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為什麼不能把所有東西買回家:一種有趣的孩童經濟學 > 賺足夠的錢與賺喜歡的錢 >

賺足夠的錢與賺喜歡的錢

很多年前,有個叫王朔的作家,在小說中寫過一句話:金錢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金錢卻是萬萬不能的。那還是上個世紀80年代。對於剛從集體所有制裡解放出來的人們而言,這句話簡直就是教科書中的經典名句,它打消了受傳統文化影響的中國人對錢的羞羞答答。時至如今,市場經濟已經非常深入地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了,賺錢不再被人們看作是羞恥的,而是天經地義。但這時,又出現了另一個問題,就是我們不斷努力賺錢,究竟什麼時候才可以停止呢?換句話說,我們活一輩子,究竟需要多少錢呢?

說到底,多少錢才夠,跟我們對錢的看法有關。如果一個人的夢想是窮奢極欲,就像歷史上那些著名的奢侈暴君所做的那樣,那麼富可敵國都是不夠的。而如果一個人將實現人生的意義與價值放在首位,就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

一方面,錢是一種手段,這個時代,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錢是重要的標尺之一。微軟的老闆比爾·蓋茨,多年來一直是世界首富,他的天才創造使得他的微軟公司獲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但是比爾·蓋茨的價值,首先在於他的創造深刻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使得人類從此有了更大的資訊自由,極大地拓展了交流的可能。視窗的發明,有人說,跟瓦特發明蒸汽機是一樣的,都屬於劃時代的創造。所以,對於他成為世界首富這件事,我們應該這樣理解:蓋茨因為專利發明以及出色的公司經營而成為世界首富,這些財富是蓋茨對人類作出的貢獻的一個回報。菜蟲不要倒過來理解,認為他是因為有錢而了不起。就是菜蟲同學本人,也是受到比爾·蓋茨以及他的微軟公司影響的。菜蟲出生時,電腦已經深入到每一戶家庭,就爸爸的工作來看,已經完全沒有辦法離開電腦了。菜蟲現在的學習和娛樂,也不再像爸爸年輕時那樣,是靠收錄機、電視機,而更多地來自電腦和互聯網。

另一方面,就我們的工作而言,賺錢確實是為了養家;但更重要的一點,是能夠從事自己所喜歡的工作,這也是人生最幸福的事情之一。人是有價值感、意義感的動物,創造,可以說是人類的本質之一。我們在自己喜歡的工作中所獲得創造的快樂,其意義遠大於賺錢。或者說,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需要我們在創造性的工作中體現。比如,目前在繼續深入影響我們生活的,是一些充滿了夢想和進取精神的互聯網公司,像Facebook、Twitter等。近十年來,這些互聯網公司以其創造發明,在持續地、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生活,使得資訊更加流通,我們個體所能享受的自由更加豐富。

爸爸的工作離不開的搜索引擎的提供者Google公司,就是這樣一家充滿了進取精神的企業。2010年《南方人物週刊》總第195期的主打文章是關於科技發明的,文章列舉了近十年讓我們生活更美好的一百個新科技,其中Google這個以搜索引擎為核心的技術,排名進了前十名。《南方人物週刊》是這樣介紹Google公司的:「十年之後,一個典型的『G粉』的生活狀態是這樣的:早上被Google Android手機鬧鈴叫醒,用Google Reader迅速查看當天新聞頭條,Gmail和Gtalk保證你與工作團隊的溝通,電腦操作系統當然得是Google Chrome OS,Google翻譯保證你即使不會英語也不至於在做報告的時候露怯。Google Calendar和Google Map則保證你不會錯過下班的約會。」簡而言之,Google已經無處不在。難得的是,掌握了這麼多資源的Google還能堅守企業原則:「不作惡」。

10年之後,一個典型「G粉」的生活狀態

對於這些創業者來說,重要的已不僅是賺錢,而是做事業,是做一些對人類歷史的進步有意義與價值的事情,盡力超越那些我們可能突破的邊際。對於這些互聯網界的青年人來說,創新帶來的那種智慧上的愉悅感,自由創造帶來的那種成就感,也許超過任何物質上的滿足。這或許就是人類自由精神的可貴之處。而如果做到了這一點,賺錢便不再成為問題。

再如,2011年,一個著名的美國電影《社交網絡》,講了Facebook公司的創辦人馬克·扎克伯格的故事。2003年秋,恃才放曠的哈佛大學天才學生馬克·扎克伯格被女友甩掉,憤怒之際,扎克伯格利用黑客手段入侵了學校的系統,製作名為「Facemash」的網站。他的舉動引起轟動,一度使得哈佛大學的服務器幾近崩潰,扎克伯格因此遭到校方的懲罰。但與此同時,馬克建立了日後名聲大噪的「Facebook」。Facebook於美國時間2012年5月18日上午9點,正式在紐約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上市開盤價為每股42.05美元,年輕的扎克伯格一夜之間成為巨富。

2012年,馬克·扎克伯格訪問中國,掀起了國人的一股關注熱潮,他年紀輕輕,便成為巨富,這正是他的天才創造帶來的。但作為全球最年輕的億萬富翁,結婚前,他依然住著租來的一套一室一廳的小公寓,地板上放一個床墊,兩張椅子、一張桌子就是全部傢俱。他的早餐通常都是一碗麥片。每天,他走路或騎自行車上班。顯然,扎克伯格似乎並不在乎物質的奢華,可能的一個原因是,扎克伯格在創造之中得到了更多的快樂。

與扎克伯格的簡單生活相似,比爾·蓋茨早在2008年就宣佈,要捐出自己的所有財產。那年6月23日,蓋茨接受英國BBC電視節目「News-night」訪問時表示,將把自己580億美元(依實時匯率美元兌人民幣數額為3944億元)的財產全數捐給名下的慈善基金: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Bill & Miranda Gates Foundation),一分一毫也不會留給自己子女,也不留給自己。蓋茨希望自己對世界有「正面的貢獻」,並表示這是他和妻子梅琳達的共同決定,他說:「我們決定不把財產分給我們的子女。我們希望以最能夠產生正面影響的方法回饋社會。」

在接受採訪中,蓋茨並且表示,他相信會有企業超過微軟,因為所有企業最終都會被取代,所以他自己能夠正視一個沒有微軟的未來,因為有人可能正在致力於帶來某種具有石破天驚意味的創新,就好像他自己在上世紀70年代對計算機行業所做的那樣。

因此,菜蟲爸爸覺得,能在自己的工作中,賺到維持生活必需的錢,是必須的。而更大的意義在於,我們要從事自由的創造,並在這些創造中,盡力實現個人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