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居里夫人傳 > 第二十三章 美國之行 >

第二十三章 美國之行

一九二年五月的一個早晨,一位女士來訪,人們引她走進鐳研究所的小會客室。這位女士是威廉·布朗·梅樂內夫人,是紐約一份著名雜誌的主編。她看上去一點兒不像個職業女性:個子不高,身體單薄,一副病懨懨的模樣;由於童年受過傷,走起路來略有點跛。她的頭髮灰白而濃密,漂亮的白皙面孔上嵌著一雙浪漫的黑眼睛。她聲音有幾分顫抖,問開門的僕人,居里夫人是不是忘記了與她約好了見面的。

對這次見面,她已經等了多年。梅樂內夫人像許多人一樣,為瑪麗·居裡的生活和工作感到著迷,而現在這種人越來越多,因為這位科學家代表了女性的最高價值。梅樂內是個美國理想主義者同時也是一位著名記者,她決意要想方設法接近自己的偶像。

梅樂內幾次請求採訪,都沒有得到答覆,最後她通過兩人都認識的一位科學家給瑪麗送了一封請求見面的信,她在信中說道:

「我父親是名醫生,他過去常常說,人的重要性是有限的,因此不可能被誇大。但是在過去二十年中,你對我一直都是那麼重要,所以我想見你幾分鐘。」

第二天早晨,瑪麗就在實驗室接待了她。梅樂內夫人後來這樣寫道:

門開了,我看到的是一個身穿黑棉布裙的婦人,個子不高、面色蒼白、貌似羞怯。她溫柔、耐心、美麗的臉上帶有一種學者式的超然。突然我覺得自己像是一個不該闖入的人。

我比她更羞怯。二十多年來,我一直是一名訓練有素的記者,可是面對這樣一個身穿黑棉布裙,我竟然連一個問題也問不出來。我試著向她解釋美國婦女對她的偉大工作有濃厚的興趣,而且我不由得開始為佔用她寶貴的時間而道歉。為了讓我感覺自在一些,居里夫人開始談起美國。

她說:「美國有五十克鐳,其中四克在巴爾的摩,六克在丹佛,七克在紐約。」然後她又繼續說到了每一克鐳所在的具體地點。

我問道:「那法國有多少克呢?」

「我的實驗室裡有差不多一克。」

「你只有一克?」

「我?哦,這一克可不是我的,它屬於實驗室。」

……我提到了專利費。這種專利費本來可以使她變成百萬富翁。她平靜地說:「鐳不是用來讓什麼人發財的。鐳是一種元素,它屬於全人類。」

「如果世界上的一切任你選,那你會選擇什麼呢?」我脫口而出地問道。

這個問題很傻,卻碰巧很重要。

……就在那個星期我聽說一克鐳的市場價格是十萬美元。我還聽說居里夫人的實驗室雖然是新建的,卻設備不足;實驗室的那一克鐳只用於提取射氣,供醫院治療癌症。

這是位有教養的美國女性,她對看到的一切一定感到無法形容的驚訝。梅樂內夫人因為參觀過那些美國的大實驗室,所以瞭解美國類似的實驗室,尤其是愛迪生實驗室,都像宮殿一樣宏偉。在看過這些宏偉建築後,鐳研究院雖然屬於中等規模的法國大學建築,而且是新建的,也算體面,但是相比之下就顯得寒酸多了。梅樂內夫人還知道匹茲堡有許多工廠在大規模處理鐳礦石。她還記得那些工廠冒著滾滾黑煙,裝著含有這種珍稀元素的釩鉀鈾礦石由一列列火車運輸……

在巴黎一間條件樸素的辦公室裡,她面對面地問這位發現了鐳的婦女:「你最想要的是什麼?」居里夫人輕輕地回答:「我想要一克鐳繼續我的實驗,但是我沒法買,因為對我來說,它太昂貴了。」

梅樂內夫人想出了一個宏偉的計劃:她希望她的同胞能夠為瑪麗·居裡捐獻出一克鐳。回到紐約後,她試圖勸說十位富有的女士,每人出一萬美元,買這份禮物,但是卻沒有獲得成功:只有三位慷慨的女士願意出這筆錢。於是她自忖道:「為什麼非要找十個有錢人呢?幹嗎不讓所有的美國女性,不分貧富都參與捐獻?」

