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為什麼不能把所有東西買回家:一種有趣的孩童經濟學 > 十元錢,一直是十元錢嗎 >

十元錢,一直是十元錢嗎

通過投資等方式,錢會多起來;可是,菜蟲知道嗎,同樣的錢購買力也會變化的。有時候,即便不把錢花掉,錢也會「少」下去的呢。

菜蟲讀一年級開始,就有零花錢了。起初,爸爸媽媽給他做了一個規定:一周之內,他可自由支配十塊錢。菜蟲很不屑這十塊錢,覺得爸爸媽媽太小氣,區區十塊錢,能買什麼呢?一罐飲料,就花去一半了。可是菜蟲不知道,在爸爸媽媽小時候,十塊錢,甚至是一家人一個月的生活費。

那我們就來說一說這十塊錢。其實,爸爸小的時候,十元已經是人民幣的最高面額了。所以,菜蟲真的不能小看這十塊錢的。爸爸小時候,並沒有多少錢的概念,現在回憶起來,最深切的記憶,是五分錢。那時大概是1985年左右,小鎮上開始有冰棍賣:赤豆棒冰,售價五分;奶油棒冰,售價一毛。一毛的奶油棒冰,真的很難吃到,奶奶不會慷慨到這個程度,就連五分錢,也需要爸爸去軟磨硬泡呢。這不是奶奶小氣,實在是因為當時家境困難,每一分錢都有其用途,給你買了冰棍,就需要削減另外的預算。

有時候,即便不把錢花掉,錢也會「少」下去的呢。

奶奶憶苦思甜時,還經常說一個事,就是現在做企業的大伯。那時候大伯還小,菜蟲爸爸尚未出生。奶奶每天抱著年幼的大伯去鎮上的集市買菜,一次路過包子店,大伯哭鬧著想要買一個肉包子,三分錢一個,奶奶狠狠心就拒絕了。因為奶奶想啊,三分錢,可以買到一個大芋頭,那是一大家子中午的一道主菜啊。奶奶講得很心酸,但估計菜蟲再聽時,也不會有什麼概念,因為菜蟲現在已經不愛吃肉包子了。

那就談談菜蟲已經不愛吃的肉包子吧。有一陣子,菜蟲特別愛吃肉包子,紹興本地的老字號同心樓的鮮肉大包,乃是一絕。週末或假期,菜蟲不用上學,就和爸爸去同心樓吃早餐,一罐牛奶,一個鮮肉大包。吃完,城市廣場玩一圈,開開心心回家。最初,鮮肉大包售價一元。但不久便漲價了,變成兩元一個。緊接著,變成三元一個了。這些漲幅,幾乎是在2009年到2010年之間完成的,物價上漲厲害,民眾都感到了通貨膨脹的壓力。但菜蟲馬上就不愛吃了,他的理由是肉餡裡有蔥,而他不愛吃蔥。菜蟲狡辯道:我不吃蔥,所以不聰明。

最初,鮮肉大包售價一元。但不久便漲價了,變成兩元一個。緊接著,變成三元一個了。

嗯,狡辯的、不聰明的菜蟲,你發現了這個問題沒有?在大伯小時候到你小時候的這40年裡,肉包子從三分錢漲到了三元錢每個,這個漲幅,有100倍啊!也就是說,現在的十塊錢,可能只相當於當初的一毛呢,錢,不就「少」下去了嗎!

這裡有個經濟學概念,叫做「通貨膨脹」。所謂通貨膨脹,就是指一般物價水平在某一時期內,連續性地以相當的幅度上漲的狀態。2009年至2010年的物價上漲,就是這種情況。不過,通貨膨脹並非完全是個壞事情。穩定的小幅度的通貨膨脹一般會被認為對經濟有益。在爸爸長大成人的這三十多年中,物價一直在穩步上升,而這也正是中國實現經濟飛躍的三十年,物價雖然漲了,但居民的收入增加幅度可能更多。尤其重要的是,由於部分地實現了市場經濟,這三十年,物質產品大量豐富,這極大地提高了中國人的生活水準。菜蟲的童年,便是一個物質不虞匱乏的童年,比起爸爸當年,單就物質而言,那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但對低收入者而言,通貨膨脹通常不是好事,對日常生活的負面影響很大。這是因為他們的收入沒有相應的增加或者有增加但趕不上物價的上漲幅度。比如,菜籃子是普通民眾最為關心的一件事,由於通貨膨脹,禽肉蔬菜的價格會變得很高,甚至超過民眾的承受力。尤其可怕的是,若通貨膨脹失去控制急劇增加,則成為惡性通膨,將會使人民破產、經濟崩潰。這樣的事情,在1949年之前便發生過。

為此,經濟學界用各種指數,來研究分析通貨膨脹。其中跟我們生活最接近的,是一個叫做「CPI」的指數。這是「消費物價指數」的英文縮寫,反映一定時期內居民所消費商品及服務項目的價格水平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通俗地講,CPI就是市場上的貨物價格增長百分比。一般市場經濟國家認為CPI增長率在2%~3%屬於可接受範圍內,當然還要看其他數據。高速經濟增長率會拉高CPI,但如果CPI過高,就不是好事了。

區區十塊錢,包含的故事跟道理,卻意味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