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日本父母這樣教孩子負責 > 第七章 合作意識:為孩子的人緣負責,培養孩子的團隊合作精神 >

第七章 合作意識:為孩子的人緣負責,培養孩子的團隊合作精神

1.吃點虧沒關係,要孩子換位思考

在這個世界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平等而友好的,沒有高低與貴賤的分別,所以,日本父母認為,要想讓自己的孩子學會與別人友好地相處,就首先應該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身為家長,最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孩子傳播這種思想,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孩子養成謙讓他人的好習慣。尤其是當孩子正在吃東西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進行換位思考,這最益於培養孩子謙讓的好習慣。

張芳是一個日本留學生,在日本留學的時候,靠著自己打工賺來的錢完成自己的學業,加穗裡就是張芳在日本打工期間認識的一個家庭主婦。後來她們成了很好的朋友,每當張芳有時間的時候,就到加穗裡的家中,幫助加穗裡照顧她的兩個孩子。

這天,張芳剛來到加穗裡的家中,就發現加穗裡一手拿著錢包一手拿著購物袋,正要出門,看來是要去採購。看見張芳來了,加穗裡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張芳,你來得正好,能不能幫我照看一下麻生和金澤,我要出門買一點東西,不過我很快就會回來了。」

加穗裡說完之後就匆匆忙忙離開了,張芳把兩個孩子帶回家中,3個人開心地玩搭積木。

很快,加穗裡就回來了。她邊整理從超市買回來的東西,邊開心地叫兩個孩子過來:「麻生、金澤,我給你們買來了蛋糕和玩具,快來拿。」

加穗裡本來沒有打算買蛋糕和玩具,但是想到兩個孩子最近學習都很用功,讓身為媽媽的加穗裡很是開心,於是她準備獎勵兩個孩子。

「媽媽,是真的嗎?在哪裡?」兩個孩子一聽說有好吃好玩的,都顯得非常興奮,急急忙忙跑過來,在加穗裡的身旁激動地問道。

加穗裡指了指桌上的玩具和蛋糕,對兩個孩子說:「兩個汽車,一個紅色一個藍色;蛋糕呢,就一人一塊,你們看自己喜歡什麼,自己拿吧!」

張芳也跟著兩個孩子來到了廚房,看見他們開心的樣子,十分羨慕,便對加穗裡說:「哎,麻生和金澤可真是好孩子,如果將來我也有了小寶寶,會不會也像他們一樣聽話呢?」

「一定會比他們聽話的,你是不知道,有時候,這兩個孩子調皮起來,真是讓人頭疼呢。」加穗裡一邊苦笑一邊搖頭,而麻生和金澤就在旁邊認真地挑選著自己喜歡的蛋糕和玩具。

「咦,媽媽,這個是我最愛吃的,太好了,沒想到媽媽會買這種,謝謝媽媽。」麻生看到了抹茶蛋糕,喜笑顏開,就想用手拿,卻聽到金澤在一旁說道:「媽媽,媽媽,那塊蛋糕也是我愛吃的,我也要吃,我也要吃。」

「呃……」麻生一臉的矛盾,看了看媽媽,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加穗裡看著麻生,「麻生,你想一下,要是你是弟弟的話,有你想吃的蛋糕你卻吃不到,你心裡會有什麼感受呢?」

麻生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要是我是弟弟的話,哥哥不讓著我,我吃不到好吃的蛋糕,肯定會非常不高興的。」麻生拿起那塊抹茶蛋糕,推到了金澤的面前,「你吃這一塊抹茶蛋糕吧,我是哥哥,應該讓著你,再說了,」麻生邊說邊拿起旁邊那一塊蛋糕,「我吃這塊,這種口味的蛋糕也是我喜歡的。」

麻生很懂事地將抹茶蛋糕讓給了弟弟,而自己則拿起旁邊的奶油蛋糕吃了起來。

接著,兩個孩子又開始選玩具了,這下可把兩個孩子都難住了。這兩個小汽車,不管是紅色的還是藍色的,他們都非常喜歡,很難取捨,這可怎麼辦呢?

