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健康寶貝——嬰幼兒常見病238問 > 小兒為何慎吃帶「子」藥 >

小兒為何慎吃帶「子」藥

問 在媽媽幫裡,和其他媽媽們聊到關於孩子用藥的問題時,有位媽媽提醒我說,給孩子服用中藥時,帶「子」的藥要慎用。這種說法有道理嗎?為什麼?

答 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衛建立:名字後帶「子」字的中藥很多,常見的就有決明子、車前子、牛蒡子、女貞子、地膚子等,大家也都比較熟悉,因為它們藥性比較溫和,有時家裡也會用來泡泡茶,或在食物裡加一些這類藥材,有時小孩也會跟著吃一點。

需要提醒的是,因為這類藥很多屬於寒涼性,並含油脂,有滑腸的作用,吃後就容易出現腹瀉的症狀。脾胃不好的人要慎吃,另外小兒消化能力比較弱,家長要注意,不要弄得孩子拉肚子了還不知道什麼原因。

實際上,這些常見中藥也是很多人保健茶裡的主角。拿牛蒡子來說,它有清熱解毒、清咽消痰的功效,所以嗓子不舒服的話,牛蒡子的效果就不錯。但是它又是個味苦、性寒的藥物,油脂含量達到25%~30%,所以脾胃不好的人是禁止服用的。

還有女貞子,可以補肝益腎、烏須明目,特別是對於因肝腎陰虛所致的陰虛內熱、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鬚髮早白、視力減退等情況最有效果。但也是同樣原因,女貞子性味甘苦而涼,同樣易引發腹瀉。

最常用的是決明子,基本上和菊花一樣是保健茶中最常用的了,有清肝明目、降脂降壓的效果。但決明子藥性寒涼,同樣有洩瀉的作用,不適合脾虛洩瀉及低血壓等患者服用。在臨床中就發現有孩子誤食決明子而出現腹瀉的病例,他們本來腸胃發育就不全,吃含有油性的中藥更會引發腹瀉,而夏天腹瀉又比較難治。

不過,不能說所有帶「子」的都會引發腹瀉,如枸杞子就是性溫的,要看藥性、歸經和人的體質。而且中醫最講究辨證,開中藥都要根據藥性來配伍,所以,吃中藥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特別是苦寒藥物,不能隨意吃,否則容易傷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