在美國,一切都是可能的。梅樂內夫人創建了一個委員會,其中的活躍成員有威廉·沃恩·穆迪、羅伯特·格·米德夫人、尼古拉斯·弗·佈雷迪夫人、羅伯特·阿貝博士和弗朗西斯·卡特·伍德博士。他們在美國的所有城市為瑪麗·居裡鐳基金髮起了一次全國性募捐活動。訪問「身穿黑色布衣女士」後不到一年,梅樂內夫人寫信給居里夫人:「錢已籌齊,你得到想要的一克鐳了。」

慷慨的美國婦女為瑪麗·居裡提供了難以估量的幫助,不過作為一種交換,她們友好親切地問她:「你能來見見我們嗎?我們都想認識你。」

瑪麗非常猶豫。她不習慣面對人群。美國卻是世界上最渴望宣傳她的國家,去這樣的國家訪問,忍受折磨,並讓人當眾展覽,讓她感到驚慌失措。

梅樂內夫人一再堅持,把她的拒絕理由一個個駁回。

「你說不想離開自己的女兒?那我們就邀請她們一道來。你對禮節感到厭煩?我們制訂最合理的接待活動,把範圍縮小到最小。來吧!我們會給你安排一次美妙的行程,你將在白宮從美國總統手中親自接過那一克鐳。」

居里夫人被這種誠意打動了。為了感謝美國人民,為了拿到那一克鐳,她在五十四歲的時候,生平第一次戰勝了自己的恐懼,承擔了一趟正式旅行的種種義務。

她的兩個女兒對這次冒險活動感到興高采烈,為出發做準備。艾芙給她母親買了一兩套新衣服,勸說她把自己最喜愛的那些衣服留在巴黎——這些衣服都非常破舊、褪色嚴重。居里夫人身邊的人都興奮不已。各大報紙紛紛報道大西洋彼岸等待著居里夫人的各種活動,官方則思量應該授予這位科學家怎樣的榮譽,才能使她以與其名望相稱的正式頭銜到美國去。美國人難以理解居里夫人竟然不是巴黎科學院院士,而且一定會對她沒有榮譽勳章感到吃驚……於是不久,政府向她頒發了榮譽勳章,但是她又一次拒絕了。後來她請求把騎士勳章授予梅樂內夫人。

一九二一年四月二十七日《我都知道》雜誌在巴黎大劇院為瑪麗舉行歡送會,所得收益全部歸鐳研究院。

萊昂·貝哈爾、讓·佩林教授和克勞德·利高德博士在會上發言,大會組織者薩沙·吉特利還邀請來著名的演員和音樂家,在會後演出了精彩的節目。上了年紀、身體虛弱的薩拉·波恩拿赫,還有呂西昂·吉特利都參加了這一向居里夫人致敬的聚會。

幾天之後,居里夫人登上了奧林匹克號,她的兩個女兒也隨她出行。一隻箱子就裝得下她們三個人的所有衣物,但是她們卻住進船上的豪華包間。瑪麗喜歡這種舒適,但是她卻本能地像一個疑心重重的農民一樣對過分奢華的傢俱和過分精美的食物不以為然。她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避開那些想要打破她個人生活的人。她努力通過回憶她那瑣碎、平靜的日常生活,來忘掉她此行的正式任務。

一九二一年五月十日,居里夫人寫給佩林夫人的信中說道:

親愛的亨利埃塔:

我很高興在船上收到你的信,讀了它我感到好多了,我離開法國去那麼遙遠的地方參加這場與我性格相左的鬧劇,心裡不免懷著種種憂慮。

我不喜歡坐船橫渡大西洋。大海陰鬱黑暗、波濤洶湧。我沒有暈船,卻感到頭暈,大多數時間我都待在自己的房間裡。我的兩個女兒看上去對這次旅行挺高興。梅樂內夫人陪同我們一起旅行,她幫我們做一切事情,盡量使我們一切順利。她為人和藹可親,而且非常友好。

