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法國父母這樣教孩子樂觀 > 第八章 熱愛生活:讓孩子懂得笑對人生,微笑生活 >

第八章 熱愛生活:讓孩子懂得笑對人生,微笑生活

1.打翻了半杯牛奶,你還剩半杯

有人說,猶太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種族,他們有無數的生活智慧,其中有這樣的俗語:如果你斷了一條腿,那你應該感謝上帝不曾折斷你兩條腿;如果你斷了兩條腿,你就應該感謝上帝不曾折斷你的脖子;如果你斷了脖子,那你就沒什麼好擔憂的了。

這段話充分表明了一個道理,有些事情,如果換個角度來看,就能看到事物的另外一面,就可以排除消極、悲觀的情緒,從而用積極樂觀的態度看待生活。

一個人樂觀或悲觀,後天影響遠遠大於先天因素,孩子從呱呱墜地那一刻起,就不斷接收外界的信息,尤其是父母傳輸給他們的信息,所以父母以怎樣的角度看問題,會造就孩子不同的個性與思維方式。

很多人搞不懂法國人為何一代代人都如此熱情、樂觀,以為這跟人種及基因有關,其實這跟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有著至關重要的關係。在這一點上,樂樂媽媽深有體會,在某育兒論壇上,她還為此發表了如下文章:

我從小就是一個比較消極的女孩,別人對我微笑,我認為他們是在嘲笑我的「豆芽」身材,小小年紀便滿腦子的哲理,為此同學給我起了個外號——林妹妹。

別的女孩在跳皮筋、捉迷藏時,我就一個人坐在樓下的小花園裡思考人生的意義,甚至想到了人為什麼會死,死後將要到哪裡去……

春天來了,別人都走出房間沐浴春光,我卻在想「春天太短暫了,她很快就會過去」;夏天來了,孩子們都去游泳、到樹蔭下享受清涼,我卻在想「炎熱的天氣讓人好生煩躁」;秋天來了,人們都在說「終於涼快了」,我卻看著滿地的落葉獨自哀傷「生命好脆弱」;冬天來了,人人說著「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我卻在想「寒冷是如此漫長」。

長大後,我依然挺消極,即便走入婚姻的殿堂,我依然想著「不知道我們能過多久,我可不想離婚」;女兒樂樂出生後,我不僅沒有感到高興,反而在想「毒奶粉等各種食品問題,這個小生命能不能抵抗得住?」……

女兒長到6歲的時候,我們跟隨丈夫到了法國,更是感到孤獨,時不時在想「異國他鄉,沒有親戚和朋友,除了孤獨一無所有」。

或許是遺傳因素,女兒出生時就很安靜,懂事後也有些鬱鬱寡歡,儘管我希望她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樣臉上帶著花一樣的笑容,快樂地奔跑,充分享受生命,可是我不知道怎麼做才好。

克洛艾是我的鄰居,一位30多歲的單身媽媽,丈夫在兒子馬克出生2年後因車禍不幸離世。第一次聽到克洛艾的故事後,我悲傷了很久,她卻依然笑著說「都過去了」。

克洛艾經常帶著5歲的兒子到我家做客,兩個孩子也有了玩伴。

一次,克洛艾帶著自己做的吐司麵包和兒子再次來到我家,我很高興有人陪我靜靜地說說話,免得我胡思亂想。

我家有把椅子,三條腿長,一條腿短,坐上去搖搖晃晃的,但因為我很喜歡它獨特的樣式,所以一直沒捨得扔。

馬克很快也被這把椅子吸引,一屁股坐了上去,身體隨之向後一仰,險些摔倒。我立即扶住他說:「這椅子壞掉了,不能坐了,看來只能扔掉了。」

克洛艾卻說:「為什麼要扔掉呢?多漂亮的椅子,馬克、樂樂,你們可以慢慢坐上去搖動一下,一定會像坐在蹺蹺板上一樣。」

結果,馬克和樂樂果真坐在「蹺蹺板」上玩了很長時間,兩個孩子一邊搖一邊大聲地笑著,我從未見樂樂如此快樂過。

一天,我帶著樂樂,克洛艾帶著馬克一起去郊遊,在一座小山上,沒有台階,路崎嶇不平,我生怕樂樂一個人走會摔著,打算抱著她,克洛艾說:「不要,這路多好玩兒啊,孩子們,走起來是不是像滑梯呢?」

原本有些害怕的樂樂和馬克咧著嘴一笑,彷彿真的像在滑滑梯上一樣,克洛艾只提醒讓孩子們小心以外,就不再讓我管他們,那一天玩兒得也很開心。

還有一次,克洛艾的母親病了,將馬克交給我,讓我幫忙照顧,早上起來,我照常給孩子一人準備了一杯牛奶,樂樂不像其他孩子,從小就比較喜歡喝牛奶。

那時的樂樂已經將馬克當成了小弟弟,兩個人經常說說笑笑、打打鬧鬧,哪怕是在飯桌上,結果這次,樂樂一個不小心將牛奶推倒了,等我眼疾手快地幫她扶起來時,牛奶灑了一半。

樂樂見闖了禍,小臉兒憋得通紅,我習慣性地教育她說:「吃飯的時候不要鬧著玩兒,瞧,牛奶就都灑了!」

馬克卻不以為然,他說:「不對,樂樂還有半杯牛奶呢!」

樂樂聽罷,應和了一聲,高高興興地將剩下的半杯牛奶喝了個精光。

有一次在跟克洛艾聊天的時候,我無意中問起:「想起馬克的爸爸,你還會悲傷嗎?這麼大的打擊,會影響馬克今後的生活嗎?」

克洛艾依舊笑著說:「我很愛他,但是已經不悲傷了,因為回憶起他,都是與他的美好過去,他捧著一大堆的玫瑰向我求婚,他因為馬克的降臨高興得像個孩子……我想,他一定希望我跟馬克快樂地生活下去。而馬克,儘管沒有爸爸,可是這讓他更加懂事,更加懂得怎樣做個男人!」

類似的事情發生了好多次,我慢慢地被這母子倆所感染,也終於覓得馬克這個沒有父親的孩子,為何一直那樣快樂的原因了。我也開始反思教育樂樂的方式,試著用全新的眼光審視這個世界,審視自己、身邊的人與事。

一個雨夜的晚上,樂樂的爸爸加班,家裡的燈突然壞掉了,我只好點起一根根蠟燭。樂樂嚇得鑽入我的懷中,我摸摸她的頭說:「你瞧,蠟燭多漂亮,像天上的星星,又像小小的螢火蟲。」

樂樂果然不再害怕黑暗,還在蠟燭賜予我們的光亮中為我表演起了舞蹈。

我發現自己變了,樂樂也變了,愛人也發現了我們的變化,他說我更年輕了,樂樂更可愛了,而他,感覺更幸福了。

人生是可以選擇的,一個人可以選擇從「陰暗」的一天出發,也可以選擇從「晴朗」的一天邁出腳步。從陰暗處走出去,眼前儘是黑暗,直到生命的盡頭;從晴朗處走出去,前方永遠是光明一片,即便到了風燭殘年。

不管是中國父母還是法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快樂地成長,他們的生命中充滿陽光,而這種陽光是父母賜予孩子的,只有父母心中有陽光,孩子才會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中的每一天。

所以,父母不妨在孩子失意或者痛苦時,給他送上一束溫暖的陽光。那麼該怎麼做呢?

