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雪中悍刀行(全集) > 第10卷 第三章 太安城定謚風波,北涼道拒旨入境 >

第10卷 第三章 太安城定謚風波,北涼道拒旨入境

祥符元年的雨水時節,北涼王府摘去瞭所有大紅燈籠,喜慶的鮮紅春聯也在這一日凌晨換上瞭白底聯子。恰有斜風細雨,樹欲靜而風雨不止,子欲養而親已不在。

雨點敲在鱗鱗千萬片攢簇的瓦上,由遠而近,輕輕重重輕輕,裹出一股股纖細水流沿瓦槽與屋簷潺潺瀉下,如酒掛杯。當清涼山府門外換瞭人人可見的聯子,整座涼州城都蒙瞭,一傳十十傳百,許多老人都壯起膽來到山腳王府外頭,親眼見到瞭那副慘白底子的春聯,然後一個時辰後,滿城不再能聞一聲爆竹一聲鐘鼓,盡懸白燈籠,盡換白底聯。涼州城主道直達北涼王府,街上滿縞素,然後涼州刺史胡魁身披由最粗生麻佈制成的斬衰喪服,率領所有涼州府官,一同趕到儀門外。胡魁不曾步上臺階,而是站在石階底,面向城中主道上數萬涼州百姓,沉默片刻,轉過身,竭力嘶喊道:“一拜!”

風雨如晦,街上白茫茫跪瞭一大片,一拜三叩,三叩之響,聲聲重如春雷。

“再拜!

“三拜!”

一拜三叩,三拜九叩。

    

太安城,驚蟄。

京官都以早朝為苦事,許多官場老油子早就練出瞭準時踩點進入宮禁的本事,隻是今日朝會十之八九都早早簇擁在宮門外,禦道上呈現出一種雲波詭譎的喜慶氛圍,也沒有誰去戳破那一層窗紙。整個太安城都已經知道北涼那個老傢夥可算死瞭,不知多少人在拍手叫好,成群結黨,為此浮瞭一白又一白,大醉酩酊,得讓人扛瞭回傢。按照離陽王朝的宗藩法例,藩王身死,需由世子八百裡加急稟報京師內的朝廷和宗人府,徐瘸子是一位異姓王,宗人府就罷瞭,但照理說也得快馬加鞭告知趙室,隻是太安城這邊禮部苦等不得,趙傢天子也大度得不去計較,隻是定下章程,在今日早朝上評定北涼王謚號,先由禮部上呈奏章。為此禮部雞飛狗跳,先是跟那人屠是親傢的禮部尚書盧道林托病不出,對禮部事務徹底撒手不管瞭。群龍無的禮部,兩位正三品的左右侍郎本就道不同不相為謀,相互推諉,而執掌禮部祠祭的清吏司蔣永樂跟兩個奸猾侍郎一比,本就官階低瞭一品,又管著奏議謚號一事,其實以往賜頒文武謚號,都有跡可循,天子心思並不算太過深重,宋傢小夫子的“文懷”,陸費墀的“文恭”,就都出自他的手筆,兩者在離陽美謚中位置偏後,隻是按照謚書解義,“懷”字四意,蔣永樂取瞭其中“稱人之善”,符合以月旦評名動天下的宋小夫子身前功勛,青黨老魁陸費墀的“恭”字取瞭“供奉也”之義,皇帝陛下都準奏,朝廷上也沒有任何異議,雖說蔣永樂在宋老夫子的謚號奏議上栽瞭跟頭,可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對此也沒誰太過苛責他這位清吏司。

隻是到瞭北涼王徐驍這裡,要嘗試著給這位人屠蓋棺定論,他蔣永樂有幾個膽子?有幾顆腦袋可以砍?即便僥幸猜中帝王心思,隻要不合天下清議,或是不合廟堂重臣的胃口,甚至是被北涼那幫武人記恨,他一個小小的清吏司,隨便給人穿雙小鞋,這輩子在仕途上就算沒戲瞭。蔣永樂在今天早朝三日前就受瞭皇命,結果張廬出身的禮部左侍郎板著臉說評“戴”字,當時蔣永樂就嘴唇顫抖。“戴”字是武封十八中倒數第二字,大致寓意是“無功無過”。蔣永樂氣得臉色鐵青,搗糨糊不是這個搗鼓法,隻要敢將這個字推到朝會上,誰都要拿他這個遞出奏章的清吏司落井下石。結果顧廬門生的右侍郎潘春劍更加不要臉,一心要把他往火坑裡推,輕輕巧巧說瞭分明是惡謚的“煬”字。因為本朝沒有平謚的說法,也極少給臣子立惡謚,多是美謚,隻是高低不同而已。蔣永樂差些就要給這傢夥一記老拳,不過到底沒這份膽識,潘春劍是實打實的沙場武人出身,真要打起來,十個蔣永樂都得趴下。

蔣永樂就跟死瞭媳婦般整天哭喪著臉,這三天也不知掉瞭多少根頭發,尤其是驚蟄早朝前幾個時辰的挑燈枯坐,幾乎翻爛瞭那本《謚解》,仍是遲遲不能下筆,真是連死的心都有瞭。尚未拂曉,蔣永樂一掌拍掉茶盞和那本《謚解》,猛然起身,幾近瘋癲,手指顫抖,指向窗外的霧蒙蒙漆黑景象,怒罵道:“徐老兒,你死瞭也要讓蔣某不安生嗎?!”

在門外候著的侍女戰戰兢兢,壯起膽敲瞭敲房門,被屋內清吏司怒喝一聲,侍女再不敢推門打攪老爺的大事。蔣永樂哀嘆一聲,蹲下身,撿起《謚解》,書籍被茶水浸染,蔣永樂抬起袖口擦去茶漬,小心撕開一頁頁黏沾一起的書頁,放回書桌。披頭散發的蔣永樂伸出五指捋瞭捋銀白頭發,癡癡嘿笑一聲,正襟危坐,奮筆疾書,將文武總計四十二美謚與十五惡謚拆散瞭隨意寫在一張蘭亭熟宣上。擱筆之後,已是出奇勞累,清吏司氣喘籲籲,轉頭對屋外侍女吩咐瞭一句,讓她去拿來一枚銅錢,一頭霧水的貌美侍女進屋之後,隻見老爺指瞭指一張字跡隱約透過紙背的熟宣,讓她將銅錢擱在紙上,侍女照做之後,被蔣永樂揮手斥退。蔣永樂一手按住銅錢,一手翻過熟宣,於是有意要聽天由命的清吏司大人看見瞭那枚銅錢所靠之字。

厲!

