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最初和最終的自由 > 論批判 >

論批判

如果我批評你,那是在瞭解你嗎?瞭解來自判斷嗎?

問: 批評在關係中有著怎樣的位置?破壞性的批評和建設性的批評,差別在哪裡?

克: 首先,我們為什麼批評?是為了瞭解?還是純粹是在嘮叨?如果我批評你,那是在瞭解你嗎?瞭解來自判斷嗎?如果我想瞭解,如果我不只想要一種泛泛的瞭解,而是想深度瞭解你我關係的全部意義,我會開始批評你嗎?還是我會覺察你我的關係,靜靜地觀察它——不投射我的觀點、批評、判斷、認同或責備,而是靜靜地觀察正在發生的一切?我們要是不批評,那會怎樣?我們會陷入沉睡,不是嗎?這並不表示我們嘮叨的時候就不會睡著。也許那會變成一個習慣,通過習慣我們就催眠了自己。通過批評,我們會對關係產生更深、更廣的瞭解嗎?批評是破壞性還是建設性,並不重要——那顯然是相對而言的。因此問題就是:「頭腦和心靈要處於怎樣的狀態,才能獲得對關係的瞭解?」我們怎樣瞭解事物?你怎樣瞭解你的孩子,如果你對自己的孩子感興趣的話?你會觀察,不是嗎?你在他遊戲時觀察他,研究他各種情緒下的狀態;你不會將你的觀點投射在他身上。你不會說他應該這樣應該那樣。你會敏銳地觀察,主動地覺知,不是嗎?然後,你也許就開始瞭解那個孩子了。如果你不停地批評,不斷地灌輸你自己的個性、你的特質、你的觀點,為他做出各種應該不應該的決定,如此等等,顯然你就在關係中製造了障礙。不幸的是,大多數人批評就是為了塑造,為了干涉。與丈夫的關係,與孩子的關係,不管與誰,在關係中塑造他人,給了我們某種樂趣、某種滿足。你在其中享受某種權力,你就是老闆,這當中有著巨大的滿足。顯然,那整個過程中,不存在對關係的瞭解。那當中只有強加,只有塑造他人的慾望,讓他人符合你的特質、你的需要、你的期待。這一切都阻礙了對關係的瞭解,不是嗎?

接下來還有自我批評。對自己不滿,批評自己、責備自己,或者為自己辯護——那能讓你瞭解自己嗎?如果我開始批評自己,不就限制了探究和瞭解的過程?自我反省——即一種自我批評的形式,那披露了自我嗎?什麼能讓自我披露?不斷地分析、恐懼、批評——顯然那無助於披露。不斷地覺察自我,不帶絲毫責備、絲毫認同,那才能披露自我,才能開始瞭解自我。必須有某種自發性;你不能一直分析它、規訓它、塑造它。這種自發性對於瞭解是必要的。如果我只是限制、控制、指責,就阻斷了思想和情感的活動,不是嗎?只有在思想和情感的活動中,我才能有所發現——只是控制是不會有發現的。當我們有所發現,接下來重要的就是,弄清楚怎樣對此採取行動。如果我根據某個觀念、某種標準、某個理想作出行動,那就是在強行讓自己符合某個模式。那當中不存在瞭解,不存在超越。如果我能觀察自己而沒有絲毫指責、絲毫認同,那就有超越的可能。讓自己接近某個理想的做法是完全錯誤的,原因就在這裡。理想是人類手工打造的上帝,去遵循一個自我投射的意象,顯然不是解放。

那麼,只有靜靜地覺知和觀察時,才會有瞭解——這並不容易,因為我們樂於活躍,樂於不安、不滿,樂於指責、辯護。那就是我們存在的整個結構;理念、偏見、觀點、經驗和記憶,我們試圖通過這種種的屏障去瞭解。可不可以擺脫這一切屏障,直接瞭解呢?顯然,問題非常緊迫的時候,我們就會那樣做。我們跳過那所有的方法——直接處理。只有明白了自我批評的過程,頭腦安靜下來後,我們才會瞭解關係。如果你在聽我講話,你在用心理解我想要傳達的意思,沒有太費力的話,那我們就有可能瞭解彼此。但如果你一直在批評,一直在拋出你自己的觀點,拋出你從書上學的,別人告訴你的,如此等等,那我們就沒有產生關係,因為你我之間橫亙著一道屏障。如果我們兩人都試圖弄清楚問題,答案就藏在問題當中;如果我們兩個都熱切地去尋根究底,去找到事情的真相,去發現到底怎麼回事——那麼我們就產生了關係。那時,你的頭腦既警覺又被動,為了明白事情的真相而觀察著。因此你的頭腦必須相當敏捷,你不可以固守任何觀念或理想、任何判斷、任何你在特定的經驗中強化的觀點。顯然,如果頭腦有著敏捷的彈性,進行著被動的覺察,瞭解就會發生。然後,它就有接納的能力,就會敏於感知。如果頭腦充斥著理念、偏見、觀點,不管是贊成的還是反對的觀點,它都是不敏感的。

要瞭解關係,必須有一種被動的覺察——那不會破壞關係。相反,它會使關係變得更有活力、更有意義。於是,關係就可能有真正的情意,一種溫暖,一種親近,那並不是多愁善感或情緒化。如果我們可以這樣接近,可以與萬物有那樣的關係,我們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財物的問題、佔有的問題,因為我們就是我們所佔有的東西——佔有錢的人就是那些錢;認同財物的人就是那些財物,或是房子、傢俱;認同理念、認同他人的人,也是同樣的情況。如果存在佔有,就不存在關係。大多數人都在佔有,因為如果我們不佔有,就一無所有。如果不佔有,如果不把我們的生活填滿傢俱、音樂、知識、這個那個,我們就是個空殼。那個空殼製造出很多噪聲,我們卻稱之為生活,並對此心滿意足。當空殼出現瓦解、分離時,就出現了悲傷,因為那時你突然發現了自己的真面——一個空殼,沒有什麼意義。覺察關係的全部內容即行動,從那個行動出發,就可能建立真正的關係,發現其非凡的深度和意義,並明瞭什麼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