……我想到了拉古埃,想到我們很快就能與朋友們愉快相聚,你會到那個花園度過一段安靜的時光,還有我們倆都喜歡的溫柔、蔚藍的大海。拉古埃海面比這個冰冷、沉默的大西洋令人愉快多了。我還想到你的女兒要生的孩子了,那將是我們這群朋友中最年輕的成員,是第三代中的頭一個。希望我們的兒女繼而會有更多自己的孩子……

透過一層預示著好天氣的薄霧,紐約出現在她們面前。這座城市典雅而宏偉,非常迷人。陪伴居里夫人一家橫渡大西洋的梅樂內夫人事先警告瑪麗說,記者、攝影師都在等著迎接她。一大群人聚集在碼頭,等候這位科學家的到來。這些好奇的人們已經在那裡等候了五個小時,最後才見到報紙頭條新聞稱作「人類恩人」的女科學家。人群中可以看到列隊的女童子軍和女學生,以及由三百名婦女組成的代表團,她們手中揮舞著紅白玫瑰:美國的波蘭裔組織。成千上萬的人聚集在那裡,人頭攢動、表情熱切,在他們上空飄揚著鮮艷的美國國旗、法國國旗和波蘭國旗。

在奧林匹克號的甲板上,瑪麗被安置在一張扶手椅上,帽子和手提袋都被人拿開了。攝影師們都急切地衝她喊:「看這邊,居里夫人!把頭向右轉!把頭抬起來!看這邊!這邊!這邊!」四十個照相機、攝影機圍成嚇人的半圓形,衝著這張驚訝、疲倦的臉孔卡嚓卡嚓拍個不停。

這幾個星期令人筋疲力盡,又讓人眼花繚亂。艾萊娜和艾芙一直充當瑪麗的保鏢。她們總是乘坐私人專車,和五百個人共進晚餐,受到人群的熱烈歡迎和記者的圍攻,所以她們對美國沒有形成清晰的概念。只有在更多的自由和更多的平靜中,才能感受到這個國家的魅力。這種馬戲團巡迴演出式的旅行沒有讓她們對美國產生多少瞭解,不過兩個女兒對母親有了新的認識……

居里夫人一心保持低調,在法國取得了一些成功:她耐心地與名利作鬥爭,終於讓人們相信,偉大的科學家也不過是個普通人,就連她的親密朋友們也有了同樣的看法。從她們到達紐約一刻起,面紗被揭開,真相顯露出來:艾萊娜和艾芙忽然發現,這個與她們朝夕相處的謙虛婦人對世界竟有如此重大的價值。

每一次演講、每一次聚會、報紙上的每一篇文章都傳達著同樣的信息;美國人在還沒有認識居里夫人前就對她有一種近乎宗教信仰般的虔誠,並認為她是當代最偉大的人物之一。現在居里夫人來到了他們中間,成千上萬的人被這位「疲憊訪問者的簡樸魅力」所傾倒,對這個「羞怯的小婦人」、「穿著樸素的科學家」一見鍾情。

不言而喻,我無法假裝自己能夠解釋這個民族的精神,也不能通過報紙的頭條新聞來對美國人評頭論足。儘管如此,美國人以難以抑制的熱情歡迎瑪麗·居裡也並非缺乏深遠的意義。拉美人認為美國人擁有實踐的天賦,卻自負地認為自己是世界上唯一富於理想主義和敏感的民族。可是在瑪麗·居裡腳下洶湧的卻正是理想主義的浪潮。假如居里夫人做事決斷,因自己的科學發現而變得富有、傲慢,那她可能會激起美國人的好奇心,可是卻不會讓人們產生這種共同的好感。在這位受到驚嚇的科學家身上,美國人看到了令他們欽佩的生活態度,正是這種態度深深地打動了他們:對名利的藐視、獻身科學的熱情,以及為人類服務的願望。

梅樂內夫人的公寓裡堆滿了鮮花。一位園藝家因為鐳治好了他的癌症,用兩個月的時間親手種了這些漂亮的玫瑰送給居里夫人。美國所有的城市、所有的大學都要求居里夫人去他們那裡參觀。十多種獎章、榮譽稱號、名譽博士學位都等著她……

