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定本育兒百科 > 第十四章2~3歲的寶寶 >

第十四章2~3歲的寶寶

2歲多寶寶的成長過程可謂是日新月異,今天可能還不清楚家庭成員的稱呼,明天卻可能一下子就將每一位長輩對號入座了。所以,照顧這個時期的寶寶,幾乎每天都會有驚喜。

身心發育

身體發育標準

2~3歲的寶寶身體依然在發育,但其發育的速度會相對緩慢一些。下面從多個方面來瞭解一下2~3歲的寶寶較以前身體上會出現哪些變化:

1.身高 寶寶在2歲時,身高一般會在85厘米左右浮動,以後就會以每年5厘米的幅度增長,到3歲時,男寶寶的身高會達到約94.9厘米,女寶寶的身高會達到約94厘米。當然,這都是平均的身高,與個別寶寶的情況會出現一些差別,稍有差距家長也不用擔心,畢竟每個人的生長規律不太一致。

2.體重 2~3歲的時候,男寶寶的體重會在13.3~14.6千克之間浮動,女寶寶的體重會在12.8~14.1千克之間浮動。如果寶寶不在這個範圍內,家長也不用焦慮,因為體重的問題往往和身高是有關聯的。單純的偏輕或偏重不能說明任何問題,家長要考慮周全,結合寶寶的體形來分析寶寶的體重。如果相差太多,家長就要積極地帶寶寶去咨詢醫生,採取相應措施予以調整。

3.頭圍 男寶寶的頭圍在這一年中會由48.2厘米增長到49.1厘米,女寶寶頭圍的大小則在47.2~48.1厘米之間。

4.胸圍 男寶寶的胸圍在這一年中會由49.4厘米增長到50.9厘米,女寶寶胸圍的大小則在48.2~49.8厘米之間。

5.乳牙 當寶寶2~2歲半時,他的20顆乳牙就會全部長出來,最遲也不會晚於3歲。如果寶寶牙齒發育不太良好,要盡早到醫院查看一下原因。

6.免疫力 此階段的寶寶,免疫力較前兩年有了較大的提高,但是對某些致病性細菌還是不能完全抵抗,抗病能力依然不強。

7.皮膚 皮膚的屏障作用有所提升,但是仍然易發生皮膚損傷的意外情況。

寶寶的心理變化

寶寶到了2~3歲,已經開始有了家長般的意識,此階段的寶寶在想問題的時候可以將更長的事件、或是一些相關的事物串聯在一起,並且經過寶寶小腦袋的思考、整合,能夠得出更為精細的想像結果。在一般簡單的情況下,寶寶能夠安排自己大部分的日常生活,比如早上起床的時間、洗臉、洗澡以及晚上上床睡覺等活動。

如果將這一階段寶寶的智力進行簡單勾勒一下,那就是他覺得在他的世界中發生的所有的事情,無論事情本身大小都與他有或多或少的關係。

儘管2~3歲的寶寶對事物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與他講道理一般來說還比較困難。這是因為他觀察事物的方式十分簡單,仍然不能分辨虛幻與真實,除非他自己主動參與虛構的遊戲。

走進「反抗期」

2歲後寶寶變得特別叛逆,無論叫他做什麼,他都說「不」;即便是自己喜歡的事物,只要別人先說或先做了,他就不高興。這種「反抗情緒」大約要持續半年至一年的時間,心理學將這一時期稱為「第一反抗期」。這一段時間裡,並非寶寶故意反抗,他的反抗是有理由的。1~2歲時寶寶的體力漸進,3歲前後,自己能做很多事了,寶寶就希望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

但由於種種原因,他們的這種能力卻總是被家長壓制著,所以才會發生反抗。心理學家認為,不要對寶寶管教過於嚴厲,平時只要明確規定幾項生活中不應犯的規則要他「遵守」就可以了。例如:不洗手前絕不能拿東西吃,別人的玩具一定要還給人家等。

如果能夠正確誘導寶寶安度反抗期,讓寶寶較快確立「自我」,使「自我服務」不偏於「唯我獨尊」的意識,其反抗便會逐漸消失。相反,如果強壓其反抗,將會形成「內攻」心理,會長久壓抑在心裡,甚至使寶寶一生成為「反抗兒」或懦弱孩子。介紹3個誘導方法:

