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宮崎駿和他的世界 > CHAPTER5 剖析宮崎駿世界的機械 02 從現有的兵器說開去坦克篇 >

CHAPTER5 剖析宮崎駿世界的機械 02 從現有的兵器說開去坦克篇

作者 角田亮

宮崎駿的世界不僅限於動畫電影這一種表現形式。以電影原作品的形式問世的史詩級漫畫《風之谷》斷斷續續連載了12年,終於大功告成。但是除此之外,他還有兩本不那麼受人關注的著作集——《宮崎駿的雜想筆記》和《泥濘中的老虎——宮崎駿的幻想筆記》。這兩部作品是宮崎駿個人興趣的產物,所有故事圍繞著戰爭與兵器展開。書中有色彩斑斕的插畫與詳盡的兵器細節圖,旁邊配有作者手寫的小知識與小點評。在這兩本書中,宮崎駿筆下的角色們在戰場上大放異彩。不難想像,他作畫時定是眉飛色舞。不得不說,這與人們心目中的「動畫電影導演」與「文化專家」的形象相距甚遠。

我是非常反對日本恢復軍備的,對PKO(聯合國維和行動)也持反對態度,但我對軍事元素一直很感興趣,也發現了許許多多不可思議的小知識,其中不乏人類干的一些蠢事。研究了幾十年,自然積累了大量的雜學知識。積累得多了,自然想要找個地方發洩一下,於是我就開始描繪自己的幻想世界……(笑)(Animage,1995年12月號)

請大家注意,宮崎駿是個不折不扣的軍事迷。他從小就對軍用飛機、軍艦與坦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還在畫中張開了想像的翅膀。他的體格並不健壯,與小夥伴打架時總是處於下風,因此對軍事的興趣也滿足了他的自尊心。交替閱讀戰記與兒童文學作品是他的一貫作風。無論是軍事迷還是動畫迷,都有戀物癖的一面,也體現出了對潛能的期許,因此兩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不過宮崎雖然偏愛戰鬥與兵器,卻不是戀物式的偏愛,也不追求武器的殺傷力。他更注重兵器的性能與功能美,同時強調操縱兵器的人類有多麼愚蠢。從這個角度看,用機械迷來形容他會更貼切一些,也許這就是宮崎世界的魅力所在。人類的確是一種充滿矛盾的生物,而創作者們總能以人類的糾結為靈感,打造出富有魅力的作品。宮崎駿也不例外。他不斷追尋自己心中的另一個世界,並將它以插畫和故事的形式表現出來。說不定解讀宮崎世界的關鍵就在這些故事之中。

《宮崎駿的雜想筆記》可謂宮崎世界的「B面」。1985年11月,電影版《風之谷》的製作工作宣告結束,於是宮崎駿在月刊Model Graphix上開始了「雜想筆記」的連載。連載曾因《天空之城》、《龍貓》、《魔女宅急便》的製作多次中斷,在10年間不定期刊登了19期。起初,連載內容以機械為主,配以少量的解說文字。誰知在連載的過程中,故事的動作場景越來越多,機械的細節反倒變得模糊,愈發不像模型雜誌的連載了。第12期連載《飛行艇時代》在日後被搬上了銀幕,成了《紅豬》的原作。自由而隨意的連載本是為了發洩在製作電影時積蓄的壓力,誰知在發洩壓力的過程中,他又有了新的靈感。我們能從這份筆記中發現宮崎駿的興趣,也就是軍事插畫與他的動畫電影之間的共同點。我將按照陸、海、空的順序,為各位剖析兩者的關聯性。

《宮崎駿的雜想筆記》其中之一《漢斯的歸途》與漫畫版《風之谷》的大結局同時問世。在這個故事中,宮崎駿聚焦於德國的四號坦克[1]。其實,刊登了《風之谷》大結局的Animage1994年3月號的封面就是出自宮崎駿之手。Model Graphix與Animage沒有任何關係,可它的封面彩圖竟是《漢斯的歸途》的角色們站在坦克上的畫面。

《漢斯的歸途》的主角是德蘭西預備役上尉與坦克整備兵漢斯這對哼哈二將。1945年5月7日,納粹德國土崩瓦解,二戰宣告結束。為了躲避蘇聯軍隊的追捕,回到西德與母親團聚,兩人踏上了逃亡之路。半路上,他們邂逅了美少女羅莎以及她的祖母。一行人駕駛著四號坦克,靠智慧與勇氣克服重重困難……在連載這個故事時,宮崎駿曾發表過這麼一句話:「德軍戰敗了。德國的士兵們不屬於正義的一方,也沒有崇高的名譽。但他們一定要活下去。」而在2013年7月上映的新作《起風了》的宣傳語正是「一定要活下去」,這一點值得我們關注。雖然「一定要活下去」與《幽靈公主》的宣傳語「活下去」有些相似,但它不僅僅是《幽靈公主》的延續。無論是宮崎駿創作的動畫電影,還是他筆下的漫畫作品,「活下去」都是他長久以來堅持刻畫的主題。

