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任正非:九死一生的堅持 > 加盟,英雄齊牽手 >

加盟,英雄齊牽手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才須待七年期。

——白居易

房地產生意的火爆,並沒有讓任正非偏離自己的方向。正如任正非所說:當時我們不懂事,誤上了電信設備這條賊船,現在想下都下不來了。看到華為發展得這麼好,也許會有人覺得他這句話有些矯情。但華為一路走來,任正非受了多少磨難只有他自己知道。跋涉的腳印,記載著任正非來時的艱辛,荏苒的歲月,因為華為人的走過而精彩!

1992年,最火的市場是房地產的市場。最賺錢的生意是房地產。房地產這三個字就好像一塊已經被燒紅的鐵板,投入到資本的油水池中「忽」得一聲,一股燒得人心躁動的大火已經在神州大地上熊熊燃起。

1978年之前的20多年中,我國幾乎沒有房地產的市場。1992年春,小平同志發表了視察南方的重要談話,同年10月,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同年11月,國務院發出《關於發展房地產業若干問題的通知》,首次勾畫出了房地產市場體系框架。提出了一系列推動房地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包括進一步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繼續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的房地產市場體系等。

1992年下半年至1993年上半年,房地產開發公司急劇增加,以炒地皮、炒項目為主的房地產市場異常活躍,在部分地區,主要是海南、廣西北海,房地產開發出現過熱,並迅速形成較嚴重的房地產泡沫。

據不完全統計,1992年底,全國共有房地產開發公司12000多家,是1991年底的3倍。特別是海南島地區,因為這一場房地產暴熱,造就了數不清的百萬、千萬富翁。

要想富,干房地產是條路——這在當時的深圳,已經成了一句人人皆知的商業名言。

面對著房地產的大熱,任正非卻沒有被沖昏頭腦,他已經清醒地認識到,房地產大熱的背後必然會有嚴冬的到來,華為絕對不能幹那種沒有理智、一哄而上的事情。

巴菲特說:我只做我完全明白的事。對於任正非,他完全明白的事情就是小型用戶交換機。

在美國流傳著一個關於淘金的故事。19世紀中葉,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發現了黃金,世界各地的淘金人蜂擁而至。一位17歲的美國農村小伙子也加入到龐大的淘金隊伍中來。

幾個月過去了,小伙子跟大多數淘金者一樣,一點金子也沒有淘到。加利福尼亞氣候惡劣,淘金人全部口渴得要命。小伙子陷入了深思:與其在此一點收穫也沒有,還不如賣水掙點小錢。於是他毅然放棄了淘金,幹起了賣水的小生意。

小伙子由淘金者變成了賣水者,許多人投來了鄙夷的眼光,嘲笑他胸無大志。但小伙子仍然不為所動,當許多淘金者不得不空手而歸時,他卻在半年的時間裡,靠賣水賺得了6000美元,掘到了人生最早的一桶金。他就是靠賣水起家的亞默爾,美國著名的企業——亞默爾公司的創始人。

國民經濟大發展,房地產大熱,這會帶動電信業的大提速,再說生行勿入,熟行勿出,面對程控交換機需要求量越來越大的形勢,任正非自然不能放棄這個能讓華為公司大發展的好機會。

任正非對房地產形勢的判斷極為準確,他高瞻遠矚的目光,很快就得到了驗證。房地產經過高速發展後,1993年6月,中央召開經濟工作會議,作出了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的決定。中共中央、國務院還下發《關於當前經濟情況和加強宏觀調控的意見》,採取16項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措施,房地產迅速降溫。

單以海南島為例,海南省共有被圈占而長期閒置的建設用地23788.5公頃;長期無人問津的積壓空置商品房455.76萬平方米;停緩建工程603宗,大量房地產公司血本無歸,債務纏身,折戟沉沙,一蹶不振。

只有在潮水退去時,你才會知道誰一直在裸泳。海南房地產熱浪應聲而落,數千家開發商卷款逃離,留下爛尾樓遍地。

據1992年在海南「淘金」的潘石屹回憶,他在海南靠炒房炒地掙到了自己的第一個100萬。他去當地政府核實一個項目的審批情況,查閱有關內部資料,意外發現海口市在建人均住房面積已達50多平方米,而同期北京人均住房面積才7平方米。潘石屹意識到,「海南的房地產要出事了」,他立刻和6位合夥人分了家,並撤回北京發展。想想那段驚險的情況,潘石屹至今都感到心有餘悸。

國內的房地產在坐過山車的時候,任正非心中已經有了更遠大的目標:他要引進高科技人才,研製更新型、擁有完全知識產權的小型程控交換機。

任正非找到了華中科技大學(當年叫華中理工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邀請校內的教授,讓他們帶著學生們到華為公司參觀、訪問。他則領著技術人員,給到廠參觀的教授和學生講解華為公司的產品、理念和經營方法。