1.讓寶寶幫做簡單的事。如擦桌子,雖然他不能擦乾淨,但家長要注意,寶寶自己做的事,常不願意家長再做一次。寶寶在體驗到自己可同家長做同樣的事之後會產生很大的滿足感。

2.讓寶寶能完成一件事。「自我」心理使寶寶什麼都想自己做,只要情況許可,盡量滿足他,並鼓勵他把一件事從頭到尾做完,即使做得不好,也要誇幾句,日常穿鞋著衣等均可作為訓練項目。

3.凡事都讓寶寶「體驗一下」。不管寶寶做什麼事,都盡可能不要過分干涉他。有些事情明知寶寶不可能做得好,也得讓他去「體驗一次」。不用多久,寶寶就會有很大的進步。

愛翻箱倒櫃

2~3歲的寶寶,是個精力充沛的「探險家」,隨著他們體力和心智的逐漸發展,他們開始對所有的東西產生興趣,於是,每個角落、每條裂縫,觸摸和抓握每件夠得著的所有的物品都成了他們研究的對象。他們平日裡總是將家裡的抽屜、衣櫃、碗櫥等都要翻個底朝天,以便尋找他們想要的新奇的「玩具」。但是,幼小的「探險家」膽大而魯莽,在「探險」過程中,容易發生危險。

尤其是在這個年齡,他們比週歲的寶寶活動力強,活動範圍大,不僅在室內活動,還可以到室外活動;不僅在地面活動,還可爬上桌椅、窗台。家長一定要注意到這一點,因此要將藥品、銳利器件等對寶寶有一定危險的物品,不僅要放到寶寶夠不著的地方,而且要放到寶寶翻不到的地方。

不斷模仿

這個時期寶寶的大腦開始快速發育,對一切不明白的問題都感到好奇,最喜歡問為什麼。而且他們還開始學著模仿,試圖用這種方式來增加自己的「經驗」。因此家長一定要把握好這一階段,給寶寶提供好的生活環境。盡量不要讓他接觸到陰暗的事物,因為寶寶在這個時候模仿能力非常強,容易染上不良的習慣。

爸爸媽媽是寶寶最好的榜樣

如果家長出門時換好鞋後,有把拖鞋放回鞋架的習慣,那寶寶也會有這樣的好習慣。寶寶天天圍繞在爸爸媽媽、親人身邊,長輩就是他們的第一任老師。他的小眼睛會緊盯著家長的一舉一動,然後「照單全收」。倘若家長有什麼不好的習慣,寶寶也會有同樣的不良習慣。因此家長一定要做好榜樣,盡量節制自己的不良行為,讓寶寶從小就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朋友也是寶寶的模仿對像

當寶寶喜歡上到室外和同齡的小朋友玩耍,他的朋友就成了他的模仿對象。當寶寶喜歡上了看電視,電視中的人物就成了他的模仿對象。當寶寶到了幼兒園,老師也會變成他的模仿對象。總之,寶寶會注意他生活的方方面面,哪怕是老師的一個發音、一個動作、一個眼神,當他對一件事物感興趣的時候,他就會模仿。想要寶寶能有一個健康積極的生活習慣,就要讓寶寶多接觸有同樣健康積極的人。

寶寶的一些「怪異現象」

2~3歲的寶寶心智已經有了很大發展,這一階段,寶寶會出現一系列令人費解的「怪異現象」,比如:

寶寶為什麼會這樣做?這是因為寶寶的理解能力往往只限於字面上的含義,當家長說「帶上你想在公園玩的玩具」時,寶寶就會把進入視線的所有玩具都帶上,因為這些玩具都是他想在公園裡玩的。

1.奇怪的「外星人」——自言自語 有些寶寶總是特別喜歡自言自語,或是躺在床上或是坐在桌子邊,嘰嘰咕咕地對自己說著什麼。可是家長一靠近,他又不說了。有時候是對著書本或玩具說。旁人也都聽不清他說什麼,也弄不明白他在想些什麼。媽媽很擔心,他究竟在跟誰說話?難道是得了自閉症?

