洞而已。船長喜歡講自己早年的拓荒故事,然而他妻子只會說:「那些都是艱難歲月,我不喜歡回想那段日子。 」

很多年後,英厄姆船長運營起了阿爾戈馬最欣欣向榮的銀行,還擁有了一大片農田。他的生活越來越富裕,當企業家安德魯·卡內基主動提出為建造鎮上的圖書館出資一半時,英厄姆在他太太的堅持下出了另一半。

作為一名漁夫,他捕來的大海鰱被人們細心地製成標本掛在阿爾戈馬圖書館的地下室,毫無疑問,這是他天分的明證。他同時也是一名意志堅定的獵人,不過自從意外打死自己最鍾愛的獵狗之後,他就永遠放棄了打獵。

「他的個性十分強烈, 」查理說,「曾經參加過印度戰爭,因此成為英厄姆船長。每年我的子侄們,也就是他的孫輩都習慣到阿爾戈馬去拜訪他並住上一陣,他們多數都很喜歡星島。媽媽和她的姐妹們也會來。年復一年,每個夏天他們都住在他的家裡。 」

英厄姆船長最讓孫輩印象深刻的是他可以快速地完成「魔方」 ,每一行每一列的數字相加都是同一個數字。英厄姆船長和本傑明·富蘭克林一樣,對於數學十分癡迷,他說他玩魔方是為了放鬆頭腦。

英厄姆船長的兒子哈維成為了一名先鋒派報紙的編輯,同時也一絲不苟地記錄著家族史。圖蒂·芒格特別喜歡哈維叔叔對於英厄姆的一句描述:「在那幢老房子裡面充滿了平凡的生活和高貴的思想。 」

英厄姆船長的一個女兒內利·英厄姆嫁給了查理·拉塞爾,她就是查理的外祖母。

很久之前,圖蒂·拉塞爾的家庭條件比芒格家的好很多,而且在政治方面也更為激進。他們自稱是「威爾遜派民主黨人」 。英厄姆家庭這一支來自紐約州的塞尼卡福爾斯,這一地區以最早反對奴隸制,支持婦女參政而出名,英厄姆一家把相似的思想帶到了艾奧瓦。雖然芒格家較為保守,但他們尊重圖蒂的家庭。

「圖蒂是非常好的姑娘, 」莫莉·芒格說,「他們認為她是一位來自良好家庭的優雅女孩。美麗、非常風趣、敏捷機智,整天都笑口常開。她就讀於史密斯女子學院(美國最大的女子文科私立學院) 。南北戰爭期間就有一位叔祖父受過大學教育。她的曾祖母在紐約上州過著富裕的生活,家裡有良好的社會關係。她從小在大宅裡長大,出入有馬車,穿著拖地長裙,和芒格家大相逕庭。 」

和芒格家一樣,圖蒂的家庭也贊同她對丈夫的選擇。當美麗可愛的弗洛倫斯宣佈她要嫁給阿爾·芒格這個身高1米66,戴著副厚眼睛的男人時,她的祖母拉塞爾評論說: 「有誰會覺得她的決定是明智之舉呢? 」

父親去世後的好幾年裡,查理一直都帶著阿爾·芒格的公文包去上班。他在上面刻上了字: 「艾爾弗雷德·芒格1891— 1959。查理·芒格1924— 」 。毫無疑問他非常喜歡這個公文包,不過它同時也代表了查理對忠實、一直不遺餘力地支持自己的父親的敬意。阿爾·芒格從任何一個方面來說都是一位成功而受人尊敬的法官。 「我認為人們說阿爾的成就從來都比不過自己的兒子還是相當公平的, 」莫莉說,「他最大的成就就是神童查理,一個活潑、精力旺盛的可愛小男孩。阿爾爺爺把全身心都放在自己兒子身上。他很喜歡查理,兩個人非常親近。我爸爸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非常依賴爺爺,他迫切地想讓他的父親以自己為榮。 」

「阿爾·芒格, 」查理說,「是世上最幸福的人之一,他所希望取得的一切成就都實現了,不多也不少。在面對麻煩的時候他比自己的父親或是兒子都要鎮定得多,另外兩人都太過於杞人憂天。他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和他所夢想的一模一樣。他有一群真心喜歡的朋友,他們也熱愛他,其中就有萬里挑一的埃德溫·戴維斯和格蘭特·麥克費登。他擁有內布拉斯加州最棒的獵犬,這對於他而言意義重大。我不認為自己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比爸爸更成功。他只是目標和我不一樣,而且當年律師的收入比較低而已。 」

