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生活的藝術家 > 5.9 對中的過程 >

5.9 對中的過程

「對中」是說所有對立力量的調和,這樣,它們就不會把精力浪費在彼此無用的爭鬥上,而是將消極的力量轉化為積極的力量,並相互作用。

「存在」的反義詞是什麼?脫口而出的回答也許是「不存在」,實際上卻非如此,「存在」的反義詞是「反存在」,就像「物質」的反義詞就是「反物質」一樣。在科學上,我們終於回歸到前蘇格拉底時代的哲學家赫拉克利特的觀點。他說,萬物皆流,萬物皆動,萬物都是一個過程。沒有「事物」的本質存在。「無物」在東方語言中就是「虛空」。西方人認為「無」是空的、虛的、不存在的,而在東方哲學和現代物理科學中,「無」——「無物」——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

在科學中,我們致力於發現最基本的物質,但是隨著我們把物質劃分得越來越細,我們發現有更多的其他物質存在。我們發現了物質運動,而物質的運動就等同於能量:物質運動——衝擊——能量,但是沒有產生事物。事物的產生多多少少都是因為人們對安全的需要。你能操縱一件事,你就能玩拼裝遊戲,這些概念和事物在一起可能再組成一些別的事物。「某事某物」(something)是一件事,所以即使是一個抽像名詞,也能成為一件事物。

過 程

要理解事物存在的意義,即要賦予事物以生命,我們必須再次把它們變成過程。實體化就是把事物變成過程,我把這一作用的過程稱之為爆發、精神緊張或死亡層。

如果你擁有肉身,你就有心靈。很顯然,身心這些東西都是屬於「我」的物體。「我」就是那個傲慢的擁有者——或是受鄙視的擁有者,「我」即是心靈、身體、世界的擁有者。我只知道「在一定程度上,我是擁有身體的凡夫俗子」,而沒有意識到,我就是身體心靈本身。在完形療法中,我們通過觀察一個人是如何運用語言的,就可以看出,他越是疏遠自己,就越多地用名詞替代動詞,特別是用「它」這個詞代替「我」。

如果是一件「事物」的話,我們就可以直截了當地說它沒有生命力。作為一個活著的人,我活著的時候就要說話、喊叫。而當我死了以後,我只有通過書面詞彙「發言」,這種語言會幫助我表達自己。你也許注意到了,這種描述大多是由一系列名詞構成,而生命所要做的就是把它們串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