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任正非:九死一生的堅持 > 握手,一笑泯恩仇 >

握手,一笑泯恩仇

世界就像是海,不會游泳的人會淹死。

——西班牙諺語

思科和華為的跨國大訴訟確實令世人矚目,任何一點消息都會被無孔不入的媒體當成「寶貝」,大肆報道。這場訴訟沒有輸家,思科雖然借助美國法律達成了阻止華為產品登陸美國市場的目的,但華為卻通過這場官司讓世界各個角落都知道了它的存在。

商場上除了你死我活,是否還有第三條路可走?兩家公司又能否握手言和?

華為常務副總裁郭平、徐文偉等人率隊來到了美國,他們的年夜飯只是簡單地叫了一個外賣。

他們住在賓館裡,一邊研究思科的訴狀,一邊準備證據。幾天後,華為負責海外宣傳的李傑、負責華為國際法律事務的陳樹實都先後趕來到了。

華為的海外工作小組經過研究,認為想打贏這場官司,要從以下三點入手:1.用法律應對的方法和策略;2.用美國人的方法做事情;3.佔領輿論戰的制高點。

這場官司一開始的時候,華為公司是處於雙方輿論交戰的下風。思科雇來的律師團,精於打這種技術產權官司,一些邊界模糊的專利問題,經過他們「上綱上線」之後,就成了華為侵犯思科知識產權的證據。

除了那些被模糊的「證據」之外,思科的律師還提供了兩點看起來似乎煞有介事的鐵證:1.將華為與思科產品進行比較後,就會發現,在外觀、產品編號、功能上,兩家公司的產品極為相似,思科培訓過的工程師,不用再培訓就可以直接使用華為的產品;2.華為的Quidway路由器產品與思科的型號及技術特徵都有類似。與此同時,思科表示在華為的軟件中,發現了只有自己的軟件中才存在的缺陷。

華為公司真的很被動,看罷思科律師團提供的「證據」,即使是外行,也會覺得,華為公司在這場跨國訴訟中一定是難於取勝了。

華為公司秉行的是一貫低調的政策。而在這場官司之前,思科公司已經公佈了一項在全球投放1.5億美元的廣告計劃。美國的媒體只知道有思科,不知道有華為,他們根本不知道,在大洋的彼岸,還有一個可以生產世界上各種先進電信設備和網絡產品的中國公司。

故此,這件跨國訴訟案一開始,美國的輿論報道幾乎就一致認定,華為公司「竊取」了思科的東西。也就是說,這場跨國的知識產權官司,還沒等法庭介入,華為就已經被打上了「剽竊者」的烙印。

更為嚴峻的是,當時國內媒體中,除了幾家媒體態度中立之外,不少知名媒體在訴訟初期竟都明顯站在思科的立場上。華為雖然是國內最大的電信網絡製造商,但因為異常低調,媒體對他們根本不瞭解。華為遭到媒體誤會的同時,因為該公司缺乏和政府的溝通,所以也沒有得到政府的有力支持。

思科CEO錢伯斯手段老辣,這場官司一開始他就借助媒體,將這場訴訟上升到「考驗中國政府保護知識產權的決心」的高度,信息產業部一位官員隨後也應聲表示:「政府不會給予華為任何政治幫助。」

在美國人的眼中,中國的很多企業都是「盜版」起家,根據這個先入為主的觀點——任正非的華為公司迅速崛起,他們不通過「盜版」,難道還有第二條途徑可走嗎?

這場官司一經走上法律渠道,思科的新聞發言人便會在第一時間將他們認為對華為不利的消息高調地公佈給媒體。在每場新聞發佈會的最後,那位發言人還不忘提醒全球的客戶們,不要購買華為的產品,否則可能會帶來賠償的麻煩。

思科起訴華為的官司一打起來,很多想和華為合作的客戶現在都開始觀望,並暫時停止了和華為的進一步接觸。

在外,華為公司有思科以侵權為借口,用跨國官司來咄咄相逼。他們不將華為的產品趕出美國市場,看樣子是決不罷休。再反觀國內,港灣正在步步為營,不把華為公司的市場蠶食完畢,他們也不肯停手。華為公司現在內憂外困,面對強敵,沒有任何後援,只能孤軍奮戰了。