「你肯定帶著教授長袍和帽子吧?出席這些場合,這可是必不可少的。」梅樂內夫人說。

瑪麗無辜的微笑引起一片驚愕。她沒有帶著大學教授穿的長袍,因為她壓根就沒有。巴黎大學的教授必須有一件長袍,但由於居里夫人是唯一的女教授,所以把定做這種長袍的樂趣留給了男士們。

人們立刻找來一位裁縫,趕做這種莊嚴的黑絲絨面服裝,還要配上代表博士學位的鮮艷的垂布。當瑪麗試穿的時候,她顯得煩躁不安,抱怨說袖子讓她覺得不舒服,衣料太厚,最重要的是絲絨面料刺激著她那被鐳燒傷的手。

五月十三日,終於萬事俱備。在安德魯·卡內基夫人家吃過午飯,並在紐約遊覽後,居里夫人、梅樂內夫人、艾萊娜和艾芙踏上她們如流星般燦爛的旅程。

身穿白色長袍的少女列隊站在灑滿陽光的道路兩旁;數千名少女跑過草地,迎接居里夫人乘坐的馬車;少女們揮舞著彩旗和鮮花、少女們列隊遊行、歡呼、合唱……最初幾天,她訪問了幾所女子大學,一路上的景象令人眼花繚亂。她訪問了史密斯大學、瓦薩大學、布萊恩·瑪威大學、霍利奧克山大學等。人們想出了這個能讓她適應當眾露面的方法,先把瑪麗·居裡介紹給女學生,這些學生與她年輕時一樣熱情洋溢。

幾天之後,來自這幾所大學的學生代表再次出現在紐約的卡內基大廳,參加大學婦女聯合會的盛大聚會。她們向瑪麗鞠躬致意,人人都輪流向她獻上一朵「美國月月紅」或一朵百合花。出席聚會的還有美國的教授們、法國和波蘭的大使,甚至連伊格納斯·帕德列夫斯基也前來為自己昔日的老同事喝彩,居里夫人接受了無數的頭銜、獎品、獎章和一項殊榮:「紐約市名譽市民」。

隨後兩天的活動中,來自美國各個科學團體的五百七十三名代表聚集在華爾道夫—阿斯托裡亞飯店,向居里夫人表示歡迎,而瑪麗已經累得快站不穩了。一個人離開修道院般的平靜生活,無法與一群熱情、喧囂、激動的人們匹敵。瑪麗被這種喧鬧和歡呼嚇壞了,她害怕處於眾目睽睽之下,也害怕走在路上,在路上,人們蜂擁而至,只為看她一眼。她隱隱地擔心自己會被這種浪濤拍碎。不久,一個狂熱的崇拜者由於跟她握手時過於熱情,結果把她的手都弄傷了,於是科學家只得一隻手綁著繃帶,一隻胳膊懸吊著繼續剩餘的旅程——她成了名望的受害者。

偉大的日子來到了。「對她所做的研究致意……向天才致敬……傑出人士雲集白宮,向這位著名的婦女致意」。五月二十日,哈定總統在華盛頓向居里夫人贈送了一克鐳——或者說是一克鐳的象徵。裝有鐳的安瓿用鉛屏蔽封裝在一個盒子裡,由於這些試管非常珍貴,同時有危險的輻射性,為了安全起見,仍然留在工廠裡。一個裝著鐳模型的保險箱放在東廳裡,這裡還聚集著眾多的外交官、政府高級行政官員、軍界代表,以及各個大學的代表。

四點鐘,門打開了,一隊人走進來:前面是法國大使約賽昂先生挽著哈定總統夫人,接著是哈定總統挽著居里夫人,他們身後是梅樂內夫人、艾萊娜·居裡和艾芙·居裡,最後是「瑪麗·居裡委員會」的女士們。

致辭開始了。美國總統最後一個發言。他衷心地向這個「高尚的人、忠實的妻子和慈愛的母親」致意,稱她「除了完成自己艱辛的工作,還盡到了為人妻母的天職。」他向瑪麗頒發了一卷繫著三色絲帶的羊皮紙,然後把一條絲帶掛在她脖子上,那個小絲帶上垂著一把小金鑰匙:就是那把開保險箱的鑰匙。