其實,這正是寶寶的語言能力迅猛增長,快要達到質的飛躍的標誌。一般來說,寶寶到3歲左右,他們的語言能力將要有一個巨大的進步——形成內部語言,也就是在心裡思考問題,而不用把事情的整個過程都說出來。

而寶寶的自言自語就是從外部語言向內部語言轉化的一個過渡階段,在這一階段,寶寶還不能順利把自己心裡想的內容用外部語言的方式講出來,所以有人在的時候他就不說了。

2.出門如小老鼠——怕生 有些寶寶在家裡天不怕地不怕,可是到了幼兒園卻會哭個不停,不肯跟媽媽說再見,如果看見陌生人或者和爸爸媽媽出去,就會緊緊往媽媽懷裡藏,不肯叫人,也不肯跟別的小朋友玩。這可能與寶寶的生活環境有關,如果寶寶一直很少有和小夥伴交往的機會,或者大多數時間都是跟最熟悉的家裡人在一起,而很少跟陌生人來往,那就怪不得寶寶那麼害羞怕生了。

一般,寶寶到了6個月的時候就開始怕生了,這種情況會持續很長時間。到2歲以後,他會開始喜歡和別人交往,特別喜歡和同年齡的小夥伴玩。所以,爸爸媽媽要給寶寶創造與同伴交往的機會,常帶寶寶到社區裡或其他陌生環境增加寶寶和陌生人的接觸;在一定時候採取獎勵的手段鼓勵寶寶在陌生環境中控制自己的情緒;寶寶害怕時,及時支持,不嘲笑他膽小。一段時間後,會有所好轉的。

3.倔強的「反對派」——對立 原本乖巧的寶寶在這個時期,突然變得很不聽話了,無論什麼事他都會以相反的方式來回應。「反對派」現象在很多3歲左右的寶寶身上都會出現。這是因為寶寶的自我意識有了很大發展,他們認為自己能做很多事情。這個階段,如果總是拒絕寶寶的「好意」,寶寶會覺得爸爸媽媽根本沒發現自己已經能做許多事了,久而久之,這種不滿情緒就會變成對抗情緒,認為只有和爸爸媽媽對著幹才會表現出「我能夠做很多事情,我想怎麼樣就能怎麼樣」。

4.玩具狂型 當家長帶寶寶想到公園或朋友家去玩的時候,家長讓寶寶挑選一件最喜歡的玩具帶上,免得路上無聊。可是他幾乎把所有的玩具都裝進了包了,甚至包括那些只適合在家裡玩的布娃娃。

這時,家長不要給寶寶太多的選擇,可以把適合帶到公園玩的玩具放到一起(即使髒了、濕了或者進了沙子也不至於被損壞的玩具),然後告訴寶寶從這些玩具中挑選一件或兩件帶上。

用思維解決問題

2~3歲的寶寶開始能用思維解決一些問題,也就是在頭腦中完成嘗試,而不是親自實踐。寶寶的記憶力和智力也有所發展,並開始理解簡單的時間概念,比如「洗完手再吃飯」。此時,寶寶也開始對物體之間的關係有所理解,比如,當家長讓他玩形狀分類玩具和一些拼圖玩具時,他已經能夠匹配相似的形狀了。在數物體時,對數字的含義也能夠有所理解了。

對「因與果」關係的理解也有了相當的進步,因此對上發條的玩具和開關等更有興趣。另外,寶寶玩的遊戲越來越複雜了,他甚至可以把兩種不同的遊戲串聯在一起玩,並得出一個合乎邏輯的結果。如果是小女孩,她可能先將布娃娃放在床上,然後用小手帕給它蓋上「被子」,而不是隨手將它扔在床上。

寶寶能做的事情

2~3歲寶寶身體的各個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當寶寶長到兩歲半的時候,身體基本上已經很靈活了。他可以雙腳向前跳,在家長的幫助下可以上下樓梯,會騎三個輪子的童車。小手靈活到可以學習一些簡單的折紙;可以自己扣扣子;不僅可以畫出線條,還會畫圓圈或方形,可以自己把玩完的玩具收拾好。

