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鬥爭與和諧:海德格爾對早期希臘思想的闡釋 > 第一章 海德格爾回到早期希臘的過程 >

第一章 海德格爾回到早期希臘的過程

在1920年代末、1930年代初,伴隨著由馬堡回到弗萊堡的位置(Ort)遷移,海德格爾的思想也漸漸發生變化。如一般所認為的,這種變化具體表現為走出以此在為中心的基礎本體論,走向對存在之真理本身的追問。用奧地利哲學家君特·安德斯(Gunther Anders)的簡明指稱,是從Daseins-Philosophie(此在—哲學)走向Seinsphilosophie(存在哲學)。[1]伴隨著這一思想轉向的是對哲學史脈絡的重新釐定,海德格爾對希臘的理解慢慢離開以古典希臘為中心的傳統視域,轉向隱蔽潛伏的早期希臘世界。

離開以古典希臘為中心的轉向越來越徹底地得以實行,以至於海德格爾在接近50歲(1937/38年)回顧自己的思想道路時說:「對於大部分較早期的,特別是關係到亞里士多德的講課,都被更原初的追問之展開所超越並且清除了。」 [2]這個自我提示和說明是非常令人震驚的,也意味著海德格爾在根本上下了多大的決心。

從以亞里士多德為中心的古典希臘到早期希臘,這個思想轉變不可謂不巨大。這個轉變如何發生?它的推動力究竟從何而來?它的進程如何?

首先,本書試圖回到歷史現場,通過對海德格爾思想轉向期的幾個文本的檢查,從時間上仔細梳理這種轉向從隱伏到顯揚的發生過程;其次,嘗試系統性地探究海德格爾從古典希臘回到早期希臘的思想理據。前者較為微觀,後者偏於宏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