謚解:有功於國,屠戮無辜。

蔣永樂猶豫瞭一下,喃喃自語:“天意如此。”

東方天空泛起魚肚白,大殿之上,英才濟濟,滿朝文武,多著三品大員才可穿戴的紫袍朝服,一些敕封公侯爵位的老人甚至有著繡蟒的官補子,身穿緋袍官服的各部侍郎司員大多位置靠後。如今封王就藩,大殿上就隻剩下一位正黃蟒服的太子殿下趙篆,他獨獨站在左右文武之前,最為靠近九階丹墀。趙傢天子高坐龍椅,兩座巨大香爐仙氣繚繞,坐北望南,天色好的時候,他甚至能看到宮門外那條禦道的很遠處。皇帝收瞭收視線,大殿上幾乎沒人敢抬頭,也就首輔張巨鹿、兩三位六部主官,以及幾名大將軍膽敢平視,唯獨坦坦翁桓溫仰起頭,目不轉睛。皇帝也不知老人到底在瞧些什麼,環視一周,禮部尚書盧道林沒有上朝,而胸口繡有麒麟官補子的新任兵部尚書陳芝豹則在閉目凝神。顧劍棠常年鎮守邊境,這座大殿上的武臣就以陳尚書為尊,聽說顧廬大概是得瞭顧老尚書的授意,一開始還算安分,許多軍機事務,都按著鳩占鵲巢瞭顧廬的新尚書意思去辦,其實陳芝豹也少有摻和,相當懈怠,成天就是在顧廬裡看書。之後顧廬興許是覺著這個小人屠黔驢技窮,不過爾爾,就開始主動尋釁,結果牽頭的兵部司庫主事黃萼當天就被剝去官服丟出顧廬外,顧廬裡的侍郎雙盧——盧白頡和盧升象袖手旁觀,眼皮子都沒有抬一下。人脈廣泛的黃萼四處遊說,這之後禦史臺就開始往死裡彈劾陳尚書,結果皇帝輕描淡寫把黃主事正妻的四品誥命都給銷瞭。在天子腳下,黃萼不敢怒也不敢言,跑去邊境“散心”,可是大柱國顧劍棠都不願見他一面,黃萼至今還是一介白丁的光棍身份,淪為京城裡一樁莫大笑談。

離陽的早朝若是沒有禦史臺那幫老傢夥傳出“犬吠”聲,不因此引各種山頭黨派的亂鬥,也就會清凈許多,各部在朝會上宣講事宜一向簡明扼要,因為陛下極其勤政,經常通宵批朱,他們做臣子的,總要體諒些。各種事項在這座王朝中樞裡得到皇帝陛下的點頭或是駁回,通過的政策,就會傳達天下,惠澤南北。今日的早朝異常順利,戶部尚書王雄貴跟皇帝稟明瞭去年江南、廣陵兩道土地丈量以及賦稅征收,以及各地庫房糧倉儲備的審核。身為張黨下一任舵手的王尚書,王雄貴學識事功皆是出類拔萃,稟奏時嗓音圓潤,不提內容是好事,光是王尚書那份從容氣度,就讓殿上後輩晚生們折服。吏部尚書趙右齡也是一份略有老調常談嫌疑的捷報,給去年京城大小官員功績考評的“京考”收尾,皇帝也順勢下旨讓庶族出身的趙尚書主持今年的天下官員“大評”,“儲相第一”的殷茂春不再輔佐,去年京評本就是皇帝有意讓趙右松“殺雞用牛刀”,實則在為“殷儲相”鋪路。大殿內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若非禮部尚書盧道林不在殿上,今日還要宣佈讓殷茂春主持今年科舉,所謂的門生遍天下,當得此說的廟堂砥柱,其實屈指可數——宋老夫子、張首輔——很簡單,歷年科舉主官,不論房師如何換,主官都是這兩位大佬輪流坐。隨後極少在朝會上出聲的陳芝豹睜開眼睛,當他橫移出一步,落入滿朝文武的視野,本來偷偷潤過嗓子的一位紫袍名卿立即縮回去。陳芝豹言語清冷,說瞭兩遼衛所以及薊州軍鎮裁撤一事,再就是說到瞭南詔槐州因爭奪皇木而牽起的十六族暴亂。這讓殿上的喜慶氛圍頓時冷瞭許多,前排幾位重臣,迅速瞥瞭眼皇帝陛下的臉色。皇帝仍是笑意不減,不急於開口聖裁,隻是笑語溫言讓陳尚書隨後一起去勤禮閣這座“內閣”,與那些殿閣大學士們一起君臣慢慢商議,自然還會有幾位起居郎在旁記錄存檔。之後又有去年與戶部王尚書起瞭齷齪嫌隙的刑部侍郎韓林稟報事務,還有兩位殿閣大學士也查漏補缺,說瞭些無關痛癢的東西。

???  ?然後,當一品重臣門下省左仆射桓溫終於緩緩收回視線,咳嗽瞭一聲,所有人頓時打起精神,好戲要登臺瞭。

碧眼紫髯的張巨鹿就站在坦坦翁身邊,卻置若罔聞,隻是望向太子趙篆不遠處的一塊空地——前年那兒還為西楚老太師孫希濟擺有一張椅子,隻是從老人入主門下省起到辭去左仆射,被“貶謫”擔當瞭不過二品的廣陵道經略使後,如今已是人去椅無。張首輔又轉頭看瞭眼身後,門生王雄貴與多位大臣一樣都在張望蔣永樂,與之並肩的吏部趙右齡則恰好望向首輔的背後,被逮瞭個正著,在永徽之春冒尖的趙右齡立即撇過頭。永徽元年至永徽四年,正值當今天子登基初始,張巨鹿也是那個時候成為當朝首輔,接連四年執掌天下科舉,他趙右齡,同鄉元虢,還有殷茂春、王雄貴、韓林三人,都是此時鯉魚跳龍門,算是師出同門,都是張首輔的門生弟子,可到頭來,先是工部元虢心灰意冷離開張黨,接下來是殷茂春入主翰林院,自立門戶,緊接著韓林也被張首輔斥出張黨,從此再未踏足那座張廬。六部中實權極大的吏部一直被視作張首輔的自傢宅院,可惜這幾年來也是貌合心離瞭,趙右齡對此有些心懷愧疚,卻談不上什麼後悔。他趙右齡不甘屈居人下,在張首輔之下也還無妨,隻是那王雄貴算什麼東西,當年科舉,也不過是一甲第三名而已,為何是王雄貴最能入首輔與當時還是國子監左祭酒桓溫的青眼?而不是他趙右齡?!如今顧大將軍離任兵部,六部恢復正常,又以他手中的吏部為尊,趙右齡很想知道,首輔大人是否後悔當年選擇王雄貴作為張黨未來執牛耳者! 

大殿上的一陣顫抖嗓音打斷瞭吏部尚書的遐思,禮部清吏司蔣永樂硬著頭皮走出班列,緩緩跪下,“臣蔣永樂,有事稟奏。”

當蔣永樂咬牙說出對北涼王的謚號提議時,朝堂上一片喧嘩,那幫功勛武將更是發出不加掩飾的譏諷嗤笑,文臣則一個個神情詭異。

張巨鹿皺瞭皺眉頭,坦坦翁又開始對著殿梁發呆。

?身穿二品獅子官服的楊慎杏是春秋“發跡”的當世名將,獲封握有實權的安國大將軍,八十好幾歲的高齡瞭,卻被好幾位小他七八歲甚至十來歲的大將軍都活得要長久,那些老傢夥死後賜謚後,傢族內少有子孫撐得起場面,而繼承那幾個大將軍稱號的後來者,年紀就差瞭一個輩分,何況因為軍功聲望都不足,很難跟楊慎杏相提並論。可以說離陽武臣裡頭,除瞭顧劍棠跟兩位同為大將軍的老傢夥,手握京畿軍防的楊慎杏說話,沒誰敢不老老實實豎起耳朵。老而彌堅的楊慎杏見殿上無人接話,就大大咧咧走出,老人入殿時要跪下,之後言語則無需下跪,楊慎杏先對龍椅那邊抱拳行禮,然後就望向蔣永樂,冷笑道:“徐驍遭孽深重,生前當瞭北涼王,還得過大柱國頭銜,已是皇恩浩蕩,如今死瞭嘛,哪裡配得上武十八!從惡謚裡隨便挑個靠前的字眼,朝廷就算很對得起他徐驍瞭!”