第一,要學會欣賞孩子。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經說:「人最大的需求就是被瞭解與欣賞。」孩子也不例外。父母對孩子細緻入微地瞭解、欣賞與讚美,會增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當孩子取得進步時,哪怕是一丁點兒,也要溫柔地對孩子說一句:孩子,你做得真好!這樣孩子在被父母欣賞的同時也產生了樂觀積極的態度。

第二,那些樂觀向上的孩子,總是有信心克服一切困難,而他們也能夠很好地駕馭生活,擺脫人生中的痛苦。作為父母,首先要以自己理智的頭腦幫孩子建立切合實際的期望,以免孩子遭遇重創。最後,在孩子邁向目標的每一步中,都及時地給予他鼓勵和讚揚。

第三,給孩子真誠的關愛。那些從小沒有體會到親情之愛和對感情依戀的孩子長大後反而更加脆弱。他們可能會形成冷漠自私的性格,難以與他人相處,遇到挫折一蹶不振,當然也就不會具備樂觀的精神。能從父母那裡得到關心和愛護的孩子,對生活充滿信心。即使生活中出現逆境,也仍然保持樂觀的態度。

快樂妙語

法國人浪漫、熱情,熱愛並善於享受生活,樂觀成了法國人迷人的性格特徵。

法國父母還發現,樂觀不僅僅是一種值得培養的個性,對於孩子而言,還有更加神奇的功能,它能夠讓孩子對生活中的很多困難與不如意產生心理免疫力。

樂觀的孩子不容易患上憂鬱症,相對而言更加聰明,而且更容易成功,身體也更加健康。

有人說,你不能控制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控制它的寬度;你無法左右天氣,卻可以改變心情;你不能改變容貌,但可以面帶笑容;你無法讓事事順利,卻可以事事盡力。

因此,我們要多多向法國父母學習,用這段話來不斷激勵自己,讓自己快樂起來,快樂是可以感染的、傳承的,孩子會在不知不覺中因你而變得樂觀向上。

2.不呵斥孩子表現出的軟弱或者悲傷

不是每個孩子都可以那麼勇敢,無所畏懼,在面對性格軟弱、消極情緒較強的孩子時,家長就會表露出恨鐵不成鋼的情緒,然後對孩子進行指責,尤其是男孩子,父母會自然而然地認為男孩是家裡的頂樑柱,所以要像要求成年人一樣要求男孩,不允許他軟弱。

在中國,如果孩子的軟弱總是得不到解決,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表現出來消極怯懦的一面,如遇到小狗就躲在父母後面、在生人面前不敢說話、總是被欺負等,父母就需要探究孩子為什麼會這樣,而不是一味地去呵斥孩子不爭氣。

貝貝從小性格就很內向,起初上幼兒園時,她因為不敢和陌生的人接觸而死活不進幼兒園的大門,貝貝媽媽為此很苦惱,可是沒辦法,不能總不上吧!最後,在幼兒園開學的第三天,貝貝媽媽一狠心,硬生生把貝貝送進了幼兒園。

那天,貝貝看著媽媽離開的背影哭得傷心極了。到了一個新環境,那些小朋友和老師,貝貝一個都不認識,所以貝貝連話都不敢說。

最初上幼兒園的那段時間,每到中午吃飯時候貝貝都很擔心,因為她不是被其他小朋友搶座位就是被搶飯菜,但她又不敢和老師、媽媽說。不僅如此,小朋友們因為知道貝貝好欺負,總是拿貝貝開玩笑,要麼拿著貝貝的橡皮扔著玩,要麼就是嘲笑貝貝是個「小啞巴」,就這樣被欺負了很長時間。

在上幼兒園的第二個月,貝貝就又不想去了,她衝著媽媽大哭,不斷重複著「不去幼兒園」的話,媽媽問她為什麼,她也不說。

沒辦法,貝貝媽媽去幼兒園找老師瞭解情況,老師先向貝貝媽媽道歉,說她也是才從小朋友那裡瞭解到貝貝經常受欺負的事……

貝貝媽媽聽後非常生氣,她不是氣其他同學欺負貝貝,因為她知道小孩子是沒有「壞心」的,只是比較調皮而已,而貝貝總是受欺負,原因一定在貝貝那裡,就是貝貝太「慫」了!回到家中,媽媽開始呵斥貝貝,質問她為什麼那麼軟弱,同學欺負她為什麼不懂得告訴老師,也不敢反駁!貝貝被媽媽說得大哭起來,她很害怕媽媽罵她,所以緊張得兩隻小手不停地擺弄自己衣服上的扣子。

事實上,像貝貝這樣的孩子不在少數,孩子軟弱或是表現出來悲傷情緒時,最需要父母的安慰,而不是一頓嚴厲的訓斥。

每個孩子在兒童時期的可塑性都非常強,如果父母能夠耐下心來,對孩子進行正確地指導,一定能夠幫助孩子走出軟弱,從而以一個正常、勇敢的心態去融入周圍的群體中。相比之下,法國的父母在對待軟弱性格孩子時,表現出來的寬容與「有技巧」,實在應該讓中國家長學習。

安東尼出生在法國南部,他從小就沒有父母,是在孤兒院長大的,因為孤兒院的贊助總是不能夠及時到達,所以他從小就體會著生活的艱辛,直到長大成人,他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一個叫艾德裡安的兒子……

雖然生活依舊很拮据,但安東尼很滿足,他知道自己有一個善解人意的妻子,有一個處處為他著想的兒子。

在艾德裡安13歲時,安東尼有個可以去巴黎工作一年的機會,他起初因為不捨得離開妻子和兒子,所以打算放棄這個難得的機會,但考慮到這次去巴黎能夠賺取到一筆可觀的工資後,他還是走了。臨走前,艾德裡安和爸爸說:「親愛的爸爸請放心,我會聽媽媽的話,我也會好好學習!」

在爸爸走後,艾德裡安更加努力學習,由於在同學中,他家是最為貧窮的,這也無形中導致了他產生自卑心理,他不敢「爭強好勝」,總是默默地躲在角落裡,他早已習慣當個「隱形人」。然而,他學習很努力,因為他知道這是他將來可以賺取到更多金錢的資本。更重要的是,能夠讓父母感到很欣慰。

有一次,艾德裡安考試成績不理想,得到了班級第7名的成績,要知道,每次他的成績都是班級前3名。顯然,艾德裡安對自己的成績很不滿意,他很沮喪,便給爸爸寫了一封信:爸爸,我想說很抱歉,我估計這次讓您失望了,這次考試成績,我只得了第7名!不過我一定會拚命努力的,下次爭取考第1名!

安東尼收到兒子的信後,趕快給兒子回了一封,內容為:我最愛的兒子,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你和你的媽媽從來沒有要求過我必須要掙多少錢吧?並且你還說過,只要爸爸開心,身體健康,就算掙得再少你也不介意吧?爸爸想和你說,爸爸對你的要求,也和你對爸爸的要求一樣,只要你盡力了,爸爸就很高興,爸爸絕對不會強迫你的,只要你開心就好!

艾德裡安收到爸爸的回信恍然大悟,這麼多年來,他總是為了做到最好,一直將自己作為孩子該有的調皮、童真以及各種想法等都壓抑住了,從而使自己的性格變得越來越敏感、脆弱,甚至自卑。

明白了這些之後,艾德裡安決定從頭開始,因為他想通了,爸爸媽媽最希望的是自己能夠開心快樂地成長,於是他逐漸打開了自己心裡黑暗已久的那扇窗,讓陽光照射進來……

不久後,艾德裡安積極樂觀起來,面對事情也不再像以前那樣軟弱,而是勇於站出來,敢於去承擔,安東尼夫婦看到兒子有這樣的變化簡直欣慰極了。

安東尼在教育兒子艾德裡安時,本著尊重兒子的意願,並且能夠站在兒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當然,沒有一個家長不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班級中最優秀的那一個,但是,安東尼更加希望兒子活得陽光灑脫。

可以說,軟弱是一種性格缺陷,軟弱的孩子一般意志薄弱、情感脆弱、害怕挫折和交際等,他們在和其他人交往時,會不自覺地去約束自己,遇到了問題會表現得很沒有主見,十分害怕受到他人的非議。

法國父母就是這樣要求孩子的,即使他們知道自己孩子的短處,也會想方設法在保護孩子自尊心的基礎上來進行教育,絕對不會出現像中國家長那樣恨鐵不成鋼地對孩子進行訓斥。美國的詹姆斯·杜布森博士曾經說過:「有千百種方法可以讓孩子失去自尊心,但重建自尊卻是一個緩慢而困難的過程。」

訓斥孩子只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損傷,本來軟弱的孩子就容易焦慮、無助,再加上家長們的訓斥,情況會更加糟糕,從而把自己的心門關閉得更緊,最終結果就是越來越不快樂。

