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 > 第7章最初幾周的一般護理 >

第7章最初幾周的一般護理

寶寶出生後,好多事情一下子發生了,寶寶要開始適應離開子宮的生活,而你則要適應有了這個小傢伙之後的日子。這個時候,瞭解會發生什麼,懂得寶寶的行為,會讓你更輕鬆、更舒適地進入育兒的角色。

新生兒的早期變化

新生兒出生後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瞭解你的寶寶,其中相當一部分就是要珍惜這些轉瞬即逝的變化。

呼吸模式和聲音

觀察新生兒的呼吸。你會發現寶寶的呼吸方式是不規律的,呼吸節奏長短不一,偶爾還會有一聲深深的歎息,甚至還會有10~15秒的呼吸停頓,讓人十分擔心。隨後,呼吸會變深(你也會鬆一口氣)。然後這個呼吸模式會再次循環。這叫做「間歇性呼吸」,這種不規律的呼吸模式在出生頭幾周是非常正常的。滿月時,呼吸就會規律很多。寶寶越小,越不足月,呼吸就越不規律。

第一次"感冒」。新生兒的鼻腔通道很窄,所以哪怕是很微小的堵塞都會導致呼吸不暢。你可以把它看做是寶寶的第一次「感冒」。雖然寶寶的呼吸聲很響很混濁,但這一般不是因為感染。新生兒的鼻腔容易塞進--些東西,如毯子或衣服上的絨毛、灰塵、殘餘的乳汁或香煙、香水、頭皮肩、噴霧等環境刺激物。鼻子不通氣會導致呼吸困難,因為新生兒只能靠鼻子呼吸,還不能用嘴巴呼吸,所以他們只能用力地用鼻子獲取更多的空氣。新生兒噴嚏多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要清空鼻腔,而不是因為感冒,他們只是試著清清自己的鼻子。

窒息。寶寶在子宮裡的時候肺部

充滿了黏液。大多數黏液在分娩過程中被擠出了肺部,或出生後由醫生吸掉。剩餘的黏液會不時地湧到寶寶的喉嚨口,然後寶寶會把它們咳出來。寶寶會短暫室息,嚥下多餘的黏液,然後就沒事了。讓寶寶側躺著,防止黏液淤積在喉嚨口。

呼吸_雜。新生兒的呼吸除了不

駿_

清清小鼻子

你可以幫寶寶呼吸得更順暢,以下是可以用到的方法。

參寶寶醒著時,讓他趴著,頭朝向一邊。這種姿勢有利於讓喉嚨口的唾液向外流,空氣更容易流通。

*讓寶寶的睡眠環境盡可能遠離絨毛和灰塵。移走寶寶周圍容易堆積灰塵的東西,如羽毛枕頭,毛絨玩具和有毛的禮物。(如果寶寶沒有鼻塞,就沒必要大動干戈。)*讓寶寶遠離容易刺激鼻子的東西:香煙、塗料、尾氣、浮塵、香水和頭皮屑。不要在寶寶的房間裡吸煙,這是最常見的嬰兒鼻腔刺激物。

*清空小鼻子。用鹽水噴霧或鼻腔滴劑軟化寶寶鼻腔內的分泌物,刺激寶寶把分泌物從後往前推,然後用球形的嬰兒吸鼻器將分泌物吸出。這種吸彝器可以在藥店買到。(參見第653~654頁有關清鼻子的方法。)平穩以外,還會有比較嘈雜的聲音。還沒滿月的那段日子,你可以聽到寶寶喉嚨裡的汩汩聲和胸腔裡的卡嗒聲。他看起來很好、很高興,只是呼吸聲有點吵。這不是感冒,因為這些症狀很少是由感染引起的。

快到滿月或第二個月時,寶寶經常流很多的水,多得沒法順利地吞下去。有些口水就積在喉嚨口,空氣經過時就發出汩汩聲。把手放在寶寶的背上或胸部,你就能聽到和感到一種卡嗒聲,其實這種聲音不是來自胸部,而是來自空氣經過喉嚨時產生的振動。

當寶寶學會很快地吞嚥口水的時候,這些聲音就會消失。

你會注意到寶寶睡覺時比較安靜,那是因為睡眠時唾液分泌比較少。寶寶不會被這些分泌物窒息,最終他會學會吞嚥。無須用藥。

正常的聲音。新生兒絕不是沉默的,即便是在睡覺的時候。大多數聲音是由過多空氣過快通過乃、小的鼻腔引起的。我們最喜歡的寶貝聲音是這些:空氣通過積滿唾液的喉嚨時發出的汩汩聲,如果伴隨著鼻塞,就變成了呼哧聲和汩汩聲的結合。一個飽嗝穿過嘴裡或鼻子裡的黏液時,會發出嘎的一聲,如果有氣泡湧起,就是噗的一聲。當空氣和唾液競爭同.一個地方時,呼吸聲裡會出現咕嚕咕嚕的聲音。

止不住的哭聲

有時候,寶寶之前還好端端的,卻突然無緣無故地哭了起來,怎麼安慰都沒用,而且也不是腸痙攣。在找醫生之前,先做做下面的檢查。

*寶寶是不是得了什麼急性病?出現下列兩個症狀是讓人擔憂的:持續嘔吐,全身發白。如未發現這些跡象,寶寶看起來也不是生病的樣子,那麼繼續下面的步驟,再確認要不要找醫生。

*寶寶疼嗎?解開他的衣服,觀察以下幾個方面:寶寶的四肢能正常活動嗎?有沒有發現任何不正常的腫塊或腫脹?如果寶寶最近從高處掉下來過,這些觀察都是很重要的。如果有問題,請咨詢醫生。

腹股溝是否有腫脹?如果有,說明有腸痙攣引發腸內問題,需要看醫生。

c寶寶的肚子是否又緊又脹,一邊要比另一邊腫?這些跡象,加上突然的腸痙攣,說明腸內可能有問題。急性發作時通常伴隨著持續嘔吐和虛弱、病態的身體症狀。記得要在寶寶平靜的狀態下去感覺他的肚子,因為寶寶哭泣時經常吞進空氣,肚子會比較緊繃。

c寶寶身上是否有看起來很像

燙傷的尿布疹?這是非常疼的。(請參看第108頁對尿布疹的治療。)*是否流膿鼻涕?這常常是耳朵感染的信號。(請看第668頁的處理技巧。)*寶寶是不是要大便?