老將軍此言一出,蔣永樂大氣都不敢喘一口,頭低得幾乎要叩到地面上,後背四品雲雀官補子有些明顯的汗水浸透。

趙傢天子向後靠瞭靠龍椅,似笑非笑。

兵部侍郎盧升象出列,平靜道:“臣以為徐驍當謚‘抗’字。”????滿朝嘩然。

這個謚號,那可是惡謚裡很後邊的瞭,背尊而忤逆上,幾乎等同於將徐驍定義成離陽王朝的亂臣賊子。

很多人都望向比盧升象更前頭的那襲蟒袍——兵部尚書陳芝豹,可惜一個穩如泰山的挺拔背影,瞧不出半點端倪。

趙右齡似乎看到前列的首輔大人肩頭稍微動瞭動。

然後昔日的北涼舊臣如今的皇親國戚嚴傑溪走出,去年獲封洞淵閣大學士的嚴大人抖袖跪下,沉聲道:“微臣以為安國大將軍的說法,更為妥當。”

這讓許多希望這傢夥不知死活執意要給徐驍一個美謚的臣子都大失所望。?

隻是很快就讓失望的文臣武將都會心一笑,國子監右祭酒晉蘭亭悠哉走出班列,朗聲道:“陛下,臣贊同盧侍郎的提議。徐驍此人竊據北涼,大逆不道之舉,罄竹難書,將其惡謚‘武抗’,才可安撫天下民心!” 

趙傢天子嘴角翹瞭翹,仍是沒有出聲。

當朝理學宗師左祭酒姚白峰冷哼一聲,不但出列,滄桑老人還有意無意用肩頭擠瞭晉三郎一個踉蹌,這才說道:“大將軍徐驍於本朝功不可沒,無人能及,與之軍功相符的謚號,毅、烈兩字皆可,若是用上以武正定服遠的‘桓’,最妥!”

如此一來,更是喧囂四起。定力再好養氣功夫再深厚的臣子,也開始跟身邊同僚竊竊私語。

晉蘭亭冷笑道:“徐驍軍功是有,卻都是朝廷賞賜給他的機會,大勢所趨而已,得恩不知感恩,這等匹夫,如何配得上桓、毅、烈三謚?!可笑之極!姚大人,你就不怕此謚一出,天下寒心嗎?”

有瞭晉三郎做第一個撕破臉皮的大惡人,很快就有早已商量好的三位殿閣大學士聯袂出列,附和盧升象跟晉蘭亭的謚“抗”。

禦史臺幾位大佬也紛紛響應。

一時間群情洶洶,許多挖苦的刺耳言語都冒出來,雄州巨儒姚白峰氣得臉色發白。

從頭到尾,在眾人心目中最該給徐瘸子正言的兵部尚書都沒有開口,最該火上澆油的張首輔亦是默不作聲,期間吏部趙右齡跟戶部王雄貴心有靈犀,幾乎同時想要出列,結果被坦坦翁轉頭一個瞪眼,隻好都苦笑著縮回瞭腳步。

?最終,皇帝站起身後,面無表情俯瞰滿朝文武,輕輕撂下一句就退朝。

“功過相抵,徐驍謚號武厲。” 

各懷心思的文武百官魚貫出殿,許多重臣看待禮部清吏司蔣永樂的眼神都多瞭幾分暖意,這小子顯然是要走狗屎運瞭。不承想到這麼一樁大禍事,竟是給他硬生生變成瞭天大幸事。

桓溫出奇沒有跟至交好友張巨鹿一同出殿,而是加快步子早早跨過門檻,笑瞇瞇走到正要走下白玉臺階的晉三郎身後,拍瞭拍他的肩膀,對這位相貌清雅的右祭酒大人說是有事相商,隨後一年邁一青壯來到瞭殿外廊道拐角處。晉蘭亭以為是今日早朝他的建議,為坦坦翁身後的張黨接納,有些竊喜,覺著自己多半是要成為張廬的新貴人瞭。結果,結果就是桓老頭兒使勁一拳砸在晉蘭亭的臉面上,罵瞭一句,“以往拿瞭你多少刀熟宣,回頭按銀錢分毫不少還你這狗玩意兒!”

右祭酒大人捂著臉,癡癡望著老人離去的身影,天塌瞭一般。

臺階之上,一向少有交集的左祭酒姚白峰與張巨鹿今日竟是並肩而立,桓溫走過去,三老一起望向宮門外的禦道。浩浩蕩蕩的群臣背影之中,當屬陳芝豹最為矚目。

朝之棟梁的文武百官都在議論紛紛,無一例外都是等著看北涼新王的笑話,一想到那年輕人接過聖旨的滑稽場景,就止不住笑意。

陳芝豹在走出宮門前,回頭看瞭眼大殿屋頂。

臺階上這邊,桓溫氣兀自唏噓道:“好一個驚蟄時節!”

張巨鹿輕聲譏笑道:“萬物出乎震,蟄蟲驚而出走。”

離陽官場有“三同”的講究,即同門同鄉同年,吏部尚書趙右齡與工部侍郎元虢便是如此巧合,一樣師出於張巨鹿,一樣是舊北漢金門郡的寒庶子弟,在永徽年間一同參與科舉,一個狀元一個榜眼,使得以往極少有人進士及第的金門郡一夜間名聲大噪,若是加上一個志趣相投,趙元兩人可謂是有四同。兩座府邸才隔瞭兩三百步距離,他們之間的走門串戶十分頻繁,鄰裡之間早已見怪不怪瞭。今天趙府不但來瞭元虢,還有趙尚書的親傢殷茂春,兩位本朝的重臣公卿都捎上瞭孩子,晚輩都是差不多歲數,三姓子弟相互間也多是好友。戶部王雄貴的幼子王遠燃當時醉酒調戲趙右齡的次女,當然是捅瞭個大馬蜂窩,何況還揍瞭個出來好心勸架的刑部侍郎獨子韓醒言,好死不死一口氣惹到瞭四傢人,不過“因禍得福”,如此一來,坐實瞭王遠燃京師第一公子哥的名頭,雖說事後被當戶部尚書的老爹拉著去趙府門口給跪瞭半個時辰,可這不妨礙王公子在太安城裡風頭一時無兩。元虢無妻無子女,但偏偏數他在晚輩裡孩子緣最好,在趙右齡、殷茂春這雙親傢拿窖藏冬雪煮茶時,元虢還是跟一大幫年輕男女廝混在一起喝酒,親自熱酒遞酒,也不覺得跌份兒。十來個晚輩習以為常,竟也覺得天經地義,像那殷茂春的長子殷長庚小時候就天天坐在元叔叔脖子上撒尿,叔侄兩個還打趣約好瞭,以後會由殷長庚給元侍郎養老送終的,像韓醒言年少時第一次去喝花酒,就是被為老不尊的元虢拐騙去的,這讓老學究韓林火冒三丈,氣得沒穿鞋子就跑去元府緊閉的大門外罵瞭許久,元虢呢,半點不心虛,開門時就那麼一手掏著耳屎,一手拎著從青樓順手牽羊來的酒壺,嬉皮笑臉詢問韓侍郎要不要喝酒,把韓林氣得從此跟元虢絕交,不過這之後韓醒言經常偷偷摸摸找元虢討酒喝,韓林想管束也管束不住,幹脆就眼不見心不煩。