沃倫·巴菲特說阿爾和查理之間沒有那種緊張或嫉妒之情,很多父子之間會因此而疏遠。 「有一次查理說如果他半夜回家說:『爸爸,你得幫我把一具屍體埋到地下室去。 』他爸爸一定會起床幫他埋屍體。第二天早上,他會告訴查理他做錯了事情,然後去上班。 」

阿爾·芒格總是關心著兒子的愛好。然後當查理因為年齡的增長,或者到了人生的另一個階段不再感興趣時,他的父親會繼續這些愛好。阿爾直到去世都在訂閱《美國步槍手》雜誌,因為查理高中擔任校步槍隊隊長時第一次訂閱了這本雜誌。查理參加步槍隊因為看來那是他唯一有可能得到一枚運動勳章的機會。「我想把這個勳章別在外套上最顯眼的地方引起女孩們的注意。 」查理說,「我的確贏得了回頭率,不過是因為女孩們都奇怪為什麼一個像我這樣骨瘦如柴的小矮子會贏得一枚運動勳章。 」

在兒子開始學習射擊很早之前,阿爾·芒格就已經是漁夫和獵鴨人。「他熱愛一切戶外活動。 」查理解釋說,「對他而言,找到農田就是找到天堂了。 」

阿爾喜歡鯰魚,常常開車去奧馬哈的黑人社區,那裡的人們都在地下室造水泥池,裡面養滿了鯰魚。

「你可以在那裡挑選自己喜歡的鯰魚, 」查理回憶說,「我爸爸還喜歡光顧有民族特色的商店、麵包房。他甚至有一家指定的肉店。 」

雖然不能被稱為是揮金如土的人,阿爾·芒格對於真正需要的東西總是一眼就能挑出最完美的那件。阿爾從他的媽媽身上學會了享受生活的藝術。她會去買最好的咖啡豆,然後每天早上非常愉快地磨成新鮮咖啡。那是中西部風格的道家哲學。在《道德經》裡面,老子告誡他的追隨者要學會見微知著,而查理則稱之為「細節迷戀症」 。

阿爾·芒格和圖蒂剛剛結婚時住在離圖蒂的父母只差一個街區的地方。 1925年查理的父親在41大街420號造了一幢小房子。幾年後,拉塞爾夫婦過世,芒格一家便搬往道奇大街的南段。這條又長又寬的大街將奧馬哈一分為二,如今街兩邊購物中心林立。他們的下一個住所位於南55大街105號,是位於內布拉斯加州大學快樂谷地區的一幢有兩扇天窗的磚房,離現在巴菲特住的地方不遠。這一帶社區最引人注目的是成熟的綠化和今天看來略為陳舊的房屋。春天,一條由藏紅花、鬱金香和水仙花鋪成的道路沿著人行道和大路蔓延,為從冬眠中醒來的草坪帶去整塊整塊的紫色、黃色和紅色。

55街的房子是他們從奧馬哈拓荒者手裡買來的,他們搬去的時候,這個地方屬於鎮西邊緣。奧馬哈還是很小,雖然它的邊界在不斷擴張,文化和種族漸漸交融,大部分人還是覺得自己生活在同一個社區裡面。

「在我童年早期,我們住在奧馬哈的德國聚居地,那裡有好幾份德文報紙。奧馬哈有各個不同的種族, 」芒格回憶說,「不是像現在拉丁人這樣,他們互相同化。有大型的意大利社區、愛爾蘭社區、波西米亞社區,就像個罐頭工廠一樣。人們說話都帶有各自特有的口音。奧馬哈是一個非常適合於成長的小鎮,而我也度過了美好的時光。學校裡和其他地方的行為準則都比今天要好得多。 」

卡羅爾·埃斯塔布魯克對這一看法相當贊成。

「早年的奧馬哈有一種穩定的歸屬感,你會生活得很舒服,但非常與世隔絕。 」她這樣說,「我們對於外界那些本該更瞭解的事情太過疏遠,因為奧馬哈就是我們的宇宙中心。 」

事實上當時的美國種族主義死灰復燃, 1925年3K黨在華盛頓特區沿著賓夕法尼亞大道發起了一場4萬人的大遊行。查理出生前不久,奧馬哈還發生了一起暴徒濫用私刑的案件。工人運動日益增多,為了要組成工會或示威抗議,一個工作場所常常就變成了慘案發生地。然而芒格的孩子們對於這些一無所知,這些殘酷的事情並沒有波及他們。