大家懷著崇拜的心情傾聽瑪麗的答謝辭。然後來賓在一片歡聲笑語中進入藍色大廳,列隊從這位科學家面前走過。居里夫人坐在椅子上,朝一個個從她面前經過的人默默地微笑。她的女兒替她站在那裡和人握手,哈定總統夫人一一作介紹,她便根據他們的國籍,分別用英語、波蘭語或法語說幾句客套話。結束後,大家再次列隊,走到外面的台階上,一大群攝影師正等在那裡。

有幸參加這一儀式的人們和宣佈「美國友人贈予鐳的發現者無價之寶」的記者如果知道,在哈定總統向瑪麗·居裡贈送一克鐳之前,她已經將這一克鐳捐獻了出去,那他們一定會感到大為驚奇。在舉行儀式的前一天晚上,當梅樂內夫人把羊皮紙的捐贈證書拿給她審閱,瑪麗認真地閱讀了這份文件。讀完後,她平靜地說:

「這份文件必須修改。美國人民贈送給我的鐳必須屬於科學。在我活著的時候,我必將只把它用於科研工作。但是如果我們這樣規定,那麼鐳就會在我死後成為個人的遺產,屬於我的女兒們。這是不對的。我希望把它贈送給我的實驗室。我們能不能請一位律師來?」

「哦,當然可以,」梅樂內夫人有點吃驚地說,「如果你願意的話,我們可以在下周辦這些手續。」

「不是下周。不是明天。就在今晚。捐贈馬上就要生效,因為我有可能幾個小時後就會死去。」

因為時間已經很晚,所以找到一名律師頗費了些周折,這位律師和瑪麗共同起草出附加的法律文件。她立刻在上面簽了字。

離開美國首都之前,居里夫人不得不為華盛頓新落成的礦石低溫實驗室揭幕。在最後一刻,人們警告工程師們,她可能疲憊得無法走到下面的機械室,於是這些工程師即興創作,想出了一個聰明的解決方法:她只需按動一個普通的開關,所有的發動機便立刻開始運轉。落成儀式按計劃進行。發言人在麥克風前講完話後,用洪亮的聲音補充道:「下面,由居里夫人啟動這個實驗室的機器。」

人們等待了幾秒鐘,助手絕望地向科學家打手勢,卻沒有引起她的注意。

瑪麗正對著五分鐘前送給她的一塊上等的釩鉀鈾礦礦石樣本陷入了沉思,她把這塊樣本在手中翻來覆去地看,從各個角度欣賞它。她在考慮把這塊珍惜的樣本放在巴黎鐳研究院書架的什麼位置。

發言人重新宣佈了一次,旁邊的人有禮貌地用胳膊肘碰了她幾下,讓她的思緒從巴黎回到了華盛頓。她非常尷尬地迅速按下那個神奇的按鈕,這才讓剛才因那段意料之外的冷場感到驚訝的數千名聽眾放了心。

費城。名譽頭銜。博士學位。居里夫人和費城科學界和工業界的名人互換禮品:一家工廠的老闆送給這位科學家五十毫克的新元素釷。美國哲學學會的成員向她授予約翰·斯科特獎章。為了表示感謝,瑪麗向學會贈送了一塊「具有歷史意義」的壓電石英靜電計,這個靜電計是她在最初的研究工作中,自己製作並一直使用的。

她參觀了匹茲堡的制鐳工廠,她那克著名的鐳就是在這裡分離出來的。在當地的大學裡,她又獲得了一個博士學位……瑪麗穿上了她那件現在已經覺得非常合身而舒適的教授長袍,可是她卻拒絕把傳統的學位帽戴在灰色的頭髮上,因為她覺得它很醜陋,而且抱怨它「戴不住」。她就這樣不戴帽子,而是把它拿在手中,坐在一群戴著黑色學位帽的學生和教授中間。最懂得裝扮的女子也想不出更好的主意了。瑪麗的臉在這些扣在黑帽子下臉中間有一種無法形容的美,而她自己卻沒有意識到。

她硬撐著不讓自己在儀式中暈倒;她接受鮮花、聆聽演講、讚美和歡呼……但是到了第二天早晨,卻傳出令人擔心的消息:居里夫人身體極度虛弱,以至於不能繼續在西部城市的訪問,原定在那裡為她進行的招待會不得不取消。