殷長庚、韓醒言兩人作為正兒八經的京官,都參加瞭那次早朝,隻是他們的品秩不足以入殿,殿內的風起雲湧,他們自然聽不真切。此時元虢就坐在榻上,懷裡抱著殷茂春的長房長孫,一邊拿筷子蘸酒讓孩子張嘴咂摸,一邊繪聲繪色給他們講述廟堂上的八仙過海。經元侍郎那麼添油加醋一番,眾人都聽得一驚一乍。趕巧兒,張首輔待字閨中的女兒連同殷儲相的小女兒也進瞭屋子,元虢老頑童般覥著臉要兩個丫頭給他當叔叔的揉肩敲背。在太安城衙內子弟中“惡名昭彰”的張高峽瞪瞭一眼,佩劍的她拔劍兩寸然後狠狠歸鞘。熟稔這位女俠脾氣的元侍郎隻得訕訕一笑,所幸殷和韻倒是乖巧許多,斜坐榻邊,給這個叔叔揉捏肩膀。殷長庚瞥瞭眼身材高挑的張高峽,迅速收回視線,與今日回娘傢的媳婦閑聊起瑣碎傢務。韓醒言不動聲色,隻是心中嘆息一聲,他何嘗不知道殷大哥對張高峽的心思,成為新郎官前,所有同齡朋友都在祝賀殷大哥成瞭趙尚書的女婿,都說殷趙兩傢門當戶對,更是郎才女貌。可殷長庚那一晚隻是拉著他韓醒言去小館子喝悶酒,韓醒言呼出一口氣,要不怎麼說情絲易結最難解?說來奇怪,論姿色,張高峽甚至還不如當下的嫂子,跟她爹首輔大人同樣是一雙碧眼兒,而且女子無才是德的話,張高峽真是活該嫁不出去,她能與胭脂副評“女學士”的太子妃一較高下,至今就沒有哪個男子能說得過她;劍術也是極其不俗,先後師從東越劍池大宗師宋念卿與京師第一劍道高手祁嘉節,她自然不是什麼繡花枕頭,連棠溪劍仙盧白頡也對她的劍道天賦贊賞有加,大皇子趙武就在張高峽手上吃過苦頭。這位女子,在太安城確實是那可以橫著走的女俠,反正單槍匹馬的話,打肯定是沒誰打得過她,拼傢世?不好意思,她親爹是張巨鹿,義父是桓溫,還有一大幫子如同元虢這樣離開張黨卻仍舊念情的廟堂名卿給她撐腰,誰敢?

元虢還想拿筷子給殷儲相的幼齡孫子蘸著喝酒,被看不下去的張高峽一把奪過孩子,元虢隻得轉移話題問道:“剛才說到哪兒瞭?”

趙尚書的幼子趙文蔚還是個少年,雀躍道:“元叔叔才說到那國子監的晉三郎不知怎的鼻青臉腫瞭!”

元虢嘿嘿笑道:“對,這一記老拳啊,是咱們坦坦翁桓老爺子打的,真真正正的刁鉆老辣,可憐晉祭酒先是惹惱瞭姚大傢,如今還被曾經是他半個官場領路人的桓老爺子揍瞭,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哪。所以你們這些瓜皮娃子,以後千萬記得當官做人得夾著尾巴,別太得意忘形,一山總有一山高,元叔叔也好,你們的爹也罷,高帽子都不小瞭吧?嘿,還是都不能免俗啊。”

三傢人知根知底,加上有元虢在,根本沒有什麼忌諱,韓醒言皺眉低聲道:“元叔,雖說晉祭酒嗜好對北涼倒戈一擊,憑此在朝野上下掙取名望清譽,吃相有些下作,可終歸有益於朝廷社稷,而他也確有許多高屋建瓴的高明見地,讓人忍不住要拍案叫絕,他跟姚大傢在國子監內外都要針尖對麥芒,這對左仆射大人是好事啊,為何要大打出手?就不怕傳入陛下耳中?”

元虢哧溜喝瞭口燒酒,下意識揉瞭揉耳朵,笑道:“桓老爺子哪裡會在乎這點雞毛蒜皮的小事,你們啊,太年輕。當年我與你們爹入朝為官的時候,首輔大人的脾氣奇好,差的反而是桓老爺子,元叔叔當年可沒少被老爺子揪著耳朵痛罵。對瞭,桓老爺子揍晉蘭亭這事兒,你們聽過就算,在這屋子裡為止,傳出去就不好瞭,否則我得被你們爹念叨得頭疼。”

元虢看到殷長庚欲言又止,一口喝光杯中酒,大呼痛快,伸出酒杯讓韓醒言添瞭滿滿一杯,抓起一粒花生米丟入酒杯。酒是佳釀,能掛杯,所以酒水哪怕已經高出杯口,仍是沒有溢出絲毫。侍郎大人低頭望著漣漪,有些恍惚,抬頭後恢復平靜,輕輕晃著酒杯微笑道:“知道你們最想問什麼,這件事呢,也不是不能說,隻不過……”

正在逗弄殷茂春孫子的女俠沒好氣道:“我就當沒聽見。”

元虢嘿嘿一笑,又是仰頭一口喝盡烈酒,嚼著那顆酒味十足的花生米,一臉陶醉道:“武封十八,‘厲’字呢,本是貨真價實的惡謚,宋老夫子撰寫《解謚》的時候,是先帝授意要將這個字改惡為美,隻不過在十八美謚中墊底。老首輔,也就是元叔叔恩師的恩師,嗯,就是咱們張女俠她爹的師父,一直對北涼王怨氣極大,先帝此舉未嘗沒有一份獨到心思。這份心思,直到今年的驚蟄,才算浮出水面。當今陛下頒賜下此字,更是用瞭心的。以陛下的氣度,自不會給徐大將軍什麼惡謚,其他十七字美謚,如果大大方方給瞭的話,那日大殿上可就要亂成一鍋粥嘍。說過瞭朝廷,再來說說北涼,從世子殿下世襲罔替成為北涼王的那個年輕人,對於這麼個不上不下的謚號,接還是不接?不接聖旨的話……”

韓醒言笑道:“這廝難道想告訴天下他們徐傢要造反?”

元虢放下酒杯,對韓醒言的評斷一笑置之,繼續說道:“假若北涼忍氣吞聲接下這道聖旨,以北涼對老藩王的忠心,那個新藩王無疑會失去軍心民心,無異於自拆傢門嘍。元叔叔這麼給你們一說,你們覺得那位年紀輕輕的北涼王是接還是不接聖旨?醒言,問你呢!”

韓醒言想瞭想,笑道:“我打賭那傢夥還是不敢不接,無非就是盡量把大事化小小事化瞭,假裝雲淡風輕,竭力壓制謚號一事。”

殷長庚皺眉道:“難,士子赴涼,可都在看著,北涼道就算阻絕消息,百姓知道得不多,可那麼多士子如何能沒有消息門路。更難難在接瞭聖旨是不孝,三十萬鐵騎更要輕視新王;不接是不忠,許多趕赴北涼的讀書人也會有想法。反正新藩王註定難做,一個處置不當,還會兩面不討好,裡外不是人。”

元虢瞥瞭眼張高峽,手指捻動酒杯,輕聲笑道:“這才是朝廷跟北涼新棋局的先手而已,接下來新藩王要守孝三年,朝廷可沒誰願意為新藩王去求一個奪情起復,這個需要耗時三年的中盤,更加讓人頭痛哪。就算熬過瞭中盤,解決瞭焦頭爛額的內憂,恐怕就要面臨倉促收官,北莽一旦執意要先打北涼,嘿……”

元虢不再說話瞭。

韓醒言小聲說道:“聽上去,好像這位新涼王將來的日子挺慘的?”

