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任正非:九死一生的堅持 > 人才,大將李一男 >

人才,大將李一男

人才是「國家之珍,社稷之佐」。

——墨子《尚賢》

李一男的名字和C&C08萬門數字交換機密不可分,可以說是C&C08數字交換機成全了李一男,也可以說是李一男成全了C&C08萬門數字交換機……大凡成功之人,必有過人之處。

李一男1970年出生於湖南,15歲考入華中理工大學少年班,23歲碩士畢業進入華為工作。

李一男和鄭寶用同在華中理工大學讀書,他是鄭寶用名正言順的學弟。他在畢業的前一年,通過鄭寶用的關係,曾經到華為公司來實習。當時的華為只是幾百人的小公司,公司定位雖然清楚,但是一無拿得出手的拳頭產品,二無準確的用戶市場預期。年少才高的李一男當時並沒有把華為當作自己的擇業首選,他的志向和很多少年班的大學生一樣,那就是出國深造,以期夯實人生的基礎,為將來的創業積蓄更大的能量。

李一男是懷著一走一過的心來到華為參加實習的。可是他加入到華為這個火熱的團體後,就好像一塊鋼鐵掉進了熔爐,他的才華,他的青春,他的理想,竟在這個幾百人的小企業裡迅速地開始升溫……他發現,自己實習的華為公司真的非常不一般。

李一男初到華為,一位經理不無自豪感地告訴他:「華為不為資歷,不排輩分,更不用拍領導馬屁,一切唯才是用,而且骨幹工程師的收入,兩年後希望就能達到西方普通人的水平。」

任正非有一個絕不讓「雷鋒」穿破襪子,絕不讓「焦裕祿」累出肝病的口號。這種實實在在尊重人才的口號,李一男初聽起來便受到了很大的觸動。企業需要優秀的員工,但如何使員工更努力地為公司工作?努力工作的原動力在哪裡?任正非始終倡導一定要視員工為企業的寶貴財富,在薪酬待遇等方面應建立起一整套良好的激勵機制,使努力付出的人獲得相應的激勵和回報。

任正非在一次講話中這樣說:「在薪酬待遇上,堅定不移地向優秀員工傾斜,讓所有奉獻者都能得到合理的回報,使那些不事張揚、默默無聞、甘於奉獻的員工得到褒獎;作為領導,對默默無聞工作的員工不能默默無聞地看,要發現雷鋒、善待雷鋒、大張旗鼓地宣傳雷鋒,努力倡導一種『使雷鋒式的員工不吃虧』的氛圍。只有這樣,企業雷鋒才會越來越多,企業正氣才會越來越濃,企業氛圍才會越來越好,企業發展才會越來越順。」

任正非高瞻遠矚的眼光,不讓雷鋒吃虧的大氣,讓李一男這個年輕的大學生,一下子喜歡上了任正非這個人。李一男的心裡已經有了一種感覺,那就是任正非絕非池中之物,一有風雲起,應該是乘勢欲化龍的大企業家。

李一男在短暫的實習過程中表現出的聰明才智,也給任正非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李一男在華為實習的時候,他就被任正非委託,主持研發一個技術項目,任正非還決定為他購買一套價值20萬美元的實驗設備。要知道,在當時華為的財力並不雄厚,為一個實習生購買一套超過百萬元人民幣的設備,這幾乎等同於最瘋狂的冒險。

可是任正非力排眾議,他就是看好了李一男。這套設備從國外進口到深圳後,由於市場突轉直下,該項目意外擱淺,已經沒有研究下去的價值了。從國外進口的設備作廢,一百多萬打了水漂。李一男只是個實習工人,他沒有給華為創造價值不說,反而使華為慘遭了損失。

任正非對惴惴不安的李一男說:「年輕人搞技術開發,碰壁是常有之事,最重要的是能夠吸取教訓重新再來!」

李一男感動之餘,對任正非很是服氣和欽佩,李一男短暫的實習期結束,他回到學校,又去攻讀碩士學位去了。

李一男畢業前夕,他的第一選擇當然是出國留學,加盟華為或者留在國外發展對於年輕的他來說都可以等到學業有成之後再說,但是他在申請簽證的時候卻遇到了一點小麻煩。

任正非求才心切,華為公司通過華中工學院的老師聯繫到了李一男。在任正非和鄭寶用的極力勸說之下,李一男最終放棄了出國的打算,於1992年加盟華為,當時的他只有23歲。

李一男人長得斯斯文文,甚至可以用「瘦弱書生」來形容。1990年的時候,如果不是李一男到華為公司實習,他就不會對任正非的豁達和大度有足夠的瞭解,而憑華為當時的實力,想吸引李一男加盟確實有些費力。但換句話說,即使當初李一男沒有立即加入華為,而是去把博士讀完,然後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脫穎而出做出一番成績,也不會有哪家公司像華為這樣給他搭建這麼大的舞台。

華為公司借助了李一男的才華,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而李一男借助華為公司的舞台,也實現了人生的最大價值。