美國記者立刻以自責的口吻指責自己的國家不應該讓一位年邁、虛弱的婦人承受超過其體力的磨難。他們的文章都散發著質樸而生動的魅力。

一家報紙以「過分好客!」這一巨大的標語為題,寫道:「美國婦女在幫助這位科學家時顯示出超凡的智力,可是我們不得不同時提出嚴厲的批評,我們已經讓居里夫人用自己的身體償還了我們送給她的禮物,這樣做卻只是為了滿足我們的自豪感。」另一家報紙則大膽地斷言:「任何馬戲團和樂隊老闆都會向居里夫人支付比購買一克鐳更多的錢,而只讓她干一半的活。」悲觀主義者把這件事看成一場悲劇:「我們用過度的熱情差不多已經殺死了若飛元帥(1),難道我們又要殺死居里夫人嗎?」

瑪麗一直坦誠而毫無保留地對待她的美國崇拜者,組織者贏得了第一回合。從此,這次大家想方設法讓她保存體力。為了避開在站台等候著她的興奮的人群,居里夫人往往從火車另一側車門下車,跳過鐵軌。當人們宣佈她要到達布法羅時,實際上她已經在前一站尼亞加拉瀑布站下了車,安靜地參觀這一著名的瀑布。這只是短暫的休憩。布法羅的接待委員會沒有放棄見瑪麗·居裡的希望。汽車排成一線開向了尼亞加拉瀑布,在那裡捉住了這個逃跑者……

開始,艾萊娜和艾芙只不過是普通的隨從人員,後來慢慢變成了舞台術語中的所謂「替身」。艾萊娜身穿教授長袍,替代居里夫人接受榮譽博士學位。神情莊重的演講者向艾芙——一個年僅十六歲的小姑娘發表他們為這個科學家準備的演說,對著她大談「她的傑出工作」、「她長期的不懈努力」,並期待她說出一個中肯的回答。有的城市裡,委員會的幾位女士爭相邀請瑪麗到家裡住,於是居裡一家只好四分五裂,艾萊娜和艾芙不得不被劫持到最好客的那幾位女士家住宿。

當她們不代表享譽盛名的母親時,她們有時也被提供一些適合她們年紀的娛樂活動:打場網球,劃一次船,在長島過一個美妙的週末,在密歇根湖游一個小時的泳,看幾場戲,在康尼島的遊樂場瘋狂而愉快地玩一個晚上。

不過最令人興奮的還是到西部旅行的那幾天。梅樂內夫人雖然已經放棄了讓居里夫人參觀整個美國的念頭,可是她卻想向居里夫人展示這個大陸上最壯觀的奇跡:科羅拉多大峽谷。瑪麗累得無法表示她的高興,但是她的兩個女兒卻大為激動。她們對一切都感到新鮮有趣:在聖達菲線號列車上度過了三天,其中穿越了德克薩斯大沙漠;在新墨西哥州那些孤零零的小車站上吃到的精美食物;在大峽谷,她們住的那家旅店就位於地殼出現的大斷層邊上,坐落在一座六十五英里長、十英里寬的懸崖上,這座懸崖乍看上去既宏偉壯麗又令人膽戰心驚,讓所有的參觀者都瞠目結舌。

艾萊娜和艾芙騎著印第安小馬,在峽谷頂上漫步,她們從高處觀看著靜靜的群山、岩石和沙地組成的一幅混沌景象,顏色從紫色到紅色,從橙色到淡赭色,在不規則的影子下,更豐富了各種景象的內容。她們無法抗拒那種誘惑,於是轉而騎在騾子背上,沿著傳統的路線向峽谷深處走去,科羅拉多的新生地質帶躁動不安,泥漿和石塊翻滾不停。

人們只舉行了一些必不可少的重要儀式,即使如此,這些活動也足以使精力充沛的運動員筋疲力盡。五月二十八日,在紐約,居里夫人成為了哥倫比亞大學的名譽博士。在芝加哥,她被授予芝加哥大學名譽教師,接受了幾個學位,並出席了三次招待會。在第一個招待會上,一根又長又寬的絲帶像柵欄一樣把居里夫人和她的女兒們與從她們面前列隊經過的人群隔開。在接下來的招待會上,《馬賽曲》、波蘭國歌和《星條旗永不落》交替演奏,而居里夫人幾乎淹沒在崇拜者獻上的鮮花叢中。最後一個招待會比前兩個都更加熱情:是在芝加哥的波蘭區,這裡的居民都是波蘭裔。這些僑民不再把居里夫人看做是科學家,而把她當成他們遙遠祖國的象徵。男人和女人都熱淚盈眶地親吻著瑪麗的雙手,或撫摩她的衣裙。

