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最初和最終的自由 > 矛盾 >

矛盾

理想的我和現實的我,在兩者之間不斷地掙扎。我實際是這樣,但我想變成那樣。

在我們的身心內外,矛盾觸目可見。因為身陷矛盾,所以內心難有安寧,外部世界也同樣如此。我們的內心有一場沒完沒了的拉鋸戰——我們想要的狀態和實際狀態之間的拉鋸戰。矛盾製造衝突,衝突並不會帶來安寧——這不言自明。這種內在的矛盾不應被解讀為某種哲學性的二元對立,這樣解讀只是一種輕易地逃避。也就是說,我們以為把矛盾說成是二元對立的狀態,就解決問題了——顯然這只是一種慣用的說法,促成了對現實的逃避。

我們所謂的衝突、矛盾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我們心存矛盾?——理想的我和現實的我,在兩者之間不斷地掙扎。我實際是這樣,但我想變成那樣。我們內心的這一矛盾是一個事實,而不是形而上學的二元論。形而上學對於瞭解實情毫無意義。如果真有二元論這回事,也許我們可以來談談,看看它是怎麼回事,諸如此類。但如果不知道我們的內心懷有矛盾,懷有對立的慾望、對立的興趣、對立的追求,談論那些又有什麼價值?我想變好,可又做不到。這樣的矛盾,這樣的對立,必須深入瞭解,因為它製造衝突,而置身於衝突和掙扎,我們是無法獨立創造的。我們要清楚自己所處的狀況。既然有矛盾,就一定有掙扎,而掙扎就是破壞,就是損耗。在那種狀態下,除了對抗、鬥爭以及更多的痛苦和悲傷,我們什麼也創造不了。如果我們能透徹地瞭解這一點,因而從矛盾中解脫,就會有內在的安寧,並帶來對彼此的瞭解。

問題就在這裡:看到衝突會造成破壞和損耗,為什麼我們每個人心中卻有矛盾?要瞭解這一點,我們必須探究得更深入一點兒。為什麼會有對立的慾望?不知道大家是否從內心意識到這一狀況——這種想要又不想要的矛盾,這種記住了某些東西又為了尋找新目標竭力忘卻的矛盾。去觀察一下,很簡單、很平常的現象,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事實就是,矛盾存在。那麼,為什麼會出現矛盾?

我們所指的矛盾是什麼意思?那不就是意味著,一種暫時的狀態被另一種暫時的狀態所強加?我覺得心中有一種持久的慾望,我假設我心中懷有一種持久的慾望,然後出現了另一種與之矛盾的慾望;這種矛盾造成了衝突,即損耗。也就是說,一種慾望不斷地否定另一種慾望,一種追求不斷地壓倒另一種追求。那麼,有持久的慾望這回事嗎?顯然,一切慾望都是暫時的——不是理論上如此,而是事實如此。我想要份工作,意思就是,我仰仗某個工作來獲得快樂。得到後,我並不滿足。我想成為經理,想成為老闆,如此等等,不但在這個物質世界如此,在所謂的靈性世界也一樣——老師想成為校長,牧師想成為教皇,門徒想成為大師。

這樣不斷地成為,從一個階段到達另一個階段,造成了矛盾,不是嗎?因此,何不這樣來看待生活,它並非是一個慾望恆久盤踞,而是一連串短暫的慾望在不停地此消彼長?這樣一來,頭腦就不必處於矛盾中了。如果我不把生活看做一個恆久的慾望,而是一連串暫時的慾望在不斷變換,那就不會有矛盾了。

只有當頭腦有一個固定的慾望時,矛盾才會出現。也就是說,如果頭腦不認為一切慾望是變動的、短暫的,而是死抓住一個慾望不放,把它搞成永恆不變的狀態——只有在那種情況下,當另一個慾望產生時,才會出現矛盾。然而一切慾望在不停地變動,沒有什麼固定不變的慾望。慾望中並無固定的一點,但頭腦建立了一個固定點,因為它把一切當作達成和獲取的手段,因而只要我們在達成什麼,就必然有矛盾、有衝突。你想要達成,想要成功,你想找到終極的上帝或真理,那將是你的恆久的滿足。因此你並不是在尋找真理,並不是在尋找上帝。你只是在尋找恆久的滿足,你用一個理念、一個聽起來冠冕堂皇的詞彙,比如上帝、真理,來掩蓋你尋求滿足的事實;但實際上我們全都在尋求滿足。這種滿足,把它捧至最高,可稱之為上帝,置於最低,就是酒精。只要頭腦在尋求滿足,上帝和酒精就沒有多大的不同。對社會而言,喝酒也許不好;但內在渴求滿足、渴求獲得,則更為有害,不是嗎?如果你真的想要找到真理,就必須非常誠實,不只是嘴上說說,而要徹底誠實;你的頭腦必須極其清晰,如果你不肯直面事實,你就不可能清晰。