「在那個年代那個年紀,根本就沒有什麼犯罪, 」卡羅爾·埃斯塔布魯克說,「沒有毒品。我們晚上也在外面玩耍,喜歡玩的遊戲是搶旗子、踢罐頭。我們的鄰居們在院子裡弄了個溜冰場。星期六我們就去看電影。 」

20世紀30年代,奧馬哈高雅的奧菲姆劇院從輕歌舞劇表演館變成了有聲電影院。 「在那裡看一場首輪上映的電影要付上兩角五分之多, 」查理說,「我喜歡所有的冒險類電影、吉卜林風格的電影,還有恐怖片,比如說《科學怪人》和《古堡怪客》 。我能記得的第一部電影是最早那一版的《金剛》 。我相信當時和我同齡的人只要有足夠的錢,都會去看電影。我熱愛喜劇,因為我喜歡笑。我的朋友大笑起來很有爆發力。有一次我們笑得太誇張,整個電影院的人們都因為我們的笑而笑了起來。 」

1977年,伯克希爾的年度股東大會移師內布拉斯加體育場———那是芒格熟悉的領地。 「當我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常來這裡看馬戲。現在我們有了屬於自己熙熙攘攘的熱鬧場面。 」

查理家的孩子上的都是鄧迪小學,然後在中央高中就讀,高中校舍是前州首府大廈。中央高中被認為是當時全美國25所頂尖預科學校之一。巴菲特家的孩子們都上的是同樣的學校,沃倫除外。自從沃倫的父親當上了議員,他就在華盛頓特區讀完了小學和高中。

巴菲特說他至今仍能接到和查理一起上學的人們寫來的信。「基威特小姐是他的小學老師之一。 」她是奧馬哈著名的承包商彼得·基威特的妹妹,彼得後來成為了內布拉斯加州第一位榮譽公民。基威特小姐在基督教長老會第一教堂演奏風琴,同時也是東星會的成員。她在奧馬哈教育系統工作了42年,直到1970年才退休。 「他們有很好的老師,因為當時在其他職業上對於女性有相當程度的歧視。 」巴菲特說。這些天資聰穎的女性後來都從教職轉向其他職業了。

奧馬哈的老師,特別是基威特小姐都強調了芒格最突出的「思維方式」問題。他們也會要求孩子們去幫助維持十字路口的交通順序或是其他一些瑣碎的小事。 「老師們都是行為非常端正的人, 」芒格說,「是老式做派的道德楷模。他們非常自律,道德教育非常有效。 」

查理是一名明星學生,但同時也是最難應付的小孩之一。

「查理活潑到你很難忽視他的地步, 」埃斯塔布魯克這樣說,「他總是在忙著幹什麼事情。偶爾還會把老師逼入窘境。他太過於獨立思考並會因此而無法屈從於某些老師的預期。我們的小孩也是這樣,我們覺得這是對的。 」

查理還喜歡捉弄人,玩各種惡作劇。

「媽媽曾經說過: 『查理既聰明又自作聰明。 』 」薇拉·戴維斯·西曼回憶道。戴維斯太太想盡辦法調教小查理。查理去戴維斯家玩的時候如果犯了錯,就會和戴維斯家的孩子們一起挨揍。

芒格說,教室只是他早期教育中的一部分。「我在書裡自然而然地認識了那些傑出的偉人們,並不是等到讀書的時候才知道。我都記不得第一次讀到本·富蘭克林的故事的時候是幾歲,不過還記得七八歲的時候就躺在床上看托馬斯·傑斐遜的書。我們全家都熱愛讀書,並從中學習到紀律、知識和自律精神。 」

查理、瑪麗和卡羅爾每年都會得到幾本書作為聖誕禮物。「我們聖誕夜就看完了。 」卡羅爾說,「我們一家都是書迷。爸爸喜歡懸疑故事、狄更斯、莎士比亞以及名人傳記。媽媽參加了一個讀書俱樂部,讀的都是當代作品。我還記得我待在戴維斯家讀醫學書,因為他們家只有這些書,所以我就看了。 」

雖然全家人都熱愛閱讀,查理小時候卻有些閱讀障礙,直到媽媽擔負起了教他學習語音的重任。一直以來困擾查理的問題不見了,他很快就成為了學校裡的尖子生。

「我的父母過去常說: 『芒格家沒有笨蛋。 』 」薇拉·戴維斯·西曼說。

整個高中期間體格都又矮又小的查理後來長到了1米83。他並不十分熱愛運動,多數時間都花在看書、各類興趣愛好以及同喜歡的朋友們進行交往上。

「他總是非常友好,熱愛社交。好奇心旺盛的他對於科學以及一切事物都十分感興趣。兩位家長都對他有很深的影響,不過表現的方式不同。 」埃斯塔布魯克說,「我認為他繼承了父親在商業和法律方面的直覺以及母親的社交天分。當然戴維斯一家和我們的生活也密不可分,他們就住在兩三個街區外。 」