「金澤,你想要哪個?」麻生問。

「呃……」金澤歪著腦袋想了半天,他似乎絞盡了腦汁,但是依舊不確定自己應該要哪一台車子。

「既然你選不出來,那麼我就要這個紅色的吧。」麻生知道金澤平時很喜歡藍色的東西,於是就想伸手拿那個紅色的玩具車,但是麻生的行為卻遭到金澤的強烈反對,金澤揮舞著小手大聲嚷道:「不行,不行,我也要那個紅色的車子。」

「那……」麻生心想,既然我是哥哥,理所應當要讓著金澤的,於是就放下了紅色的小汽車,剛剛準備拿起藍色的小汽車的時候,金澤又對自己的哥哥說:「我也想要藍色的車子!」

「金澤,你這樣可不行。」這時,加穗裡在旁邊開口了,她看著金澤說道,「金澤,你應該向哥哥學習,你知道嗎?媽媽以前就和你們說過,當你們想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一定要首先想想對方的感受。剛才的時候,哥哥就是這樣做的,本來是哥哥選擇了那塊抹茶蛋糕,但是你說你也愛吃,哥哥就把蛋糕讓給了你。我們都知道你喜歡紅色,所以哥哥就把紅色的汽車給你了,你說你還想要藍色的,不是讓哥哥為難嗎?今天,哥哥已經為你著想了一次,你是不是也應該為哥哥想想呢?」

「呃……好像是的。」小金澤小聲回答道。

「對呀,你想想,要是你是哥哥的話,有這樣一個弟弟,你是不是也會很為難呢?」加穗裡繼續引導他。

「……哥哥……」金澤想了想,咬了咬自己的嘴唇,對麻生說,「哥哥,不如還是你先挑吧,好不好?」

「金澤你做得很好。你要記住,以後不管在哪,做什麼,在做之前,一定要想想別人的感受。自己稍微吃一點虧沒有關係,但是我們一定要養成為別人著想的好習慣,這不僅僅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美德。」加穗裡趁機對金澤展開了教育,「你也不能認為你年齡小,就一直要求哥哥讓著你,每個人都是平等的。」

「嗯,我明白了,媽媽。哥哥,你先挑吧。」金澤用手抓了一下麻生的衣角。

金澤的行為反而讓麻生有些不知所措,麻生不好意思地撓撓頭,說道:「我想想!我得好好想想!」

「嗯!」

「嘿嘿,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跳了,要不然我們這樣吧,兩個人一起玩怎樣,我先玩藍色的,你玩紅色的,一會兒之後我們就換著玩,這樣,我們就能同時擁有兩種顏色的汽車了!」

「哇,這是一個好辦法,這個方法真棒。」張芳忍不住插嘴。

「嗯嗯,就這麼辦,金澤,我們一起出去玩吧。」

「好啊,哥哥,走,我聽你的!」

麻生和小金澤高興地走出廚房,到客廳玩了起來。

日本的父母,總是無時無刻、隨時隨地想著教育孩子這件事情,即便是分汽車這樣的小事,也能藉機會讓孩子們知道,一定要換位思考,多為他人著想。

麻生的表現,也很好地證明了日本父母在教子方面的成功。麻生總是能為弟弟著想,讓著弟弟金澤,就像一個小大人一樣,真的很讓人喜歡!

能進行換位思考,是一種很好的習慣,更是一種尊重和被尊重的美德。日本父母認為,換位思考體現了一個人的品格和精神,要想知道一個人是不是有高尚的品質,看他懂不懂得進行換位思考就可以知道了。因此,日本父母從小就教育自己的孩子,不管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懂得進行換位思考的人才會被他人喜歡並且受人尊敬。

慧言慧語

日本父母教子有方,當他們在教育孩子進行換位思考的時候,總是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合適的機會。

同時,日本父母還會告訴孩子,當你喜歡並且尊敬一個人的時候,就會表現出為他著想、謙讓的好品質,所以,當有人處處都讓著你、為你著想的時候,這個人就是值得被你尊敬和喜愛的。日本父母利用這個道理,讓孩子知道自己是被愛著的,同時也教會孩子換位思考的重要性,讓孩子學會謙讓。

