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生活的藝術家 > 3.3 截拳道的終極源泉 >

3.3 截拳道的終極源泉

啟 蒙

它是本真的自我,成為自我。現實性就存在於事物本質之中,這就是事物的本質性。因此,「本真」意味著意義——從最初意義上看,它自由,不受依附、限制、偏見和複雜性的羈絆。

道 德

它教導我們,一旦決定選擇一條正確道路,就應該義無反顧。

哲 學

哲學把生死置之度外(截拳道並不是為了傷害,而是生命向我們敞開其秘密的一種途徑)。格鬥士總是一心一意,他眼裡看到的只有一個目標:搏擊。他既不瞻前,也不顧後。面對每一個動作,他需要排除一切障礙——不管是情感上的、體力上的還是智力上的。

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意志力或者控制力的系統,都需要通過直覺進行啟蒙。

學習截拳道要控制意志力。

忘記輸贏,忘記光榮和痛苦:讓對手抓破你的皮膚,而你還擊以重拳。讓對手還擊以重拳,而你打斷他的骨頭;讓對手打斷你的骨頭,而你要他的小命!不要想著安全地退卻,義無反顧,視死如歸。

四肢(你的天然武器)有雙重用途

1.摧毀你面前的對手——消滅妨礙和平、正義和仁慈的一切事物。

2.從自我保護的本能中(使你感到煩惱的任何事情),消除衝動。學習截拳道不是為了傷害或將某人致殘,而是消除貪婪、憤怒和愚蠢。在這一方面,截拳道指向的是自身。

拳擊和踢腿是消弭自我意識的工具,它們代表直覺或本能的直接力量。不同於智力或複雜的東西,它不會分裂自我,妨礙自我自由前進。四肢的使用會使人勇往直前,決不瞻前顧後。

這些工具是不可見的精神象徵,它使心靈、軀體和極限保持活力。

遵守規則階段(順其自然階段)

心理放棄某一點,而順應一件事,就是對物體的依附。不要讓你的思維僵化,要從正反兩個方面去理解這一情形。

不動心的頓悟

不動心的頓悟實際上並不意味著一動不動,麻木不仁,相反,此刻心靈被賦予無限的活動空間。

不動心的頓悟可以摧毀幻想。「不動」意思是,不要被所見到的物體分心,不要停止思考。「一心一意」「、泰然處之」說的也就是這個意思。

截拳道不提倡「門派之見」或「局部之見」,整體性能適應所有的情形。

流動的心靈——也就是「月印萬川」——它既是動的,也是不動的。

只要兩個物體之間還有空隙,就有機可乘。

「工具」處於沒有周長的圓心之中,而不以中心為中心。

動中有靜,緊張中有放鬆,眼觀六路而又鎮定自若。既不刻意人為,又順其自然;既不渴求,又不指望。簡言之,像嬰兒一樣天真無邪,同時擁有完全成熟心靈的計謀和最敏銳的智慧。

自欺欺人的心靈無論在智力上還是在效率上都會給人造成沉重的負擔。從一個動作到另一個動作,它步履艱難。它不得不停下來反思自我,這就阻礙了本身的流動性——也即是創造性。

流動性像水一樣順其自然地、毫無阻礙地流動。

車輪如果被過緊地固定在軸上,就不能順利轉動。同理,一旦心靈被羈絆,它想要前行每一步都困難重重。此外,如果隨意發揮,也會一事無成。不僅如此,如果作品本身的質量低劣,也可能永遠沒有完工之日。

回憶和預見是使人區別於動物的心靈意識。這些意識很有用,能夠實現某些目的。但當某一動作涉及人的生死存亡問題時,我們必須放棄回憶與預見,因為它們會干擾思想的流動性,讓我們不能在剎那間迅速出招。

截拳道積極進取的心理訓練,並不僅僅是從哲理角度反思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生命或僵化的思維模式,而是進入絕對真理的境界。它是真實的。