芒格和戴維斯兩家人總是在一起。查理的年齡正處於戴維家兩個男孩之間,而查理的妹妹瑪麗則是薇拉最親密的女友。

「不管什麼時候,只要芒格家出了問題,他們就會打電話給媽媽。 」薇拉說,「有一次圖蒂從落地窗摔了出去。那個年代還沒有擔架,於是他們拆了扇門下來把她抬出去。我媽媽一緊張就要吃東西,所以她跑到廚房拿了一根香腸和一個蘋果吃掉,然後才跑去醫院。 」

就和他的父母一樣,查理也很喜歡戴維斯一家。「埃德溫·戴維斯醫生是爸爸最好的朋友,當我不知道是5歲、 9歲、 12歲還是14歲的時候,幹了一件與同齡人相比非同尋常的事情———我成了我爸爸的朋友的朋友。我和埃迪溫·戴維斯相處得非常融洽,我們互相理解。 」

查理變得對埃迪溫·戴維斯和他的工作非常感興趣,甚至於「我去旁觀了他的那些大手術,對於他的領域裡的那些外科術語也如數家珍」 。

20世紀20年代讓無數美國人如癡如醉的繁華在30年代戛然而止。查理6歲的時候,全世界都陷入了大蕭條,這場蕭條直到他高中畢業才結束。那個讓人恐慌的年代爆發於1929年10月29日的「黑色星期五」 。當年的10月至11月中,股票總市值跌逾40%,賬面上至少損失了300億美元。對於150萬名涉足股市的美國人而言,這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很多人都是用借來的錢炒股。一名投資者看到她的經紀開出的保證金賬戶清單時痛哭道: 「我怎麼會損失10萬美元呢?我可從來沒有過10萬美元呀! 」

「黑色星期五」之後,市場反彈過幾次,不過最終還是一路跌了下去。雪上加霜的是,一系列的自然災害———洪水、乾旱、瘟疫和沙塵暴又襲擊了美國。4 000多萬美國人陷入了一貧如洗的境地。

雖然芒格並沒有意識到這些, 1929年在奧馬哈發生的另外一些事情卻影響了他一生的命運。沃倫·巴菲特如此這般描述了這個故事:

我對於1929年相當有好感,因為那是我生命開始的年份。我爸爸當時是一名股票經紀,股市崩潰後,他不敢給任何人打電話,因為所有人都已經傾家蕩產。所以每天下午他都待在家裡,而那時也沒有電視。然後… … 1929 年11月30號左右媽媽就懷上了我,因此我永遠都對那次崩盤心存感激。

9個月後的1930年8月30日,沃倫出生了。

世道艱辛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在奧馬哈情況較好的那些社區裡,每天都有很多流浪漢敲響後門,要求為他們打掃車道或者幹些雜活以換取一個三明治。「 20世紀30年代的人們窮到什麼地步簡直讓人難以置信, 」芒格說,「有一年夏天,全家人竭盡全力才幫我找到一份時薪40美分的暑期工。整個大蕭條期間在咖啡館你只要花上25美分就能大吃一頓,包括各種肉製品和甜品。 」

不過,據芒格說,在這一時期他學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幾堂課: 「我小時候,對於如何以良好的行為來應對重大壓力,家裡人樹立了良好的榜樣。爺爺一定經受了巨大的壓力去解決家庭財政困難問題,如果家裡人都像法官一樣理財的話問題就不會那麼嚴重。不過他還是挺了過來。 」

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都竭盡所能幫助孩子們度過物質貧乏的年代。

「 20世紀30年代到來的時候,爺爺的經濟情況變得非常糟糕,他所從事的乾貨批發生意失敗了, 」查理說,「叔叔在房地產業,他不僅徹底破產還欠了一屁股債。爺爺把房子一分為二,讓他的女兒和兒子都住進來。更不幸的是,他們最大的孩子剛飽受腦膜炎折磨而過世,留下的醫療賬單好幾年都還不清。 」

至於芒格這邊的家庭成員,一位叔叔在內布拉斯加州有一家小銀行。農民們還不起貸款,自打1933年羅斯福下令對所有銀行停業整頓後,他們就再也無力重開。 「叔叔需要約35 000美元的優良資產去取代那些不良資產。爺爺用自己的資產抵押了35 000美元放進女婿的賬戶裡,那是冒著很大風險的。這筆錢是他畢生積蓄的大半,而根據當時的規定,法官如果去世,遺孀將得不到任何津貼。銀行整頓結束的時候,叔叔的銀行重新開業,一直開了很多年,法官的大部分投資都得以收回,因為不良資產變成了正常資產。 」