2.快去玩吧!鼓勵孩子多與其他孩子玩

栗香是一位年輕的日本媽媽,她的女兒名叫芽衣,今年3歲了,上幼兒園近兩個月了。現在,每當芽衣被送到幼兒園要與媽媽分離的時候,她還是要哭幾聲,當媽媽走了以後,老師安慰幾句才會不哭。芽衣班上的其他小朋友早就沒有這種現象了,栗香覺得是女兒適應得太慢了,過一段時間就沒事了。

半個月後,栗香給女兒的老師打了一個電話,老師在電話裡說:「芽衣現在在幼兒園的表現特別好,特別活躍,話比較多,回答問題也很積極。」

聽到這裡,栗香鬆了一口氣,接著問道:「芽衣願意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嗎?」

老師回答說:「芽衣喜歡自己玩,對和小朋友一起合作的活動有點兒都不感興趣。比如,小朋友吃完飯了,我會讓他們到活動區玩玩具,通常都是幾個小朋友共同使用一個玩具框。芽衣吃飯比較快,基本上每次吃完飯後她不是圍著椅子轉來轉去,就是坐在椅子上發呆,就不願意到活動區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玩具,我叫過她好多次,她說不想去。等到活動時間結束了,響起搬椅子的音樂了,她就會快速地將自己的椅子搬到指定的位置。像那種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遊戲,她通常都會自己一個人站在一邊看著。」

聽了老師的話,栗香感到十分憂心,女兒不願意跟其他小朋友玩,不會與人合作,那麼,她將來走上社會以後又將如何呢?栗香問芽衣:「寶貝,你為什麼不願意跟小朋友們一起玩呢?」

芽衣卻回答說:「他們不喜歡我,不願意和我玩。」

後來,栗香就這個問題跟老師進行了溝通,老師說:「並不是小朋友們不喜歡她,好多次了,我把她帶到小朋友當中一起玩,但一會兒之後,芽衣就一個人走開了。她很少主動找其他人玩,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接觸,班上的其他人現在都已經有了自己的好朋友,形成了一個小圈子,可是芽衣融入不了這些小圈子裡。」

經過觀察,栗香發現,芽衣跟單個小朋友是可以玩到一起的。週末的時候,栗香經常帶芽衣和朋友的孩子玩,她玩得很瘋,跟親戚家的孩子也玩得很好。栗香帶著芽衣去奶奶家所在的小區玩,芽衣就變得不跟其他小朋友玩了,只是一個人玩兒。

栗香意識到,女兒並不是不跟別人一起玩,只有在面對一群人的時候,女兒才會不知所措。為了讓女兒更好地融入到集體當中,栗香想了一個辦法,她打算改變一下女兒跟班上同學的關係。

芽衣生日的那一天,栗香為了給她一個難忘的生日,把她班上的同學都請了過來。可是,同學都來了自己家裡,芽衣還跟在學校似的,自己一個人玩。看到女兒的表現,栗香知道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於是她組織了小朋友們一起玩的遊戲,有二人三腳的遊戲、過家家……

起初,芽衣不想參加,但栗香告訴她:「今天是你生日,大家都為你慶祝來了。你是主人,他們是客人,如果你也參加到遊戲當中,他們會很高興的,跟小朋友們一起玩,好不好?」芽衣點了點頭,然後就走到小朋友們中間去了。

遊戲的過程中,芽衣不得不和其他人合作,剛開始她還嘟著嘴巴,但一圈遊戲下來,她臉上的表情陰轉晴了。看到女兒臉上的笑容,栗香知道女兒在集體的遊戲中感受到了樂趣。

天色不早了,小朋友們都被爸爸媽媽接走了。芽衣有點不高興,栗香心裡卻很高興,因為她知道女兒心裡已經接受了其他人,所以女兒才會捨不得。

後來的一天,栗香打電話給芽衣的老師,想要瞭解一下女兒的情況,這次栗香聽到了老師話中的笑意。原來,生日過後,芽衣到了幼兒園再也不是看著別人玩了,她主動加入小朋友們的小圈子裡,而且相處得十分融洽。知道女兒的情況後,栗香總算鬆了一口氣,她知道,女兒再也不會一個人了。

