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愛讀書的孩子,不會變壞 > 能力11|關於親情 >

能力11|關於親情

「滑世代」疏離?如何讓孩子懂得父母柔軟心?

「為什麼大人只會叫我們看書,自己卻看電視、玩手機。」

孩子直接地大聲抱怨。

「老師,我的孩子都不讀書,每天只會追星,讓我很擔心……」

「老師,我的孩子假日不是組團逛街,就是看電視,怎麼辦?」

「老師,我的孩子常常嘟著一張臉,和他說話,一副不想搭理的樣子!」

望見父母憂心忡忡、不知如何是好的模樣,我無法袖手旁觀、置之不理:「我願意幫忙!你們可以告訴我孩子的實際情況,讓我找時間和他聊聊嗎?或許效果會挺不錯的喔!」

當我說完,父母總是緊緊握住我的手心,那股傳入心扉的暖意讓我感受到,父母對孩子殷殷企盼是如此動人的深情!

「誰是怡慧老師?找我來要做什麼?」孩子們初來辦公室時,因為狐疑與困惑,通常不太友善。

「沒事啦!老師只是聽說你特別熱心、有想法,希望你能接受我的採訪,讓調查問案的結論能更接近青少年的想法,可以幫忙嗎?」我語調輕鬆地問。

「老師說一說我能幫什麼。」孩子臉色和緩,答話依然簡潔。

「我想用問卷簡單調查:你們平常喜歡從事什麼休閒活動,花多少時間閱讀、上網?喜歡的偶像類型?你要不要邀請好朋友一起來?讓老師的研究數據更準確!」

總覺得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還是先得讓他們感覺到我們是友善的、可親的,揪團填問卷、送好禮的方式,或許能營造「沒事來哈啦」的氛圍,也會拉近師生間的距離。

「老師,我找幾個好朋友來了……」

「老師桌上好多小零食,看起來好好吃,我們可以吃幾塊嗎?」

孩子們看到食物時,垂涎三尺的可愛表情,讓我忍不住全都拆封:「老師辦公室除了課本、作業本外,還藏有許多好吃的小零食、餅乾,以後肚子餓了,都可以來找老師解饞。」

孩子們一陣歡呼,還要我蓋手印,不能耍賴。然後,拿起餅乾,有些靦腆、有點開心地吃了起來。

「老師,你該不會只是想找大家來吃零食吧!別忘記你的調查問案……」機靈又有義氣的孩子突然點醒了我。

「看來迷煳大師很需要你這個好助手呢,否則,調查問案可能會從此石沉大海了!」我邊誇他,邊把問卷拿出來,請他們填寫。

孩子很認真地把真心話寫下來,我歸納出幾個共識來:最崇拜的人幾乎是外表俊美、能歌善舞的年輕偶像;最喜歡的休閒活動大多是打球、逛街、打電動;好朋友的類型具備懂得我的心、瞭解我的個性、願意挺我之類的人格特質;父母、師長的形象看起來不太理想:不是古板就是嘮叨,不是暴躁就是冷漠。

最可怕的是,「滑世代」的孩子把時間留戀在虛擬世界中,幾乎不閱讀,更不會把零用錢拿出來買書。

最令我難過的是,我們的愛為什麼進不了孩子們的心?我們的情為何無法傳達真正的關懷與善意?