其意義在於「技進於道」,把藝術作為瞭解道的方式。

保持警覺意味著「嚴肅認真」,「嚴肅認真」意味著虔誠和真實,只有保持真誠,才能達到「與道為一」的境界。

涅盤再生

有意識地無意識,或者是無意識地有意識,是涅盤的秘訣。此時行動是如此直接和迅速,沒有任何間隙能讓智力活動插入,把它切成碎片。

除非我們觸及絕對事實,否則任何性質的爭論都不能獲得圓滿的解決。爭鬥的雙方不能相互影響對方,也不能打破僵局或保持平靜。此刻需要的是「超越」。

最終,截拳道並不是一種技術,而是精神上的洞見和訓練。

正是「自我」僵硬地拒絕來自外界的事物。正是這種「僵化的自我」使我們不能接受面前的任何事物。

哪裡有絕對自由,哪裡就有藝術。沒有絕對自由,也就沒有創造力。

處於「無心」的狀態也就是保持「平常心」。

由於你的自我意識或者是本我意識太明顯地吸引了你的注意力,反而干擾了你真實技藝水平的展現。你應該擺脫這種好出風頭的自我表現或自我意識。專心致志地做一件事,就像此刻沒有任何特殊的事情發生。

水每時每刻都在不停地流動,但是水中的月亮卻能保持寧靜。雖然心靈能夠應對萬千局勢,但最好還是以不變應萬變。

原始的純淨

為了把心靈的原始活動推到極致,就應該消除體能上障礙。

大腦看見什麼就迅速採取行動,訓練這種快速反應需要增強心靈的力量——「見」發生在內心深處。

所學到的東西也就意味著失去的東西。

你所掌握的知識和技巧應該被遺忘掉,這樣一來,你就可以漂流在虛空的世界裡,無拘無束,安逸無慮。學習很重要,但不要成為其奴隸。總而言之,不要懷抱任何外在的、華而不實的東西。要以心為主。

只有消除了所有的精神障礙,你才可能成為知識技能的主人,才能保持虛空的心理狀態(流動性)。你甚至可以毫無意識地滌除你曾掌握的任何技術。

讓所有的訓練隨風而去,讓心無知無覺地工作,讓「自我」消失到無人知曉的地方,只有這樣,截拳道才能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

按照禪宗哲學,技藝的學習等於智力上的煩惱。因此,在禪和截拳道裡,光能熟練地掌握技巧並不足夠。禪和截拳道都要求我們實現終極現實,也就是虛空和絕對。只有絕對才能超越所有的相對性。在截拳道中,所有的技術將會被遺忘,僅僅讓無意識單獨應對所有的局面——只有此刻技術才能自動、自發地創造奇跡——在整體性中自由地流動。不刻意追求技術就等於擁有了所有的技術。

刻意迷戀某一技術是一種病態,不管該技術是多麼的有價值。

六種病症

1.追求勝利的慾望;

2.訴諸技術和計謀的慾望;

3.把所學的全部向他人炫耀的慾望;

4.威懾對手的慾望;

5.扮演消極角色的慾望;

6.根除自身所有弊病的慾望。

「慾望」是一種依附,「想要沒有慾望」也是一種依附。因此,要擺脫這種困境,就需要擺脫積極和消極慾望的束縛。換句話說,這種既「是」又「非」、似是而非的情況,從理性上來看是荒唐的,但是對於禪學來說就是如此!

這種無圓心的圓,沒有周長。這樣一來,練習截拳道的人應該對對立面的交替性保持警覺。如果心靈停留在任何一個方面,它就失去了流動性(靈活性)。練習截拳道的人應該隨時保持心靈的「空」,只有這樣行動才能達到無拘無束的境界。

一旦截拳道選手達到這種無拘無束的境界,他所有的動作就會如閃電般的迅速或者像反光的鏡子一樣明晰。

毫無疑問,精神是控制我們生存的關鍵因素(我們無從知曉它的詳細情況),它超越了肉體的境界,是一種整體的存在。不管外界發生了什麼情況,看不見的精神如影隨形地控制著每一個動作。因此,不管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刻,精神都處於運動狀態,無礙無阻。