沒有梧桐樹,引不來金鳳凰。當時的華為公司,工廠簡陋、工作繁重、食堂和宿舍也不配套,在一般人的眼睛中,還不能算作一棵能真正吸引人才的「梧桐樹」。但華中科技大學的老師郭平來到這裡參觀,他一下子就被華為人的工作熱情和創新活力所吸引了。

任正非慧眼識珠,一眼就相中了郭平。為了留下郭平,任正非便充滿信心地為郭平勾畫出一幅燦爛輝煌的華為明天的畫卷。郭平被吸引了,他被任正非的真誠吸引了,兩個人經過詳談,他認定任正非絕對是一個目光長遠的企業家,他決定加盟華為,讓自己的青春,在深圳這片熱土上生根、發芽,最後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宋朝的學者楊簡曾經這樣說:以實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任正非對郭平以誠相待,郭平深受感動,這才是他來華為工作的原因。

郭平研究生畢業後,被華中科技大學留校任教,當了老師。他工作穩定,前程似錦,才華超眾,有這樣的人才的加入華為,任正非自然欣喜萬分。他立即把郭平留在深圳,讓郭平成為華為公司第二款自主產品研發的項目經理。該產品即HJD48小型模擬空分式用戶交換機,這是一台可以帶48個用戶的新產品。

當時,華為公司不管硬件還是軟件,研發水平都很低,基本上就是憑著一股闖勁,干到哪裡算哪裡,最高目標就是能打通電話。交換機死機是家常便飯,公司又沒有錢買測量儀器,遇到毛病,工程師們就取出萬用表,進行檢測。後來,硬件部經理徐文偉還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叫《用萬用表及示波器來認識交換機》,這篇文章中的技術,是華為當時許多研發人員都必須學習和掌握的「華為絕活」。

任正非曾經說過:我們既要把社會責任感強烈的人培養成領袖,又要把個人成就感強烈的人培養成英雄。沒有英雄,企業就沒有活力,沒有希望,所以我們既需要領袖,也需要英雄。

任正非用人眼光獨到,郭平來到華為公司工作之後,就擔任自主研發的負責人。郭平果真是個人才,他領著公司的技術人員,經過沒日沒夜的苦幹,HJD48小型模擬空分式用戶交換機的研發進展非常迅速。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郭平成了華中科技大學第一個到華為公司吃「螃蟹」的人。他在蒸蒸日上的華為公司工作了一段時間,便斷定21世紀絕對是華為人的天下。他為了給公司拉來更多的技術性人才,就把目光鎖定在自己的同學鄭寶用身上。

鄭寶用和郭平的人生軌跡也差不多,他在華中科技大學碩士畢業後,便留校當了老師。1989年,鄭寶用經過努力,考上了清華大學的博士。

郭平先寫信,後打電話,他一番赤誠,終於說動了鄭寶用,到創業的天堂——華為公司來瞧一下。當時,正在清華大學讀博士的鄭寶用就是想不明白,一個地處深圳偏僻角落的華為公司,怎麼能讓心氣極高的郭平毅然拋棄了學校安定的工作,進而要在深圳扎根呢?

鄭寶用於1964年5月出生在福建長樂玉田鎮玉田村一個普通的家庭,艱苦的生活條件成就了他不怕困難、努力學習、團結互助的良好品質。他考大學的時候,統考的成績是莆田地區第一名,還得了一百元錢的獎金,他將獎金中的四十元錢給了父親,自己就靠六十元錢讀完四年大學。華中理工學院的老師給他的評語是:思維能力強、善於獨立思考、學習成績優秀。

鄭寶用大學時的研究方向雖然集中在光電領域,但對於通信領域,他並不陌生。鄭寶用離開京城,來到了深圳。正所謂不看不知道,一看忘不掉。任正非身上激情澎湃的進取精神,華為員工們熱火朝天的工作場景,一下子就將鄭寶用身上的創業激情點燃了起來。

鄭寶用靠六十元錢讀大學,他憑的就是刻苦求學的精神,不向命運的低頭的執著。他不滿足於教師的工作,到清華讀博士,其目的也是要通過奮鬥,實現自己人生更大的理想,讓明天的路上開滿艷麗的花兒。

鄭寶用真的沒有想到,他希冀著讀完博士後,可以讓他「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科研工作,竟在華為等著他。

任正非一邊當嚮導,一邊熱情地給鄭寶用講解華為的產品。介紹完畢,鄭寶用上前一把,握住了任正非的手,說:「任總,我決定了,我不讀博士了,我要到華為來工作!」華為的大門永遠向強者敞開,不過,當時的華為只是一家不大的公司。而任正非也是相中了為人隨和、直率的鄭寶用。聽到鄭寶用要加盟華為,任正非興奮地說:「華為公司以後就看你和郭平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