*寶寶是不是牙齦腫脹,口水特別多?他可能是出牙期疼痛。(見第318頁和第496頁。〉*寶寶的手指或腳趾上是否纏上了頭髮?小心地將頭髮摘下來。

如果你沒有發現上述問題,也沒覺得需要立即叫醫生,繼續下面的步驟。

*你有沒有讓寶寶吃什麼可能讓他肚子不舒服的東西?如果是母乳餵養,你在幾個小時之內有沒有吃容易脹氣的食物?(見第150頁。)如果喂的是奶粉,你有沒有換另外一種?你有沒有讓寶寶吃從沒吃過的固體食物?(見第267頁有關食物過敏的內容,以及第387頁有關給寶寶排氣的內容。)*寶寶只是煩躁不安?如果你沒有找到任何醫學、身體以及過敏的原因,試試下面的安撫技巧。

用背巾把寶寶帶出去散散步。C給寶寶按摩,尤其是肚子部位。

嬰兒按摩。(見第91頁和第401頁。)如果上述建議既不能讓你找到原因,也起不到安撫作用,請教你的醫生。(關於這方面的更多信息,請看第377~386頁。)睡覺時,原本很窄的呼吸道放鬆下來,就變得更窄了,於是每一次呼吸聽起來都像是音樂,偶爾還會有呼嚕聲或歎氣聲。有時候還能聽到好像鳥鳴的有趣的唧唧聲和吱吱聲。享受這些聲音吧,因為它們很快就沒有了。

打嗝。所有的寶寶都會打嗝,在子宮裡和在外面都一樣。嗝經常是一個接一個。我們不知道原因何在,但打嗝對寶寶沒什麼妨礙。在打嗝間隙給寶寶餵奶一般能解決這個問題。

嬰兒的排泄模式

大便的變化。寶寶的大便會從黑色變成綠色,再變成棕色,最後到黃色。出生頭幾天,大便是一種黑色、像焦油似的黏稠物質,這就是胎糞,由嬰兒腸子裡未消化的羊水殘留物組成。嬰兒會在出生後24小時之內排出胎糞。如杲沒有,請告訴你的醫生。快到一周時,寶寶的大便會變得沒那麼有黏性,顏色也會變成棕綠色。一兩周後,大便應該變成黃棕色,以後基本上保持這個顏色。

吃母乳和吃奶粉的比較。吃母乳的寶寶和吃奶粉的寶寶大便是不同的。如果你的寶寶是吃母乳的,一兩周後,當寶寶吸收了很多富含脂肪的乳汁後,他的大便會變黃,像芥末一樣,並且其中會有一些小顆粒。(請看第114頁對母乳成分的討論。)因為母乳天然具有促進排便的作用,所以吃母乳的寶寶大便更頻繁、更軟,顏色也更黃,還有一種並不難聞的酪乳的氣味。

吃奶粉的寶寶大便少一些、硬一些,顏色較黑綠,還有一股令人不太舒服的味道。當寶寶大便的顏色通常都是芥末黃的時候,只要他看起來狀態很好,偶爾來一次偏綠的大便也沒什麼問題。

大便頻率。不同的寶寶大便的頻率相差很大。前面已經說過,吃母乳的寶寶比吃奶粉的寶寶大便更頻繁。有的寶寶在吃奶之後或吃奶過程當中就會排便。頭幾個月,你在餵奶之後幾分鐘內經常能聽到流質大便發出的汩汩聲。偁爾出現水樣便(你可以把它稱為爆炸性大便)是正常的,不要與腹瀉混淆。(如果你擔心,可以讀讀第674頁有關腹瀉和脫水的相關內容。)新生兒只要奶水充足,一般每天都會有2~5次大便,但一天1~2次也是正常的。個別時候,甚至兩三天沒有大便都算是正常,但僅限於出生後一兩個月內。不到兩個月的母乳餵養的寶寶,若大便稀少,說明很可能奶水不足。

大便中的血。寶寶偶爾會有很硬的大便,突然之間又會變成「爆炸性大便」,這會對直腸造成輕微的撕扯,稱為直腸潰瘍。如果你注意到寶寶尿布上有幾點鮮紅的血斑,或大便裡有血,可能就是因為直腸潰瘍。

濕尿布的變化。頭幾周寶寶的尿是非常淡的,就像水一樣。幾周之後,尿液會變成琥珀黃色。頭幾周寶寶一天濕兩三次尿布是正常的。之後寶寶一天至少濕6~8次尿布(你可以用四五個紙尿褲)。

紅顏色的尿是怎麼回事?在頭幾周,看到尿布上有橙黃色或紅色的斑點,可能會讓你嚇一跳,因為看上去很像血。這些紅斑是由一種叫尿酸鹽的物質引起的,是新生兒尿液中的正常物質,在尿布上看起來就是橙紅色。

新生兒的身體

體重的變化。出生幾周內,新

生兒的體重一般會比出生時減輕170~280克,約占體重的5%~8%。這是因為新生兒出生時會「攜帶」著特殊的液體和脂肪,以度過媽媽的乳汁開始正常分泌前的那段困難時期。體重減少多少取決於以下幾個方面。

個子較大的寶寶擁有的液體和脂肪多,因而失去的體重也多。喂得多的寶寶和跟媽媽待在一起的寶寶減輕的體重最少。如果你跟寶寶待在一起,每兩小時喂一次奶,高能董的乳汁就會很快開始正常分泌,寶寶減輕的體重也就越少。第一周不跟媽媽在—起的寶寶,或每三四個小時才喂一次的寶寶,體重流失得最厲害。