孩子的自尊和自信一旦被父母的嚴厲呵斥所摧毀,就很難得到最初的修復。在孩子表現出軟弱或者悲傷時,父母應引起重視並及時指導,用愛去鼓勵孩子勇敢一些。

第一,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父母先要明白,不管孩子是軟弱還是剛強,對於這樣的孩子,都不應該給他下個「好或者不好」的定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脾氣,處理事情的方法也不相同。孩子對自己的表現也很不滿意,父母的斥責只會讓他們更加難以承受。所以,當孩子表現出軟弱、脆弱的一面時,不妨先聽聽孩子內心的感受,讓孩子把不快吐露出來。

第二,讓孩子在朋友多的環境成長。心理學家指出,孩子的氣質和性格在遊戲中表現得最為明顯,而這也是鍛煉孩子性格的好機會。俗話說,環境塑造人。父母可以鼓勵孩子多和那些勇敢膽大的孩子一起玩,做一些平時不敢做的事,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就會得到改善。

第三,尊重孩子,不當眾挖苦孩子的缺點。一般來說,性格軟弱的孩子心思比較敏感,感情較脆弱。父母要特別注重保護孩子的自尊心,而不應該當眾對他大聲呵斥,對他冷嘲熱諷,更不能總拿他同別的孩子比較。這樣會在無形中強化孩子的弱點,讓孩子更加自卑。

快樂妙語

軟弱、容易產生悲傷情緒的孩子,不會因為父母的呵斥就會有所改善,反而會更加嚴重,因為受挫而使其萌生更加害怕的心理。這樣的話,孩子再遇到類似事情,會較之以前更加不願意去面對,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父母應該學會引導孩子學會生活,把握好自己,既不能對孩子撒手不管,也不能對孩子百依百順,從小就懂得自立的孩子一般不會軟弱。在平時,多帶孩子接觸同齡人,借此機會很好地鍛煉孩子的交往能力,他們的膽子就會越來越大。

3.孩子胡亂發脾氣,把他關在自己的房間三分鐘

每個孩子都會有不聽話的時候,時而做出一些小破壞,時而和父母頂幾句嘴,這些都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正常現象。但如果孩子經常出現亂發脾氣的情緒,就要引起家長的注意了。

雖說孩子亂發脾氣會惹得父母非常生氣,即使這樣,法國的父母也會盡量將壞情緒遏制住,不會對孩子「以暴制暴」。有些中國的父母也許會產生疑惑,孩子這樣胡亂發脾氣怎麼可以縱容?沒錯,孩子胡亂發脾氣絕對是錯誤的表現,但父母不能因此動粗,讓孩子認識錯誤、改掉錯誤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把孩子關在房間禁閉就是常用的一種。

法國父母深知,孩子亂發脾氣,是一種缺乏自控力和意志薄弱的表現,這樣的孩子有一些特點:對想要的東西必須得到,否則不會善罷甘休,不把父母逼到無計可施不算完。長此以往,不僅會影響到孩子對知識的獲取,還會影響孩子日後的日常交際能力。

法國一個家庭有個可愛的女兒伊蓮,女主人嘉梅爾對伊蓮關懷備至,由於丈夫經常外出工作,一個月才回家一次,所以伊蓮幾乎是嘉梅爾自己帶大的,所以對伊蓮的情感要比其他的媽媽更為深厚。

嘉梅爾經常對伊蓮言聽計從,認為伊蓮想要做什麼都有自己的理由,都是對的,直到伊蓮8歲時,嘉梅爾幡然醒悟,對伊蓮的態度有了大轉變。

伊蓮8歲時,丈夫辭去了遠處的工作,在家附近找了份工作,因為常年漂泊在外的生活早已讓他感到厭煩,他想回到家中,和妻子、女兒、媽媽一同生活,盡情享受天倫之樂。但是,讓嘉梅爾沒有想到的是,丈夫剛回到家沒幾天,就引發了一場戰爭。

由於父女兩人很少接觸,伊蓮對爸爸的情感非常淡漠,並不接受這個「外來人」,再加上伊蓮在家裡當小公主已經多年,唯我獨尊慣了,現在憑空多出一個人來和她分享最愛的媽媽,所以伊蓮一時間實在接受不了。

伊蓮的脾氣較之以前更大了,動不動就摔東西,伊蓮的奶奶在伊蓮很小的時候,就告誡過嘉梅爾不要太縱容孩子,但是嘉梅爾不聽,這讓奶奶也很無奈。

一天,嘉梅爾自己出去購物,讓丈夫陪伊蓮在家。她離開一段時間後,伊蓮就因為爸爸動了她書包一下而對爸爸出言不遜,爸爸顯然也很不高興,他讓女兒坐下來給她講道理,但沒想到女兒根本不把爸爸放在眼裡,隨手將身旁桌子上的一個水晶球拿起來,朝爸爸丟過去,很不幸,正好擊中爸爸的頭部,爸爸頓時鮮血直流。

待嘉梅爾回到家中時,只見丈夫兩手鮮紅,伊蓮的奶奶正在為其包紮,嘉梅爾趕忙詢問是怎麼回事,在得知這是因為伊蓮亂發脾氣的結果後,嘉梅爾這次真被氣極了,她和伊蓮的奶奶說,接下來該怎麼管教女兒,她不再插手,希望奶奶能夠幫幫她「正常」地管教一下女兒,並表明不再像以前那樣偏袒女兒。

奶奶同意後,便走進伊蓮的屋子,看到伊蓮在假裝玩布娃娃,正在掩飾心虛的自己,奶奶讓伊蓮隨自己去客廳,向爸爸鄭重其事地道歉,但是伊蓮聽後就像沒聽到一樣,繼續擺弄自己的布娃娃。沒辦法,奶奶強行把伊蓮帶到隔壁的儲藏室實行禁閉,伊蓮當然不願意,她拚命地敲打房門,並大聲叫喊著「放我出去!放我出去!在這個家裡,我最不喜歡你!快放我出去!」

大約過了3分鐘,伊蓮的聲音小了很多,也不再砸門了,又過了3分鐘,伊蓮徹底停止了暴躁的行為,奶奶在門外仔細傾聽,原來,伊蓮在門內哭泣呢!

奶奶認為這次禁閉很成功,至少讓伊蓮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的,並且要為這一行為受到懲罰,之後還要犯錯時,一定會有所顧忌。於是將房門打開,把伊蓮放了出來。

伊蓮確實認識到自己錯了,她一出來就抱住奶奶的腿,邊哭邊說:「我知道錯了,我以後不欺負爸爸了!」這次禁閉達到了預期效果,雖然伊蓮還是會犯錯,但是比起以前要收斂很多。

伊蓮是個典型的被嬌慣壞的孩子,她任性,唯我獨尊,做出很多讓人頭疼的事情,如果不是後來發生了那麼嚴重的事情,嘉梅爾還意識不到問題的嚴重性。

但是在法國,就算孩子犯了多大的錯,父母都不會輕易打罵孩子,而是選擇一種更為理智的方法去教育孩子,就是禁閉。

禁閉也要講求法則:

首先,時間不宜過長。需要根據孩子犯錯的大小以及孩子認識到自己錯誤的速度來定,如果只是一些小錯誤,通常關孩子3分鐘就好。這種用禁閉來讓孩子冷靜下來,從而意識到自己錯誤的方法,要比打孩子的效果好得多。

其次,地點要選擇好。禁閉的地點不要有玩具以及過多其他設施,要盡力簡單一些,如空曠的操場、餐廳角落、樓梯間的下方等地。家長不要把孩子關在漆黑的陰暗的房間內,這會把孩子嚇到的。

再次,關禁閉之前給孩子一個警告。在孩子進行胡亂發脾氣的過程中,父母先給孩子一個警告,告訴他:「如果繼續這樣鬧下去就要禁閉!」這樣孩子一定會有些收斂,如果繼續鬧下去,就及時把他帶到禁閉室。