一旦截拳道選手擺出一個截拳道姿勢,他就進入了精神自由和無為的狀態。

「家中的主人」:讓人的器官觀察

所有的動作源自於「空」,心靈就是「空」的動態方面。這裡沒有心術不正,沒有以自我為中心的動機,因為「空」是虔誠、真誠和直接的。他不允許自我和動作之間留下任何空隙。

截拳道是由「你看不到我,我看不到你」的狀態構成的——此刻陰陽渾然一體。

無論在走路還是休息,說話還是沉默,吃飯還是喝水時——都不要讓自己懶惰,要孜孜不倦地追求「此在」。

忽視現實,恪守形式(理論),只會使自己越陷越深,最終不可自拔,掉入樊籠。

由於墨守教條、心術不正、心靈扭曲,我們看不到真理的真實存在。

按照自然的本性接受訓練。

成熟的過程並不是意味著成為概念化的俘虜。它是一個意識到內心自我世界的過程。

最大的錯誤是預測一場搏擊戰的結果。你不應該考慮結果是輸還是贏。讓一切順其自然,你的天賦工具會在適當的時刻成功出擊,一劍封喉。

截拳道

1.不應該受僵化的招式和技術所制約;

2.具備適應環境的精神;

3.滌除在我們身上積累的所有塵埃,揭示自然存在的現實性或實在性,或者赤裸的真相,它等同於佛教裡「空」的概念。

因為一個人處於淨心和無為的狀態,他的天賦工具分享了這種品質,以最大的自由度扮演其角色。

截拳道不是無關緊要的彫蟲小技,而是高度發達的精神和體格運動。

截拳道不是發展已經發展的東西,而是恢復被遺忘的東西——雖然它一直就與我們同在,除了在我們錯誤地運用它時,它從來沒有丟失過,也沒有被扭曲過。

學生在接受截拳道訓練的時候,在每個方面都要積極、主動。在實戰中,應該保持鎮靜自若,心無雜念。他應該有這樣的感覺,發生的一切只不過是無關緊要的平常事。他進攻的時候,步伐應該是輕鬆、穩固的,他的目光不應該像瘋子一樣,一動不動地死盯著對手。他的動作要像平日一樣鎮定。他的表情不應該有異。雖然他進行的是一場生死格鬥,但一切應該像平常一樣,不露絲毫痕跡。

技藝應該從屬於心靈的訓練,最終,它將把練功者帶至更高的精神境界。

截拳道選手應該面對現實,而不把形式透明化。

工具是一種無形之形。

「無常」是所有事物的終極源泉,它超越了人的理解力,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範疇。正因為它超越了所有的相對性,所以才叫「無常」,也就是任何可能發生的事,都是可能的。

