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李彥宏:百度與智能時代的暢想 > 8 決戰東瀛 >

8 決戰東瀛

進擊,邁出國門

2006年5月,百度的一條招聘廣告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不過,這次招聘並未大肆宣揚,也沒有公開太多工作內容,只是簡單地說明,需要招聘兩名開發搜索引擎的工程師。若是普通公司,一則招聘信息不足為奇,可百度作為行業風向標,一點風吹草動都是惹人側目的。外界不禁揣測:百度是不是又有了新動作?

有新聞,媒體自然一馬當先,他們對此的猜測是,這很可能是百度正在為進軍海外做準備,暗中招兵買馬,積累跨領域人才,從亞洲起步,逐步向全世界滲透發展。媒體說的有板有眼,百度方面呢?李彥宏未有過多表態,只是在被媒體再三逼問之後,才說了句不溫不火的話:「百度只專注於中文搜索。」換言之,無論招聘的目的具體是什麼,都肯定是為搜索服務的。

招聘雖簡,要求卻高。應聘者不僅要在編程和算法上有過人之處,還要具備掌握日、英、越三種語言的能力。此外,考慮到本身名聲享譽世界,自然會吸引不少來自國外的應聘者,故而招聘廣告上又追加了一條:具備一定中文基礎。

與招聘網絡工程師同步進行的,是對若干名不同語言的區域產品經理的吸納。產品經理,要負責對中國及其所負責的海外地區的搜索市場做市場分析,並時刻掌握該地區的行業競爭情況和當地的民風民俗,以及人們的生活習慣。這樣的工作性質,決定了應聘者需長期駐外,因而這則招聘上,便註明「最好是兩地的留學生」,兼職亦可。

不久,百度再次提出招聘附加信息,並特別強調,此次招聘網絡搜索工程師屬於小規模招聘,人數不會超過10人,至於產品經理人數,卻並無限制。

最初,招聘廣告剛公佈時,百度並沒有過於精細化,誰料應聘者接踵而至,也只能以細節作為切割利器了。那麼,百度的此次招聘,意欲何為?

2006年5月10日,百度公開了2006年第一季度的財務報表,相較於上一年的第四季度,淨利潤增長了1309.0%,達3520萬元人民幣;股票報酬淨利潤增長了4350萬元。這僅是百度上市的第一年,贏得開門紅的百度,若是在這個大熱時刻進軍海外市場,可謂恰逢其時!

其實,將百度推向國際化道路,是李彥宏一直鎖定的目標。雖然百度的口號是「百度只專注於中文搜索」,但在百度未來的規劃上,李彥宏卻「從來沒有把百度作為一個只局限於中國的公司」。

李彥宏曾多次在百度的內部會議上表示,對於進軍海外市場,百度勢在必得,百度不會甘心於只做國內最好的公司,希望在未來的5年至10年之內,能成為具有世界尖端技術的高科技網絡公司,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化企業。

李彥宏曾在接受電視台專訪時,就百度的國際化問題表露衷腸:「其實任何一個有實力的世界級企業都不可能放棄中國市場,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必須要跟世界上最強的公司競爭。我們要想在世界市場站住腳,核心競爭力也必須是能夠應付全球化挑戰的,而不僅僅只能夠應付一個地區的挑戰。基於這樣的考慮,我覺得中國必須誕生有世界市場、有份量、有地位的企業。現在中國有好多家在美國上市的公司,它們在中國市場上已經佔了很好的市場份額,但是還沒有發揮最大的作用,因為這些互聯網企業都是在國內作戰。作為中國的一個互聯網企業,我花了一些時間思考這些問題,我得出來的結論是必須要走國際化這條路,否則終有一天也會在本土遭遇失敗。」

百度是在2005年才開始著手準備進軍海外市場的,但在2003年時,李彥宏的腦中就已有了決戰海外的雛形,只是他從未在會議上提起此事罷了。

當時,百度在國內市場大獲成功,奠定了其在中文搜索領域中的地位。那時,第一次在百度內部會議提起進軍海外搜索市場的是崔姍姍,但這個提議被李彥宏否決了。

李彥宏認為,就百度當時的情況來看,並不適合馬上出擊,雖在國內小有所成,但進軍海外市場,百度的綜合實力明顯不足。國內市場仍有巨大的優勢和潛力,眼下百度的工作重心應該放在國內搜索市場,不能將過多的精力和資源消耗在意義不甚大的事情上。