明明所在的公司是一個中法合資的公司,公司在法國那邊也有業務,所以要經常到法國出差。一次出差時,明明受到法國公司同事亞歷山大的邀請,來到他的家中做客。

雖然到法國已經多次,但明明這回是第一次進入法國的家庭中,第一次親身感受到法國人是如何生活的。在亞歷山大家中,讓明明感觸頗深的要屬亞歷山大教育兒子這件事情,但這件事情也給了她的教子方式一些全新的啟迪。

到了亞歷山大家中坐了一會兒,明明便問亞歷山大,他的寶貝兒子怎麼沒在家,難道也是去輔導班了嗎?亞歷山大搖搖頭,指向客廳不遠處的一間屋子說,兒子犯了錯正在禁閉。明明聽後,就幫孩子說話,想請亞歷山大把孩子放出來。

誰知,亞歷山大又搖搖頭。不一會兒,午餐的時間到了,明明又一次請亞歷山大放出孩子,亞歷山大說:「他最近動不動就亂發脾氣,早上還把奶奶推了個跟頭。犯了這種嚴重的錯誤,到現在還沒有反省過來,如果他想明白了,認識到錯誤了,他就會請求出來的。如果現在讓他出來,他依舊認識不到錯誤,那麼剛才關他的那些時間就浪費了。如果他真的想明白了,他自己會出來。」

明明聽著確實有理,便點點頭。吃午餐時,明明拿一個盤子,往裡面放了些飯菜,想給孩子留點兒,最後還是被亞歷山大制止住,亞歷山大的態度很明確,如果兒子總是認識不到錯誤,那就讓他餓一頓,絕對不能寵壞他,有這麼一次,以後類似的錯誤他一定不會再犯了。如果兒子一天都不出來,就讓他餓一天。

後來明明給亞歷山大建議,能否把孩子叫出來談談,亞歷山大說不可以,因為如果主動叫孩子出來,就是提前向孩子屈服的表現,不利於孩子認識自己的錯誤。並且,犯了錯誤後,必須要為錯誤負責,所以不等到孩子自己認錯,不能主動給孩子台階下。

家長總是會因為過度疼愛孩子而做出縱容孩子的舉動,做事情沒有下限,讓孩子不必為犯錯而受到相應的懲罰,這樣,孩子不管做什麼,都會由著性子來,從而愈發地無法無天。而禁閉,是一種相對來說意義更加深遠的教育方法。

孩子自己一個人做自我反省,如果真正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這比家長用武力強硬去管教孩子的作用要更大一些。

如果孩子胡亂發脾氣,家長應該怎麼辦?

第一,家長要冷靜,先鎮定下來,不能孩子發脾氣家長也跟著著急。

第二,分析孩子發脾氣的原因,認真對待。如果孩子再次提出要求,家長要重新審視,看是否屬於正當要求,如果是,那就滿足他。

第三,如果家長分不清楚原因,千萬不要跟孩子對著幹,去批評他或者斥責他,可以嘗試進行「冷處理」,有些孩子自己鬧累了,也就不鬧了。

第四,可以試著調解孩子,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例如說一些孩子感興趣的話題,或者用其他事物引誘,給孩子講有趣的故事。

第五,可以用詼諧幽默的方式,例如孩子正在鬧脾氣,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面部表情進行模仿,引發孩子破涕為笑。

第六,家長要注意,不要溺愛孩子。孩子胡亂發脾氣和家長的溺愛有關。

快樂妙語

總是亂發脾氣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因為家長的嬌慣造成,通常,孩子一使小性子,家長就向孩子妥協,讓孩子認為自己只要發頓脾氣,就能夠實現「願望」。

所以家長先要先進行自我反思,嚴於律己,對孩子做到不嬌慣、不縱容,在孩子胡亂發脾氣時,採取禁閉的方法,讓孩子進行自我反省。並且用這種手段告訴孩子發脾氣並不能達到目的,讓孩子逐漸學會自我控制。

4.買不起遊戲機就玩泥巴,沒錢也可以教孩子「窮開心」

在法國,每年的年底,媒體都會發佈一條關於在「哪裡生活最為舒適」的地區排名結果,讓人們想不到的是,榜上有名的地區,不是著名的「浪漫花都」巴黎,不是「藍色海岸」的尼斯,也不是如里昂、馬賽等這樣的大城市。評選出來的結果,是南部普羅旺斯和西部諾曼底等農村地區最為舒適,大家都認為,城市遠不如農村生活舒適。

也就是說,城市生活雖然繁花似錦,物質富足,但人們的幸福、舒適、愉快的標準並不在此。對於孩子們來說,也是一樣,豐厚的物質並不能滿足孩子的內心。想要讓孩子真正的快樂,就算沒有高級的遊戲機,進不去高檔的遊樂場,但只要家長多用心引導孩子,就算是玩泥巴這樣的遊戲,也能讓孩子感到非常滿足。

在法國的鄉下,人們經常可以看到一群孩子結伴在鄉間林蔭道上追逐嬉戲,根據季節的不同,他們的手上拿的玩具也不同,有時拿著捕捉胡蝶的網罩,有時拿著鐵鍬小桶、有時一人騎著一輛自行車在小路上飛奔……

孩子們似乎有很多項玩耍招數,縱使每天都不重樣,也能夠堅持很長時間。

莫妮卡是法國南部普羅旺斯一個農村家庭裡的孩子。每天,她的父母都非常忙碌,而她也是如此,她經常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有時候還會承擔一些有「技術含量」的活,如觀察牧草是否長得好,幫助父母查看天氣預報等。

不僅如此,莫妮卡還經常幫助父母給家裡的小牛「上戶口」。在法國,由於對養牛業的規定非常嚴格,每個養牛的農戶都需要給自家的牛上戶口。所以,每當莫妮卡家的牛生下小牛後,她就會幫助父母去專門的地方填寫很多繁瑣的表格。

雖然很忙,但是莫妮卡很享受這樣的生活,她並不像很多同齡人那樣,對大都市有很強烈地憧憬。在莫妮卡眼裡,她每天都在享受著最美好的陽光、空氣,她和爸爸媽媽一起勞動,一起收穫,這是多麼幸福的事情啊!

莫妮卡在離家不遠處的一所鄉村中學唸書,她每天都會跟小夥伴一起上學、放學,享受著沿途美妙的風景,在假期,她和同學們經常一起「穿街走巷」,繞著自己家所在的小鎮子遊走,邊走邊嬉鬧。由於農村的車輛出沒並不頻繁,莫妮卡和同學們還經常組織騎行活動,用這個方式強身健體。

莫妮卡遠在城市的姑姑,有一次給她買了一個時下流行的遊戲機,莫妮卡得到後興奮無比,她知道自己有好幾個同學都有遊戲機,沒想到自己也能擁有一個,在最初的一段時間,莫妮卡無時無刻都拿著它玩,為了它,莫妮卡和夥伴們都疏遠了,很多次集體活動莫妮卡都沒有參加。

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後,莫妮卡就對遊戲機失去了興趣,繼而又加入到夥伴們當中……

對於任何一個孩子來說,真正的快樂不是能夠獲取到別人都沒有的高檔娛樂產品,體會到「高人一等」的優越感。孩子最需要的,不過是玩出真情實感而已。莫妮卡是個農村孩子,她最大的快樂就是和小夥伴們一起參與「超級平淡」的遊玩活動,即使只是圍著鎮子逛幾圈,也能讓她感到非常開心。

現在經濟發展飛快,家長給孩子選擇日常消遣的物品也越來越多,如各種各樣的玩具、數碼產品、各類圖書等,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也日益走高,希望孩子好好學習,因此認為,就算滿足孩子一些不恰當的要求,也是理所應當的。

這種用物質來助長孩子快樂成長的做法本身就是錯誤的,物質最終會迷惑孩子的心理,愛讓孩子出現攀比心理,從而忽視享受大自然的樂趣。

一個中國家長看到如今物慾成風,孩子們過分追求「高水平生活」後,說出這樣一段感慨的話:「我的童年無憂無慮,幾乎沒有一件真正的玩具,但彷彿身邊的一切都是可以『玩』的道具。那時候,我和其他小夥伴一根皮筋就能跳好幾天,一隻手帕就能玩好幾個月,現在想來,我們那時候才是真正的活在現在孩子心中的童話故事裡。」

現在社會雖然進步了,孩子們生活越來越好,但精神上的愉悅正在慢慢向物質轉移,如果物質不能達標,就預示著孩子的好心情被剝奪,那麼,孩子還會有真正的快樂嗎?