一般而言,同齡人的一舉一動最能引起孩子的共鳴。日本父母正是利用了這一點,創造條件,鼓勵孩子多與其他孩子玩的,比如,栗香利用芽衣生日的機會,邀請了班上其他的小朋友,並通過集體遊戲的方式,讓女兒融入集體當中。

當孩子稍微大些以後,日本父母會鼓勵他參加各種類型的團體,如以興趣愛好、某項技能、社會服務、交流指南等為基本構成的團體,從而使孩子與他所在的團體融為一體,和其他人歡樂融洽地相處。

而在國內,獨生子女的家庭越來越多,家中只有一個孩子,致使這些孩子平時沒有玩伴,只能自己一個人玩。許多時候,父母不願意讓孩子跟別人一起玩,擔心孩子學壞,甚至有的父母擔心孩子感染細菌,導致孩子沒有與其他人相處的機會。

的確,孩子不跟別人一起玩,就不會被教壞,更不會感染細菌,但這樣能真正使孩子健康嗎?答案是否定的。如果孩子總是獨自一個人,最終只能導致他產生孤獨感。孤獨感是心理問題,屬於心理健康的範疇。這樣說來,父母阻止孩子的交往活動,其實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

孩子的交往活動,是父母必須重視起來的一項內容。如果孩子不願意與人交往,沒有同齡玩伴,那麼孩子就不會有集體意識,將來走入社會以後很有可能會無所適從,或封閉自己,自私、孤僻,或不尊重別人,任性、自傲。

因此,當孩子不願意跟別人一起的時候,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著想,父母不妨對他說:「快去玩吧!」鼓勵孩子多與其他孩子玩,既培養了他的集體觀念,又可以使他贏得一個好人緣。

慧言慧語

現在的獨生子女往往被稱為「蜜罐」中長大的一代。可是,本該甜蜜的他們竟然也有苦惱。孩子的苦惱,就是被父母密封在家裡,不能自由自在地跟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因為,父母擔心孩子會感染其他孩子的壞習慣,更害怕孩子遠離自己視線之後遭遇不可預測的危險。

不可否認,孩子在與其他孩子一起玩的時候,確實存在一些潛在的危險。但是,如果父母阻止了孩子的交往活動,對他的危害更大。所以,父母應該在提高孩子自我保護意識的同時,把孩子推出家門,鼓勵他多與其他孩子玩。

3.多參與集體遊戲,孩子就更懂合作

小澤亞莎是一名小學老師,她每次帶新班級總是希望營造和諧的班級氣氛,同學之間互相合作。

新的學期開始了,小澤亞莎和往年一樣,依然帶新入學的一年級。這些孩子大多都是家中的獨生子女,對於合作的意識還很弱,不管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還是在遊戲中,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小澤心想:「為了讓以後的教學活動更加順利,不如在學校開課之前,和孩子們做一些遊戲,讓孩子們娛樂的同時,學會與人合作。」

晚上回去,小澤想來想去,還是「兩人三腳」和「井口逃生」兩個遊戲比較好。因為,如果想在這兩個遊戲中獲勝,必須團隊合作才行。

第二天,小澤到了學校以後,直接去了教室,她把孩子們都叫到了外面。當小澤告訴孩子要玩遊戲的時候,他們的眼睛都閃著亮光,對將要進行的遊戲充滿期待。

第一個遊戲是兩人三腳。小澤先對孩子們進行了分組,然後用跳繩的繩子綁在孩子們的腿上。

遊戲開始了。起初的時候,每個孩子只顧著跑自己的,根本不顧自己的同伴,許多人甚至摔在了地上。遊戲的過程中雖然不時傳來抱怨聲和哀嚎聲,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之後,孩子們慢慢找到了訣竅,有了默契。有的組甚至健步如飛,享受著合作的樂趣。孩子們在遊戲的過程中,知道了團隊合作的重要,以及怎麼樣才能發揮團隊的潛力,從而創造出更大的成就與價值。

其實,一開始的綁帶子就是一門學問。孩子們的默契越來越好,口中一起數著「一二、一二」以保持步調的一致,防止摔跤。帶子鬆了也不要緊,孩子們調整過後出發。一路上雖然歪歪扭扭,但是彼此之間卻依然繼續扶持著。

