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頹廢與沉默:透視犬儒文化 > 9 犬儒時代的愛情和婚姻 >

9 犬儒時代的愛情和婚姻

2014年4月21日,美國CBS電視台在晚間新聞的最後幾分鐘裡報道,美國俄亥俄州一對結婚七十年的老夫妻,相隔15個小時先後辭世,他們的愛情和婚姻可謂是天長地久。92歲的妻子海倫·費倫利(Hden Felumlee)4月12日去世,比她小一歲的丈夫肯尼斯·費倫利(Kenneth Felumlee)也於隔天早上去世。他們從青少年時期就認識,1944年結婚,育有八名子女,兩人都是虔誠的基督徒,彼此非常恩愛,連每天吃早餐的時候,都會手牽手。這則消息也在中國的一些網站上刊登,有許多網友留言,稱讚他們恩愛夫妻,白頭偕老。有兩則留言特別值得玩味,一則是:\"以前的普通人大多是這樣的,更何況還是虔誠的基督徒。現在不行了,整個世界都是在浮躁的氣氛裡面,中國尤甚之。\"另一則是:\"覺得最無恥的話就是每個男人都會犯錯誤的這句。好像不犯錯誤不是男人一樣。\"

第一則留言用的是\"今不如昔\"的比較,許多人也許有同感,但未必準確。歷史上確實是有不少美麗動人的愛情故事,但舊時代的婚姻和家庭卻未必能為我們提供現成的楷模。舊式婚姻許多是權勢地位的聯姻,連普通人家也都講究門當戶對,因此造成許多婚姻和家庭悲劇。更不要說一夫多妻的制度、夫妻和家庭關係中的男尊女卑和對女性的歧視和辱慢。那時候,不願接受傳統婚姻觀念的人們,有理由對婚姻採取懷疑和犬儒主義的態度,在他們的生活裡有太多活生生的悲劇,使他們不能不\"看穿\"婚姻的本質——婚姻與愛情和幸福無關,不過是一個有名無實的門面或者傳宗接代的手段。

第二則留言觸及的是有關愛情和婚姻觀的一種常見的犬儒主義表現,也就是\"看穿\"所有的男人或女人,男人都喜歡拈花惹草,女人都是水性楊花,既然如此,哪裡還會有真正的愛情和婚姻。費倫利夫婦的一生就是對這種犬儒主義的駁斥。

犬儒主義是一種以懷疑、鄙視、輕蔑、擯棄、悲觀為特徵的心態和待人處世方式,它認為人的一切行為動機,人與人之間結成的任何關係,包括婚姻和家庭,都是自私、功利的。犬儒主義不相信人的動機或人性裡可能存在任何善良、利他的東西。在人際關係中關於\"性\"的犬儒主義乃是犬儒主義中的一種。在愛情和夫妻關係中,與在其他人際關係中一樣,犬儒主義的最大禍害是,它使人不幸福。一方面,造成犬儒心態的經常是人生中的不幸福;另一方面,犬儒心態非但不能克服人生中的不幸福,反而使人生變得更不幸福。人們羨慕費倫利夫婦的夫妻關係,就是因為能感覺到他們的幸福,這樣的幸福具有普遍的價值,因為每個人都希望得到這樣的幸福。犬儒主義者也是希望得到這種幸福的,他們只是認為不可能有這種幸福罷了。

近20年來,有許多關於犬儒主義成因和影響的心理研究,與傳統的犬儒主義觀念或文化研究有所不同。不同之一就是更關注犬儒主義與不幸福的關係。心理學研究發現,與犬儒主義心態或傾向密切相關的不幸福因素包括:身體不健康,工作無成就,生活不美滿,婚姻關係不好,覺得筋疲力盡、身心俱疲、壓力超過極限。這些心理因素一方面會造就犬儒主義,另一方面又會因犬儒主義而加劇和惡化。這些心理特徵無一例外都是負面、消極和讓人不幸福的。

在現代社會裡,愛情和婚姻的犬儒主義是一個嚴重的問題。迪克·基耶斯(Dick Keyes)在《看穿犬儒主義》(Seeing through Cynicism)—書中指出,這主要是因為有太多的破裂婚姻和離婚家庭,而關鍵在於,婚姻的\"天長地久\"(permanence)因素被破壞了。人們把婚姻視為一種為男女雙方彼此提供方便的可長可短的互利關係。他寫道,\"後現代『流動的自我』的觀念——你可以在一生中不斷創造和再創造你自己——讓人們對長久義務的『天真』觀念抱犬儒主義的看法。按照這種看法,傳統婚姻的誓約不僅是無知的,而且是傲慢的。你怎麼能假裝知道幾年後你會是什麼樣子呢?你怎麼知道你丈夫或妻子會是什麼樣子呢?為什麼要做這麼不負責任,也不可能做到的(愛情或婚姻)承諾呢?\"