事實上來看,孩子雖然得到的不算少,但他們並不快樂。

陳麗是一位法國留學生,在法國讀完碩士學位後,在法國的一所小學當老師,通過一段時間接觸,她發現法國的孩子和中國孩子在「找樂子」方面截然不同。在中國,每到節假日,家長都會為給孩子買什麼樣的禮物而發愁,因為若給孩子買的禮物孩子並不滿意,孩子不領情不說,還可能對家長產生埋怨。

陳麗所帶的班級裡有個小男孩家境貧寒,他很少穿新衣服,一般都是哥哥穿剩下的,他的文具很少,也很舊,起初陳麗猜測這個男孩性格一定會很內向,但事實正好相反。

小男孩樂觀積極,學習成績不錯,他愛說愛笑,總能成為班級裡的焦點。一次學校組織外出郊遊,陳麗有機會和這個小男孩進行「親密接觸」。

那天,小男孩不小心摔了個跟頭,把膝蓋摔傷了,陳麗帶著小男孩來到附近醫院包紮傷口,借這個機會,陳麗和小男孩談了談心。

陳麗問小男孩平時喜歡玩一些什麼,沒想到小男孩很坦誠地說:「我沒有什麼玩具,我爸爸身體不好,他需要很多錢來治病,媽媽雖然很愛我,但她並沒有給我買過玩具。」陳麗聽到這兒,心裡有些不是滋味,趕忙道歉說:「這樣啊,真抱歉,老師提起你的傷心事了。」小男孩搖搖頭,笑著對陳麗說:「沒事,我雖然沒有玩具,但我依舊過得很開心。」

小男孩說完,就從書包裡拿出一個自製的木頭小人,做得很精緻,他拿著小人在陳麗面前晃了晃,然後說這個小人是他自己做的。這讓陳麗大吃一驚,她沒有想到這樣精緻的小人會是眼前這個上五年級的小孩製作的。

陳麗驚訝地拿著小人看了又看,她誇獎小男孩真是心靈手巧,小男孩說:「我喜歡製作木頭人,我家裡還有很多各種各樣的木頭人。當別的小朋友在玩遊戲機的時候,我在做小木頭人;當別的小朋友在遊樂場、公園遊玩的時候,我還在做小木頭人……所以,我現在已經做得很好了,我的爸爸媽媽為此經常誇獎我!除了製作小木人,我還喜歡用泥巴捏泥人,我家裡有很多泥人,只是我不方便帶出來而已!」

這番話著實震驚了陳麗,也感動了陳麗,是的,雖然小男孩沒有零用錢,不能買想買的玩具,但是他依舊過得很開心,並沒有把自己的愉快心情建立在是否擁有豐富的物質生活上,這是多麼可貴啊!

小男孩並沒有因為沒有錢買玩具就失去童真的快樂,在他眼裡,有意思的事情很多很多,並且都是不需要花錢的。並且,如果能夠獲取到不花錢的「玩具」,還能夠省下來一些錢給爸爸治病,可謂是兩全其美的事情。

父母為了孩子能夠過上優質的生活,這是無可非議的事情,但要注意不能過於重視物質需要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需求。

在中國,很多家長因為自己小時候受了很多苦,所以不想孩子也和自己一樣受苦,便通過各種努力,給孩子最大的滿足,其實這樣做對孩子只有百害而無一利。父母要掌握好需要和給予之間的尺度,這樣才不至於出現反作用。

生活中有哪些不需要花錢就能陪孩子玩的遊戲呢?

第一,家長可以「廢物利用」,就是把平時吃完的水果核,例如桃子核收集起來,洗乾淨晾乾,然後放在抽屜或其他能保存的地方。陪孩子玩的時候,可以將它們拿出來,取兩隻碗,放在一隻碗裡,然後讓孩子來回挪動,既好玩又能培養孩子的拿捏動作,還不花錢,比買玩具有意義多了。

第二,「漂洋過海」來看你,就是家長在院子或客廳裡擺好障礙物,例如礦泉水瓶、小板凳、水盆等,讓孩子跨越這些障礙物,鍛煉孩子的膽識和挑戰能力。

第三,可以從電腦遊戲上獲得靈感,如果想培養孩子的腦力和記憶力,不妨在家裡準備一些空的糖果盒子、罐頭盒子、孩子的小玩具、水杯、蛋糕盒子、鑰匙等物品擺放在桌子的四個角,或者是格子多的小櫥櫃上。然後讓孩子看幾分鐘,將所有東西全部打亂,讓孩子憑記憶擺放。

第四,如果家長想培養孩子的耐心和注意力,則可以準備兩個做實驗的量杯,將其中一隻灌滿水,倒入另一隻杯子內,反覆多次,讓孩子注意量杯的水位數,並說出哪次倒入的多,哪次倒入的少。

第五,如果家長想鍛煉孩子的聽覺,可以在下雨天將不同的容器放在能接到水的地方,然後讓孩子辨別是哪一種容器發出的響聲。

第六,如果家長想培養孩子分辨事物和歸類的能力,可以將蘋果、香蕉、牛奶、柚子、葡萄、玩具熊、玩具卡車、帽子、衣服、手套等多種物品放在一起,讓孩子學會辨別哪個和哪個是屬於一類。

快樂妙語

如果孩子的思維被物質限制住,必定是件不幸的事情,物質社會的誕生,正在逐漸侵蝕孩子們最原始的本能與慾望,並且將他們視野遮擋住,思維抑制住。孩子會認為,沒有物質上的滿足,何談幸福與快樂?

其實不然,誰說玩泥巴就不能帶來快樂?誰說只有擁有高檔的娛樂產品就能夠獲取到快樂?這兩種想法都過於膚淺。實際上,高檔產品帶來的滿足只是一時的,而像「玩泥巴」這種廉價的遊戲,卻能夠留下長久的、愉快的童年記憶。

5.花開了,也是值得孩子高興的事

法國人的樂觀是出了名的,這也是法國成功人士較多的原因。根據對500名成功者的調查研究顯示,他們有一個非常突出的特性——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

世界其實充滿了美好,就看孩子如何去看待。父母要給孩子充分地引導,讓孩子可以自主看到世界的美。就好比在法國,對於孩子來說,就算是花開了這麼一件小事情,也非常值得他們高興。

生活中的美無時無刻不在體現,穿一件漂亮衣服,把屋子打掃整潔,救助一隻流浪貓,製作一個手工藝品等,這些小事情就是能夠帶來歡樂的源泉。那麼,不懂得感悟快樂的人,一定會錯過很多美麗的風景。

下面就是一個一生在追逐幸福生活的人的故事:

保麗娜是個典型的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女孩,她生活在一個中上等家庭裡,沒有貴族的各種束縛,雖然家庭不如貴族富裕,但從來沒有缺過錢花。爸爸媽媽都非常喜歡她,總是想方設法讓她高興。

即使這樣,保麗娜依舊不滿意,在她眼裡,爸爸媽媽雖然很愛她,但是她依舊覺得生活沒有滋味,她想去鄉村過一段與眾不同的生活,但是她家在鄉村並沒有親戚,而父母也不可能丟下工作或是家庭陪著她去鄉村度假。她喜歡看滑旱冰這項運動,又怕危險而不敢嘗試。在學校裡,她總是想爭「第一」的席位,但並不能次次都是第1名!