正常的腫塊。用手撫摸寶寶的頭部,你會發現很多不平的腫塊和凸起,尤其是在頭頂、後腦勺和耳根處。這不僅是因為經過分挽時的擠出。嬰兒的頭骨包括了很多小骨頭,此刻還沒有連接起來,有待於腦部的發育。到了第二年,寶寶的頭摸起來就光滑多了。

另外一個正常的腫塊是嬰兒胸部中央的硬塊,剛好位於肚子上邊。這是胸骨的末端,有些寶寶身上會突出好幾個月。到了第二或第三個月,你還會發現寶寶的後腦勺和脖子周圍有幾個豌豆大小的腫塊,這些都是正常的淋巴結。

腫脹的陰囊。睪丸最初是在腹腔內部形成的,通常在產前才會擠過腹股溝落入陰囊。(偶爾會有一個或兩個睪丸不會落到陰囊裡,但以後會落下來。如果寶寶一週歲時睪丸還未落下來,可以接受激素或手術治療。)睪丸落入陰囊時經過的腹腔壁的開口通常是關著的,但有時候這個通道還開著,液體就會在睪丸周圍堆積,形成陰囊積水。這種腫脹對寶寶沒有什麼影響,通常在一週歲時會自行消退。在給你兒子檢查身體時,醫生會用一支小手電筒照在寶寶的陰囊上,檢測裡面積水的多少以進行診斷。

偶爾有一小段腸子會穿過這個開口進人陰囊。這叫做腹股溝疝。陰囊積水是圓且柔軟的,而腹股溝疝感覺要硬一些,呈楠圓形,拇指般大小。這種腫塊通常會在寶寶睡覺或放鬆的時候退回到肚子裡去,而哭的時候又伸出來。若有這種情況發生,請告訴你的醫生。腹股溝疝需要一個小小的外科手術進行修復,通常無須在醫院過夜。

少之又少的情況是,這一段腸子卡在陰囊裡,這時候要立即進行外科手術以防止傷到腸子。如果腫塊越來越大,越來越硬,顏色越來越深,很痛,或者寶寶不斷嘔吐,肚子痛,這時要立即給醫生打電話。

陰塍的腫塊。女寶寶的陰唇腫脹跟男寶寶的陰囊腫脹是一樣的。有時候卵巢會移到陰唇部位,就像一個會移動的彈珠,貼在皮膚下面。遇到這種情況要告訴醫生,他會安排一個小小的外科手術讓卵巢復位。

腫脹的胸。由於出生時體內有大貴來自母體的泌乳素,嬰兒的胸在幾周之內可能會變得腫脹、堅硬,有時甚至可能流出幾滴乳汁。這是正常的生理變化,對男寶寶和女寶寶來說都一樣。幾個月之內,胸部的腫脹就會消退。

封閉的陰道。女寶寶到了一兩歲時,陰部那道狹長的縫隙可能會閉合。在嬰兒的例行身體檢查中,要把這種情況告訴你的醫生。這叫做陰唇粘連,因為陰道開口兩邊非常接近,以至於開始長在一起。這不會讓寶寶有任何不舒服或者疼痛。這樣的粘連通常會自動分開。但如果粘連變得越來越厚,阻塞了尿液流出,醫生可以將它輕輕地分開。你也可以每天溫柔地將寶寶的兩瓣陰唇分開,防止它再次長在一起。萬一又長回去,醫生可以在兩邊陰唇上塗抹含雌激素的乳音,防止進—步粘連。

到了兩歲左右,寶寶自身可以開始分泌雌激素時,陰唇粘連的現象會自動消失。

凸出的肚臍。嬰兒出生時肚子上還有一個開口,臍帶與胎盤就是通過這個開口相連的。臍帶被剪去後,臍帶根部會起皺萎縮,成為肚臍。有時這個剛形成的肚臍會向外凸出,有時候則是扃平的或向內凹。是「向外凸」還是「向內凹」取決於臍帶根部痊癒的方式,不是由剪的方式決定的。大多數的外凸隨著時間推移也會慢慢變平。

彎曲的腳

新生兒蜷縮的腿和腳充分說明子宮內「站立空間不足」。雙腿是彎著的,而雙腳朝向裡邊。由於在子宮裡的幾個月,寶寶腿和腳的骨頭都呈彎曲狀態,因此指望雙腿雙腳變直並能夠自由踢腿,還要好幾個月。你可以幫寶寶腿腳早日變直,只要不讓他依然用胎兒的姿勢睡覺——雙腿交叉蜷在一起就可以了(見第550頁)。對依然保持胎兒姿勢睡覺的寶寶,你可以把他的睡褲的兩個褲腳縫在一起,這樣他就不會再用向內蜷縮的姿勢睡覺了。

什麼時候不需要擔心

抬起寶寶那雙嬌嫩的腳,看看他的腳掌。腳前掌稍微有一點彎曲是正常的。你可以一隻手抓著寶寶的腳後跟,另一隻手輕輕地將寶寶的前腳掌扳直。如果寶寶的腳能輕易地用手扳直,那麼這種彎曲就是正常的,可在幾個月後自動矯正。為了讓小腳丫快點變直,你可以在每次換尿布時幫寶寶做這種扳直的運動,並減少寶寶使用胎兒姿勢睡覺的機會。

什麼時彳疾需要治療

如果寶寶的前腳掌向內彎,而

且你看到或感覺到具有以下特徵,那麼要向醫生咨詢是否需要治療:*與後腳掌相比,前腳掌彎曲得厲害。

*輕輕的按壓沒法使腳伸直。

*腳底有一條很深的折痕,前腳掌從這裡開始向內彎曲。

如果寶寶的腳(通常兩隻腳都如此)出生時具有上述特徵,且在接下來的一兩個月內也沒有自動矯正的跡象,你的醫生會建議你把寶寶送到整形外科醫生那裡,做一個簡單、無痛的治療,叫系列性石音矯正法。醫生會讓寶寶穿上像白色小靴子一樣的石裔,每兩周換一次,每次都拉直一點點,持續兩三個月時間。之後,醫生會讓寶寶在幾個月內穿一種特殊的鞋子,讓寶寶的腳保持伸直狀態。