任正非面對華為發展史上從來也沒有出現的巨大困境,他好整以暇,沉著應戰。對內,他組織得力干將,成立了「打港辦」,他們的任務是不遺餘力地對港灣網絡進行全方面的市場封殺和競爭打擊;對外則指示「應訴小組」,僱傭美國本土更專業、更善於打知識產權案的律師加入到華為的「應訴小組」中,並鼓勵他們遇強則強,主動出擊,面對思科這樣的跨國大公司,也要敢於亮劍,勇於鬥爭,即使面前是世界上最陡的大川口塔峰的「懸崖」,也一定要奮不顧身地攀越過去。

由於中美兩國有大約9個小時的時差,往往華為總部這邊休息了,而美國應訴小組那邊剛剛起來工作。在那一段日子裡,任正非的作息時間完全被打亂了。任正非面對日益臨近的庭審,他在電話中這樣指示在美國坐鎮的郭平:官司涉及中美兩國最知名的兩家公司,輿論傳媒領域的戰鬥也是重點,我們應該借助這場官司,宣傳華為公司,讓大洋彼岸的美國瞭解華為……

郭平深知輿論宣傳的重要,他首先寫了幾十頁的反控訴材料。在這份材料裡,郭平用專業的語言、科學的角度、詳細地解釋了華為公司對思科的「專利」並不構成侵權,思科之所以挑起了這場跨國的官司,無非是想阻止華為進軍美國,規避正常的競爭而已。

郭平隨後找到了愛德曼公關公司,並通過這家著名的公關公司,主動約見了美國的媒體。郭平在隨後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他與美國的《財富》、《華爾街日報》等媒體記者進行了主動溝通。告訴他們什麼是真實的華為。接著,他們又把聘請來的律師請到中國,讓他們參觀華為的研發基地,講解華為的技術實力。讓他們從思想上徹底消除思科不顧事實的宣傳給他們帶來的誤解。

2003年年初,華為和思科兩家公司的官司第一次在馬歇爾聯邦法院進行了庭審。隨著法官手中的法槌「砰」地一聲落下,兩方面的律師為了維護兩方僱主的利益,立刻展開了唇槍舌戰。

思科僱傭的律師水平很高。華為公司也不惜重金雇來美國著名的大律師RoberHaslam,他是美國知識產權訴訟領域的頂級律師,曾代理過微軟壟斷案的訴訟,他不僅精通法律,而且善打知識產權官司,極富有實戰經驗。

RoberHaslam律師反覆研究了思科的起訴書,便和郭平確定了一個反擊的方向,那就是在思科的「私有協議」上大做文章。

私有協議是指在國際標準組織,實現網絡互聯互通而制定標準和規範之前,由於某家公司產品先進入市場而形成的標準。私有協議一旦成為事實標準,將會使擁有協議的企業出現壟斷行為。

華為通過法庭和傳媒,集中攻擊思科利用私有協議企圖壟斷市場,並阻止正常的商業競爭的做法。

李傑善於搞宣傳,他與公關公司制定了媒體計劃,爭取通過宣傳,讓公眾瞭解思科訴訟的本質。讓美國乃至世界的人們全都瞭解,思科要通過這場跨國訴訟遏制競爭的最終目的。

華為的律師在法庭上義正辭嚴地說:「作為全球電信網絡設備製造企業的領先者,思科害怕與華為競爭,因此發動了『一場散播錯誤信息的運動』。」

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允許任何商業公司以絕對的壟斷存在。AT&T公司是一家美國電信公司,它創建於1877年,曾長期壟斷美國長途和本地電話市場。AT&T在近120年的發展中,在美國政府反壟斷政策的強制干預下,曾經遭到過多次分拆和重組。

思科公司路由器產品的私有協議不公開,也不授權他人使用,這樣的結果,使他們在電信市場上能取得很高的利潤,這不是壟斷是什麼?華為聘請來的美國律師以「私有協議」作為反訴思科的切入點,確實讓思科有一種投鼠忌器的感覺。

美國的法庭雖然標榜客觀公正,但是否能一碗水端平,這恐怕讓人懷疑。第一場庭審結束,華為處處被動,思科似乎完全佔據了上風。

思科公司參加訴訟的高層,臉上不由得露出即將勝利的笑容。可是,接下來華為的絕地反擊,真是讓他們始料不及。

郭平來到美國,除了帶領應訴小組參加庭審之外,他還肩負著一個秘密的任務,那就是和美國的3COM公司談判,討論合作的一幹事宜。2003年3月20日,華為和3COM正式成立了合資公司。這家合資公司在不久的將來,要在美國共同經營數據通信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和銷售業務。

