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任正非:九死一生的堅持 > 官司,跨國的訴訟 >

官司,跨國的訴訟

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高爾基《海燕》

華為要發展,華為要壯大,必然要觸到國外電信巨頭的利益。思科公司看華為「不爽」,這家美國電信公司的總裁有一招厲害的「殺手鑭」,那就是——我要告你。這句話曾經嚇煞了多少家小型公司,當思科舉起這根百試百靈的「知識產權」的「大棒」,華為公司又該如何應對呢?

思科系統公司(CiscoSystems,Inc)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何塞,它是互聯網解決方案的領先提供者,其設備和軟件產品主要用於連接計算機網絡系統。1986年,思科第一台多協議路由器面市。1993年,思科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由1000台路由器連接的網絡,由此進入了一個迅猛發展的網絡時代。

思科(Cisco)的意思是加拿大雪鰷。該公司成立之初,用SanFrancisco(舊金山)作為公司的名字。按照美國的法律,任何公司不得以城市作為產品品牌的名稱,無奈他們只得使用SanFrancisco的後五個字母註冊,同時將舊金山的代表性建築金門大橋作為公司的徽標。1991年約翰·錢伯斯於加入思科,1996年,錢伯斯執掌思科帥印。思科系統公司在全球擁有35000多名僱員,2004年的營業額超過220億美元。

1999年,華為長期專注語音和話務設備,面對國內市場的飽和,首次介入了數據服務器業務。隨著華為的路由器、以太網等主流數據產品的推出,華為的銷售人員憑藉著公司極具競爭性的產品,開始在國內不斷攻城略地,華為在數據服務器等領域業務的市場份額已經和思科並駕齊驅了。

2002年,華為的產品登陸美國市場。思科在中國市場上節節敗退倒還罷了,美國本土是思科的大本營,這裡絕對是錢伯斯的「禁臠」,思科的CEO錢伯斯怎麼能容任正非染指這裡?

2002年6月,在美國亞特蘭大舉行的電信設備展上,華為派出了精幹的宣傳人員,帶著華為最新的產品參展。展覽會在美國開了沒多久,一個風度翩翩、窄臉高鼻,一雙眼睛裡閃著精明亮光的中年人來到了華為的展台前。

華為的展台前擁擠著不少前來詢問價格、觀看產品展示的各國電信運營商,幾名華為的講解員正在為他們做著詳細的講解。

這名中年人來到展台前,他對華為的高中低檔電信和主流數據產品都做了仔細詢問。華為參展的經理還以為遇到了准客戶,故此回答得非常詳細。等這位中年人表情沉重地離開華為展台時,華為參展的經理這才認出,這個中年人不就是當今世界最出色的企業經理人之一錢伯斯嗎?

錢伯斯想要戰勝華為,必須要瞭解對手。他在華為的展台前只進行了十幾分鐘的探查,便讓他的肩頭上感覺到了沉甸甸的壓力。華為展示的數據產品的性能基本和思科差不了多少,但價錢卻低了一半。

錢伯斯回到公司之後,就命手下成立了一個打擊華為的小組。這個小組迅速行動了起來,一個打擊華為的方案很快便被制定了出來。這個方案報請錢伯斯批准後,就開始進入到了實施的階段。

不是猛龍不過江。任正非如果沒有逢敵亮劍的精神,華為也不會登陸美國,敢於和思科等諸多跨國公司廝殺逐鹿、競爭國際電信市場的份額了。

也是在這個6月,美國Future Wei(華為的英文名稱),在加利福尼亞州聖克拉拉市正式成立了。公司成立伊始,為了造勢,他們在公司的宣傳圖片上設計展現了華為最新的產品,華為產品的背景圖案竟是美國的金門大橋。下面的口號是:不一樣的只是價格。

美國的金門大橋便是思科公司的商標,華為公司的寓意很是明確,那就是將競爭的對手直接鎖定為思科。

在全球數據產品市場中,美國市場佔到了30%,想要將華為做大,必須要拿下美國的市場。1996年元旦,在華為公司的7樓食堂,華為市場部全體員工高聲唱出了《志願軍進行曲》,但歌詞卻被改為——雄赳赳,氣昂昂,跨過太平洋……任正非聽罷,當場淚落如雨。

任正非的心中早就有一個「雄赳赳、氣昂昂,跨過太平洋」的夢想,而思科正是美國這個電信大國的把守者。想要在美國市場分一杯羹,就要不畏強手,就要敢於「虎口拔牙」。

華為海外的銷售人員繼續發揚「狼性團隊」的銷售精神,他們以高性能的產品、超低的價位和優質的服務開路,首先在巴西的招標中拿到了一張400萬美元的訂單。那一年,華為在美國市場產品的銷售額增長了70%。思科等美國本土的電信品牌產品面對著市場下滑壓力,面對著華為銷售人員發動的一波又一波的攻擊,他們再也坐不住了。2002年,思科的副總裁來到華為,正式提出了華為侵犯思科知識產權的問題。