遊戲結束了,小澤表揚了每一個人,雖然有輸有贏,但在她看來,孩子們不拋棄不放棄,雖敗猶榮。她相信,孩子們在這個遊戲中已經意識到了合作的重要性。

接下來進行第二個遊戲——「井口逃生」。8個人為一組。小澤把8個拴著細線的小球放到一個瓶身很大但瓶口很小的瓶子裡,每一次只能拉出一個小球。

小澤給大家講述了遊戲的規則,把瓶子比作一口枯井,每個小球代表一個人,8個人一起在枯井裡玩耍,突然之間,枯井中裡冒出了許多水,這時大家的逃生時間只有5秒鐘。

聽了遊戲以後,孩子們已經蠢蠢欲動了。但為了不出現之前抱怨連天的情況,小澤給孩子們一分鐘的考慮時間。孩子們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即8個人不能同時拉球。就在這個時候,一分鐘的時間到了,小澤喊了聲「開始」,在短暫的幾秒鐘裡,孩子們都猛地一拉,結果每8個小球都堵在瓶口,沒有一個人逃出來。

看到這種情況,孩子們都覺得十分遺憾。因此在第二次「逃生」即將開始的時候,他們終於忍不住說出了自己的想法。經過討論,孩子們表示要合作起來,為此他們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按照一定的次序「逃生」。就在這個時候,小澤喊了聲「開始」。這一次,孩子成功地從枯井中逃了出來。

看著孩子們高興的樣子,小澤趁熱打鐵,讓孩子們把兩個遊戲蘊含的道理總結一下。孩子們經過討論,最終總結出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要學會積極合作,不要總是以自我為中心,獨斷專行。

在未來日子裡,孩子們也確實照做了。現在,小澤所帶的班級氣氛明顯好過其他班級,經常受到校領導的表揚,小澤別提有多開心了。

現代社會講求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合作和集體的智慧,而不僅僅是個人的才能。對孩子而言,他只有學會與人合作,才能在未來的社會中佔有一席立足之地,也才能獲得發展。所以,日本父母十分注重培養孩子與人合作的能力。上述案例中,小澤亞莎培養學生們與人合作的能力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在日本,孩子特別是家裡的獨生子女,缺乏與別人共同遊戲的機會,處理事情常常以自我為中心,表現出沒有合作意識、不合群的特點。對此,日本父母經常為孩子創造與同伴在一起的機會,組織一些集體遊戲,從而使孩子在集體遊戲中學會與人合作。

對孩子來說,遊戲是一項重要的課目。日本父母正是瞭解了這一點,才會十分注重在遊戲中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在遊戲的過程中,日本父母會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團結合作的精神。比如,把孩子分成幾個小組,然後選擇需要團結合作才能完成的遊戲讓孩子進行比賽,比賽完以後對遊戲進行分析,哪些孩子獲勝了,為什麼?哪些孩子失敗了,為什麼?讓孩子知道,只要服從了集體的利益,雖敗猶榮。

在集體遊戲中,孩子可以親身體驗合作成功的快樂,與同伴間有更多的交流與協商的機會,這不僅僅可以提高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同時還會深化他對合作意義的認識。

與人合作的能力是孩子將來適應社會、取得成功的重要能力之一。對於怎樣讓孩子學會與人合作,或許父母已經跟他講了很多關於合作的大道理,但往往沒有什麼成效。倘若父母能夠換一種方式,在闡述自己教育的意圖時,用孩子樂於接受的遊戲的方式,那麼,孩子很容易就能明白與人合作的道理,而且記憶會是非常的深刻。

所以,父母應該像日本父母那樣,不讓孩子一個人獨自遊戲,空閒的時候,讓孩子約他的夥伴們一起玩玩遊戲,讓他在集體遊戲中真真切切地感受與人合作的奧妙。

慧言慧語

集體遊戲最能促使孩子學會團結協作。與很少與人來往的孩子相比,經常玩集體遊戲的孩子要更加大方,更加敢於當眾表演,更能和別人玩到一起。

每個孩子都來自不同的家庭,各自帶來了自己家庭的習慣。集體遊戲使他們走到了一起,在一起玩的時候互相交流,彼此間進行分工合作,自覺地服從一個規則,如若不然,就會被轟出遊戲圈。孩子最害怕的一件事就是被別人孤立。因此,集體遊戲不僅僅是一種社會性生活,其中更有培養孩子團結合作的環節。