嬰兒腹部圍繞肚臍有兩組大的肌肉群。有時這兩組肌肉之間會有一個開口,當嬰兒哭或用力的時候,肚臍就會往外凸。這是因為腸子在皮膚下向外擠,如果摸摸這個凸出的肚臍,你就能感覺到一個軟乎乎的凸起。這叫做臍疝,可能有高爾夫球那麼大,也可能像指尖一樣小。隨著肌肉增長,肚臍邊上的開口會慢慢閉合,腸痙攣現象也會消失。臍廟在黑人寶寶當中較為普遍。這種情況對嬰兒沒有什麼壞處,千萬不要用膠布貼住肚胳,這樣不但不會加速癒合,反而會造成感染。一般到了兩週歲的時候,寶寶就能自動痊癒。

顫動和發抖。嬰兒未成熟的神經

系統會經常引發肌肉抽搐:顫抖的下巴,顫抖的手臂、雙腿和似笑非笑的抽動的嘴唇。這些正常的動作在寶寶漸漸人睡的時候尤其明顯,3個月之後就會消失。

咯咯響的關節。當你移動寶寶的

關節時,可能會聽到卡卡的「關節雜音」。這些都是正常的,因為寶寶的帶和骨骼都還比較鬆弛。

吐奶

如果你的衣服上有奶潰,就說明你的寶寶會吐奶。頭幾個月,大多數寶寶都會吐奶,一天幾次。吐奶只是增加了洗衣服的負擔,而不是多麼嚴重的醫學問題,對寶寶沒什麼妨礙。要根據時機、場合穿衣服。如果你的寶寶是個每頓都要吐奶的小傢伙,你最好穿印花布的衣服,不要穿深色。手邊備一塊毛巾,準備寶寶打嗝時用。

損失不多。當寶寶吐奶的時候,你可能會很心疼——自己的身體這麼辛苦才產生出來的一點奶,或者花了這麼多錢買來的奶粉,就這麼泡湯了。事實上,你可能高估了寶寶吐奶的量。盛一匙奶倒在桌子上看看,這灘奶跡跟你衣服上的斑點像嗎?寶寶每次吐奶的量大概就是這些。

嬰兒為什麼會吐奶。嬰兒吐奶,是因為他們還只是嬰兒。他們一口氣吞下奶和空氣,空氣在胃裡落到了奶的下面。當胃收縮時,就像一把氣槍—樣把一部分奶射到了食道,這樣你的肩膀上就有了發酸、凝固的奶潰。有時寶寶狼吞虎嚥地曬下了太多的奶,如果胃裡裝不下,就會送些回來。吃奶之後,若寶寶受到推擠或晃動,也會造成吐奶。

如何安撫吐奶的寶寶。下面的建

議可以幫你安撫吐奶的寶寶:

*慢點喂。寶寶有個小小的肚子,記得這一點。如果是餵奶粉,可以少吃多餐。

.在餵奶過程中和餵奶之後,拍拍寶寶的背。吃奶粉的寶寶,每吃90毫升左右,你就要給他拍拍背。母乳餵養的寶寶每換一邊喂,或在吃奶的過程中稍作停頓時,你都要幫他拍拍背。(見第210頁,「幫寶寶打嗝排氣」。)*餵奶時以及喂完後的二三十分鐘內都要讓寶寶保持直立姿勢。如果你沒有時間抱著寶寶讓他直立,可以用背巾背著他,保持豎直的姿勢。重力可以讓奶不再吐出來。

*喂完奶之後半小時不要讓寶寶受到推擠或晃動。

*如果是用奶瓶餵奶,那麼奶嘴上的小孔要大小適中。(參見第206頁和第209頁調整奶嘴吸孔的大小。)什麼時候停止吐奶。大多數寶寶需要擔心的吐奶現象

吐奶非常常見,問題不大,但若出現下列現象,則需要尋求診治。

*寶寶的體重在滅輕,或者沒有明顯增加。

*吐奶的頻率在增加,而且以噴射方式吐奶(奶汁會越過你的大腿落到地面上)。

*吐出的奶汁是綠色的(其中含有膽汁)。

*吐奶同時伴隨著腸痙攣。(見第386.395頁關於胃食管返流症的內容。)*每次餵奶的時候寶寶都會噎住並且咳嗽。在六七個月大,學會坐直以後,就不再吐奶了。(見第386~395頁關於胃食管返流症的討論。)吐出的奶汁含血絲。不要驚慌。如果是母乳餵養,那寶寶吐出的多半是你的血,而不是寶寶自己的。通常是因為餵奶時你的乳頭有傷口,當傷口痊癒後這種現象就會自然消失。偶爾寶寶也會因為用力嘔吐而導致食管末端的微血管破裂,但這會很快疫愈。如果上述這些原因看起來都不像,且流血在繼續,請聯繫醫生。

眼睛

流黃淚的眼睛

大多數新牛JL的眼睛在3周左右時會開始產生眼淚。這些淚水會通過內眼角的細小輸淚管流至鼻子。在頭幾周或者一兩個月,你可能會看到寶寶的一隻或兩隻眼睛裡流出黃色、黏稠的分泌物。這通常是由於輸淚管堵塞而引起。分挽時,這些通往鼻子末端的導管有時候會被一層薄薄的隔膜所覆蓋,出生後通常又會很快被打通,以便淚液流通。有時這層隔膜沒有完全打通,輸淚管就會堵塞,這時淚液就積聚在眼睛裡。沒有及時排出的淚液容易感染。

這種情況一旦發生,寶寶眼裡流出的液體就會是黃色的,說明被堵塞的輸淚管已被感染。

現在告訴你怎麼疏通寶寶的輸淚管。輕輕按摩眼睛下面靠近彝子的凸起部位一-輸淚管就在它的下面6向下、向內按摩(朝向鼻子)大概6次。這種按摩可以隨時做,例如每次換尿布之前(你先要洗手)。按摩會壓迫裡面積聚的液體,最終會衝破隔膜,清空管道。