殷長庚冷笑道:“是極慘。”

元虢離開小榻,搖搖晃晃道:“醉瞭醉瞭,找你們爹喝解酒茶去。”

元虢雙手習慣性揉著耳垂,晃蕩著走出屋子,此時春風仍裹挾寒氣,被風一吹,打瞭個激靈,轉頭看到張高峽跟在身後,他緩瞭緩步子,自嘲道:“我元虢是‘永徽之春’裡最沒出息的一個,那些年裡桓老爺子罵得最多最兇,也讓首輔大人失望瞭。”

張高峽冷冷說瞭一句,就反身去殷長庚、韓醒言那邊。

“確實是失望最大!”

元虢仿佛什麼都沒有聽見,繼續往前走,步履蹣跚。

這位僅是在工部渾渾噩噩擔任侍郎的元榜眼,走到一塊足有兩人高的春神湖巨石前停下,開懷笑瞭。

    

說來奇怪,首輔張巨鹿在偌大一個傢族裡,既不是什麼嚴父也不是什麼慈父,對傢務事從不插手,對待幾位子女,一向抱著自生自滅的冷淡態度。長子好似並未繼承首輔父親的學識才華,碌碌無為,在京畿邊緣的一個人口不足三千戶的下縣擔任縣令,當瞭整整六年都沒能往上攀爬一步,事實上時至今日,那個州郡的官老爺都還不知道此人就是首輔大人的兒子。次子僅是個書呆子,沒能靠著傢族福蔭進入翰林院成為黃門郎,籍籍無名。小兒子隻能算是遊手好閑,竟是連半分為惡的膽子都沒有,久而久之,即便他是張首輔的小公子,王遠燃這些傢世明明輸他一大截的京城紈絝都不愛帶他一起玩瞭,覺得這傢夥太沒出息,帶出去都嫌丟人現眼。張首輔的幾個女兒嫁得的門戶也平平,每次回娘傢,甚至都見不著爹一面,哪怕張巨鹿在傢中閑暇無事,也隻是在書房雷打不動,從不露面,幾個女兒隻敢帶著那些見著首輔老丈人都站不穩的丈夫,站在書房門口隔著房門,怯生生問安幾句,張首輔頂多就是不輕不重嗯一聲,很多時候幹脆理都不理。

張首輔偶爾見著瞭才會走路的孫子,才會有些淺淡笑意。所以在府上,能跟這個權傾朝野的爹說上幾句話的,也就隻剩下尚未出嫁的張高峽瞭。

紫髯碧眼的首輔大人今日獨坐光線昏暗的書房,這座書房就是張府的雷池,連女兒張高峽都不怎麼能走進來,這麼多年來能在這兒落座的人物,自然更是屈指可數,桓溫算一個,因為房內椅子就一把,誰坐下,就意味著首輔大人必須站著瞭。

張巨鹿對美酒佳肴從無興趣,也無納妾,妻子是恩師老首輔的女兒,那位老婦人當初嫁給張巨鹿的時候,京城就有“首輔女兒狀元妻”的說法,等丈夫也當上首輔後,更是尊容至極,哪怕當今皇後趙稚見著瞭也要以禮相待。隻是兩人感情清淡如水,一年到頭也說不上幾句話,相敬如賓更如冰罷瞭。張巨鹿對縱橫十九道也無興致,倒是對黃龍士首創的象棋十分癡迷,隻是除瞭桓溫這個老友,極少跟人在棋盤上廝殺,更多時候都是自己跟自己下,下瞭二十來年,也沒厭煩。此時張巨鹿就在棋盤上分別挪動紅黑棋子,這副棋子棋盤俱是象牙雕琢而成的昂貴象棋是當年元虢送來的。狀元榜眼探花年年有,可永徽之春那短暫四年中進入朝廷視野的那撥“年輕俊彥”,卻是如今廟堂上各掌大權的名臣,以至於註定要在青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大篇幅溢美之詞。這些當下年紀都不小瞭的權貴,元虢是最有“意思”的一個,公認才氣最高,名聲卻最為不顯,性子最為跳脫,最浪蕩無良,擱在尋常文臣身上,這叫作名士風流,可對一個想要成為閣臣的官員而言,這樣的形象,很致命。所以當時張黨該由誰接過衣缽,張廬該換成哪個姓,就根本沒誰會想到那個在工部廝混的元侍郎,不說趙右齡、王雄貴、殷茂春,就連品秩相當的刑部韓林都要比元虢更出彩,很難想象元虢是這五人中第一個跨過四品門檻的傢夥,可惜光有好的先手於大局無益,官場本就是個講求循序漸進,後勁越來越重要的地方,否則就隻有虎頭蛇尾的慘淡下場。

張巨鹿雙指夾住一枚棋子,輕輕敲打棋盤邊上疊起的一堆“死”棋,自言自語道:“棋是好棋,就是差瞭火候,稱不上一著收放自如的妙棋。此時收得太攏,接下來隻能是要麼不放,要麼就必須放太多瞭。不過也是人之常情,輸瞭那麼多年,再不扳回一城,以後想贏他一回連機會都沒有瞭。”

這位首輔大人看瞭眼七零八落的棋盤,沒瞭興致,站起身,走到窗口。院中綠柳已抽新芽,果然是入春瞭。

張巨鹿陷入沉思,轉身去棋盤上撿起一枚紅色棋子,刻有“相”字。

張巨鹿笑瞭。

“趁著元本溪謀劃未及,一物換一物,是時候交給你瞭。”

    

在那道聖旨約莫該到瞭北涼道邊界的時候,有一騎於清晨悄然出城。

這位白衣男子,斜提一桿梅子酒,沿著禦道徑直離京。

這一天早朝在殿外沉悶春雷聲中,司禮監掌印太監宋堂祿宣讀瞭三道聖旨:禮部尚書盧道林辭去官職,告老還鄉,由工部侍郎元虢遞補;陳芝豹辭去官職,封王就藩西蜀;兵部尚書由侍郎盧白頡升任。

京城震動。

傳聞有數位骨鯁老臣踉蹌出列跪地,泣不成聲,當庭直諫天子,言語顧不得半點含蓄,直截瞭當訴說莫不可將那陳芝豹放虎歸山,還說北涼便是那前車之鑒,養虎為患一次也就罷瞭,怎可再讓陳芝豹得勢。

皇帝陛下以“無事退朝”四字作答。

如此一來,各自官升一級的元虢、盧白頡兩位新任尚書,都沒有太多道賀聲瞭。

暮色中,一位中年白衣僧人很荒誕地帶瞭位婦人在身邊一同入城,時下人人皆知朝廷正大肆滅佛,城門甲士都這對男女瞪大瞭眼睛,一臉匪夷所思,這和尚是來太安城找死不成?見慣大場面的京城百姓也紛紛側目,眼神就跟看妖怪差不多。

姿色尋常的婦人輕聲打趣道:“當年我想看你,踮起腳尖都見不著,得蹦蹦跳跳才行。”

白衣僧人摸瞭摸自己的光頭,笑臉溫暖,“那會兒就覺著哪傢的閨女,腳力真是好,足足蹦跳瞭好幾裡路。”

婦人擰瞭他一把,哼哼道:“到瞭京城,少勾搭狐媚子!”

“哪能呢。”

“隻要有一個不知羞的狐貍精跑來勾搭你,看我不收拾你!”

“這個有點難啊……媳婦,你現在就動手吧。”

“吹,讓你吹!你瞧瞧現在誰認出你瞭?再說瞭,那些還念念不休的女子,早已人老珠黃,我可不放在眼裡!”

“媳婦,不放眼裡,放在心上瞭啊。還不如不放心頭放眼中呢。”

“找削不是?”