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四號坦克雖是主人公的座駕,但作為一種兵器,它並不具備較強的性能。它是德軍生產數量最多的坦克。為了對抗敵軍的坦克,德軍對四號坦克進行了多次改良,開發出大量的衍生型號。然而,它並不具備壓倒性的戰鬥性能,只能算是樸實無華的量產型坦克。正因為如此,士兵們才會開動腦筋,為坦克安裝上裝甲板,以改良它的性能,讓它的戰鬥力發揮到極致,直到車體變得千瘡百孔。想像改造與戰鬥的細節正是這個故事的樂趣所在。主人公開著坦克,帶著美少女逃亡的一幕幕,頗有些「戰爭秘錄」的味道,也充滿了冒險色彩。它是一部積極向上的作品,既有動作元素,又不失幽默,絕對為讀者服務,使人不禁聯想到《魯邦三世卡裡奧斯特羅之城》。為何這部作品會如此陽光呢?也許是因為宮崎駿在漫畫版《風之谷》中描繪了太多凝重的主題。總而言之,這部作品體現出宮崎駿也是一位實力超人的娛樂作家。

《泥濘中的老虎》改編自1995年被翻譯成日語的戰爭實錄《泥濘中的老虎》(Tigers in the Mud)。它記錄了駕駛德軍最強坦克——虎式坦克[2]的小隊長奧托・卡利烏斯(Otto Carius)[3]的親身經歷。

然而,宮崎駿只對本書中的一個小故事產生了興趣。1997年,宮崎駿在完成了《幽靈公主》的製作工作之後遠赴東歐小國愛沙尼亞的戰場遺址,還前往德國採訪了該書的作者。用心到這個地步,可見《泥濘中的老虎》已經超越了興趣愛好或想像的範疇,基於外景采風的電影也不過如此。獨具一格的戰爭漫畫就誕生於這樣的過程中。

宮崎駿關注的是1944年2—3月德軍節節敗退時發生的故事。當時的愛沙尼亞還是蘇聯的一部分。在蘭彼圖的戰役中,虎式坦克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虎式坦克是一款重型坦克,擁有厚重的裝甲,還有由88毫米高射炮改造而成的坦克炮,最大馬力達700匹,重達60噸,平地行駛速度為45公里/小時,越野速度為20公里/小時,在與敵軍坦克的對陣中未嘗敗績。故事的舞台為不足1平方公里的平地。德蘇兩軍在鐵軌兩側僵持不下。主人公卡利烏斯少尉以兩輛虎式坦克勇敢對陣數量與裝備遠勝於自己的蘇聯大軍。實地取材的心血沒有白費,《泥濘中的老虎》比《漢斯的歸途》更細緻,也更真實。這是一部有原作的作品,因此以主人公的視角展開的故事情節可謂有條不紊,而宮崎駿則用他的軍事知識將細節擴充得更飽滿了。與《漢斯的歸途》相比,《泥濘中的老虎》沒有孩子氣的天真幻想插足的餘地。這便能讓我們聯想到與傳統意義上的兒童電影略有距離的《幽靈公主》中的嚴肅描寫。炮擊產生的閃光、冉冉升起的濃煙、飛揚的塵土、熊熊燃燒的坦克……每一處細節都是如此渾厚飽滿,形成了一幅頗具震撼力的地獄繪卷。與此同時,宮崎駿還對坦克兵們的戰場生活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在坦克中吃的野戰食品甚至有廢油和汽油的味道。真到了走投無路的時候,再嚴苛的環境都能習慣。在與坦克相伴的這麼多年裡,廢油與汽油的臭味,也就是坦克的臭味,已經成了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作品中還有許多連名字都沒有提就不幸戰死的戰友。這場戰役持續了整整一個月,雙方傷亡慘重,但戰局並沒有太大變化。其實在《泥濘中的老虎——宮崎駿的幻想筆記》的後半部分,作者介紹了好幾場德軍取勝的突襲。照理說,那些戰役會更加激動人心,但是比起勝負與英雄的偉業,在戰場這個瘋狂的環境中保持冷靜的小人物更能吸引宮崎駿的注意。由此可見,宮崎駿的電影世界在逐漸變化,而他的想像世界也不例外。

[1] 德國在二戰中生產的一款中型坦克。它原本的設計目的是支援步兵,並且與專門執行反坦克任務的三號坦克協同作戰。

[2] 虎式坦克是二戰中最著名、最具傳奇色彩的坦克之一,正式名稱為六號坦克。從1942年下半年服役起至1945年德國投降為止,一直活躍於戰場第一線,德軍稱其為「無敵坦克」。

[3] 奧托・卡利烏斯(Otto Carius,1922—2015),德軍王牌坦克殺手,在二戰期間一共摧毀了150—200輛坦克,這些戰績絕大多數來自蘇德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