基耶斯還引述法學教授托馬斯·摩根(Thomas Morgan)的話說,現代社會中的婚姻法本身就包含著不利於婚姻\"天長地久\"觀念的犬儒主義。摩根認為:\"在美國,擺脫婚姻比擺脫買二手車的合同還要容易。大多數的合同是不能單方毀棄的,婚姻卻可以由一方在任何時候,沒有理由地終止。\"天長地久不再被視為婚姻是否幸福的標準,而是被當作多種婚姻生活方式選擇中的一種。婚姻的破裂因此也被輕鬆地當作一種改變生活方式的方式。

犬儒時代的愛情和婚姻所遭受的威脅還來自另一個方面,那就是功利主義。具有中國特色的性關係功利主義是,許多男的,尤其是那些因為有錢有勢、有辦法、有能力而被視為\"理想型\"和\"成功型\"的,不是有情婦、外遇,就是包\"二奶\"。許多女的,尤其是年輕美貌,受過高等教育的,不是想釣金龜,就是願意當\"小三\"。他們以功利主義、虛無主義、犬儒主義,或這些的混合心態來看待愛情和婚姻,把性關係當作赤裸裸的買賣。費倫利夫婦的故事對他們來說頂多不過是一則趣聞,並不會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而旦,不幸的是,持功利主義婚姻觀的人群在中國越來越低齡化,哪怕是很小年齡的孩子,或者本該很\"浪漫\"的年輕人,都已經折服於這樣的功利主義。

其實,愛情和夫妻是一種與買賣完全不同的禮物關係,這種關係越遠離功利,越利他,也就越\"浪漫\"。\"浪漫\"的詞意原本指的是\"非現實\"\"非實用\",那正是功利的反面。\"浪漫\"成為魅力的代名詞。人際關係越不功利,也就越具有禮物關係的三個基本特徵:自發、利他和多餘。\"自發\"就是自然發生。\"自發\"的對立面是\"盤算\"。情真意摯的夫妻間分工和共享都有自然發生、不使心機的特徵。夫妻間彼此有\"心機\",這是夫妻間禮物關係向利益關係轉變的信號。\"自然發生\"就是不用多想,自動和諧,這種關係的快意便是浪漫。夫妻間禮物關係的浪漫,還在於彼此間真誠的謙遜和利他,相互有一種虧欠感,覺得自己不夠好,對另一方的付出抱有感激之情,不把它看成是我理應得到。\"多餘\"是在充足理由之外的理由。做夫妻固然有生理和經濟的理由,但只有當這些理由之外的理由,比如\"情感\",是比生理和經濟更主要的理由時,夫妻關係才浪漫。生日和紀念禮物也都因\"多餘\"而浪漫。在經濟理性看來,大凡浪漫的禮物都\"不實惠\",都可有可無。但也正因為如此,禮物才給人帶來意外的,甚至有點誇張的快樂和驚喜。

費倫利夫婦的故事給我們帶來一種可以稱為\"浪漫\"的感受和感動。那並不只是年輕情侶在情人節收到鮮花或意外禮物時的浪漫驚喜,而更是老單身漢康德所說的那種\"幸福\"(幸福是來自想像的而非來自理智的理想)。在康德那裡,\"幸福\"(Gluckseligkeit)是由\"快樂\"(Gluck)和\"天賜之福\"(Seligkeit)構成的。幸福不是一時的快樂,而是一種有深度、能持續的複雜情緒,因此是一種能被人長久記住,並具有社會意義的滿足感。浪漫是一個人因為與另一個人有親密聯繫或接觸而產生的幸福感,浪漫的社會意義在於,它不僅使兩個當事人彼此更加信任,更加珍視和愛惜對方,而且還能感動他們周圍的人,甚至感動許多完全不認識他們的陌生人。這種感動會產生一種影響力,使他人也更加肯定\"信任\"\"珍惜\"\"愛\"對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因而阻遏了犬儒主義的進逼。費倫利夫婦留給我們的正是這樣一種意義上的浪漫,那既是一種讓他人能夠體悟到的幸福感覺,也是一種能給他人帶來幸福的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