保麗娜被生活「折磨」得痛苦不堪,她問媽媽:「為什麼我的生活充滿了沮喪?」媽媽摸著保麗娜的頭,給女兒講了一個故事:

一個男人在18歲成年以後,就立志要做一個為了幸福不停止追求的人,他也確實是這麼做的,他很勤奮……

他走到哪裡都行色匆匆的,對周圍發生的一切都不管不顧,於是,路人總會禁不住好奇地問他:「這位年輕人,你看起來怎麼這麼匆忙?有什麼事情嗎?需要幫忙嗎?」這個男人來不及回頭,他一邊匆忙地走著,一邊回答:「你幫不了我,我在追逐快樂。」

20年過去了,男子還在行色匆匆地在路上奔走,依舊有人因為好奇而要攔下他,問他:「你在忙些什麼呢?別著急啊,歇息一下再走!」但是這位男子對向他問話的那些路人根本無暇顧及,只是不耐煩地說句「別攔著我,我在追尋快樂!」

又20年過去了,男子已經58歲,他依舊奔走在路上追尋快樂,這時候,一個路人攔下他說:「你還在追尋快樂嗎?夥計,別再追了,只有體會,才能獲取到快樂!盲目去追尋,只能是浪廢了年華啊!」

這個男子聽了這話後,驚得怔了怔,剎那間,他幡然醒悟,原來,快樂就在身邊,學會感悟,值得高興的事情其實很多很多……

男子終於停下了腳步。

媽媽給保麗娜講完故事後,問保麗娜還要奔走多久才停下?保麗娜明白了媽媽的意圖,也從故事中懂得了自己為什麼一直不快樂的原因。

快樂的真諦其實就是那麼簡單,只是人們總喜歡把它想得太過複雜,從而丟掉本應該擁有的,或是說唾手可得的快樂。

現實生活中,像保麗娜這種帶有一些悲觀情緒,或是對任何事期望過高而從來都達不到的孩子,並不在少數。他們想要獲取到快樂,然而快樂又總是從他們的身邊溜走。

法國的父母面對有這種情緒的孩子,通常會做出積極地引導,就像保麗娜媽媽一樣,讓孩子認識到快樂其實很簡單,它就在指尖,只要你稍微留意一下,然後握緊拳頭,那麼,快樂就屬於你了!

在法國一個非常偏僻的小村莊裡,有一個神奇的泉水,如果對著泉水許願,一定能夠實現。但是,泉水的地理位置實在是太偏僻了,很少有人過去,除非那個人有非常迫在眉睫的事情想要求泉水幫助。

一天,泉水前來一個非常特殊的人,這人叫奧斯汀,他是坐著輪椅被看護者推到水泉旁的。他的到來立刻引起同時過來許願的人們,經過瞭解大家得知,奧斯汀是從巴黎過來的大富豪,但是他患有半身不遂,只能依靠看護者的照顧,否則生活不能自理。

當大家得知奧斯汀這個身體情況後,以為奧斯汀要請求泉水重新讓他站起來,於是認識的人便開始竊竊私語起來,他們認為奧斯汀是個貪心的人。沒想到,這話讓奧斯汀聽到了,他衝著談論他的人們一笑,悠悠地說:「對我來說,能活下來已經很幸運了,我並沒有祈求讓自己的身體痊癒,而是希望上帝能夠教我如何以這種身體繼續生活下去……」

在任何人眼裡,奧斯汀都是不幸的,但他依然有活下去的勇氣,他這樣的身體,來到這麼遠的地方為許個願望實在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然而,奧斯汀並沒奢望自己能夠痊癒,不是不想,而是他懂得現實,將希望大部分寄托在自己手裡,這也是一種快樂。

沒錯,快樂就是這麼簡單。

在法國東南部,里昂市算是一個大城市,在里昂市有一路跑長途的公交車,司機們都很有意思,他們時不時會做一些好玩的舉動。

坐長途車是件很沒意思的事情,尤其是在冬天,氣溫在0℃以下,車窗外沒有什麼風景可以看,這對乘坐長途車的人們來說,簡直是一種摧殘。通常在這種情況下,車裡的氣氛是很沉悶的,大家都不說話,好像成為了乘坐長途車的規矩。

為了緩解這種沉悶的氣氛,司機們想了很多辦法,希望能夠緩解乘客們鬱悶的乘車情緒。

有一次,汽車已經行駛了挺長一段時間,抑鬱、煩躁的情緒充滿了整個車廂,雖然車內的電視機正在播放足以能夠讓人捧腹大笑的喜劇片,但沒人能看得進去,這讓喜劇片變得更加「滑稽」起來。

突然,司機先生把車停在了一旁,他大聲地和車裡的乘客們喊道:「大家都聽著!」乘客們被司機這一舉動驚住了,大家不知道司機要做些什麼。這時司機先生又說:「正在吃東西的乘客請把食物放下,正在看報紙的乘客請把報紙放下……現在,你們把臉轉向同座那個人!」

乘客們雖然不知道司機先生要做什麼,但還是照做了,他們就像個小學生一樣,滿臉疑惑地慢慢地轉向同座的人。

這時司機先生又說:「請大家和我一起說,我很快樂!」大家聽到司機這句話後笑了起來,雖然覺得司機有些滑稽,並且這件事情看起來也比較「小兒科」,但大家還是忍住笑跟著司機說起來。

那些同座就是自己同行的人,看著對方說這句話的時候,會忍不住笑場,總會表現出膽怯與羞澀,但是說完後,都是會心的笑容。車裡的氣氛突然熱烈起來,沒過一會兒,歡笑聲就出來了,大家一同把沉悶趕走了!

一名乘客說:「我第一次在乘坐長途車時感到這麼高興!」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想要快樂其實很簡單,一個關愛的手勢、一個默契的眼神、一杯水、一個擁抱,或是一種給予、一種期待、一種擁有等等,都是快樂。父母要從孩子很小時候就培養孩子感悟身邊快樂的能力,讓孩子的生活充滿光彩,以一種積極心態去生活。

快樂就是一件簡單的事,哪怕是一朵花開了,它也帶給了人們芬芳和愉快。父母應教會孩子對生活充滿感恩,只有知足的人才能常樂。

首先,父母如果希望孩子快樂成長,那就先讓孩子學會知足。知足的孩子才會倍加珍惜眼前的生活,才懂得感恩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懂得知足,生活中的怨恨、傷心都會變得很渺小,而歡樂就會被放大。

其次,父母不應事事滿足孩子的要求,如果孩子的要求總是得到滿足,他就不會珍惜自己所擁有的。那麼,他永遠都覺得自己是委屈的,這樣的孩子怎麼能夠開心呢?

還有,生活中父母總會遇到這樣的情景,孩子年齡不小了,但總是怨氣沖天,抱怨食物不好吃、衣服不好看、抱怨老師不表揚自己……父母要告訴孩子以寬闊的心胸和平和的心境去面對生活,不但讓自己快樂,也能把這種快樂感染給別人。因為,只有懂得知足和感恩的人才會快樂。

快樂妙語

如果孩子能夠心存美好期盼,擁有積極心態,懂得發現、感悟身邊一切美好的事物,那麼,這個孩子一定是個快樂的孩子。

其實,對孩子來說,值得高興的事情有很多,哪怕只是花兒開了,鳥兒歌唱了,雲兒在飛翔……這些,對能夠感悟生活的人來說,都那麼值得高興的!

家長不要用物質想當然地去滿足孩子,從而讓孩子忽略人間最純樸的快樂。也不要對孩子經常「怨天尤人」不聞不問,對孩子做出及時地引導就可以將孩子拉出負面情緒的魔爪。

6.晴天可以出去玩兒,下雨也可以欣賞美景

春天,大地復甦,樹木又開始滋出嫩芽,為春天增添一抹綠色,道路兩旁的小花也逐漸綻放,小鳥迎著春風飛舞、歌唱,盡情享受這美妙的春天;夏天的世界是濃郁的,色彩斑斕,身在其中,成為眾多色彩中的一分子;秋天給人的感覺很滄桑,到處落葉,踩在腳下「吱吱」作響,人的情緒也會跟著寂寥很多;冬天寒冷,人們用厚厚的衣服,把自己身體包裹好以外,也將心靈深埋其中……

一年四季美,缺了哪個都不行!人們慶幸能夠體會這或冷或熱的季節,因為,天氣的不同,給人帶來的感受也不同。

面對這麼美好的生活,家長不妨帶孩子多去戶外玩一玩,讓孩子多親近自然,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時,感受人生。