如果寶寶的眼睛還是會流出黃色的液體,那麼趁給寶寶檢查身體時,請醫生指導你如何按摩輸淚管。如果黃色液體還在繼續流,醫生就會給寶寶開抗生素藥音或眼藥水來對付感染。很多媽媽都發現,當她們往寶寶的眼睛裡滴幾滴自己的母乳(含有天然抗菌物質)後,流黃淚的現象就消失了。

輸淚管堵塞的現象時有發生,不過通常在寶寶6個月後就保持通暢了。如果上面說的這種保守治療不起作用,那每隔9~12個月,要請眼科醫生用微細金屬探針插人輸淚管輸通。這是個很小的小手術,不過要是寶寶出生一年以後再做的話,就要給寶寶實施麻醉。出生幾個月的寶寶眼睛流黃淚一般都是由於輸淚管堵塞引起《而對於大一點的嬰兒或兒童來說,流黃淚則可能是因為結膜炎,還可能是因為耳朵和鼻竇感染。(關於結膜炎的相關內容,見第698-699頁。)眼裡的紅絲寶寶出生後不久,你會發現他的眼白上面有一條紅絲。不要擔心!這是結膜出血,是分娩時的擠壓而導致血管破裂引起。這對寶寶的眼睛不會有什麼危害,幾周內會自動消失。

嘴巴

往寶寶的嘴裡瞧瞧,你可能會看到嘴唇內側、臉頰內側,或者舌頭、上顎部分有白色乳酪狀的斑點。這些斑點以前是沒有的,所以這次看到簡直把你嚇了一跳,你迫不及待地給醫生打電話。這實在太讓人著急了。

鵝口瘡

別急著打電話——這只是鵝口瘡,是由酵母菌感染引起的。酵母菌是一種真菌,通常存在於皮膚上溫暖、濕潤的地方,例如口腔、陰道、尿布區,依靠奶液存活。用抗生素治療後,酵母菌感染通常會加重,因為抗生素也會殺死能控制住酵母菌活動的好的細菌。

除非久未治癒,鵝口瘡很少會對寶寶造成什麼危害,只是會有點癢,嘴裡疼,算不上什麼,不過很多患鵝口瘡的寶寶在吃奶時顯得很急躁。積存在舌頭和口腔黏膜上的乳汁看起來跟鵝口瘡很像,但乳汁能夠輕易擦掉,而鵝口瘡不能。如果你去刮舌頭或黏膜上的甶斑,只會擦掉表層,有時甚至會有些輕微的出血。

寶寶不太可能從別的寶寶那裡傳染鵝口瘡,而是由於他自身的酵母菌過度繁殖造成的。這種酵母菌在沒人知曉的『倩況下悄悄地在嘴巴和皮膚上大肆繁殖。事實上,寶寶在分娩通過產道時可能會感染到酵母菌。

治療。告訴你的醫生(不用掛急診),他會給你配一些抗真菌藥物。用你的手指或配套的塗藥器把藥抹在那些白斑上以及嘴裡其他部位的黏膜上,一天4次,連續抹10天。除藥物治療外,這裡還給大家介紹一個簡單的家庭療法:用指尖沾嗜酸菌制劑粉末(可以在健康食品店的冷藏櫃裡找到,一般是膠囊包裝)塗抹在白斑上,一天兩次,持續一周。

酵母菌比較頑固,難於根除,因此一般要進行多個療程才能徹底治癒。如果寶寶用安撫奶嘴或吃奶粉,每天用沸水把這些器具煮20分鐘。患鵝口瘡的寶寶可能也會患真菌性尿布疹。(參見本章後面關於尿布疹的治療。)鵝口瘡的傳染。在給寶寶餵母乳時,寶寶的鵝口瘡可能會傳染給你的乳頭。感染的乳頭會感到疼痛,微微發紅或粉紅,皮膚略微發脹、變干,會脫皮,還會發癢、發燙,餵奶之後感到乳頭內部隱隱作痛。乳頭的治療同寶寶的鵝口瘡一樣,只要用抗真菌藥裔塗抹,就能將酵母菌趕走。如果乳頭的感染非常嚴重,醫生會給你開口服抗真菌藥物。媽媽們也可以直接口服嗜酸菌制劑膠囊,以此更快地清除感染的真菌。

嘴唇上的水皰

在出生後的第一個月,寶寶的上嘴唇可能會長一些水皰或硬皮之類的東西。這是由寶寶旺盛的吮吸能力引起的,在快到一歲時會自然消退。這些水皰很正常,沒有大礙,無須擔憂。你可能還會在寶寶的上顎、牙齦發現一些白色的小「珍珠」,這些通常會在幾個月內消失。

新生兒的胎記和皮疹

用手觸摸寶寶的皮膚,那麼軟,那麼光滑,但是並不完美。你會摸到幹幹的斑塊,脫皮的部分,還有硬硬的、皺皺的部分。有些地方的皮膚看起來不怎麼樣,例如下巴周圍、脖子、手腕部位和腳後跟。但不要擔心,寶寶會長好的。下面讓我們用手和眼,從頭到腳地觸摸寶寶皮膚的多樣變化。

寶寶的正常胎記

仔細看看寶寶的皮膚,同樣不是那麼完美。斑點、疙瘩、色斑、條紋一-簡直披了-件色彩斑斕的外衣。但新生兒的皮膚有一個很顯著的特點——變化能力,有時候變化就發生在你眼皮底下。

鸛咬傷。大多數新生兒身上都有一些因血管聚集而形成的斑塊,這些光滑的斑塊一般為紅色或粉紅色,非常顯眼,比如在眼皮、頸背和額頭中間的部位。它們不是真的皮疹,而是類似痣的東西,用爸媽的話來講,就是胎記。爺爺奶奶會說這是被鸛鳥咬的。當然,這些印記不可能是傳說中的送子鳥留下來的,而是過多血管聚集並透過新生兒薄薄的皮膚顯露出的效果。隨著多餘的血管逐漸萎縮,皮膚變厚,到了寶寶一週歲左右,這些印記就會消失或者減退。但長在頸背部位的會一直存在,不過頭髮可以把它們覆蓋住。

