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一頭想要被吃掉的豬 > 25. 優柔寡斷的布裡丹 >

25. 優柔寡斷的布裡丹

布裡丹真的非常餓。這都是因為他決心要讓所有的決定都完全理性。問題是他已經沒有吃的了,而他又剛好住在兩家一模一樣的辛普森超市之間,離兩家超市的距離相等。由於他找不到理由去其中一家而不去另一家,在無法找出合理的根據來選擇超市的情況下,他陷入無法選擇的窘境。
隨著肚子餓得越來越讓人難以忍受,布裡丹覺得自己應該想個辦法。顯然等著餓死不是理性的做法,那麼在兩家超市之間任選一家應該能算是理性了?他可以拋硬幣,或是看看自己更喜歡哪個方向,這比坐在家裡什麼都不干更理性。
但該行動是否會讓布裡丹破壞自己只做完全理性決定的原則呢?布裡丹的論證似乎顯示,做拋硬幣這樣一個不理性的決定,對他來說是理性的,但理性的不理性還能算是理性嗎?餓得低血糖讓布裡丹完全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資料來源:優柔寡斷的布裡丹悖論,最早現於中世紀。

再也沒有比自作聰明的悖論更能高效製造出深奧的幻覺。比如「要想前進,你必須先後退」,試試這樣造句,這很容易。首先,想想某個你想要說明的事物(知識、力量、貓)。然後,思考與這個事物相對的(無知、無能、狗)。最後,試著將兩種元素結合來說明某種看似聰明的說法。「最高級的知識就是完全無知」「唯有無能才能認識到真實的力量」「知道貓是什麼,就知道狗是什麼」,這些說法通常能唬人。

布裡丹的思考方式似乎和上面悖論的形式一樣:有時候,做非理性的事反而是理性。這到底和「知貓知狗」一樣都是空洞的名言警句,還是真知灼見,又或者只是胡亂搭配?

也許可以認為做非理性的事永遠都不會是理性的。比如,我們可以思考用拋硬幣來做決定是不是非理性的。如果我們說拋硬幣是理性的,那我們肯定認為做拋硬幣決定就是理性的,而不會認為拋硬幣的行為是非理性的,但我們這樣做是理性的。

這個明顯的悖論是草率運用語言的結果。拋硬幣不一定是非理性的決策行為,它只是不理性。也就是說,它既不是理性,也不是非理性,而是一個理性並未參與的過程。我們的大部分行為都與理性無關,舉例來說,假如你喜歡紅葡萄酒而不是白葡萄酒,這不是非理性,也不是理性。偏好的基礎完全不是理性,而是各人的品位。

一旦我們接受這種看法,悖論將消失。布裡丹的結論是,採取與理性無關的程序進行決策這種做法有時候是理性的。在這個例子中,由於理性無法決定他應該去哪家超市,但是他又必須去一家,所以隨機的挑選完全符合理性,這裡沒有悖論。

不過,這個故事的寓意十分重要。許多人認為理性被過分抬高,因為並不是每件事都能從理性的角度來解釋或決定。這是使用了正確的理由得出錯誤的結論。理性仍然是至高無上的,因為只有理性才能告訴我們何時應該採取理性或與理性無關的程序。舉例來說,如果草藥有效,那麼理性可能會告訴我們該吃草藥,即使我們無法理性地解釋草藥是如何奏效的。理性也會警告我們不要接受順勢療法,因為我們沒有理由相信這種療法有效。採取與理性無關的做法仍然可以符合理性,接受這個想法並不表示開啟了通往非理性的大門。

請看其他問題
6. 幸運輪盤
16. 賽跑的烏龜
42. 拿了錢就跑
94. 稅上加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