4.拼養孩子,把孩子集中在一起養

秀榮的表姐國香旅居日本好多年了,一個月前,秀榮出差去了日本,利用工作之便去了一趟表姐家。國香離家多年,忽然見到親人,所以顯得十分開心,領著秀榮逛街、去健身房、唱卡拉OK,而且還用一下午的時間煲了一鍋美容湯,一連3天都是如此,秀榮不禁有些疑惑。

因為秀榮自來了日本以後,一直都沒見到表姐的女兒美美。美美今年5歲,由於爸爸忙於工作,所以美美一直都是由做家庭主婦的國香在帶。前兩年,每次跟秀榮通電話的時候,國香一直抱怨,說照顧女兒十分麻煩,一點空閒的時間都沒有。現在,國香怎麼有這麼多的時間了啊?

在秀榮的一再追問下,國香有些神秘地說道:「日本現在特別流行拼養,每一位媽媽都能得幾天清閒。」

「拼養?」秀榮一臉不解,因為她聽說過「拼房」、「拼車」、「拼吃飯」,這個「拼養」嘛,倒是第一次聽說。

「這你就不懂了吧?其實,拼養跟拼車一樣,既簡單,又實用。把小區裡的孩子都集中起來,一起玩遊戲,一起做作業,一起吃飯,由媽媽們輪流照顧。不然的話,我哪有時間陪你啊。」

聽了表姐的話,秀榮才知道,在日本,許多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孩子在家沒有玩伴,逐漸變得沉默,為了讓這些孩子多交一些朋友,媽媽們這才想出了「拼養」的辦法來。如此一來,孩子有了玩伴,媽媽們則省去了不少麻煩,同時也有了更多的空閒時間。

秀榮對這種養孩子的方式感到很好奇,而且也很想念美美,於是就讓國香帶她去看孩子。

這幾天,孩子們都在江崎夫人家,秀榮和表姐去的時候,正好是午飯時間,只見9個差不多大的孩子圍坐在餐桌旁邊,專心致志地吃著碗裡的飯,一點都不挑食。看到這種情形,榮秀說:「這讓我想起了國內的孩子,每頓飯都要有家長追著、哄著、勸著、餵著,才不情不願地吃一口,一頓飯總是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

國香笑著說:「以前美美也是這樣,挑食挑得厲害,可是自從『拼養』以後,不挑食了,而且胖了好幾斤呢。」

有了玩伴以後,孩子們變得不再黏媽媽了,吃完飯後就在一旁玩積木,而媽媽們則坐在客廳裡聊天,享受下午的美好時光。

不一會兒,美美就跑到國香面前,委屈地向老媽噘著小嘴告狀:「媽媽,紀子搶我的積木。」秀榮在一旁不禁有些擔憂:「是啊,雖然『拼養』使孩子有了玩伴,但是隨之而來的還有矛盾,如果處理不好,勢必會影響到大人們之間的交情。」

沒想到,國香不慌不忙地說:「媽媽不是跟你說過嗎?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要和小朋友們和平相處哦。」在媽媽的勸導之下,美美又高高興興地跑到小朋友們中間去了。

面對秀榮的疑惑,國香說:「拼養不僅解決了孩子沒有朋友的難題,還教會了孩子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所有的這些都有利於培養孩子與人合作的能力,而這將是貫穿他們一生的能力。」

因此,在同樣只有一個孩子的情況下,日本媽媽不會像中國媽媽那樣,將孩子保護在自己一方小天地內,而是將孩子們全部聚集起來,讓他們一起吃飯,一起睡覺,一起玩。這樣一來,孩子們生活在一個大家庭裡,不再以自我為中心,懂得與其他人和平相處、團結合作。