美國企業面對來自海外的競爭對手,除了倚強凌弱的競爭和價格絞殺戰之外,還有一個百試百靈的絕招,就是不惜耗費時日,打知識產權的官司。

1982年,美國的IBM訴富士通侵犯其操作系統軟件以及手冊著作權案,雖然官司長達6年,但IBM公司還是贏得了富士通8.33億美元的軟件使用費。同年,IBM訴日立、三菱案,雖然這兩件官司最後在1983年和解,但是他們也向IBM支付了100億日元的技術使用費。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國內經濟逐漸發展了起來。由於歷史原因,年輕的國內企業在自主知識產權等方面普遍都很欠缺。

國內有不少企業一開始都是從仿照國外產品起家,哪有自己的知識產權?一旦國外的訴狀遞交到該公司老總的案頭,心裡缺乏底氣的中國企業無不立刻亂作一團,未到法庭應訴便怯戰先輸。

所以,思科在和華為的商業大戰中連連失利的情況下,便揮舞起了知識產權的「大棒」。那位思科的副總裁本以為自己來到深圳後,華為便會驚慌失措、俯首認輸,令他沒有想到的是,任正非異常鎮定。他先讓華為的科研人員成立了一個技術小組,首先對華為的產品進行了一系列「體檢」。

華為的技術小組對可能出現類似糾紛的產品進行了全面檢查後,便拿出了一份報告,這份報告中這樣寫道:華為的產品沒有問題。任正非根據這份報告,提出了一個方案,那就是停止在美國本土銷售涉嫌有爭議的路由器產品。而對思科認為華為在軟件方面的侵權,則予以斷然否認。

這位思科的副總裁一見無法溝通,便離開了深圳,回國述職去了。

華為公司為了表示誠意,市場部首先將有嫌疑的路由器產品退出美國市場,但這份善意的舉動,卻讓對手覺得這是華為懦弱與心虛的表現。隨後國外媒體就以「華為撤回路由器產品」為題,對華為「侵犯思科知識產權」展開了連篇累牘的報道攻擊。

這時,任正非隱約地感到,消極避戰、依賴和解,華為公司有可能陷入更加被動的境地。

2003年1月,思科公司聘請美國專打知識產權案的律師,組成了強大的訴訟團隊,並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的馬歇爾聯邦法院,遞交了長達70多頁的訴狀。訴狀中,歷數華為的軟件和專利對思科的侵權行為,其證據「確鑿」,其言辭「犀利」……果然,該來的一定會來,這場「侵犯知識產權」的官司,華為是絕對躲不掉了。

這場令世界震驚的訴訟大案也隨後拉開了帷幕。

美國起訴華為的消息傳到深圳,正值中國的新春佳節,任正非在大年二十九的晚上,緊急找來公司的高層,並召開了全體會議。

任正非半開玩笑似的說:「這是思科送給華為的一個意外的春節禮物!」

跨國知識產權官司,是最難打的一種官司。官司還要在美國本土打,一切要按照美國的法律辦。華為根本就沒有境外應訴的經驗。

翻開思科的訴狀,他們對華為公司一共起訴了四項,分別是:起訴華為盜用思科IOS源代碼、盜用思科技術文件、盜用命令行接口和至少侵犯思科五項專利權。

華為真的不能輸,一旦輸掉官司,需要賠償一筆巨款不說,華為的產品將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無法進入美國市場,而且多年開拓出來的國際市場都將受到影響。要知道,在更為看重商業信譽的境外,哪家公司也不願意和沒有自己知識產權而是一味靠抄襲的電信供應商做生意。

如果思科將華為告倒,那麼這場官司將是華為全球化戰略中,倒下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勢必會引發後面一連串的不佳反應。華為一定要抖擻精神,去美國法庭應訴,這場官司一定不能輸。

任正非講罷利害關係,最後華為的高層摩拳擦掌,一致同意,要到美國的馬歇爾聯邦法院,去打這場跨國官司。

任正非點了點頭說:「敢打才能和,小輸就是贏!」

面對強敵,任正非之所以敢於拔劍而上,是因為華為這些年已非昔日的吳下阿蒙。華為公司在知識產權方面,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2003年,華為專利申請量達到1500件。至2003年11月1日,華為申請國內外專利累計3662件:其中國內專利3462件,85%屬於發明專利;獲得授權專利686件;在美國、歐洲等地累計申請國外專利200件;申請PCT(專利合作協定)226件,是發展中國家申請PCT最多的企業之一。

中國有句古話:家裡有糧,心裡不慌。任正非手裡掌握著眾多發明專利,這就是敢和思科在法庭上硬碰硬的本錢。

華為迅速成立了一支由知識產權、法律、數據產品研發和市場等部門參與的應訴團隊,這支陣容強大的團隊,由郭平、徐文偉、費敏和洪天峰等華為數位副總擔綱帶隊,然後乘飛機一路直飛美國而去。

這場曠日持久的官司,正在考驗著華為人的智慧和勇氣,華為人能否在異國的法庭上維護自己的利益和尊嚴,能否面對異國的法律為簡單的「中國製造」打上「中國創造」的知識產權的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