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西方哲學簡史 > 第08章 約翰·司各特 >

第08章 約翰·司各特

在整個九世紀,約翰·司各特是最令人驚異的人物,他是一個愛爾蘭籍的新柏拉圖主義者,主張泛神論,傾向於斐拉鳩斯教派。他對教士的權威不以為意,認為理性應在信仰之上。然而,正是這樣一個離正統教義很遠的人,卻躲過了宗教迫害。

留意聖帕特裡克主教之後的愛爾蘭文化有助於我們理解約翰·司各特。愛爾蘭出現基督徒的時間要早於聖帕特裡克主教到愛爾蘭的時間,而且據說愛爾蘭的文化並不是因為聖帕特裡克主教的貢獻而發起的。總之,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六世紀到八世紀時,愛爾蘭人仍然殘存有希臘語知識,而且他們還對拉丁文著作有一定研究。

許多早期的希臘哲學家原本都是從波斯來希臘避難的,但在希臘哲學後期,為了避難,他們又從希臘回到了波斯。為了躲避日耳曼人,五世紀的一些學者從高盧逃到了西歐,四百年之後,為了躲避斯堪的納維亞人,他們又逃回了高盧。現代,為了躲避同胞的迫害,德國的哲學家逃往了更遠的地方。

對於保存了歐洲古典文化傳統的愛爾蘭人,我們知之甚少。他們的學問充滿了虔誠,但似乎與微妙的問題關係不大,因此沒有具有歐洲大陸僧侶特徵的行政觀點。因為羅馬切斷了與他們的聯繫,因此他們仍以安布羅斯時代的觀念看待教皇。

約翰·司各特大約生於公元800年,死於公元877年。大約在公元843年,應法蘭西國王禿頭查理之邀,約翰去了法蘭西,當了宮廷學校的校長。後來,修道僧高特沙勒克和萊姆斯天主教的一位名叫興克瑪爾的僧侶,就預定說和自由意志這一問題發生了爭吵。約翰支持了天主教的自由意識。本來他的這一舉動倒不至於引起任何麻煩,但他在發表意見時表現出的純哲學的性格卻給他帶來了麻煩,因為他表示「獨立於啟示之外的哲學也有權威,甚至有更高的權威」、「真正的宗教即真正的哲學,反之亦然」。但由於查理國王的庇護,他逃脫了教會的懲罰。查理國王死後,約翰也銷聲匿跡了。

約翰·鄧斯·司各特(約1265—1308年)。蘇格蘭中世紀時期經院哲學家、神學家、唯名論者。他主張哲學應該獨立於神學,並指出了理性的局限性,提出了物質具有思維能力的推測。他從經院哲學的內部批判托馬斯·阿奎那,削弱了封建神學和托馬斯·阿奎那學說的權威,加速了經院哲學的衰落

據聖鄧尼修道院院長希勒杜茵說,這個修道院就是約翰創立的。除此以外,希勒杜茵認為,約翰還翻譯了一部調和新柏拉圖主義和基督教的重要著作。據說,這本在東方受到世人稱讚的書的作者是狄奧尼修斯。後來,希勒杜茵輾轉得到了這本書的手抄本。此時,由於沒有人翻譯,因此很少有人知道這本書。後來,約翰翻譯了這本書。從那以後,狄奧尼修斯才影響了西方天主教哲學。

後來,有人將約翰的翻譯本呈給尼古拉一世。然而,尼古拉一世卻大發雷霆,因為這本書的發行未經他准許。但不管怎麼說,約翰的譯文表現了他的廣博的學識,這一點連尼古拉一世都掩蓋不掉。阿奈斯它修斯就認為,具備如此淵博的希臘文知識的居然是一個遠居化外的人,這是很令人驚訝的。

在經院哲學時代,可以說,約翰的《自然區分論》是一部實在論的著作。《自然區分論》把自然的整體劃分為創造者不是被創造者、創造者也是被創造者、被創造者不是創造者和不同非創造者非被創造者四類。這樣看來,第一類應該是上帝,第二類是柏拉圖主義的理念,第三類是時間與空間裡的事物,第四類是作為一切事物的終極目的的上帝。

由此可見,約翰帶有很明顯的非正統教義性。他主張的泛神論與基督教義相違背,原因是他否認被創造物具有實體性。而且,任何一個具有審慎精神的一般神學家都無法接受他對於從「無」中創造萬物的解釋。他曾經試圖在三位一體說上為自己辯護,因為他的這一觀點與普羅提諾的觀點極其相似,但遺憾的是,他的觀點始終未能保持三位的同等性。

在九世紀,約翰的這些觀點都是不折不扣的異端,但約翰卻通過它們表現了他的精神的獨立性,這自然很令世人驚奇的。有關他對新柏拉圖主義的見解,也不是完全沒有市場,至少在當時的愛爾蘭還是普遍流行過的。如果我們能更多地知道一些五世紀至九世紀愛爾蘭基督教的情況,我們也許就不會覺得約翰是多麼的不該令人感到驚奇了。

不過,約翰也有他認為的異端,比方所謂「創世時沒有時間」。然而,因為抱有這樣的意見,他只好承認說,他認為關於創世紀的所有記載都是寓言故事而已。約翰還在關於罪惡的解釋方面感到艱難,因為他認為最初人類沒有罪,因此也就沒有性別的區分,毫無疑問,這種說法是錯誤的,與《聖經》中「上帝創造了男人和女人」的說法相牴觸。根據約翰的說法,正是因為人類有了罪過,才被上帝分成了男人和女人,其中,女人體現了男人終究要墮落的本性。約翰還說,性別的區分最終還會消失不見,人人都將擁有純靈性的肉體。

儘管約翰翻譯的狄奧尼修斯的著作對中世紀思想產生了重大影響,但他本人的著作《自然區分論》卻是表現平平,甚至還被斥為異端。如果不是1225年霍諾裡烏斯教皇下令焚燬所有《自然區分論》的命令沒有得到有效的執行,恐怕這本書早就失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