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善良豐富高貴 > 與書結緣 >

與書結緣

我此生與書有緣,在書中度過了多半的光陰。不過,結緣的開端似乎不太光彩。那是上小學的時候,在老師號召下,班上同學把自己的圖書湊集起來,放在一隻箱子裡,辦起了一個小小圖書館。我從中借了一本書,書中主人公是一個喜歡惡作劇的男孩,諸如把蒼蠅包在包子裡給人吃之類,我一邊看,一邊笑個不停。我實在太想擁有這本有趣的書了,還掉後又把它偷了出來。從此以後,我對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每一本書,不管是否讀得懂,都使我神往,我相信其中一定藏著一些有趣的或重要的東西,等待我去把它們找出來。

小學六年級時,我家搬到了人民公園附近,站在窗前,可以望見聳立在公園背後的大自鳴鐘。上海圖書館的這個標誌性建築對於我充滿了誘惑力,我常常不由自主地走到那裡,在圖書館的院子裡徘徊,有一天終於鼓起勇氣朝樓裡走,卻被擋駕了。按照規定,兒童身高一米四五以上才能進閱覽室,我當時十歲,個兒小,還差得遠。小學剛畢業,拿到了考初中的准考證,聽說憑這個證件就可以進到樓內,我喜出望外。整個暑假,我幾乎天天坐在上海圖書館的閱覽室裡看書。我喜歡閱覽室裡的氣氛,寂靜籠罩之下,一張張寬大的桌子旁,互不相識的人們專心讀著不同的書,彼此之間卻彷彿有著一種神秘的聯繫。這是知識的聖殿,我為自己能夠進入這個聖殿而自豪。

我仍渴望佔有自己所喜歡的書,畢竟懂事了,沒有再偷,而是養成了買書的癖好。初中三年級時,我家搬遷,從家到學校乘電車有五站地,只花四分錢,走路要用一小時。由於家境貧寒,父親每天只給我四分錢的單程車費,我連這錢也捨不得花,總是徒步往返。路途的一長段是繁華的南京西路,放學回來正值最熱鬧的時候,兩旁櫥窗裡的商品琳琅滿目,但我心裡惦記著這一段路上的兩家舊書店,便以目不旁視的氣概勇往直前。這兩家舊書店是物質誘惑的海洋中的兩座精神燈塔,我每次路過必進,如果口袋裡的錢夠,就買一本我看中的書。當然,經常的情形是看中了某一本書,但錢不夠,於是我不得不天天去看那本書是否還在,直到攢夠了錢把它買下才鬆一口氣。讀高中時,我住校,從家到學校要乘郊區車,往返票價五角。我每兩周回家一次,父親每月給我兩元錢,一元乘車,一元零用。這使我在買書時彷彿有了財大氣粗之感,為此總是無比愉快地跋涉在十幾公里的郊區公路上。

回想起來,從中學開始,我就已經把功課看得很次要,而把主要的精力用於讀課外書。我是在上海中學讀的高中,學校閱覽室的牆上貼著高爾基的一句語錄:「我撲在書本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一樣。」這句話對於當時的我獨具魔力,它如此貼切地表達了一個飢不擇食的少年人的心情和狀態,使我永遠記住了它。不過,雖然我酷愛讀書,卻並不知道該讀什麼書,始終是在黑暗中摸索。直到進了北京大學,在郭沫若的兒子郭世英影響下,我才開始大量閱讀世界文學名著。一開始是俄國文學,把屠格涅夫、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中譯本都讀了,接著是西方文學和哲學,一發而不可收。我永遠感謝我的這位不幸早逝的朋友,在我求知慾最旺盛的時候,他做了我的引路人,把我帶到了世界文化寶庫的大門前。那一年我十七歲,在我與書結緣的歷史上,這是一個轉折點。一個人一旦走進寶庫,看見過了真正的珍寶,他就獲得了基本的鑒賞力,懂得區分寶物和垃圾了。在那以後,我彷彿逐漸擁有了一種內在的嗅覺,能夠嗅出一本書的優劣,本能地拒斥那些平庸的書,不肯再為它們浪費寶貴的光陰了。

我的讀書旨趣有三個特點。第一,雖然我的專業是哲學,但我的閱讀範圍不限於哲學,始終喜歡看「課外書」,而我從文學作品和各類人文書籍中同樣學到了哲學。第二,雖然我的閱讀範圍很寬,但對書籍的選擇卻很挑剔,以讀經典名著為主,其他的書只是隨便翻翻,對媒體宣傳的暢銷書完全不予理睬。第三,雖然讀的是經典名著,但我喜歡把它們當做閒書來讀,不端做學問的架子,而我確實在讀經典名著中得到了最好的消遣。我的經驗告訴我,大師絕對比追隨者可愛無比也更加平易近人,直接讀原著是通往智慧的捷徑。這就像在現實生活中,真正的偉人總是比那些包圍著他們的秘書和僕役更容易接近,困難恰恰在於怎樣衝破這些小人物的阻礙。可是,在閱讀中不存在這樣的阻礙,經典名著就在那裡,任何人想要翻開都不會遭到拒絕,那些愛讀平庸書籍的人其實是自甘於和小人物周旋。

直接與大師交流,結識和欣賞人類歷史上那些最優秀的靈魂,真是人生莫大的享受。有時候,我會拿起筆來,寫下自己的收穫,這就是我的寫作。所以,我的寫作實際上是我的閱讀的一個延伸。曾有人問我,閱讀和寫作在我的生活中各扮演什麼角色,我脫口說:閱讀是我的情人,寫作是我的妻子。事後一想,對這句話可有多種理解。妻子是由情人轉變過來的,我的寫作是由我的閱讀轉變過來的,這是一解。閱讀是浪漫的精神遊歷,寫作是日常的艱苦勞動,這又是一解。最後,鑒於寫作已成為我的職業,我必須警惕不讓它排擠掉閱讀的時間,倘若我寫得多讀得少,甚至只寫不讀,我的寫作就會淪為毫無生氣的職業習慣,就像沒有愛情的婚姻一樣。對於我來說,這是最重要的一解,我要銘記不忘。

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