有時這些明顯的斑塊消失後又會重新出現,那是在寶寶哭泣或用力的時候,這時候爸爸媽媽會大叫:「你看,寶寶額頭上的燈又亮了!」

草莓痣。「鸛咬傷」是出生時產生,以後慢慢消失的,還有些胎記是出生一兩周後產生,然後慢慢長大的。大多數開始的時候是個凸起的紅圈,到了一歲左右就會變成硬幣大小。在接下來的1~3年之間,它會開始萎縮,當你看到中央顏色變灰的時候,就知道它已長到盡頭了。

這種胎記叫草每痣,看起來、摸起來都像草莓。草莓痣是由皮膚表面血管的不正常的過度增長造成的,大多數寶寶身上都有至少一個。而且,像草莓一樣,它們個頭、形狀各異,小的像雀斑一樣,大的有高爾夫球那麼大。

雖然不美觀,但大多數草莓病還是自生自滅最好。有時它們長得很礙事,例如長在眼皮上會影響眼睛睜開,進而影響到寶寶視力發展。還有一些長在腿上和手臂上,一戳就流血。如果影響美觀,可以用注射和激光療法把這些毀容的草莓痣去掉。

痣。這些棕黑的病有雀斑那麼小的,也有大的、長毛的。它們通常不會變化,因此當寶寶長大時,痣看起來就相對地變小了。它們是無害的,無須擔心,也無須治療。塗防曬霜時(見第729頁),記得痣上也要塗。個頭大的、上面長毛的痣要切除,因為它們有可能變成惡性的。

蒙古斑。幾乎每年我都會接到好事者打來的那種尷尬電話,他們控告一些父母虐待孩子,因為他們看到孩子的屁股上有淤青。這些狀似淤青的斑點在膚色偏暗的寶寶身上很常見,如非洲人或亞洲人,一般分佈在後腰、屁股上,有時甚至在肩膀上或腿上。這些斑點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變淡,但大多數不會完全消失。

咖啡牛奶斑。這是一種平的棕色胎記,很像咖啡和牛奶攪拌之後的顏色。它們大多數不會變化,隨著寶寶長大,它們也就相對變小了。

寶寶第一次長疹子

粟粒疹。頭幾周,你會看到寶寶的臉上分佈著白色的小顆粒,尤其是在鼻子部位。這是皮膚毛孔被分泌物堵塞引起的,很正常,幾個月後會自動消失,無須治療。

中毒性紅斑。不要被這可怕的名字嚇住,這是一種黃白色的疙瘩,周圍還有一圈紅色,看起來像被蟲子咬了一口。這些疹子也是無害的,一般出現在一周左右的寶寶肚子上,無須治療,兩周後會自動消失。

雜子。這是一種紅色的皰疹,常出現在皮膚上濕度比較高的位置,如脖子的褶皺處、耳根、腹股溝,或是衣服穿得比較緊的地方。用手指輕輕地撫摸,你就知道為什麼英語中把_子稱為「長剌的熱點」(pricklyheat)了——那是一種粗糙的、砂紙一樣的觸感。

痱子會讓寶寶感到很不舒服。你可以給寶寶穿寬鬆、輕巧的棉質衣服,用冷水或蘇打水溶液(一茶匙兌一杯水)輕輕沖洗長了痱子的皮膚。記得用輕拍、沖洗、吸千的方式,而不要揉搓、擦洗敏感的皮膚。

新生兒痤瘡。大概在第三或第四周,寶寶完美的臉上第一次出現了肌膚問題。

與青春期的激素分泌相似,分娩時激增的激素會使寶寶皮膚上的油性腺體過多地分泌一種叫皮脂的蠟質物質,廣泛分佈在臉上和頭皮上。毛孔被這些皮脂堵塞、發炎,形成痤瘡。父母們叫它寶寶粉刺,醫學上稱為脂溢性皮炎。

與青春期痤瘡一樣,這種紅色的油性疹子在寶寶臉上到處都是,原先柔軟、光滑的臉頰現在摸上去如同砂紙一般粗糙。

暫時收起相機吧,反正這第一次青春期是很短暫的(有經驗的攝影師會在這段粉刺期之前或之後安排寶寶拍第一張照片)。新生兒痤瘡在寶寶出生後第三周達到頂峰,之後在4~6周內消失。

皮膚乾裂的治療

許多新生兒——特別是晚產的——都會出現皮膚乾燥脫皮的現象,尤其是在手和腳上。其實嬰兒皮膚含有天然油性,無須任何潤膚液,但如果手腕、腳踩處的乾裂有增無減,可以使用嬰兒潤膚乳或嬰兒油。

新生兒痤瘡令爸爸媽媽十分困擾,相反寶寶好像沒什麼影響。把寶寶的指甲剪短,以防他抓撓。用水和溫和的香皂輕輕洗去寶寶臉上多餘的油脂。如果痤瘡受到感染(周圍區域變紅,或有蜂蜜狀的流膿),醫生會給你開抗菌藥裔。大多數新生兒痤瘡無須特殊照顧就能痊癒。

如果痤瘡出現得比較早(比如在寶寶出生後第二周),而且/或者快速惡化一一上至頭髮,下至脖子甚至肩膀都長了痤瘡,那麼這可能是寶寶對所吃的配方奶粉或母乳過敏了。我們的第7個孩子史蒂芬也曾遇到過這種事,不過當瑪莎把乳製品從食譜裡去掉時,這種症狀立即就消失了。