勞拉和朱莉是一對雙胞胎,由於她們的爸爸是個旅行癡迷者,同時也是個旅行體驗師,所以從勞拉姐妹倆很小的時候,爸爸就經常帶她們出去玩。

姐妹倆還在襁褓中時,爸爸和媽媽就經常抱著她們到郊外散步,聽聽鳥叫聲、流水聲,感受大自然中的各種顏色和各種大自然現象,如感受風兒的吹過,感受雨水掉在身上,看到閃電發出的光亮等。

之後,在姐妹倆上幼兒園時,爸爸就開始帶她們去更遠的地方遊玩,如到戶外露營、爬山等。

等到姐妹倆上小學以後,就開始有了各自的想法,她們通過向爸爸瞭解旅行地點的特色,開始自主選擇旅行地點,讓旅行變得更加有意義。每次,全家一同踏上旅行之路時都是大包小包的,吃的、穿的以及用的一應俱全,全家人都非常享受在大自然中穿行的美妙感覺。

姐妹倆雖然經常一同出去旅行,但是對旅行的感悟卻有所不同,在一次和爸爸聊天時,爸爸問兩個女兒從旅行中都獲取到了些什麼,勞拉對爸爸說:「爸爸,我非常喜歡山,每當我站在山腳下時,我就覺得自己特別渺小,從中我學到了做人要低調!」

勞拉的回答讓爸爸非常滿意,這何嘗不是爸爸的感悟!

而後朱莉對爸爸說:「我喜歡旅行,我很感謝爸爸從小就帶我走過那麼多的地方,讓我看到了很多根本想像不到的美好!旅行雖然很勞累,但收穫很多。它讓我變得更加熱愛生活!我愛大自然,它真的太美麗了!」

聽到兩個女兒的發言,爸爸無比欣慰,沒有比讓女兒熱愛生活這件事情更令爸爸高興的了!

無論是去遊樂園遊玩,還是去郊外踏青,抑或是去外地旅行,其實,具體的地點並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遊玩的目的是什麼。

勞拉姐妹兩個,從小就被爸爸帶著去各地遊玩,眼界必然比其他孩子寬廣,從而想問題方面就會認識得更加深刻一些,並且,旅行的背後,她們逐漸對人生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感悟,這對孩子來說十分寶貴。

孩子的樂趣父母並不能完全瞭解,如一滴露水落在葉子上,再滑落進泥土裡,一隻小蟲子在水中掙扎,在沙灘裡尋寶,蹲在角落看螞蟻搬家……這些,都是孩子關注的,並且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觀察卻能夠影響孩子的一生。

當然,不是只有好天氣才能出去玩,人們在大自然中生存,好、壞天氣都能遇到,不能因為天氣不好,就影響到原本很好的心情。所以,即使是下雨天,照樣有欣賞美景的愜意心情。

下面就是法國一個叫蘿拉的16歲女孩,在雨中漫步後寫下的心情記錄:

小時候,每到下雨天,我都不想出家門,我怕雨水會打濕我的衣服,怕我漂亮的小鞋粘上髒兮兮的泥土,因此,我一點兒都不喜歡下雨天,陰霾的天氣讓我感到心煩,甚至有說出不來的煩悶感。

家裡的其他人都和我不一樣,我從來都沒有聽他們說過討厭下雨天,讓我感到奇怪的是,他們看待下雨天和看待好天氣的心態是一樣的,就算是下雨天,他們依舊做著平時要做的事情,我的爸爸還有個「怪癖」——雨中散步。

今天,我的心情很不好,我最好的朋友珍妮要離開我了,確切地說,她要離開這個城市,去很遠的小鎮上居住,我們很難再見面了,這真是沒辦法的事情。然而今天這天氣也在跟我作對,我最不喜歡下雨天了。

對於珍妮,我有好多好多的話要說,但是,我們昨天剛見完面,她明天就要走了,按說,我們在昨天已經正式告別了。

我實在不捨得她走,於是我又約她出來,我要告訴她我會去那個小鎮上找她的,不管那個小鎮有多遠。珍妮接到我的電話後非常高興,顯然她也捨不得我,有她這個朋友,我還有什麼不知足的嗎?

即使外面下著雨,我還是美滋滋地出去了。

就這樣,我和珍妮一人舉著一把雨傘,在雨中愜意地聊著。我能清晰地聽到雨淅瀝瀝地下著,然後再滴滴答地砸在雨傘上,珍妮帶我去了一個我之前沒有去過的小公園,那裡的植物被雨水沖刷得亮油油的,看起來是如此地生機盎然。珍妮告訴我,她要去的小鎮子到處是綠色,比城市要安逸多了,雖然遠一些,但是她很期待去那裡生活。

看到珍妮期待的樣子,我意識到自己不能那麼自私,應該支持珍妮走!

珍妮指著不遠處一個穿雨衣行走的人說:「蘿拉你看,那個人肯定是在思考什麼事情呢,你看他走得那麼慢,一定很享受這雨天帶來的『安靜』感覺。我也喜歡這樣,雖然我能夠聽到雨的聲音,但是我的心卻顯得異常安靜。」

相對於珍妮來說,我要庸俗很多,我之前只喜歡大城市的繁華,即使小鎮被別人說得再好也提不起我的興趣。不僅如此,我連下雨天都是那麼反感,理由竟然是雨天會弄髒我的衣服和鞋,以及破壞我的心情,比起珍妮,我的思想覺悟差太遠了。

但是,通過珍妮的引導,我發現果真如此,誰說只有晴天的風景獨好?在雨天漫步、欣賞美景別有一番風味。就像我和珍妮,我們兩個踩著水,聽著「嚓嚓」的聲音,看著雨天城市的靜美,心也跟著沉澱下來。此刻,我似乎明白了爸爸為什麼喜歡在雨天散步了。

我不再討厭雨天,也不再輕易抱怨事物不美好,而是要向珍妮學習,她面對事情的態度真的很豁達,我也要練就這樣的本領,無論天氣或事物是陰是晴,我都要本著樂觀的心態,即使天氣很惡劣,我也要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因為美,真的無處不在。

人們本來就有親近大自然的本性,大自然能夠教會人們熱愛生活,尤其是在現代化社會生活著的人們。上文的蘿拉本來是個很討厭下雨的人,但親身感受了一次雨中漫步的愜意後,突然改變了自己以往的想法,在人生感悟上也有了新的啟迪。

陰雨天氣,與其窩在家裡放任自己的情緒低落,和一味祈禱好天氣的到來,倒不如撐起一把小傘,高興地上路,感受不一樣的美,體會不一樣的天氣帶來的奇妙感受!人生如此,在生活這條路上處處充滿荊棘,在遇到困難時,父母要教會孩子換個角度想問題。

人都說法國人浪漫,就表現於此,即使天氣並不理想,依舊阻礙不了欣賞美景的心情,因為,人的心態,決定著美景到底有多美。

生活中有正面也有反面,人們都希望迎接自己的永遠是正面,殊不知,有時以樂觀的心態接受反面事物,你會發現悲也是喜,苦也是甜。父母應如何教會孩子以樂觀的心態看待事物呢?

