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叔本華思想隨筆 > 3 >

3

正是因為早年吸收的謬誤深深地印在頭腦裡面難以清除,同時,一個人的判斷力很遲才成熟起來,所以,我們不能讓未滿16歲的孩子接觸任何理論和信條的東西——因為所有這些東西都有可能包含巨大的謬誤。因此,這些孩子不應該接觸一切哲學和宗教,以及各種籠統、泛泛的觀點;他們只可以學習那些要麼不可能包含謬誤的學科,諸如數學,要麼就是不會含有危險謬誤的科目,例如語言、自然科學、歷史等。一般來說,孩子們只應該學習在他們那個年紀他們能夠接觸到的,並且可以完全理解的知識科目。少年期是收集素材和對個別事物能有專門、透徹瞭解的時候。但是,我們的判斷力在這個時候一般來說仍未成熟,最終的答案仍然懸而未決。因為判斷力是以成熟和經驗為前提,所以,我們不應該打擾判斷力的成長,而要盡量小心不要以強行灌輸定見的方式使判斷力加快到來,否則,就會導致它永遠癱瘓。

相比之下,記憶力在青少年時期是至為旺盛和堅韌的,所以,我們要特別發揮它的作用;但是,這需要我們經過謹慎、周密的考慮以後作出一定的挑選。在年輕時學到的東西永遠都會黏附在記憶裡,所以,人的這一寶貴功能應該得到充分利用,以便得到最大的收穫。如果我們回想一下在我們最初的12年裡,所有我們認識的人都深刻地印在了我們的記憶裡;在這段時間裡發生的事件和我們所大致經歷過的、聽見的和學到的東西都給我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那麼,按照準則和規律,嚴格地、講究方法地和有組織地引導各種印象,從而把教育奠定在年輕頭腦所特有的接收、保存印象的能力基礎上——就是非常自然的想法了。既然每個人只有不多的年輕歲月,並且記憶的能力總的來說又是相當有限,尤其是個人的記憶力,那麼,把每一學科知識的最基本和最關鍵的東西灌輸給孩子,而其他的一概免去,就成了至為重要的事情。而具體素材的選擇則交由各科學問中的大師和佼佼者在經過深思熟慮以後完成,而選擇的結果就被固定下來。這種選擇就是把一個人必須知道的、重要的、泛泛的大概知識和只是對於某一特定職業或某一學科才是重要的和必需的知識篩選一遍。屬於前一類的知識將被分類成各級別的課程或者百科全書,以適應每個人由於不同的外在環境所需要的相應不同級別的普遍教育:從只是最簡單的初級課程一直到最後由具備哲學頭腦的人講授的各個整體科目。但屬於後一類的知識則由各個學科的真正大師精心挑選。這一整套專門制定的智力教育大綱每過十年當然就有必要修訂一次。這樣,經過如此安排,青年人就可以充分發揮他們的記憶力優勢,到將來有了判斷力以後,他們的記憶就能為判斷力提供很好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