搖籃帽。還有一種脂溢性皮炎,俗稱「搖籃帽」,就是出現在寶寶頭上帶硬殼的、透明油性皮疹,在囟門尤其明顯。如果不太嚴重,寶寶頭上易剝落的干性頭皮看起來很像頭皮屑。這種情況不需要太多的治療,只要輕輕地清洗,增加濕度就可以了。用溫和的洗髮香波,每週洗頭不超過—次。洗得太用力、太頻繁會使頭皮更干,「搖籃帽」也就更嚴重。

下面介紹嚴重的「搖籃帽」該如何治療:.在頭皮上抹點冷搾的植物油,輕輕按摩約一刻鐘,使之軟化吸收。

*用非常柔軟的牙刷,輕輕地去除剝落的頭皮屑。

*用溫和的洗髮香波洗去多餘的油脂。

如果皮炎沒有好轉,且日益嚴重、發癢,可以試一下非處方(OTC)的治療搖籃帽的洗髮香波,一周兩次,直到痊癒。(請看「最好的健康寶寶皮膚」,第12頁。)在寶寶的耳朵後面、脖子褶皺處,你也能看到一些結硬殼的油狀皮疹,這種脂溢性皮炎通常通過溫水清洗就會好轉,也可以用氫化可的鬆軟膏治療。皮膚在濕潤的環境下感覺比較舒服,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疹子會在冬天惡化。在寶寶的房間裡放一個加濕器,有利於保持皮膚濕潤。

尿布疹的預防和治療

寶寶剛出生時,好好地觀賞一下他光潔無瑕的小屁股,因為這裡的皮膚恐怕在接下來的一年裡都不會如此潔淨了。寶寶一用尿布,疹子馬上就跟來了。皮膚和尿布不會和平共處。為了潔淨,必須用尿布,可這時寶寶的皮膚就要抗議,它要的是陽光和清新的空氣,於是它要反抗。

尿布疹從哪裡來?過度敏感的皮膚以及尿液和大便裡的化學物質,再加上尿布這個特大號「繃帶」緊緊裹住,反覆摩擦。一轉眼,尿布疹就來報到了。時間一長,細菌和真菌就開始在潮濕的皮膚裡繁殖,也就有了更多的尿布疹。

多餘的濕氣和敏感的皮膚是引發尿布疹的罪魁禍首。濕度太高會奪去皮膚的天然油脂,而潮濕的皮膚更容易因摩擦而受到損傷,無法再充當天然保障。寶寶的腹股溝脂肪比較多,這些折疊的皮膚相互摩擦,經常會產生尿布疹。當寶寶逐漸習慣了這個濕度,固體食物又會帶來新的化學刺激物,尿布疹也隨之變化。

對付尿布疹

不要為寶寶的尿布疼尋找什麼個人理由。「但是他下面一濕,我就給他換尿布的呀!」媽媽們經常會這麼說,為寶寶還在長尿布疹而感到抱歉。其實,尿布換得最勤的寶寶也免不了會長尿布疹。以下方法可以減輕症狀。

勘換。研究表明,一天至少換8次尿布的寶寶,尿布疹的症狀會輕些。

試用不同類型的尿布。雖然每種品牌的紙尿褲都在廣告中宣稱可以對付尿布疹,還是應該分別試一下尿布和不同品牌的紙尿褲,看哪種效果最好。

洗掉尿布上的刺激物。洗尿布

時,往水裡加一杯半的醋,可以更好地洗去肥皂殘留和鹼性刺激物。你也可以要求你的屎布服務公司做這項處理。

沖洗和擦拭。每次換尿布,都要洗洗寶寶的屁股,尤其是在尿布整個濕透了或是聞得到氨水味的情況下。多試幾次,看哪種方式對.寶寶的皮膚比較好。敏感肌膚最好用清水洗,有的則可用溫和的香皂。有些敏感的寶寶對擦屁股的嬰兒濕巾很挑剔,尤其不能適應上面的酒精,而有些寶寶則能毫無障礙地接受。試試不同的擦拭方法,找到最合適的一種。

輕拍。用一塊軟毛巾或乾淨的尿布以輕拍的方式吸乾寶寶的屁股。不要用抹上強刺激性肥皂的毛巾揉搓敏感的皮膚。我們有一個孩子的皮膚就屬於這類極端敏感的類型,用毛巾吸都會使她的皮膚變紅,所以我們就用吹風機(調到最小檔,放在約30厘米遠)吹乾她的屁股。

保持空氣流通。紙尿褲要系寬鬆些,使尿布區能夠透氣。不要用太緊身的尿布和密閉塑料防水嬰兒內褲,這類裝備可以留在寶寶的屁股不適宜出狀況的社交場合用。

偶爾露露屁股。寶寶睡覺時,要把他的屁股露在外面,偶爾可以在關好窗戶的前提下享受10分鐘的室內日光浴。把光溜溜的寶寶放在展開的乾淨尿布上,下面墊一塊塑料墊子,以防弄濕床板和毯子。天氣暖和時,稍微大一點的寶寶可以露著屁股在室外的陽光下打盹小睡。

減少摩擦。為了減少摩擦,試著用大一號的尿布。將紙尿褲的塑料襯裡往外折,只讓柔軟的部分接觸寶寶的皮膚。如果寶寶腰間長了一圈疹子,那說明摩擦是主要原因。除了尿布會摩擦皮膚外,隨著寶寶腿的轉動或學走路,腹股溝處肥肥的肉也會互相摩擦。用一些諸如Drapolene或Sudocrem尿布疼膏,或氧化梓軟資之類的潤滑劑,能減少腹股溝處的皮膚發炎問題。

隔離霜

如果寶寶不長尿布疹,那些軟資、藥膏之類的玩意兒就不必派上用場,因為它們會阻礙皮膚自由呼吸。但如果你的寶寶很容易長尿布疹——「我剛剛把他的尿布疹治好,馬上又開始了」——隔離霜可能是一個很好的預防措施。一看到屁股變紅,有些異樣,就慷慨地抹上一層含氧化鋅的隔離霜。隔離霜能保護下面的皮膚免受刺激和摩擦。爽身粉可以算是最古老的護膚品之一,通常用在腹股溝、大腿之類的地方,但就我們的經驗看,它沒起到什麼隔離作用,反倒添了很多麻煩。

