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叔本華思想隨筆 > 論教育 >

論教育

1

由於我們智力的本質所使然,概念應該來自我們對事物的直觀(1)認識,中間經過抽像這一過程。因此,直觀認識是先於概念知識的。如果我們確實以這一順序認識事物——就像那些自己的親身經驗就是自己的老師和教材的人一樣——那麼,我們就會知道得很清楚:我們的哪些直觀認識隸屬於我們所掌握的哪一個概念,並被這一概念所代表。我們就會對這兩者都瞭如指掌,並因此能夠得心應手地應付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我們可以把這種認識事物的程序和方法稱為自然的教育。

相比之下,人為的教育就是在我們還沒有對這一直觀世界獲得某種泛泛的、普遍的認識之前,就通過閱讀、授課等手段,強行把概念塞進我們的腦袋。經驗隨後會為這些概念提供直觀認識,但是,在此之前,我們會在運用這些概念時出現失誤。這樣,我們對人、事的看法、判斷和處理都會出現錯誤。教育也就以這樣的方式製造出偏差、扭曲的頭腦。因此原因,我們在青少年時代努力學習、大量地閱讀,但隨後在踏入社會時,我們卻表現得有時像個怪人,有時又跟一個白癡差不了多少;在某一刻很緊張拘謹,但在另一刻卻又相當冒失莽撞。我們的頭腦充滿著概念,並躍躍欲試地運用這些概念,但在套用這些概念時似乎總是顛三倒四。這是搞亂了從根據到結果的順序所引致的後果;我們以這樣的方式先獲得概念,最後才是直觀認識——這完全違背了我們思想智力的自然發展過程。教師不是培養和發展孩子觀察、思考、判斷的能力,而是致力於把別人的現成的思想、觀點填塞進小孩的腦袋。在以後的日子裡要糾正這種由於運用概念不得法所導致的對事物的錯誤判斷,需要相當長時間的親身歷練才行。這種糾正很少能夠完全成功。因此,很少有學究具備健康的理解力和判斷力,而這些東西通常連一個文盲都會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