“……”

“這世上還真有人相信吃你的肉就能長生不老?”

“唉。”

“心若不誠,甲子吃齋持戒有何益。心若不善,百年出傢修道有何用。我看呀,燒香求神拜佛,不如自己攢福做菩薩。”

“咦?媳婦,你也去聽瞭慧欣方丈的那場講經?你不是最不愛聽這個嗎?”

“哼!當時是跟老方丈借錢去瞭。老和尚明明有錢,偏說沒錢,就跟我叨叨叨這個!出傢人不打逛語,不像話!”

“哈,媳婦啊,慧欣方丈說沒錢確實不曾打誑語,那些銀子,在他看來就是佛寺的磚塊佛經的書頁……”

“哦?那些銀子不是你讓笨南北偷偷藏到老方丈那邊的嗎?”

“哈哈,媳婦,快看快看,太安城的人就是多啊。”

“我想咱們傢李子瞭,也想南北瞭。”

“我也想啊。”

“喂喂,前邊兩個使勁兒瞧你的男子,是誰?難道除瞭黃龍士那傢夥,還有男人要跟我搶男人?當心,你去幫我找塊板磚來!找拍不是?!”

“呃,一位是皇帝陛下,另外一位叫元本溪。”

“那我買胭脂去瞭……”

“我去跟他倆借些銀子?”

“我傻啊,跟老方丈們借錢可以不還,跟他們借,我能不還?”

“也對。”

前方兩人雙手合十,雖說都不信佛,但仍是朝這位曾經西行萬裡的白衣僧人行瞭一禮。

可這位白衣僧人,則轉身笑望向媳婦離去的背影。

    

南詔槐州不太平,一路行去,滿眼皆是逃難的百姓,斜塌的木梁,墳包般的烏青礫石堆。五溪交匯的江上木商古道,沒瞭往日的繁華熱鬧,渡口碼頭上不見一艘船隻停留。

一個小和尚和一位少女站在渡口溪邊,少女趴在地面上,探出頭拿還算清澈的溪水當作鏡子,仔細捋著額頭鬢角的紊亂青絲。

精疲力竭的少女坐起身,拍瞭拍身前的塵土,無奈道:“笨南北,那些難民都吃不飽,你給他們講經說法有什麼用啊?也填不飽肚子的。”

“師父說意起緣生……”

“打住打住,聽你給人說經就會覺得餓,你再叨叨叨叨,我就真要餓死瞭。”

“哦。我給你找吃的去!”

小和尚和少女身後突然傳來一陣陰陽怪氣的言語,少女側頭看去,眉頭緊皺,是一群吊兒郎當的地痞,多達三十幾人,身材健壯,大多披獸皮掛肩,比起普通的浪蕩子顯然要孔武有力許多,大概就是江湖上所謂的五溪蠻子瞭。少女站起身,扯瞭扯小和尚的袈裟袖口,眼神示意他打不起躲得起。擱在以前行走江湖,她可不會這麼好說話,論起打架揍人的功夫,她還算馬馬虎虎,隻是帶上身邊的笨南北後,她就很少惹事瞭。這幫五溪蠻子嘴上穢語不斷,他們兩個外地人也聽不懂拗口方言,不過蠻子們的眼神說明瞭一切,他們看上瞭小和尚身邊的少女。因為皇木爭江案,槐州五溪一帶被戰火殃及,而且離陽朝廷本就對南詔掌控不力,有些勢力的,沒少做對中原商人趁火打劫的勾當,許多莊子店鋪都被掃蕩一空,這都算幸運的,破財總歸還能消災,許多人連命都說沒就沒瞭。

少女輕聲說道:“咱們跳溪。”

小和尚搖頭道:“你不是餓瞭嗎,哪有氣力遊水。”

少女氣得就想要敲這個笨蛋的腦袋,可小和尚已經獨自走上前去,雙手合十,攔在路中間。

一名五溪蠻子快步上前,對著這個找死的小禿驢就是當頭一拳,然後後退幾步,抖瞭抖手腕,眼神有些古怪,轉頭嘰嘰哇哇說瞭一大串。

下一位五溪蠻子獰笑著小跑起來,高高躍起,往死裡斜踹向這古怪小和尚的胸口。

小和尚身形微微搖晃瞭一下,神情依舊平靜。

那夥五溪蠻子顯然都被狠狠震驚瞭一下,其中幾人開始抽出鋒利雪亮的彎刀。

少女正要上前拖曳小和尚跳入溪水,小和尚轉頭咧嘴一笑,晃瞭晃那顆光頭,眼神堅毅。

小和尚重新轉過身,默念一聲,合十雙掌拉伸開去一尺,然後猛然合十。

五溪蠻子愣瞭一下,誤以為撞上鐵板瞭,結果等瞭片刻,四周毫無動靜,頓時哈哈大笑,其中一名刀客用刀背敲打肩頭,桀桀陰笑走來。

小和尚那件袈裟飄拂不定。

“我佛如來。”

平靜溪水之中,頓時掀起一陣毫無征兆的驚濤駭浪。

一條溪水匯聚而成的猙獰青龍作天王張須狀!低頭朝那群五溪蠻子咆哮如雷鳴!

嚇得眾人屁滾尿流。

這次離開傢後再沒有買過一盒胭脂的少女坐到渡口邊上,沒有任何驚喜,反而神情黯然。

小和尚撓瞭撓頭,蹲在少女身邊,嚅嚅囁囁瞭半天,終於開口。

“李子,我隻是個和尚,什麼都不會,隻會念經啊。”

“念經就非要成佛嗎?!誰稀罕你的舍利子!”

“李子,你餓不餓?我給你化緣去唄?”

“……”

“東西?”

   “……”

“李東西?”

“……”

小和尚唉瞭一聲,嘆息著托著腮幫遙望遠處。

背對小和尚的少女抬起袖子,抹瞭抹臉頰。

    

一支百人精銳輕騎護駕的車隊已經看見那塊幽州界碑,再往前沒幾步,就是北涼道瞭。

掛明黃色簾子的馬車內坐著一位印綬監的大太監,捧著一隻睡覺都不敢離手的金漆盒子,盒內便是那離陽朝廷賜頒北涼的誥敕聖旨。

老太監越是臨近北涼,眼皮子就越跳得厲害,不斷告訴自己隻要踏足北涼道轄境就心滿意足,哪怕暴斃途中,好歹也算將聖旨攜帶到瞭北涼道土地上。不過他終究是心存僥幸,思來想去,還是不認為那位年輕新藩王膽敢派人行刺或是拒收聖旨。

然後馬車突然停下,印綬監老宦官感受到不同尋常的氣息,掀起簾子一看,心一下子沉瞭下去。

幽州界碑附近,有不計其數的鐵騎一直蔓延到瞭視野中的驛路盡頭。

祥符元年春分後清明前,護送聖旨的車隊尚未進入北涼,便被兩千北涼鐵騎驅逐出三百裡。

同時,有一支八千騎軍兵臨河州朱樓軍鎮,還有六千兵馬矛頭直指河州鐵霜城。

聖旨不得入北涼寸步。

姚府來瞭名不起眼的外鄉客人,一門五雄傑的姚傢每日裡訪客絡繹不絕,倒是沒有誰會對此上心。不過姚傢雖說是太安城裡的新貴高門,來訪勛貴裡頭卻少有真正的廟堂重臣,不說張首輔,便是六部主官也沒有一個。今天總算有個老頭“壞瞭規矩”,拎著壺劍南春燒就來找人一起喝酒,把姚府門房嚇瞭一跳——乖乖,竟是門下省左仆射桓溫桓老爺子大駕光臨!門房來不及稟報傢主,急匆匆要自作主張開儀門迎接,不承想老爺子腳底抹油,直接就從側面溜進府中瞭。本朝理學宗師姚白峰趕忙帶人去尋找那位坦坦翁,不承想是好不容易在一座涼亭裡看到瞭老人,隻是……