是什麼造成了我們每個人心中的矛盾?顯然,是想要成為什麼的慾望,不是嗎?我們全都想成為什麼:在世上功成名就,在內在世界達成目標。只要我們依據時間、成就、地位來思考問題,就必然會有矛盾。說到底,頭腦就是時間的產物。思想建立在昨日之上,建立在過去之上。只要思想在時間的範疇內運作,展望未來,心繫成就、獲得、達成,就必然會有矛盾;因為在那種情況下,我們是無法真正面對實情的。只有認識實情、瞭解實情,不作選擇地覺察實情,才有可能跳脫出矛盾,從這一導致瓦解的肇因中解脫出來。

因此,瞭解思維的整個過程是必要的,不是嗎?因為我們正是在那個過程中發現了矛盾。思想本身成了矛盾,就因為我們不瞭解自我的整個過程。只有當我們全身心地覺察我們的思想,不是用觀察者觀察他的思想的那種方式,而是不作選擇地全然覺察——那是相當有難度的。只有那樣,才能消解這極為有害、造成極大痛苦的矛盾。

只要我們竭力想在心理上達到某個結果,只要我們尋求內在的安全,我們的生活就必然會有矛盾。我認為大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到這個矛盾,或者,我們意識到了,但並沒有明白其中真正的意義。相反,矛盾帶給我們一種生活的動力;來一點兒摩擦會帶給我們活著的感覺。努力,矛盾中的掙扎,讓我們感覺自己尚有生氣和活力。那就是為什麼我們熱愛戰爭,享受有挫折的戰鬥。只要存在達成結果的慾望,即獲得心理安全的慾望,就必然會有矛盾;而有矛盾,就不可能有安靜的心。心的安靜,是瞭解生活全部意義的必要條件。思想永遠不可能安靜下來;思想是時間的產物,它永遠無法發現那無始無終之物,永遠無法明白那超越時間的東西。思想的本質就是矛盾,因為我們的思想總是落入過去或未來,因此永遠無法全然地認識並覺察現在。

要全然地覺察現在是一個相當艱難的任務,因為頭腦無法真實不虛地直面事實。思想是過去的產物,因此它只能著眼於過去或未來,它無法全然徹底地覺察當下的事實。只要思想,即時間的產物,試圖消除矛盾及其造成的所有問題,它就只是在追求一個結果,試圖達到一個目的,這樣的思考方式只會造成更多的矛盾,造成我們身心內外更多的衝突、痛苦和混亂。

要從矛盾中解脫,就必須不作選擇地覺察現在。當你面對事實,怎麼會需要選擇?顯然,只要思想抱持成為什麼、改變什麼的心思來處理事實,就不可能瞭解事實。因此,自我認識就是瞭解的開端;沒有自我認識,矛盾和衝突就會繼續。要認識整個過程,瞭解自我的全部,並不需要任何專家、任何權威。追求權威只會滋生恐懼。沒有專家可以告訴你,怎樣瞭解自我運作的過程。我們必須自己來探究。你我可以通過交談、討論來幫助彼此,但沒有人可以為我們揭示它,沒有專家、沒有老師可以為我們進行探索。我們只能在關係中覺察——在我們與物品、財產、他人和觀念的關係中來覺察。在關係中,我們會發現,如果行動去迎合觀念,就會產生矛盾。觀念是思想的結晶,是一個符號,遵照符號而活的努力就會造成矛盾。

因此,只要抱持一種思維模式,矛盾就會繼續。要結束模式,結束矛盾,就必須認識自我。認識自我並非少數人的專利。我們可以在每天的談話中、在我們的思考和感受方式中、在我們看待他人的方式中認識自我。如果能一刻接一刻地覺察每一個念頭、每一絲情緒,就可以看到自我的習性在關係中得到了瞭解。只有那時,心才可能寧靜,只有在寧靜的心中,絕對的真相才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