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頹廢與沉默:透視犬儒文化 > 7 豪宅和女色的〞闊文化〞 >

7 豪宅和女色的〞闊文化〞

2013年10月有報道說,有些地方房地產市場有些反常,能快捷獲得最新信息的富人與官員群體在密集拋售房產。說這是"反常",乃是因為房產是當今中國人最看重的財富和身份地位象徵,放棄它一定是有什麼原因。權貴人物"好生活"最吸引普通人眼球的是他們的豪宅和女色。豪宅和女色形成了富人"闊文化"的象徵。媒體的頻頻有關報道,無論是以反腐還是窺覷為由頭,都是抓住了讀者對這種"闊文化"的好奇和羨慕。

"闊文化"是美國社會學家凡勃侖(Thorstein B. Veblen, 1857-1929)早就討論過的那種"有閒階級文化"。說起有閒階級,人們也許會以為是無所事事、以打麻將來打發時光的懶散之人。其實凡勃侖指的不是這些人,而是那些最為忙碌的人 群。從人類的前工業時期開始,他們的工作就是掠奪性的,他們憑借武力或狡黠掠奪財富,而不是靠技藝或勞動致富。有閒階級雖然不比其他人對社會更有貢獻,但其行徑和養尊處優卻不僅得到社會默許,而且還受到那些被他們掠奪和欺凌的其他人羨慕。他們不但未被視為寄生蟲,反而被奉為能者與強者。在這種情況下,整個社會對工作的態度也隨之改變。有閒階級用強力贏取財富被視為一種榮耀和成功。相反,依靠出賣勞力而生活則遭到社會鄙視。

現代社會裡,有閒階級不再依靠公開的武力,而是改變了他們的職業特點,當然也改良了掠奪和炫耀財富的方式。他們以往專門尋求戰利品或女色,而現在則代之以金錢和財富的積累。豪宅和各種高檔名牌的服裝、皮草、手錶、首飾、汽車、遊艇和其他奢侈品成為他們炫耀財富和身份的新道具,也成為以前掛在印地安人帳篷上的人頭皮的現代仿本。

有閒階級不僅因襲了古老的掠奪習性,他們的個人劫掠力量也一如既往地備受社會推崇。凡勃侖在分析這種情況時說:較早的掠奪性階級必須具備部族裡認同的那種超人一等的體力、 武藝與狡黠。同樣,在現代社會裡,要能贏得其他人的敬畏,就必須擁有高人一等的權力、財力、影響力和控制力。在"力"的競賽過程中,從事於、普通勞動工作的人們不能不自覺低人一等。他們會對有閒階級懷有怨恨,但更多的是羨慕。他們並不認為存在有閒階級有什麼不對,他們只是對自己不能進入這個階級憤憤不平。

現代的有閒階級因善於掠奪而備受敬重和羨慕,凡勃侖卻稱他們是"未十分開化的野蠻人"。"闊文化"不僅說明了有閒階級存在的現實,而且暗示了一種社會內聚力的本質。早先的經濟學家並未能十分清楚地告訴我們,當社會組成階級的利益發生重大分歧之時,到底是什麼力量成功地把社會捆綁在了一起?為什麼馬克思階級鬥爭觀點所預言的革命並沒有發生?凡勃侖對這個問題給予了自己獨特的解答。他認為,下層階級與上層階級並不是針鋒相對的,他們一起擁有一種看不見的,但卻十分牢固的共存方式: 勞動階級並不企圖取代他們的管理者,他們只是試著去模仿。他們默認自己的工作遠不如主人們的工作體面而高貴。他們並不想除掉比自己高等的階級,他們只是設法讓自己成為那個階級的一員。正是這種心態,讓他們懷有"富起來"的夢想,使社會得以保持平衡穩定。

豪富們擁有多處豪宅(且不說還可能佔有多個女色),這些是他們的戰利品,也是他們現實優越身份和能力的顯示。這與一般人出於生存需要,傾畢生收入購置住房的消費是不同的。豪富們代表的不只是"富",而且是更高級的"闊"。用炫耀性消費博取的社會知名度、聲望和敬仰則又可以轉化為進一步攫取財富的無形資本。他們的行為和價值觀形成了一種被社會中大多數人接受和認可的,並有制度指標意義的"闊文化",這種闊文化是中國社會的功利、頹廢、犬儒主義和無精神出路的一部分。

人們所接受和認可的文化實際上就是他們的生活方式。獲取財富和佔有財產的方式、社會榮譽的標誌與顯示、人的等級區分及其標準、工作的高下和貴賤之分、"成功"和"幸福"的觀念、家長對子女前途的期待和指望——所有這些無不受到制度的無形規範,也無不在強化廣泛存在的思想和社會習慣。制度和社會習慣受價值觀的影響,一旦價值觀發生變化,它們就會隨之而變。"闊文化"既然是在中國人的價值觀變化中形成的,它也一定可以隨著價值觀的再變化而被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