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成長的密碼:如何探索孩子的天賦 > 在玩樂中學習:與孩子共同創造 >

在玩樂中學習:與孩子共同創造

你看到過孩子用廚具搭汽車、輪船或飛機,然後又假裝用它們進行旅行嗎?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你肯定不會認為孩子還需要我們去教他們什麼是創造力和對創造的熱情。孩子會嘗試所有他們想得到的事,而只有在我們不阻撓這整個過程時,他們才能完全發揮自己的創造力。但實際上,我們經常橫加干涉,雖然這並不是我們的本意,但這樣的無心之過卻更糟糕,因為既然沒有意識,便也無法進行糾正。想像一下,一位小建築師坐在他的傑作前,期待著人們的讚美,但他的期望卻悲慘地落空了。沒有人願意花時間和他一起為他的作品驚歎,更有甚者,他們將孩子作為船桅的攪拌器拿去拌湯了。如果這種事經常發生,孩子腦中就會留下沒有人真正對他的創意感興趣的印象。在這個例子中,他還會在腦中記下,廚房不是適合發現的地方,攪拌器也不是船桅。因此,最初與熱情和快樂關聯的感覺就會轉而投向挫敗。正如我們常常感慨:快樂已經離我們遠去。當這樣的經驗不斷積累時,大腦中原本積極的衝動就會蒙上一層負面情緒的陰影。例如,孩子起初會滿懷熱情去自己建造一樣東西,但如果他們感覺不到鼓勵和肯定,這件事就失去了意義,此後可能他們一想到這個主意便已經喪失了興趣。因此,他們會逐漸傾向於保持原樣,而不再去開發新的創意。

家長和教育者完全可以幫助孩子避免這些經歷。他們最需要做的就是為孩子創造機會,讓孩子能不斷地去發掘、認識自己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成年人應該克制自己,給孩子掌控的權力。父親可以和兒子一起在地板上爬行、堆石塊,也可以造一座塔作為榜樣,然後讓女兒自己也造一座,而孩子最終完成的可能會是一座城堡。

對孩子來說,通過和別人共事來發現自己是一件愉快的事。沒有經歷這個過程的人很可能會在今後的生活中頻頻受挫。因為孩子無法在共同創造中實現對依戀的渴望,便只能靠與最重要的關係人建立緊密關係來滿足這種願望。孩子會盡一切可能來贏得他的關注,他們寸步不離地跟在成年人身邊,不停地通過直接身體接觸來尋求親近感。但等他們長大後就會發現,這種緊密的關係阻礙了各種能力的發揮。他們越來越感覺自己受到了限制,他們與生俱來的第二大需求——對成長、獨立和自由的追求無法得到滿足。這種內在的矛盾外化出來就成了倔強和叛逆。共同生活越來越難,父母在受罪,孩子也在受罪,整段關係都在受罪。

這種掙扎對大腦的影響最為明顯。父母的腦中已經建立起了穩定的神經網絡,因此他們的前腦中只會產生輕微的混亂,而且這種混亂也只是暫時的。但這種關係的衝突對孩子大腦造成的影響卻是持久的。他們前腦中的神經元連接尚未完善,還需要進一步的穩定和鞏固。但當大腦總處於一片混亂中時,這個過程根本不可能完成。由此造成的並不只是學習的困難,它還會阻礙孩子獲得前腦負責的各種能力和元勝任力,包括控制衝動,承受挫折,為行動做好計劃,估計行為後果,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承擔責任和轉移注意力等複雜的情感能力。

孩子只能通過自己的經歷,在解決問題、克服各種挑戰的過程中獲得這些重要的能力。只有這樣,大腦中才會形成負責這些能力的神經元連接並加以鞏固。

這些神經元連接無法通過命令生成,無法通過教學傳授,也無法由大人代替孩子習得。只有通過自己的思考與行動、發現與創造,孩子才能獲得這些對他們未來一生都舉足輕重的能力。而這些過程恰恰發生在大部分成年人都不會考慮的地方,即玩樂中。孩子會在玩樂中遇到各種問題,包括我們所樂見或不樂見的,而他們則將從中學會怎樣生活,並獲得各種新的技能以及對他們最為重要的生活體驗。在沒有我們的監督和控制時,他們會在玩耍中遇到其他孩子,和他們建立關係並獲得歸屬感。而且,他們還能從中學會解決爭端的方法,並獨自應對不斷出現的新挑戰。

當看到孩子爭吵、摔門、罵人,表現出破壞性、自戀、冷漠、厭倦或過度活躍時,我們可能會擔心孩子在玩樂中到底能學到什麼。但不要忘了,孩子這樣做只是在模仿我們成年人遇到困難時的解決辦法。

因為人類大腦最擅長的不是記住事實,而是解決問題,所以,孩子一直都在尋找新的挑戰以獲得成長。對孩子來說,他們需要有合適的機會來認識自己,參與重要的事情並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理解紀律的作用,並體會到共同創造的樂趣。

人類大腦的發展依賴於他們在社會關係中獲得的經驗,不良的經驗只會讓孩子遠離人群,以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因而也屏蔽了大腦進一步發展的機會。

只有在一個能讓孩子體會到共同發現和創造的樂趣的集體中,他們才能獲得積極的體驗,進而刺激其發現和創造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