一年之後,百度在內部工作上進行重新調整,無論人力還是資源,都有了豐富的儲備。李彥宏覺得,這時的百度具備了應對國際化戰略的實力,且中國市場也愈加成熟。

隨後,李彥宏在董事會上提出了百度進軍海外市場的戰略計劃,不過,這次他卻碰壁了,董事會拒絕了他的計劃。

其實,董事會的拒絕不是針對李彥宏,沒有不信任他的意思,只是在前有Google後有雅虎的國際市場氛圍中,後起之秀百度似乎難以完美應對「混亂」。故此,在執行上一定要謹小慎微,待時機成熟之後再行進軍不遲。

那時百度還未上市,李彥宏首先打算的是進軍海外市場,這也有利於其後的上市計劃。不過,董事會不是他一人掌舵,股東的意見必須要考慮。幸而,這個成熟的時機未讓李彥宏等待多久。

2005年8月,百度在納斯達克上市,與世界成功接軌,這成了百度揮師海外的資本。百度融資1.2億之後不斷盈利,在經濟上也有了相對雄厚的基礎,投資的方向也比以往更廣。有了這樣的條件,加上李彥宏必勝之信心,董事會經過審慎決定,同意百度進軍海外的發展計劃。

計劃誕生了,但國際化的第一步要從哪走起呢?第一步走下去,後果將會如何?李彥宏再三思索。當時,所有人都覺得他會把第一站選在美國,畢竟他在美國走向了巔峰,那裡有自由開放的社會環境、成熟穩定的資本市場,更有他曾熟悉的人和無數尖端技術人才,此等地利、人和之處,必然是不二之選。

可讓眾人大跌眼鏡的是,李彥宏第一個否定的地區就是美國。原因何在?

美國是好,但李彥宏覺得,極具環境優勢的美國有太多強大的對手,Google和雅虎的老巢就在美國,微軟、IBM這些世界頂級的IT大佬伺機而動,每天成立、破產的IT公司比比皆是,就連那些坐在學校裡讀書的大學生也不能小瞧,說不定哪天,他們之中就可能會出現下一個「比爾·蓋茨」,如此危機四伏的環境,對百度來說沒有任何好處可言。

按照避難就易的戰略思想,百度應盡量避免與眾boss的正面衝突,故而所選之地不能太發達,也不能太落後。若太落後,連互聯網都沒有普及,會導致搜索應用率低下,繼而無法發展;太發達,原因不言自明。

按照這個思路,英語地區便首先被排除在外,剩下的就只有亞洲了。

李彥宏很看好日本、韓國、越南這三個國家,並曾先後對它們予以考察。

早在2003年時,李彥宏去韓國考察市場,當時在其國內排名前三的搜索引擎公司都是當地的知名網絡公司,遺憾的是,當時李彥宏一時想不出那幾家公司成功之關鍵,故此便放棄了。

2006年五一時,他一個人又去了越南考察,發現該地區相對落後,因此也只能排除。離開越南,他輾轉到了日本,這次他叫來了王湛生和任旭陽,組成了「訪日三劍客」團隊。三人先後拜訪了日本SNS、樂天、Mixi等排在前幾名的互聯網公司,還拜訪了日本各大廣告公司,進行業務溝通。

日本是個網絡發達的國家,當時的網民數量按比例來算並不輸給中國,且互聯網市場要比中國更成熟,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的數據顯示,全日本互聯網廣告市場規模是中國的9倍。日本在經歷了通貨緊縮之後,於2004年出現了經濟回升跡象,國內生產總值大幅提高,創造了日本近10年的最高紀錄。到了2005年之後,日本經濟的回升勢頭更加穩固。

因此,日本成了百度的最佳選擇。從日本歸來後,李彥宏與眾人商議妥當,將日本定為百度劍指海外的第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