李一男在加入到華為的兩天時間裡,便火箭似的被任正非升任為華為公司正式的工程師。兩個星期後,因為他解決了一項技術難題,被破格聘為高級工程師;半年後,因工作出色,被任命為華為公司最重要的中央研究部副總經理;兩年後,李一男因貢獻突出,又被提拔為華為中央研究部總裁以及華為總工程師;四年後,27歲的李一男成為華為最年輕的副總裁,並主管研發工作。

李一男不僅精於科研,富有領導力,而且對未來技術的趨勢也有著驚人的洞察力。華為內部員工也驚歎:「李一男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華為的發展方向。」

任正非對李一男不僅非常賞識,而且非常喜愛。據李一男當時的秘書劉曉劍回憶,C&C08萬門機開發時,李一男升任項目的總工程師,任正非幾乎每天都過來看望李一男,除了噓寒問暖之外,他對李一男的生活和工作也很是關心,甚至直接用「乾兒子」來稱呼。而李一男擁有的華為公司股權比例也一路攀升,最後到了僅次於任正非的第二位。

隨著C&C08兩千門局用交換機在市場上銷售火爆,華為的業務也滾雪球般地越來越大。李一男和鄭寶用現在成了任正非的左膀右臂,任正非為了完成華為公司更具有挑戰性的一躍,便對他們下了任務,那就是集中公司一切財力和科研力量,向C&C08的萬門機發起總攻。

想要研製C&C08萬門機,公司的工程師數量明顯不夠用了。

任正非馬上給公司的招聘部門下了命令:「一定要把社會上最好的技術人才充實到華為公司來!」

關於招聘,任正非有一段和人力資源部員工有趣的對話。人力資源部員工詢問任正非華為公司招人的標準,任正非問:「如果鄧小平到華為公司應聘,我們是否錄用?」

人力資源部員工有的回答,能用,有的回答不能用。其實,這個問題任正非心裡早就有答案:企業在招聘人才的時候,一定要考慮人職的匹配,鄧小平不是不能用,但是先要考慮清楚讓他來幹什麼。

任正非深知人才對企業的重要性,不管是管理、技術或者是銷售人才,華為公司全都兼收並蓄盡力吸納。

華為公司在任正非的指導下,已經逐步建立起一整套方法和手段,能夠盡力招聘和吸引到優秀人才,華為公司更是常常不分場合、不分時機地爭取人才。

有一次,郵電部要在西安召開一個程控交換機學習班,全國各地生產交換機的單位都將派技術骨幹參會。任正非得到這個消息,心裡大喜,他當即指示華為的招聘部門派出精兵強將,去參加這個學習班。

華為招聘人員來到西安,他們白天學習,晚上的時候便以交朋友的名義,到各個宿舍去串門,並和那些技術骨幹去交朋友。其實是逐一去遊說招聘。當時長春電信設備廠有一位技術高人名叫毛生江,他就是在那次會議上被華為員工招聘到華為公司的。

毛生江在華為13年的職業生涯中,他曾負責過研發、生產、市場等方面的工作,先後擔任華為研發部經理、華為市場部副總裁、華為高級副總裁等一系列職務,為華為的發展立下了赫赫戰功。

徐文偉也是被華為的招聘人員從其他公司挖過來的。徐文偉當時就職的公司算是深圳南山地區比較大的外企,華為公司就建在這家公司旁邊。徐文偉到華為公司上班後,原公司非常惱火,他們通過當地派出所把徐文偉給抓了起來,在看守所關了一段時間。任正非費了很大的周折才將徐文偉救了出來。

華為公司還有很多從郵電研究所方面挖來的員工。這些員工每逢春節回家,任正非就給他們分派任務:回家高高興興過年的同時,一定要順便挖幾個前同事、引薦幾個同學到華為來上班。而且任正非給能帶來人上班的員工設置了一個「人才推薦獎」。

華為招人的另一個途徑就是到各地的高校去開招聘會。其中北郵、華中工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學校都是華為的人才基地。任正非對人才始終持一種渴求的態度。1998年的時候,當時的教育部長聽說華為公司正在進行人才壟斷,他曾經讓下屬將當年華為錄用的畢業生名單給自己拿來。他拿著那厚厚的一疊名單挨個一看,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全國前20所重點高校計算機與通信專業的畢業生,有五分之一去了華為。由此可見,華為吸納人才的數量確實已經到了讓競爭對手震驚的程度。

任正非尊重人才,任人唯才,用高薪對待有功人才,他還給招聘來的人才提供各種有利條件,讓他們多獲獎,獲大獎,盡可能的脫穎而出,早日成為專家。

1997年,鄭寶用榮獲第五屆「中國青年科技獎」,這是中國科技界的最高獎項。2002年,劉平獲得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當時劉平還光榮地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要知道,這些獎項需要某些科技人員奮鬥幾十年才能夠獲得。而當時的鄭寶用和劉平也都是三十左右歲的年紀,華為公司幫他們這麼早就圓了許許多多知識分子一生的榮譽夢,這讓兩個人感動不已。

任正非本人從未主動參加過任何獎項的評選,他淡泊名利,將榮譽都給了公司的年輕人。再反觀其他很多企業,通常受到的獎勵都是老闆一手包攬,他們與任正非相比,其境界高低,讓人一眼就能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