他不再是自己本人,而是像機器人一樣前進後退。他放棄了自我,接受日常自我意識之外的影響,再也看不到深深埋藏在潛意識之下的自我,迄今為止,他意識不到自我的存在。

藝術從來就不是一種裝飾,而是一種啟蒙。換句話說,藝術是自由發揮的技巧。

截拳道,像人們熟悉的那樣,不是創建在任何技術或教條之上的藝術——就像你本人一樣。

無思:心靈應該不受外在世界的影響,在各種現象中毫無羈絆地自然而為。

讓心靈集中於一個焦點,保持警覺,它能很快地通過直覺找到真理,真理無處不在,心靈必須從陳舊的習慣、偏見、受限制的思想過程甚至日常平庸的思想中解放出來。

三個構成要素

沒有思想就成為教條:在思考的過程中,不應該沉陷其中,不以線性方式思考外在物體——要做到在思考中而又不思考。

要想達到絕對的自由,「不受陳舊套路的限制」是最關鍵的。

無羈絆是基礎。

所有線路和動作都能起作用。

在人的原始本性中,人的日常思維在連續不斷地思考,沒有停滯。過去、現在和未來像溪水一樣,毫無阻礙的流淌。

「無」意味著沒有二元對立的限制,沒有玷污。

「思」意味著對存在現實和自我本性的思考。

真實的本真是思考的本質內容,而思考是本真內容的功能。

沉思意味著實現人的「不動心」的本性,意味著不受現象的限制。鎮定自若意味著內心世界的「不動心」。只有擺脫外來物體的羈絆,才能鎮定自若,達到「不動心」的境界。

真實的本真是不受玷污地思考,它不可能從構想和思考中得到。

除了真實的本真之外,再沒有思考了。本真不「動」,但其作用和功能是無窮無盡的。

心原本不「動」,不慮而思才是道。

知識的意思是,知道心是虛空的、寧靜的。

洞見的意思是,意識到本性不是創造的。

「空」的狀態是沒有外表,對手找不到你的招式和形式。

寧靜的狀態是不刻意強求,「不刻意強求」意思是不存任何幻想和虛妄。

「不練」並不意味著缺乏任何素養的訓練。它所指的是,通過「不練」而「練」。為「練習」而練習,是一種有意識的心理活動,即以自我為中心的練習活動。

若即若離

若即若離不太好表達,因為一旦某人試圖傳達某種意義,他所表達的是事物本身。這意味著,他這樣做,還是處於一種與事物分不開的狀態。

為了哄小孩不哭,我們可以說,樹上那飄飄下落的黃樹葉是金元寶;同理,所謂的絕招和擺出的姿勢並不是完全不管用,但只對那些不蓄意思考的人有用。

擁有一顆沒有偏好的心。「無思」意味著不蓄意地思考。

除了日常生活之外,沒有必要刻意地追求特殊的訓練方法。在頓悟和日常知識之間,沒有什麼差異。頓悟意味著無高下之分,而所謂的日常知識有「知者」與「所知道的事」,二者是對立的存在。

兩種病症

1.騎驢找驢;

2.騎在驢子身上,不願意下來。

有些招式願意用直線進攻或防守,而有些招式願意選擇迂迴線路。固守一種有偏見的搏擊招式等於作繭自縛。截拳道是追求自由的技藝——靠的是頓悟。藝術從來不是裝飾品或者粉飾物。一個招式,無論多麼精密,都難免會讓練習者進入一種固定的套路(實戰從來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瞬息萬變)。人們所練習的基本上是抵抗的戰術。這樣一來,這種戰術成了絆腳石,讓我們不能理解實戰,也讓墨守成規的練習者就不能獲得自由。搏擊之道不是創建在個人的選擇和幻想的基礎之上,搏擊之道的真諦在於,每一時刻都有變化。只有不帶偏見、不盲從、不武斷地去理解,才能體會到搏擊的真諦。

只有在理解了招式的不實用性和來龍去脈或者是真正認同形式之後,才有這樣的體會。

截拳道主張「無形」,這樣一來,它可以採納各種各樣的「形」。因為它沒有固定的招式,所以它適合形形色色的招式。結果,截拳道採用各種各樣的方法,而不受其中任何一種的局限。同理,它採用了各種各樣的技術和手段,以達到自己的目的。在截拳道的技術中,效用是最重要的。

許多武術家追求更多的招式和方法,但他們不知道,真理與「道」通常以平常、簡易的方式顯現。就在這一點上,這些武術家沒有把握住事情的關鍵(如果有什麼絕招的話,你去刻意追求反而得不到)。身體練得上氣不接下氣,體力透支,卻錯過了最微妙之處;精神上追求理想主義、異國情調,實戰中卻缺乏實際效用。

當本質與非本質不能被確立和界定的時候,當變化了無痕跡的時候,你就掌握了「無形之有形」。如果僅僅拘束於形式,則是心靈的依賴,也不是通往真理之道。當技術擺脫了自身,「道」就會從無道中顯現出來。

不動心

不要為比賽而過分不安,否則的話,你就會被鉗制——你要教徒弟們想著如何前進一步,而不要考慮後退一步。

五個主要要點

1.最高真理不可言說。

2.精神培養不可完成。

3.絕招並不能讓你獲得什麼。

4.教學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東西。

5.在出拳和移動中存在美妙的道。

讓我們暫且不談成仙成聖的話題,再一次回到人世間。

在逐漸理解了另外一方之後,你會甦醒過來,回到自身這一邊來。

在經過磨練之後(或者沒有經過磨練),人的思想繼續與現象性的事物分離。此刻,人既留在現象之中,又脫離了現象。

當人和環境被消除之後——他們其實並沒有消失。繼續勇敢地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