在第二次開庭之前,任正非讓郭平將第三方專家——斯坦福大學數據通訊的教授請到華為總部,並請他對思科IOS和華為的VRP平台,新舊兩個版本進行了對比分析。分析的結果是,華為的VRP平台有200萬行源代碼,而思科的IOS則用了2000萬行,其中華為VRP舊平台中僅有1.9%與思科的私有協議有關。

第三方專家給出的結論很簡單:200萬行的華為軟件,怎麼可能去抄襲大自身10倍的思科軟件?

2003年3月26日,第二場庭審展開後,華為的律師以守為攻,他們反訴思科的指控令華為公司在美國的市場受挫,要求思科承擔索賠。

3COM公司CEO克拉夫林也隨後出庭作證,他真誠地向法庭表示:華為的技術和實力是值得信賴的。

在法庭之外,克拉夫林還告訴美國媒體:「華為的工程師都具有相當的天賦,他們在寬大的辦公室裡操縱著最新的設備和軟件,他們擁有我所見到過的最先進的機器人設備。」

克拉夫林有力的證言讓美國方面不得不重新審視華為,審視這個來自中國的電信網絡公司。畢竟3COM公司是美國本土的公司,該公司的證言應該值得信賴。而且3COM總裁克拉夫林在很多場合都公開表示說:「任正非的故事如果放在美國的話,那也是一個令人驚異的成功者的故事。」

美國人崇敬強者,這也是世界上最發達的移民國家的一個優點。

華為經過一番運作和反擊後,現在法庭上的形勢就起了變化:一開始的時候,是美國公司狀告中國公司侵犯了他們的知識產權。可是現在,變成了思科以大壓小,3COM和華為兩家小公司聯合起來,一起反抗思科的壟斷和壓迫。

思科僱傭的律師在最後的關頭拿出了殺手鑭,那就是要請法庭詳查雙方軟件的源代碼是否雷同。要知道軟件的源代碼才是判定華為是否侵權的關鍵。對此美國的律師MarkChandler信心十足:「我們期待著法庭審查華為的源代碼。」

華為公司在美國愛德曼公關公司的幫助下,他們與媒體的積極溝通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進展。隨著雙方舉證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媒體開始重新認識華為,對華為公司的報道也越來越客觀。

思科的總裁錢伯斯直到現在才知道自己遇到了一個強勁到可怕的對手。雙方對簿公堂幾個月,華為公司原來在美國並不出名,這一場萬人矚目的官司打下來,華為公司卻成了美國婦孺皆知的電信產品。

廣告費!思科竟幫助華為省下了一筆巨額的廣告費。這個結果完全出乎錢伯斯的意料。思科的目的是想將華為逐出美國市場,沒想到一場官司打下來,華為的反擊力越來越強,竟讓思科公司有一種疲於應對的感覺。

2003年10月1日,雙方律師對源代碼的比對工作結束。結果證明華為的源代碼是「健康」的。美國的法院為了息事寧人,也是給本國的企業一個台階,於是做出了一個決定:讓華為停止使用思科提出的一些有爭議的路由器源代碼、操作界面和在線幫助等文件。

2003年10月2日,思科與華為達成初步和解協議。2004年7月末,雙方達成最終和解協議。歷時一年的半的官司終於塵埃落定。思科公司贏了面子,華為藉著官司卻贏回了裡子。

後來,《華爾街日報》記者向思科CEO錢伯斯提問:「在所有的公司中,哪一家讓你最擔心?」錢伯斯毫不遲疑地回答:「這個問題很簡單,25年以前我就知道,我們最強勁的競爭對手將會來自中國,現在來說,那就是華為。」

思科的這場官司不僅沒打擊到華為登陸美國的計劃,反而給華為產品在全球做了一次免費廣告。隨後各大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讓全美國人都知道了一個消息:華為來了,華為來了!華為來了!

在這場知識產權的官司中,思科和華為只能算打了個平手,華為在國外的官司告一段落,國內來自港灣的挑戰,還需要任正非排兵佈陣,盡快來個痛快的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