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馬化騰:先人一步 > 葷素搭配,業務不賠 >

葷素搭配,業務不賠

在騰訊初創的低谷時期,馬化騰一直在為他的小企鵝尋找可以賺錢的新出路,他甚至到了「來者不拒」的地步——只要能賺錢,只要能確保以QQ為核心,什麼賺錢就做什麼。於是,馬化騰的眼界越來越寬,在不少新領域裡發現了新的商機。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與其說馬化騰發現小企鵝給他帶來了新的利潤營收點,不如說是他重新認識了小企鵝潛藏的價值。

2000年底,中國移動正式向廣大用戶推出了「移動夢網」,當時很多人都只知道這是一個新鮮事物,卻沒有人能想到,這個新誕生的價值鏈條將會拯救一大批互聯網公司,而其中受益最大的要數馬化騰了。

馬化騰面臨的情況是,擁有著上億互聯網註冊用戶量,而且這些用戶都存在著很大的消費訴求,不過可惜的是,馬化騰並沒有找到收費的渠道。而移動夢網通過手機代收費的「二八分賬」協議,一下子提醒了馬化騰,讓他在黑暗中看到了一道曙光。

很快,騰訊推出了移動QQ業務,沒過多久移動QQ就成為了移動夢網的中堅力量,在移動夢網中的份額最高時一度達到了70%。

在2002年和2003年,騰訊一面推出了「QQ行」和「QQ秀」等新業務,一面又加強了學習,開始向用戶推出短信、鈴聲、交友業務和「QQ男女」等。除此之外,馬化騰還跟著盛大學做起了網絡遊戲。

由此可見,當時馬化騰為了讓小企鵝增加更多的利潤來源,基本上是能賺錢的路都走了一遍。後來有人問他為什麼要如此瘋狂,馬化騰的解釋是:害怕用戶被搶走。後來,伴隨著寬帶業務的不斷發展,網吧裡開始流行一些網絡遊戲。馬化騰說:「從那時起我的危機感就很強,當時微軟的即時通信工具MSN在中國也起來了,我當時想,是等死還是找死。」

顯而易見,馬化騰是非常看中用戶價值的,也在想辦法採用各種方法去黏住用戶,而運營網絡遊戲就最重要的一種手段。不過也有人對他提出了善意的批評,說他不專心,然而馬化騰認為只要他還有精力去做,為什麼不多做些別的呢?

事實證明馬化騰的決策是正確,如果騰訊真的只做即時通信的話,早就死掉了。

和網絡遊戲相比,馬化騰做資訊門戶的目的多少有些不太一樣,那就是開拓互聯網廣告市場。因為當時的廣告主更希望在有影響力的網站進行廣告投放,而當時的資訊門戶是最容易建立影響力的地方。於是馬化騰覺得,網絡遊戲的市場規模雖然超過網絡廣告,然而廣告的增長潛力卻比網游大很多,所以必須要打造門戶網站。

不過矛盾很快也出現了,不少用戶已經習慣了QQ強調年輕化和娛樂化,小企鵝自身已經有了明確的定位,所以一旦要打破用戶心理這種牢固的聯繫,就需要一個全新的名字和標誌才能打造更高端的門戶網站。除此之外,馬化騰也考慮到必須要讓門戶網站和聊天工具做出明確的品牌劃分。對此,馬化騰的解決方法是:在不要娛樂的時候就可以拋棄娛樂,在不合適的場景搞一些活蹦亂跳的企鵝,那就是不明智、不合適,會讓用戶感到反感。

很快,「騰訊網」在千呼萬喚之中誕生了,為了能夠將它做成一個高端品牌,馬化騰首先同意在門戶采編領域大規模地招兵買馬,沒想到卻引發了大門戶之間頻繁的人員跳槽。另外,馬化騰還選擇了「贊助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絕好機會來樹立綜合門戶的形象。