在國內,「拼房」、「拼車」十分普遍,但你聽說過「拼養」嗎?在日本,「拼養」是再普通不過的一件事了。

現如今,日本絕大部分的家庭都是「核」家庭,也就是家庭成員只有夫妻和一個孩子,因此孩子往往由年輕媽媽一人來帶。於是,孩子年齡相仿且住得比較近的年輕媽媽就結成了一個小同盟,互擔心理上的壓力及煩惱,共同解決育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拼養」可以使同盟媽媽們共享資源,節約開支;向比自己更優秀的媽媽學習;擴充自己的交際圈。當然,這些僅僅是對日本媽媽的好處,對孩子的好處還不僅於此。

一個團隊,勢必會發生矛盾。一個優秀的團隊,隊員之間也會發生矛盾,不過,與普通團隊不同的是,這些隊員知道如何解決矛盾。而「拼養」正是教會了孩子如何解決矛盾。

孩子們聚在一起是一個學習的好機會,雖然可能會產生一些矛盾,但這正是孩子們學習如何解決矛盾的過程。尤其是現在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女,家中只有一個寶貝,孩子很難學會與人合作、與人相處,所以日本媽媽挖掘了一條更有利於孩子成長的養育方式,即「拼養孩子」。

在「拼養」的過程中,當孩子之間發生矛盾的時候,只要沒有威脅到孩子的人身安全,日本媽媽絕不會出手,而是讓孩子在相對安全的環境下自己解決問題,培養孩子集體意識。比如,上述案例中,美美的積木被紀子搶了,面對女兒的委屈,國香不僅沒有主持公道,反而讓女兒自己解決,最後,美美和小朋友們快樂地玩在一起了。

在中國,一些年輕的三口之家中,媽媽獨自一人承擔著育兒的辛苦,不要說逛街、休閒了,就連喘口氣的時間都沒有。對此,中國的年輕媽媽不如試著與其他媽媽結成同盟,省力、省時、省神的同時,讓孩子與其他孩子一起,培養他的集體意識。

慧言慧語

孩子如同沒有深深紮下根的小樹,當母親一個人扶著的時候,只要一遇風就會搖晃;當父母兩個人扶著的時候,小樹雖不至於遇風就搖晃,但還經不起大風;當再加上鄰居和朋友的力量時,小樹苗的生存環境就會變得更加穩固,長得更加茁壯。

需注意的是,父母在與人結盟的時候,最好選擇相互瞭解、相互信賴的人合作,比如,老同學、親戚、朋友等,也可以事先簽訂一份「拼養協議」。

「拼養」有利於培養孩子的集體意識,可以使父母省時又省力,但這並不表示孩子不需要父母的關愛了。父母必須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切莫讓孩子在情感上過度依賴小夥伴。

5.會與人合抬桌子嗎?幼兒園的入學考核

在東京的時候,張萌發現,日本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要通過「考試」,只有通過考試的孩子才能入園,比中國嚴格多了。

張萌之所以知道入園要「考試」,是源於她陪鄰居、首次當媽媽的舞籐帶著她的女兒秋奈去幼兒園報名時看到的情形。那天,幼兒園的門口站了100多名孩子,幼兒園的老師按照來的時間的早晚,給孩子們都編了號,10人為一組。由於她們去得比較早,所以秋奈被編為6號。

考試正式開始的時候,老師把1到10號的孩子們帶到了一個房間裡,而他們的爸爸媽媽則可以透過一面透明玻璃牆看到房間裡面的情況。張萌看見房間只擺了一張長方形的桌子,跟家裡的餐桌差不多大小。

只聽到老師說:「小朋友們,現在你們一起把桌子抬到隔壁的房間裡,好不好?」小朋友們都高興地說好,然後就開始一起抬。

可是,不知道什麼原因,秋奈一直沒能擠到桌子旁邊。最後,其他小朋友一起把桌子抬了起來,而秋奈卻一直幫不上忙,所以只一個人站在原地,動也不動,不知道如何是好。

幾分鐘後,合抬桌子的活動結束了,只見老師大聲喊道:「誰是6號的家長?」舞籐趕緊走上前去。只聽老師說了一句:「帶回去吧,不予錄取,明年再來!」

舞籐當時就傻眼了,問:「為什麼呀?」

老師沒好脾氣地答道:「從小就沒有團隊合作精神,真是沒家教,這樣的學生我們不要。」

舞籐被老師羞辱得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只好帶上秋奈,招呼上張萌,灰頭土臉地回去了。