六月十七日,居里夫人不得不第二次承認自己被擊敗,中斷了行程。她的血壓低得驚人,讓醫生大為擔心。瑪麗休息一段時間後,體力有所恢復,繼續啟程前往波士頓和紐黑文市,還踏上去哈佛、耶魯、韋爾斯利、西蒙斯和拉德克利夫等大學的旅程。六月二十八日,她登上了返程的奧林匹克號,她在船上的房間裡堆滿了一疊疊電報和一束束鮮花。

很快另一位來自法國的大「明星」取代了她,出現在報紙頭條新聞中:拳擊手喬治·卡彭蒂埃滿載盛譽剛剛抵達紐約。記者們失望地發現,他們無法從居里夫人嘴裡獲得絲毫關於卡彭蒂埃與登普西之戰的預測……

這次旅行讓瑪麗非常疲倦,不過,坦白地說,也令她非常滿意。在她寫給朋友們的信中,她表示很高興能「為美國、法國和波蘭之間的友誼奉獻綿薄之力,」她還提到了哈定總統和柯立芝副總統對她這兩個祖國的讚美之辭。不過無論她多麼謙虛,她也無法否認她個人在美國取得的巨大成功,她征服了億萬美國人民的心,而且贏得了她身邊的人對她真誠的熱愛。一直到瑪麗生命的最後一刻,梅樂內夫人都是她的一位最親密忠實的朋友。

瑪麗·居裡對自己這次特殊的旅行一直沒有形成清晰的看法,儘管其中穿插著一些生動鮮活的記憶。美國大學的生活、傳統儀式的莊嚴與活潑,尤其是大學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優越條件,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對負責全程接待工作的婦女聯合會也肅然起敬,認為她們擁有非凡的力量。

最後,科學實驗室和無數的醫院裡使用鐳療法治療癌症的先進設備,讓她不禁有種苦澀感。她感到難過,因為直到一九二一年法國始終沒有一家醫院提供鐳療。

她得到的那一克鐳鎖在船上保安嚴密的財務保險櫃裡,和她同船返回。這一克鐳的象徵意義讓瑪麗·居裡對自己的事業產生一些深思。為了購買這麼一點點小顆粒,必須在整個大陸組織一次規模浩大的運動。而瑪麗也不得不親臨做出慈善貢獻的各個城市,表達自己的謝意……

人們不禁想到,當初如果在專利證書上簡單地簽一個字,豈不是一切都變得簡單了?人們也不能不想到,如果瑪麗·居裡富有,本可以向自己國家的實驗室和醫院做出巨大的貢獻。忍受了二十年的艱辛和磨難,難道瑪麗就沒有一點遺憾嗎?這些難道沒有讓瑪麗認識到,由於她蔑視財富,結果她的研究工作成了難以實現的幻想?

從美國回國後,居里夫人寫下一些簡短的自傳式的文章,向自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然後她對這些問題做出了回答:

大部分的朋友都認為,如果皮埃爾·居裡和我不放棄我們的權利,我們本可以有足夠的經費建立一座像樣的鐳研究院,不需要經歷我們以前遇到,我現在仍然會遇到的障礙。他們的話不無道理,不過,我還是覺得我們這樣做是正確的。

人類當然需要講求實際的頭腦,從自己的工作中獲得最大收益,在不忘大眾利益的情況下,維護自己的個人利益。但是人類也需要夢想,投入一種事業的發展,無暇顧及自身的物質利益。

毫無疑問,有這些夢想的人不會富有,因為他們不追求財富。儘管如此,一個井然有序的社會也應該保證這些人有足夠的條件完成他們的任務,無須考慮物質生活,完全專注於研究工作。

————————————————————

(1) 若飛元帥,Joffre, Joseph Jacques Cesaire(1852—1931),第一次世界大戰開戰後兩年內任法軍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