第一,當孩子用悲觀的心態看待事物時,他的世界就是黑暗的;當他用樂觀的心態看待事物時,他的世界就是光明的。父母要鼓勵孩子去探索,以積極心態面對已經出現的問題。

第二,當孩子認為自己面對的事物是悲觀的一面時,不妨讓他勇敢挑戰,另闢蹊徑的結果也許是柳暗花明。因為,只有經受住風雨的洗禮,才比較容易發現和糾正自己的錯誤。

第三,教會孩子從側面分析問題,讓他慢慢逆事順辦,可能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正因為自己不一樣的眼光,不一樣的心態,便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快樂妙語

美景離我們很近,看你是否能夠善於發現,孩子的心靈是最純真質樸的,他們較之大人來說,更加淡泊物慾,這種內心上的平靜更能夠感悟到生命的美好。

晴天必定是出遊的理想天氣,而雨天出遊別有一番滋味,生活就是如此,陰晴圓缺哪個都不少,並且哪個都有它存在的意義。在雨中欣賞美景,不僅能夠幫助孩子擁有一顆超脫的心,還能收穫一顆豁達的胸懷,讓孩子的身心得到放鬆。

7.心情不好,一起出去運動運動

法國人大都是體育迷,運動是他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就像每天要吃飯喝水一樣平常。他們讓孩子去運動,是為了培養他們對體育的興趣,使體育成為孩子一生中始終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

法國的孩子很少有不喜歡體育運動的,因為運動讓他們的熱情、快樂和活力有了釋放的舞台。他們並不太看重結果,對他們來說,進行體育運動,參與是最重要的,結果好壞、輸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需要和朋友一起活動,一起玩耍。

法國是一個有著體育傳統的國家。提到法國體育,我們都會想到1998年,在法國舉行的世界盃,這是法國第二次舉辦世界盃。而之前連續兩屆世界盃都被擋在決賽圈門外的法國隊憑借90年代以來卓有成效的青訓體系,培養出了包括齊達內、德約卡夫、圖拉姆、巴特斯在內的一大批世界級球星,成為國際足壇舉足輕重的新生力量。

憑藉著這些出眾的球星以及熱情的法國球迷的支持,最終法國隊如願奪得了冠軍。除了足球,每年舉行的環法自行車賽,以及法國網球公開賽,也成為世界體育界的重要賽事。

法國的體育傳統來自於法蘭西民族對體育的熱愛,他們的這種熱衷也直接反映在了家庭教育當中。法國人認為,儘管形式不同,但體育運動會帶給孩子積極愉快的生活態度,較強的適應能力,規範化的個人行為、責任感及與他人的合作精神,看待問題的公正性,遵守規則和規定的能力。

皮埃爾是法國馬賽一家公司的主管,他有個可愛的6歲兒子,名叫塞萊斯。他們的祖輩都是來自美洲的、擁有深色膚色的移民。一天晚上,下班後的皮埃爾正在花園除草,他看見自己的兒子氣呼呼地跑進家門。

皮埃爾有些納悶兒,放下手中的工具來到兒子房間外,他呼喚著兒子的名字「塞萊斯,塞萊斯,發生了什麼不愉快嗎?如果你不介意,可以跟爸爸談談。」房間裡一片寂靜,只有默默的抽泣聲。房門並沒有上鎖,皮埃爾輕輕推開門,摸著兒子的腦袋說:「親愛的,究竟發生了什麼?」孩子說:「今天,在美術課上,我弄灑了顏料。有個叫德尚的同學,罵我是黑鬼,還說我是笨蛋,竟然連工具都拿不好。爸爸,我很笨嗎?」皮埃爾摟著兒子說:「親愛的,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不管你怎麼能幹,都會有不擅長做的事情。如果你總盯著自己犯過的錯誤,總想著別人對你的詆毀,那麼你永遠都不會得到快樂。」

塞萊斯沮喪地說:「可是,我真的不喜歡畫畫。看到那些畫筆,我就頭疼,我畫出來的東西,別人都不知道是什麼。」皮埃爾說:「孩子,這沒什麼。忘掉這些吧,不如現在我們去做些你擅長的事情。」說話間,爸爸走向牆角,撿起地上的足球,對孩子笑著說:「我想,沒有人比你更擅長玩兒這個。」看到爸爸露出想要踢足球的願望,塞萊斯露出了笑臉……

夕陽下,皮埃爾和兒子快樂地踢著足球。小塞萊斯就像齊達內附體一樣,傳球、接球恰到好處,時不時還能做出踩單車的絕活兒。笑聲傳遍了街道。慢慢地,圍攏過來幾個孩子,看見小塞萊斯的球技,都驚呆了。

一個長傳,皮球滾到了一個圍觀孩子的腳下,這個孩子正好是在課堂上罵塞萊斯的小德尚。塞萊斯跑過去撿球,看到德尚帶著尷尬的表情,回頭看了看遠處的爸爸,皮埃爾衝著孩子微笑著點了點頭。塞萊斯對著包括德尚在內的幾個孩子說:「不如我們一起吧!大家一起玩兒才開心!」其他孩子歡呼雀躍,德尚顯得更加尷尬。塞萊斯拉著他的手說:「走吧!我爸爸在等咱們!」德尚點了點頭,隨後倆人一起跑到了球場上。

太陽已經下山,運動無法繼續了。孩子們帶著歡笑,擦著汗水紛紛道別,並互相約定下次繼續踢球。分別時,德尚帶著歉意走到塞萊斯面前結結巴巴地說道:「嗯,其實,其實我是想說,謝謝你。哦,不,我……我應該說對不起。你知道的,上午的美術課,我不是有意的,請你原諒我,我不該這麼刻薄。也許我們……」塞萊斯打斷了他的話,微笑著說:「上午發生了什麼嗎?我已經都忘記了。哦。對了,下次踢球別忘了來找我,我們是朋友,不是嗎?」皮埃爾在遠處見到這一幕,感到十分欣慰。他明白,這就是運動的魅力。

從此以後,兩個孩子不僅成為了要好的朋友,還成為了球場上默契的搭檔。兩個孩子都成為學校足球隊的主力,他們之間的友誼故事,也被人們津津樂道。

越來越多的權威研究表明:目前,全球人民都受到肥胖的威脅,體重管理已經成為全球性的健康問題。在我國的一些大城市,7~18歲學童超重和肥胖的比例也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由於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卡路里食物導致孩子們攝入了過多的能量,加上生活方式導致能量消耗不足,以及由遺傳影響的機體代謝狀況,都導致了孩子的肥胖。除了控制飲食,運動無疑也對保持體重和強健體魄有著重要影響。

除了對身體健康的促進作用,在運動時,孩子們總會伴隨著強烈的情緒體驗和明顯的意志努力,通過運動,有助於培養他們樂觀、堅強、勇敢、團結、沉著、機智、果斷、謹慎、謙遜等意志品質,使他們保持積極、向上、健康的心理狀態。

運動帶來的優秀意志品質,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成為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更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中國的很多家長,總是熟悉了各種口號,如「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等,並從小讓孩子們去學習素描、鋼琴、琵琶……除了這些藝術課程,中國的家長們也要像法國父母們一樣,從小培養孩子的運動習慣,多讓孩子參與戶外活動、體育鍛煉,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養成每天運動的好習慣,還會使孩子從身體上和心理上,都對運動產生一定的依賴性。

中國的父母如何做才能將孩子從熱被窩裡拉出來呢?

第一,幫助孩子選擇適合他的運動項目。有的孩子喜歡球類運動,比如足球、籃球或者羽毛球;有些孩子則喜歡刺激一點兒的運動,比如游泳、馬術、衝浪。父母要學會觀察孩子的強項和弱項,以及孩子的喜好。可以先讓孩子嘗試不同的運動,直到孩子找到適合他的為止。還有,不要以自己的興趣來支配孩子,如果孩子喜歡游泳,就要尊重孩子的選擇。

第二,可以帶孩子看幾場體育比賽,讓他感受真實的運動精神。通常,當孩子看到專業運動的高超表現,並感受賽場激動人心的氣氛,會激發起他們對這項運動的熱愛。

第三,經常帶孩子去公園或運動場做些運動。因為和家人一起運動,沒有來自高要求的壓力,孩子可以樂享其中。還有,參加運動一定要持之以恆,不能「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否則很容易讓孩子半途而廢。

第四,選擇一種可以陪孩子一起參加的運動,並陪孩子一起去上課,比如游泳、網球。孩子很樂意有父母陪伴,並會在這一過程中愛上運動。

快樂妙語

對父母來說,體育活動使孩子們能有機會學習團隊精神、建立友誼、強壯體魄,磨煉意志。所以,無論從什麼角度來看,孩子參加體育運動都是件好事。父母不僅要鼓勵孩子參加,還要積極參與孩子喜歡的運動項目,和孩子分享運動的快樂。

但是,由於每個孩子的身體狀況和愛好不同,所適合的運動也應有差異。在父母的幫助下聰明地選擇運動,不僅可以啟發孩子的動機,容易出成果,更可以避免運動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所以,兼顧他們的興趣和能力,為其設定正確的目標及努力的方向,也是非常值得家長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