亭內有位年輕京城士子正跟姚白峰的嫡長孫在棋枰上論英雄,來府上不蹭吃喝卻是蹭名聲的年齡相仿旁觀者,則圍成瞭一圈,很講究觀棋不語真君子的規矩,隻有一個老頭兒擠不進人堆,幹脆就站到瞭亭椅之上,居高臨下望著戰況膠著的棋局,總是喜歡出聲瞎指點,若是金玉良言也就忍瞭,可次次支著,臭棋簍子的水準一覽無遺,很惹人厭,故而每次胡亂言語都會惹來白眼無數,滿身酒氣的老人卻樂此不疲。

姚白峰哭笑不得,默默靠坐著廊柱,不去打攪坦坦翁的閑情雅致。姚大傢身邊有一張於姚府而言也很陌生的年輕面孔,這位年輕人也站到廊椅上觀看棋局走勢。桓老爺子僅是瞥瞭一眼,就繼續在那兒指點江山,傳授姚登穉該落子何處,被足足聒噪瞭半局棋的姚傢嫡長孫無奈一笑,自然不會依著那醉酒老頭兒的言語,在他棋盤落子後,就聽到高處老頭兒冷哼哼說瞭“昏著”二字。

也不知是誰頭一個發現瞭涼亭中坐著的國子監左祭酒,趕忙朗聲致禮,如此一來,就沒誰再留心棋局勝負瞭,一位位趕忙恭敬作揖。亭中士子多是小門小戶的出身,之所以能認出姚白峰,歸功於有人新入國子監,遙遙聽過這位理學宗師講學授業。姚白峰笑瞭笑,抬臂指瞭指站在椅子上的拎酒老頭兒,溫言笑道:“你們這些孩子啊,拜我作甚,沒瞧見還有位左仆射大人在這兒呢,官帽子比我大多瞭。坦坦翁,你說是不是?”

桓溫氣呼呼道:“棋才下瞭大半,繼續繼續,你們兩人莫要當那沒有下邊的宦官。”

亭中士子都被驚嚇得不輕,一時間呆若木雞。隻見坦坦翁身邊站著的年輕人跳下椅子,穿過人墻縫隙,往棋盤那邊走去,彎腰捻起一顆白棋,輕輕敲在一處,微笑道:“收官完畢。”

然後直起身轉頭對眾人笑道:“來,別傻站著瞭,咱們一起拜過左仆射大人,這樣的大好機會別錯過瞭。”

桓溫走下長椅,擺手道:“免瞭免瞭,老夫今天也就是個客人,萬萬不敢擔下客大欺主的罵名。你們識趣的,就別把老頭子我往火坑裡推,否則萬一將來有哪天落在老夫手裡,看不使喚你們徒步走上七八裡路買酒去,連那酒錢都還得你們出。”

姚白峰讓嫡長孫把一群感到榮幸萬分的士子送出涼亭,隻餘三人,桓溫跟姚白峰這兩位國子監新老左祭酒的老傢夥對坐棋局,“收官”的年輕人則站在姚白峰身後。桓溫盯著棋局,笑瞭一聲,“還真是給你收官瞭,方才那群娃兒就沒這份棋力手勁。”

姚白峰點頭道:“桓大人,這位便是先前我與你說起過的孫寅,今年科舉文魁,非他莫屬。”

桓溫笑容恬淡道:“左祭酒大人啊,心心念念,就真給你心想事成瞭?你老打著瞌睡,北涼那邊就給你遞過枕頭瞭?有啥秘訣不,你給說說?”

姚白峰豈會聽不出坦坦翁言語裡的“殺機”,顯然是信不過北涼出身的孫寅,皺瞭皺眉頭。孫寅坦然笑道:“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桓溫抬起頭,平靜問道:“哦?怎講?”

孫寅答道:“三年不鳴,一鳴驚人後,還望桓老爺子的門下省收留在下。”

桓溫自顧自說道:“嗯,三年不參加科舉,若是常人不算什麼,反正考瞭也考不出大功名,聽說你精通制藝,是沖著那連中三元去的,就有些難得瞭。不去近水樓臺的國子監,不去碧眼兒的六部撈取油水,不去清貴的翰林院掙取聲望,跑來清水衙門的門下省坐冷板凳?有點意思。趁著涼亭裡沒外人,老夫借著酒意把話說清楚。北涼出瞭個嚴傑溪,出瞭個白眼狼晉蘭亭,老話說事不過三,老夫總覺著該是出個身在趙室心在徐的梟雄人物瞭,所以老夫任你說得天花亂墜,仍是信不過你。姚白峰這老兒呢,桓溫很熟,老傢夥一輩子都隻跟故紙堆裡的聖賢打交道,人心險惡他是不懂的,認不出幾隻人皮鬼。老夫不一樣,大半輩子都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裡打滾,你小子,老夫不喜歡,很不喜歡,所以老夫在世一天,就不準你考取功名,隻能來門下省從小吏做起,如何?”

孫寅平靜道:“無妨。”

姚白峰氣極,也不稱呼坦坦翁或是左仆射大人瞭,直呼姓名,“桓溫!你不要欺人太甚!”

桓老爺子喝瞭口酒,斜眼道:“咋的,要揍我?君子動口不動手啊,再說瞭,我揍過瞭右祭酒晉蘭亭,再跟你左祭酒打一架的話,國子監的臉面往哪兒擱去?”

姚白峰起身怒道:“孫寅,別理睬這混賬老頭兒,咱們走,由著這傢夥自己撒歡去。”

桓溫笑道:“好瞭好瞭,老姚啊,你也別演戲瞭,瞧你這皇帝不急太監急的,人傢孫寅都還老神在在的。別得寸進尺啊,要不是我看在咱倆好幾十年的交情上,才懶得出面當這個惡人。把話說到底,這小子就算真的一口氣把會元、解元、狀元都拿到手,你以為朝廷敢用他,碧眼兒會用他?成名太早太盛,不是好事。趙右齡他們幾個能有今天的出息,不是他們本事有多大,而是碧眼兒的心胸寬。做學問,你老小子自然厲害,是文壇上的王仙芝,可當官啊,你還不如人傢晚輩孫寅。我雖不喜歡你這個有意托付衣缽的得意門生,可好歹冒著晚節不保的風險,做瞭他的護身符,進瞭門下省,少瞭是非,就算在太安城紮下腳跟瞭。朝廷已經有個晉三郎,再難對北涼年輕人破格提拔瞭,而且孫寅膽敢在這幾年撞到碧眼兒的刀口上去,不死也要脫幾層皮。你再跟我嚷嚷,我就收回話瞭,由著你害死孫寅,咋樣?”

