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善良豐富高貴 > 青春的反抗和自救 >

青春的反抗和自救

——肖睿《一路嚎叫》序

現在我厭煩透了的一件事是有人請我寫序,這幾乎必然會把我這個軟心腸的人逼入兩難的境地,不是違心地答應,就是冷酷地拒絕。就在我處於這種心情中的時候,來了一個不速之客,一位久違的朋友。他帶來了他的朋友的孩子的一本書的清樣,還有一篇寫好的序,說是知道我忙,不佔用我的寶貴時間,只要我同意以我的名義發表就可以了。這當然不可以,我又不是什麼首長,過去、現在、將來都不能用這種方式掠人之美或代人受過。我答應留下看看再說,暗下決心,如果不好,一定直言不諱或者找個借口推辭。

當我翻閱這部題為《一路嚎叫》的書稿時,我發現我這一回比較幸運。這本書的作者,那個我不認識的剛從中學畢業的肖睿,並沒有用青春期的空洞嚎叫令我耳聾頭昏。讀了不多篇幅後我便開始相信,他是一個有天賦愛思考的少年,他的文學才華自如地游刃在荒誕和現實之間,他的思維鋒芒常常切中教育和時尚的弊端。我相信他還是善讀書的,不說別的,單看他恰到好處地從亨利·米勒、凱魯亞克、金斯堡、貝克特、昆德拉等人作品中各挑出一段與遠行和逃跑相關的話用做各章的題記,就可知他多麼瞭解自己所要處理的主題及其精神譜繫了。

青春的憤懣和反叛是一個古老的主題,在不同時代的舞台上不斷重演。在今天的時代,作者展示給我們的場景是私立學校裡的金錢崇拜和偽劣教育,孩子和父母之間的代溝,朋克和搖滾,遊戲機和毛片,男孩子的自慰和性幻想。故事在這個背景下展開,敘述了一個高中男生和他的同伴逃離學校去投奔想像中的天堂——位於城市邊緣的一個搖滾人聚居的村子——的經歷。這是一個關於逃跑的故事,在現行教育下,無辜的青春備受壓抑和羞辱,不得不用逃跑的方式反抗和自救。主人公對這種教育的評價是:「未來都很年輕,學校的任務是把他們教老」,亦即把天真的孩子培養成具有所謂「自我保護能力」的圓滑者——老師眼中的「好孩子」。面對在講台上表現愚蠢而不是傳授知識的老師,他發出了一切疑問中一個最大的疑問:「你們這幫傻瓜為什麼任何疑問都沒有。」很顯然,這不只是在批判現行教育,更是在批判世俗,批判虛偽和平庸。

在故事的結尾,主人公對想像中的天堂也感到了失望,在那裡發現的仍是空虛、無聊和隱約的等級制,終於乖乖地被父母領回到了他所厭惡的學校。那麼,他的逃跑豈非徒勞一場?我想不是,因為逃跑僅是尋找的一種形式,而尋找永遠是有意義的。尋找什麼?借用主人公解釋他心目中的朋克的一句話,尋找的是「真實和簡單」。與此相應,之所以逃跑,所要逃離的也不是某一所學校,而是主人公最害怕患上的那種叫做「虛偽」的絕症。青春似乎有無數敵人,但是,在某種意義上,學校、老師、家長、社會等等都是假想敵,真正的敵人只有一個,就是虛偽。當一個人變得虛偽之時,便是他的青春終結之日。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個人能夠抵禦住虛偽的侵襲,依然真實,這該是多麼非凡的成就。真實不在這個世界的某一個地方,而是我們對這個世界的一種態度,是我們終於為自己找到的一種生活信念和準則。也許逃跑仍然是一種幼稚,在不再逃跑的那一天,我們成熟了。然而,正是在告別幼稚的那個時刻,有的人同時也告別了青春,他的青春在那一天死去,有的人卻在那一天開始了他的一生一世的青春,從此能夠在他站立的任何地方堅韌地生長了。

我是一口氣讀完這本小說的,因為時間緊,也因為它的確能吸引人,書中不乏奇異的想像、巧妙的嘲諷和聰明的議論。肖睿肯定是有才氣的,但我不想像某些評論家那樣以發現天才少年的英明前輩自居。他將來有沒有出息,我不能斷定,並且也和我無關。我所能斷定的僅是,如果讀者翻開這本書,一定也有人會像我一樣被它吸引著往下讀,並且生出一些感想的。

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