芒格的一位姑姑不顧法官的反對嫁給了一名音樂家。芒格法官出錢讓他去讀藥劑師學院,然後借錢給他盤下了一家地理位置很好但是已經破產的藥房,後來這家藥房起死回生,生意蒸蒸日上。芒格家和拉塞爾家都遇到了困難,但也都挺了過來。雖然全家人都遇上了經濟困難,阿爾·芒格卻相對來說安全許多。

「我爸爸後來再也沒有像1936年那樣真正賺到大錢,那是他律師生涯的頂峰。我們並沒有住進大房子或是雇一名司機,但根據當時的標準,生活得可以說是相當舒適。 」

阿爾·芒格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的成功事業主要是源於他代表一家很小的肥皂製造公司處理的一樁法律訴訟。阿爾堅持羅斯福新政中的一條稅收條款是違憲的,這個案子不知怎麼的被美國最高法院接收複查。最終的審判結果為高露潔公司省下一大筆錢,阿爾的客戶也贏回了一小筆稅金。由於阿爾允許高露潔聘請的紐約名律師參與法庭辯論,高露潔慷慨地支付給阿爾一大筆錢,雖然那位紐約大律師後來輸了。「我也可能會輸掉這場官司,不過我不會收費那麼高。 」阿爾說。

雖然20世紀30年代家裡的經濟條件相當不錯,查理還是盡可能地去找工作做: 「我第一次接觸巴菲特一家就是因為當時我在他們家的雜貨店打工。工作時間很長,報酬很低,不能有任何想法,也不能有任何閃失。 」

巴菲特雜貨店是沃倫的曾祖父1869年開辦的。查理在那裡打工的時候,老闆是沃倫的爺爺,顯然他繼承了巴菲特家的幽默感。

這家店最早開在第13街,後來搬到了奧馬哈西邊的恩德伍德大街5015號,離芒格家只有六七個街區的距離。

「那是一家憑信用交易,提供送貨上門服務的商店, 」巴菲特解釋說,「我爺爺總是坐在底樓和二樓之間的錯層樓面。總體而言,他就是老闆,負責發號施令,叔叔幹活。 」

店裡有吱吱作響的木樓梯、吊扇和頂天立地的木頭架子。每當有顧客想從架子高處拿一個罐頭,年輕的店員就會把一部滑動樓梯搬到那裡去取。雜貨店的男孩把食物分門別類地放到架子上,清理蔬果展示箱,把商品送到奧馬哈主婦們的家中,還要給店裡拖地板。查理每個週六都在那裡「服役」 。「你從早到晚都忙得腳不沾地。 」他說。

一旦沃倫的大堂兄遲到了,身形魁梧、白髮蒼蒼的爺爺就會站在錯層樓面上,手裡拿著表質問他: 「現在都幾點了? 」

巴菲特爺爺是一名嚴厲的僱主,政治觀點也很強硬。 「每12小時連續工作他付2美金。當時社會保險條例才剛剛實行,他要求每個男孩來店裡的時候帶兩便士,用於支付自己的社會保險金。 」查理說。

一天工作結束的時候,查理交給2便士以換取2美元的工作報酬,還得聽上一通關於邪惡的社會的長篇大論。

對於芒格而言,「巴菲特的家庭小店提供了理想的從商入門教育。在那裡你必須長時間無差錯地幹活,迫使包括我以及沃倫在內的年輕人去尋找更輕鬆的職業,一旦發現行業中的劣勢就雀躍不已」 。

沃倫的叔叔曾經被評為奧馬哈最受歡迎的人, 1946年巴菲特爺爺去世後接手了這家小店。直到20世紀60年代後期,巴菲特雜貨店還接受電話訂單並提供送貨上門服務。 1969年雜貨店最終結業的時候,這家店已經在三代巴菲特人手裡運營了100年。如今這幢建築還保留在鄧迪區,周圍都是古董店。

查理·芒格9歲的時候,富蘭克林·羅斯福當選總統,他實施了新政並廢除了禁酒令。查理14歲的時候,奧爾森·韋爾斯憑借言過其實的廣播演說「世界大戰」讓全美國都陷入了恐慌。希特勒的納粹部隊入侵波蘭的時候芒格15歲。整個世界正在經歷翻天覆地的變化,查理也隨之告別了家鄉內布拉斯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