姚白峰說不出話來。

桓溫把酒葫蘆丟給左祭酒,“去,親自給我裝滿酒,就當你賠罪瞭。”

姚白峰怒氣沖沖擲回酒壺,重新落座。

桓溫小心翼翼捧住酒壺,瞪瞭一眼,然後輕聲感慨道:“三省六部,朝廷一直有意在中書省不設主官,我桓溫雖然頂瞭孫希濟的位置,成為門下省的左仆射,不過門下省一直成不瞭氣候,照理說本該是中書省的應聲蟲,可如今中書省由那些殿閣大學士和一座翰林院對峙爭鋒,發不出什麼聲音,門下省就成瞭可憐蟲,這才讓做尚書令的碧眼兒成瞭本朝首輔。但是六部勢大,這也不是長久之計,戶樞不蠹,流水不腐,廟堂這座大房子,一些棟梁是該換一換瞭。孫寅,老夫考校考校你,已經出題,你來破題承題,大致說說看接下來的廟堂走向,以及為何會如此。”

孫寅笑道:“那先從三道聖旨中的兩道說起,盧白頡升任兵部尚書,元虢遞補禮部尚書。尚書省有張顧兩廬,權傾天下,如今顧廬已經從顧劍棠大將軍換到小人屠陳芝豹再換到泱州盧氏棠溪劍仙,顧廬人心漸散,再難像以往那般同氣連枝。隨著廣陵道盧升象進入兵部,兵部便真正是皇帝陛下的兵部瞭,顧廬已是徒有其形而無其神。第二任主人陳芝豹離任前打壓司庫主事黃萼,原先的顧廬主心骨顧劍棠故意視而不見,便是從邊關主動傳遞給朝廷一個消息,顧廬不姓顧瞭,以後該姓什麼,皇帝陛下說瞭算。顧廬一去,就隻剩下張黨盤踞的張廬,本該是更上一層樓的景象,但首輔大人並未如此行事,事實上這十年來首輔一直就有意自斷枝葉,驅逐元虢,斥出韓林,刻意疏遠發傢之地的翰林院,任由儲相殷茂春更換門庭,最後讓吏部趙右齡與戶部王雄貴兩虎相鬥,張廬做出瞭出人意料的選擇,留下瞭相對勢弱的戶部尚書,而非趙右齡。可以說張黨在朝廷,這幾年是在步步後撤,但無妨,隻要首輔大人坐鎮張廬,誰都不敢造次。首輔當初蟄伏翰林院十數年,是無人知曉的先手,在尚書省的佈局,則是讓很多人霧裡看花的中盤,接下來大概是要收官瞭,禮部尚書不讓眾望所歸的儲相殷茂春接任,顯然是收官階段‘明君權相之爭’的第一步,雙方皆有默契,殷茂春在接下來數年內,將會結束中書省一盤沙無主官的格局,成為名義上的首輔權力上的次輔,與時下尚書令張巨鹿平分秋色。而禮部尚書元虢會接過首輔大人的尚書令,並非是那理所應當的張廬下一任主人戶部王雄貴,加上有桓老爺子坐鎮門下省,當和事佬,三省融洽,不至於為黨爭消耗太多國力。至於吏部趙右齡,撐死瞭也就是在死前得個殿閣大學士的頭銜,死後再拿個極為靠前的美謚,先丟裡子,卻能再得面子,大體上說得過去,何況有親傢殷茂春先一步隆重上位,趙右齡也得避嫌。”

桓溫頻頻點頭,笑瞇瞇道:“那我桓老頭兒死後,誰來執掌門下省?你孫寅莫要奢望,我死之前定會密奏陛下,不讓你太過得勢的。”

孫寅神情淡然,微笑道:“有能耐下這盤棋的人物,又不是隻有張首輔,既然儲相殷茂春已經浮出水面,便自然會有下一位儲相如今在做潛龍的隱相,隻不過此人是誰,身處何方,我孫寅可猜不到,大概還得等上好些年。不過此人定然不會是首輔與左仆射大人的門生。”

桓溫哈哈笑道:“小子可以啊,往後二三十年,大抵如此瞭。回頭老夫帶你去碧眼兒府上,你與他下幾盤象棋,多半要輸棋的碧眼兒肯定記恨你,你就能更加安心在門下省當門下走狗瞭。”

姚白峰臉色不悅,重重冷哼一聲。

孫寅猶豫瞭一下,好奇問道:“老爺子,為何要揍那晉三郎一拳?”

桓溫撇瞭撇嘴角,“晉蘭亭那小子啊,給離陽老百姓當父母官應該不錯,給陛下當臣子更是忠心,不過說到做人,就忒不地道瞭。我揍他,是為他好,省得太過志得意滿,自以為有我跟碧眼兒給他撐腰就目中無人。對瞭,老姚,這小子在國子監拉幫結派,我替你出瞭口惡氣,放話說要還他熟宣的銀錢,你替我把錢還瞭吧?”

姚白峰冷笑道:“你覺得我會幫你出這份銀子?”

桓溫晃瞭晃空蕩蕩的酒壺,一臉無奈道:“沒錢沒酒,這日子沒法過瞭。”

孫寅繼續問道:“聽說北涼新藩王陳兵幽州邊境,拒收聖旨?”

桓溫笑道:“兩害相權取其輕嘛!如此一來,朝廷此番試探底線,也該知曉他新涼王不是好招惹的軟柿子瞭,以後再拿捏北涼,就得掂量掂量。像頒賜謚號這類臺面上的出招,不會太多,隻是南糧入涼的漕運這類暗地裡的陰招,比以往就要多瞭。話說回來,驚蟄時節大殿上商議謚號,說瞭良心話的,嚴傑溪隻算半個,一半是惺惺作態,唯獨你姚白峰傻乎乎觸瞭大黴頭,以後啊,國子監肯定是晉蘭亭的囊中物瞭。也好,我本就不想你老姚有個一官半職,做學問的就閉關做學問,比什麼都強。離陽一統春秋後,陛下對天下士子十分寬容,還不曾有過一樁文字獄,我可不希望出現在你們姚傢身上。”

姚白峰感慨道:“既然能容天下,為何不能容下一個死人的美謚啊?”

桓溫白眼道:“姚白峰啊姚白峰,讀書讀傻瞭不是?君王不是人?就不能有七情六欲瞭?你就知足吧,攤上這麼一位明君,已是做臣子的莫大福氣瞭。”

姚白峰哀嘆一聲。

桓溫遞過酒壺,“老姚,算我求你瞭,來壺好酒,滿肚子老酒蟲子在跟我造反哩!”

姚白峰無可奈何,接過酒葫蘆離開涼亭。

桓溫笑呵呵道:“坐下吧,迂腐老書生總算走瞭,你我盡可以說些大逆不道的言語。”

孫寅坐下後輕聲道:“先帝與當今天子之間有一個北涼王,陛下與太子趙篆之間,則是輪到瞭咱們首輔大人,大將軍好歹天高皇帝遠,手握三十萬精兵,有北莽虎視眈眈,朝廷就不敢對徐傢卸磨殺驢,也就隻能等徐驍死後拿謚號惡心人,可張首輔……”

桓溫瞥瞭眼這個年輕書生,緩緩問道:“你這麼聰明,北涼知道嗎?”

孫寅反問道:“我來太安城,不為帝王謀,隻為蒼生謀,桓老爺子相信嗎?”

桓溫盯住孫寅,然後嘆氣道:“曾經有個叫荀平的讀書人,也是這般志向,到頭來死得很慘。”

亭外院中,一群春鶯嘰嘰喳喳,爭奪著陽光和煦的暖樹枝頭。

桓溫突然說道:“北莽鐵蹄南下,北涼王為中原死守西北門戶,朝廷見死不救,徐鳳年戰死邊關。如果真是如此,桓溫希望自己那時候已經死瞭,看不見這一幕。”

孫寅平淡道:“真有這朝野上下普天同慶的一天,我上墳敬酒時,一定會給老爺子說一聲的。”

桓溫笑罵道:“你這龜孫子!”

孫寅面無表情回罵道:“老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