因為入不了幼兒園,舞籐只好抽時間照顧秋奈,十分不便。之後的一年裡,舞籐在家裡重點培養秋奈的團隊合精神,因為她擔心女兒來年依然無法通過幼兒園的「考試」。

第二年,張萌回到了中國,沒能親眼看到秋奈的考試,但是通過電話從舞籐口中得知,第二年的入園考試竟然不是合抬桌子了。關於是什麼新內容,舞籐詳細地解答了張萌的疑問。

原來,小朋友們也是被帶到一個房間裡,只是房間裡擺放的不是一張桌子,而是一個茶桶;一個裝有冷白開的水瓶;5個外觀與外形各不相同的茶杯——有的難看,沒有圖案;有的好看,上面繪有好看的卡通漫畫。

同樣是一次進去10個孩子,只是他們被分成了兩組。幼兒園的老師先讓其中一組的5個孩子人坐下,然後讓另外一組5個孩子給坐下來的孩子泡茶、送水喝。

在此期間,老師一直在觀察泡茶、送水這一組的5個孩子,看他們有秩序地排隊,誰會去搶外觀漂亮的杯子。另外,在倒水的時候,他們會不會將水灑到桌子上或者地上,如果真的灑了,是否會馬上擦去,或者告訴後來的孩子注意地上的水。

老師當然也會觀察坐著的5個孩子,看他們是主動站起來、用兩隻手去接茶杯並道謝,還是被動地坐著,等別人把茶杯送過來,並享受別人給他們的服務。

這個考試很簡單,很容易就能看出哪些孩子沒有通過「考試」,被淘汰有近七分之一的孩子。這一次,秋奈做得非常好,順利地通過了測試,這讓舞籐長長地出了口氣。

日本有這樣一句話:「培養國家人才不是要從小學、中學或大學開始,而是要從幼兒園開始!」通過秋奈入園考試這一件事,張萌才深切地感受到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

日本人就是這樣塑造團隊合作精神、塑造民族的凝聚力的。由此可知,日本的國力完全是教育出來的。

而中國父母,並沒有刻意地從小就培養孩子的團隊合作精神。有的中國父母,聽說學校裡有集體活動的時候,就會對孩子千叮嚀萬囑咐:「寶貝,別把自己搞得太累,弄得衣服髒兮兮的。」其實,這是反團隊合作的教育。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總是不能跟別人擰成一股繩,最終只會成為一盤散沙。

日本父母則不同,他們十分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愛心,使其克服孤僻的心理障礙。責任心與愛心,是團結合作精神的必備因素,所以日本父母平日裡十分注重培養孩子的這些素質。比如:交給孩子一項任務,讓他很盡責地完成;對有困難的小朋友要有同情心,並給予幫助。對於性格比較孤僻的孩子,日本父母首先會消除他與其他小朋友的疏遠感,讓他真正參加到小朋友們的中間,然後再進一步培養他團結合作的精神。

團結合作精神的核心並不只是混在孩子堆裡一起玩,混進去只是第一步。在孩子堆裡貢獻自己的能力、尋找快樂,這才是最重要的。當孩子在集體活動中出了力時,父母要肯定他的成績,讓他明白,由於他的出力,團隊取得了一個成績。由於得到了肯定,孩子自己也會感到滿足。

如此一來,在今後的團隊活動中,孩子會變得自覺,成為活動的積極分子,知道自己所做的價值。這樣的人,懂得運用團隊的力量完成自己的事業,實現自己的價值。

慧言慧語

對孩子的教育中,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培養孩子的自我精神和能力,二是培養團隊的適應能力。自我精神和能力強的孩子能在團隊中如魚得水。由此可以得知,兩者相輔相成,並不矛盾。

孩子團隊精神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團隊有學校團隊、家庭團隊,甚至是鄰居團隊。父母要時時注意孩子的奉獻能力,使其在團隊活動中尋找滿足。

融入團隊並適應團隊的能力是一項實實在在的能力。如果孩子從小就有團隊合作的意識,那麼,家庭教育就會變得簡單,因為孩子在團隊中有自我教育和學習切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