根據協議,騰訊要負責「網上世博會」互聯網平台的總體集成、運行以及維護,另外還要全面負責世博會網絡互動平台、電子商務平台等建設。馬化騰表示,將會有更多的人重新認識騰訊,騰訊不單單是一個聊天工具。

在馬化騰的大戰略策劃之下,騰訊的門戶網站成功了,騰訊的網絡遊戲成功了,那麼接下來可以在增值服務領域中試試水了。

其實,很多用戶對增值服務的概念並不清楚,但如果問他們什麼是Q幣的話,他們一定很清楚。對於馬化騰而言,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東西和網絡遊戲銷售收入的迅猛增長,既保證了公司的正常運轉和發展,也為騰訊在門戶和電子商務等領域的「圈地運動」鋪開了門路。

2001年,騰訊正式發行了120元一年的Q卡,沒過多久又開發出了付費的服務「QQ秀」和棋牌遊戲。QQ秀是一種帶有遊戲性質的虛擬裝備,讓QQ用戶擁有選擇虛擬著裝的權利。不過,有些普通用戶也能接受什麼都不穿的尷尬。在很多好友都開始「秀」起來之後,QQ秀消費便慢慢流行起來。

據說,當時QQ秀項目在騰訊內部的審批過關時,公司上下曾經對一個80多頁的、邏輯縝密的PPT進行了認真的討論,可見那時候騰訊對它的信心不是很充足。現在可不一樣了,QQ秀已經成為騰訊最賺錢的項目之一,也是馬化騰在增值業務中開疆擴土的「功臣」之一。

馬化騰有一個很精妙的經營哲學,被人稱為「三問自己」。據說,他在經營中經常向自己提出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這個新領域你是不是擅長。競爭對手可能對商務、利潤、資本感興趣,然而卻未必將客戶的需求真正考慮進去。相比之下,馬化騰就不會了,他會憑著對網絡市場的一種看似模糊卻又十分清晰的認識做出敏銳的理解和判斷,從而帶領公司走向正規道路。馬化騰正是用一種比較偏執的興趣和近乎狂熱的熱情,給騰訊建立起一個框架。在這個框架之中,馬化騰會堅定地將「技術為核心」這個理念運用在他的日常生產和經營當中,注重對技術的開發和質量的提升。

第二個問題是:假設你不做,用戶會不會受到損失。其實,開發軟件的真正價值在於實用,並非是開發者本身的快樂。馬化騰說:「其實我只是個很愛網絡生活的人,知道網迷最需要什麼,所以為自己和他們開發最有用的東西,如此而已。」

第三個問題是:一旦做了,在這個新的項目中還能保持多大的競爭優勢。記得還是在1999下半年的時候,馬化騰在網絡傳呼系統市場上越做越大。不過他卻面臨著至關重要的選擇:一方面傳呼行業已經顯出了頹勢;另一方面QQ用戶數已經增加到了100萬並且還有增長的趨勢。那時候,QQ還只是騰訊的副產品,馬化騰對QQ所蘊含的巨大市場價值還沒有清晰的認識。因此不管是從技術還是資金上,馬化騰都對自己到底能掌握多大的競爭優勢缺乏自信。為此,騰訊採取的策略是「三管齊下」。一是把精力投放在完善QQ功能和新版本的開發上;二是找尋能夠對騰訊進行資金支持的投資者;三是繼續加強傳統網絡傳呼系統所帶來的利益。

後來的事實很多人也都看到了,馬化騰選擇的出路是正確的。

對於馬化騰的成功,總會有人覺得是他的運氣太好。可是馬化騰自己卻說:「在我的生命中,除了工作之外,現實生活中其他事情很少能使我產生興趣。我對任何事情都很專注,專注使我獲得了前進的動力。」

其實,不是馬化騰造就了騰訊,也不是騰訊造就了馬化騰,而是專注造就了騰訊,而騰訊造就了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