「為什麼老師和父母在你們眼中都是反派人物呀?」我感慨地問。

「老師,不要難過啦,你是例外。」孩子尷尬地回話。

「不是每個大人都願意聽我們把話說完,難道閉嘴的永遠是我們?」

「父母、老師說的話,自己也不一定做得到。叫我們看書,自己卻看電視、玩手機。」

「自己說話態度差、語氣壞,就說自己是用心良苦;我們態度差、語氣壞,卻是無藥可救,太奇怪了吧!」

「有時候,溝通是一種感覺。你尊重我,我當然樂意配合;你不尊重我,我也沒什麼好互動的。」

孩子話說得直率,語氣也有些火爆。看來親子間如何好好溝通這個話題,值得我們認真聊聊。

「你們有沒有想過,哪個父母一生下來就有當父母的天分?當父母也需要努力學習的,過程或許會出錯,表現也會不理想,但每個人都想要好好學習,不是嗎?你們需要理解,父母難道就不需要孩子溫暖的支持嗎?試著想想,你們的阿公、阿嬤,誰不是用鐵的紀律來教導你的父母,但父母卻嘗試用愛的教育來對待你們。他們也很努力翻轉自己的生活經驗,用不同的方式來愛你們,只是,親愛的你們,給過父母熱情的掌聲或回饋嗎?你們和朋友可以同甘共苦,卻不願和父母溝通、交流。噓寒問暖是愛,疾言厲色也是愛,不管你喜歡哪一種,都應該誠心地與父母溝通,讓父母有時間、有機會成為更好的父母。」我語重心長地和他們分享著。

孩子的臉色漸漸柔和起來,或許他們的內心深處曾思考過自己和父母的關係,該如何破冰、該如何加溫。

此時,應該是把書拿出來,請孩子回家閱讀的好時機了。

「同學們,愛真的要及時,親人間沒有不能和解的事!只有把愛化成行動,才能讓你和父母的生命更親近、有共鳴。

「老師桌上這些書,都很適合你們利用晨間時光,趁著陽光正好,花個十分鐘來閱讀,不知道你們願意嗎?你們看哪本書順眼就拿去讀;看哪篇不好看,就跳著看,閱讀不一定要從第一頁開始讀起喔!別忘了,如果餓了,就找老師品嚐些小零嘴;看完書後,再組團找老師聊聊,好嗎?」

孩子拿起喜歡的書,和我揮手說:「期待再相會。」就一溜煙地跑走了。不知孩子能感受到我喜歡他們嗎?可別因為我要他們晨讀,就從此消失不再出現……

「老師,我肚子餓了……」

「老師,我肚子也餓了……」

孩子們有默契地用「肚子餓了」的另類方式,來告訴我:他們回來了。看到孩子手上拿著書,嘴上喊著餓的俏皮模樣,我忍不住從冰箱拿出好吃的甜點。「最近才買的日本銅鑼燒,好吃又漂亮,一起分享吧!」

「老師,前幾天媽媽看到我在翻閱龍應台《目送》,突然誇了我『你好厲害』之類的,眼神還很溫柔,讓我很吃驚。或許,媽媽真的蠻關心我的,過去我有點誤會她了。」

「老師,我看完劉梓潔《父後七日》後,突然想寫紙條告訴爸爸,『謝謝您的照顧,有您這樣的父親很快樂。』沒想到,爸爸看完後,竟被我瞄到他的眼睛紅紅的!其實他也是很溫柔的人。」

「老師,張大春的《聆聽父親》故事情節很特別,認真讀起來,很有收穫。媽媽叫我看完,順便借她看。老師,可以借媽媽吧?」

「老師,廖玉蕙編選的《親情故事集》,該不會是我們來之前就挑好的經典文選?姐姐說一般人不會看這類的文章,除非有高人指點……」孩子故意調侃我。

我既感動又感慨地說:「年輕時,我對父母說話常有忤逆,態度多有叛逆,反應也時而冷淡。黃春明的《兒子的大玩偶》裡的片段,讓我的偏見與自我從閱讀中消弭,體會父母含蓄卻愛子情深的心意。老師年歲漸長後,每次回老家,見到父母日漸佝僂的身影,不能隨侍在側的懊悔、難過、悲傷,更是難以言說。如今,能賴在父母身邊當一天小小孩,吃一頓父母親手做的古早料理,都是生命最奢侈的幸福了……」

窗外的晚風吹進熱鬧的辦公室裡。徐徐涼涼的氣息,陪襯著孩子天真爛漫的笑容,期待未來他們開始感知父母之情的溫暖;能理解父母的付出,用更溫柔的方式與家人互動情感。

小小的斗室承載著不同書籍的力量,讓許多人的感情回歸到樸實無華的世界流轉著,文字的馨香果真令人醺醉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