飲食的改變

當身體一端的條件變了,另一端的結果也會跟著變化。飲食的改變,包括改變奶粉配方、引入固體食物,出牙,或用藥問題,都能使大便和尿液的化學成分發生變化,以至於產生尿布疹。(附帶提一下,研究表明,母乳餵養的寶寶尿布疹的症狀相對輕些。)一旦「入口」有所變化,在尿布疹產生之前,就先用隔離霜,在寶寶特別容易長疹子的情況下尤其要如此。

如果寶寶在服抗生素,每天給他一茶匙或一個膠囊量的嗜酸菌制劑粉末,或雙歧桿菌菌粉,減少因抗生素導致的腹瀉和尿布疹。(見「益生菌」,第680頁。)如果尿布疹發得不快,試試抗真菌軟音(見下文)。

怎樣做尿布疹大偵探

「尿布疹」是對尿布區所發疹子的一個總稱,下面介紹幾種尿布疹的辨別和處理。

過敏圈。如果寶寶的肛門周圍可以看到紅紅的一個圈,說明刺激性的飲食是導致尿布疹的罪魁禍首,與吃新食品時在寶寶嘴邊看到的疹子相似。過多的柑橘類水果、果汁和大麥是主要的刺激物。中斷這些食品,看看紅圈是否會消失。如果你是採用母乳餵養的,甚至要把這些食物從你自己每日的食譜裡去掉。(第262頁有對食物過敏更為詳細的討論。)

接觸性皮炎。這是一種扁平、看起來很像燙傷的紅色疹子,常出現在尿布摩擦的區域,如腰周圍和大腿上部。這種疼子有一個明顯的特徵,即常見於跟尿布接觸不那麼多的、沒有褶皺的皮膚上。引發這種疹子的,既有尿布上自帶的化學刺激物、清潔劑,也有尿液和大便在尿布裡一段時間後產生的化學剌激物。人工合成材料對寶寶敏感皮膚造成的剌激是另一個可能的原因,還有拉肚子或使用抗生素治療時的大便裡的化學變化。

把寶寶的屁股浸在溫水裡5分鐘,如果你仍然能聞到寶寶的尿布區傳來陣陣氨水的氣味,就再浸一段時間。盡可能地不給寶寶包尿布。試試不同類型的尿布。除了通常用的藥音外,再加1%的氫化可的鬆軟裔塗抹,每天兩次,連續抹上幾天。

對磨疹。對磨疹和接觸性皮炎剛好相反。它常常長在皮膚褶皺多的地方,如腹股溝。這是由皮膚褶皺處類似「熱帶氣候」的熱度和濕度引起的。當尿液接觸到這些長著對磨疹的區域時,皮膚會有灼燒感,弓I起寶寶啼哭。治療方法就是每次換尿布時用Sudocrem尿布疹軟膏塗抹受到刺激的皮膚。

脂溢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的邊緣是界線分明的,看起來就像一塊紅色的大補丁,補在腹股溝、外陰部和下腹部。這種尿布疹看起來最嚴重——比其他類型都更凸出、粗硬、厚實、多油脂。對付這種疹子,除了上文介紹過的預防措施外,還要用1%的非處方可的鬆軟裔,用後若效果不明顯,再用處方軟資。這裡要提醒一下:未經醫生許可,不要長時間使用可的鬆軟裔,因為它可能會損傷寶寶的皮膚。(見「濕疹的治療」,第690頁。)真菌性尿布疼。如果用了上述所有預防措施,也用了提到過的處方、非處方軟音後,寶寶的尿布疹還在持續,那麼有可能是酵母菌在作怪。試一下非處方或處方的抗真菌軟裔。真菌性尿布疹是粉紅色的,凸出,像補丁一樣邊界分明,主要分佈在生殖器區域,周圍也零星地有些小斑點,經常伴有膿瘡。如果尿布疹持續了好幾天,就可能會引發真菌性尿布疹。有時候對付持續性的真菌感染,有必要口服抗真菌藥物,就像對付鶴口瘡一樣。

膿瘡病。由細菌感染(通常是鏈球菌和葡萄球菌)引起,表現為硬幣大小的水皰,有蜂蜜色的硬痂。分佈在尿布區,主要是屁股上。這種尿布疹需要有醫生處方的抗生素軟裔,有時還濘要口服抗生素。

屎布疹是對包屁股的文明嬰兒生活方式的自然反應,像所有煩人的嬰兒期小麻煩一樣,尿布疼的問題總有一天也會結束。

最好的健康寶寶皮膚

寶寶的皮膚是否健康,不僅取決於皮膚所接觸到和所處的環境(我稱之為外在因素),還取決於給皮膚「喂」什麼(我稱之為內在因素)。除了要善待寶寶的敏感肌膚,不要穿刺激性的衣物,不要暴露在強烈的陽光照射下之外,還要給寶寶的皮膚提供合適的養分,這樣才能讓寶寶的皮膚保持健康漂亮。

水潤寶寶皮膚

就像土壤一樣,寶寶也需要很多水分來保持皮膚不乾燥。

吃配方奶粉的寶寶需要每天喝一瓶水。母乳餵養的寶寶不需要額外喝水。

油潤寶寶皮膚

健康的皮膚還需要豐富的油脂。對皮膚最好的油脂是omega-3脂肪酸。omega-3脂肪酸最好的來源是母乳,除此之外,魚也是很好的來源,例如深海三文魚。亞麻油或者芥花符油,也是omega-3油脂十分豐富的來源。在兒科門診,我曾親眼見到戲劇性的變化,我的小病人原本乾燥、鱗片狀的皮膚,在我給他媽媽的飲食中配了額外的omega-3脂肪酸,或在奶粉中加一茶匙的亞麻油之後,變得光滑潤澤。對初學走路的孩子,我會在他們每天吃的水果奶糊中加配一大湯匙的亞麻油。(更多保持皮膚健康的訣竅,見「濕疹的治療」,第690頁。)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