兩歲半的兒童能掌握200~300個單詞,可以用簡單的語句說明一件事情,還可以涉及曾經的事,並且變得喜歡說話,喜歡聽別人講故事。3歲的寶寶可以唱出一首完整的兒歌,能說出自己及爸爸媽媽的姓名,知道見到熟人要問好,能夠很禮貌地與他人問好、道別。能認識幾種基本顏色,能夠說出簡單的幾種形狀,能有一點時間概念,可以想起物體存在的位置。

此時寶寶已經能很好地聽家長講故事、念兒歌和說話。睡前講故事、念歌謠應是寶寶每天「必修課」。每個故事至少要講1~2周,兒歌也要固定幾首,短小易記,朗朗上口。經過多次重複,寶寶的大腦就會建立起一個加工系統,使故事和兒歌變成他的內部語言,他雖然還不太會說,但如果家長故意念錯時,他會表示不滿。然後家長應當嘗試讓他「接話」,或者接兒歌中最後一個押韻的字。

飲食營養

秋季小寶寶莫貪吃四種水果

秋天,正是大量水果上市的季節,五花八門的水果引誘著寶寶的胃口。但有些水果,如柿子、甘蔗、柑橘、香蕉這4種水果雖然味道鮮美,但吃太多也會引起不少問題。

1.柿子 柿子含有豐富的蔗糖、葡萄糖、果糖、維生素C及鈣、磷、鐵及多種膠質物。寶寶肺熱咳嗽,或大便乾燥時吃些柿子有一定的好處。但是,若是經常在餐前大量吃柿子,柿子裡的柿膠酚、單寧和膠質就會在胃內遇酸後形成不能溶解的硬塊兒。硬塊兒小時可隨大便排出,而大的硬塊兒則只能停留在胃裡形成胃結石,並可誘發胃穿孔、胃出血等危險。

【提示】寶寶每天吃1個柿子就可以了,不要吃皮,避免形成柿石症。

2.甘蔗 甘蔗中含有大量蔗糖,可使體內的血糖濃度增高,吃得越多就越高。當血糖濃度超過正常限度後,常可引發皮膚上起小癤腫或癰腫。如果病菌侵入到皮膚深部,還可能引起菌血症。同時過多攝入糖分還可使寶寶形成酸性體質,而導致免疫功能下降。

【提示】寶寶一次吃甘蔗最好不要超過50克。

3.柑橘 柑橘不僅營養豐富,而且還可理氣健脾、化痰止咳,有助於治療呼吸道急慢性感染及消化不良。然而柑橘如果吃得過多,就會使體內的胡蘿蔔素含量驟增,從而引發胡蘿蔔素血症。其表現為食慾不振、煩躁不安、睡眠不踏實,還伴有夜驚、啼哭、說夢話等,有時甚至手掌、足掌的皮膚都發黃。

【提示】寶寶每天至多進食2~3個柑橘。

4.香蕉 肉質糯甜,又能潤腸通便,因此,也是媽媽經常給寶寶吃的水果,然而,不可在短時間內讓寶寶吃得太多,尤其是脾胃虛弱的寶寶。否則,會引起噁心、嘔吐、腹瀉。

【提示】對於2歲以上食量不太大的寶寶,每次吃1根即可,每天可吃2次。

巧克力不宜多吃

眾所周知,巧克力是一種高熱量食品,其脂肪含量偏高,但蛋白質含量偏低,營養成分的比例與兒童生長發育需要不相符。

如果在飯前過量吃巧克力會產生飽腹感,從而影響食慾,但飯後很快又感到肚子餓,這會使寶寶正常的生活規律和進餐習慣被打亂,影響寶寶的身體健康。

另外,巧克力中不含能刺激胃腸正常蠕動的纖維素,因而會影響胃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再者,巧克力中含有使神經系統興奮的物質,如果是在睡前食用,還會使寶寶不易入睡和哭鬧不安。巧克力中過多的糖分還會導致寶寶蛀牙,並使腸道氣體增多而導致腹痛。

冷飲無益健康

冷飲是孩子們喜愛的食品,特別是在夏天。3歲左右的寶寶,即使家長不讓寶寶看見,他自己也知道和家長要著吃。但是冷飲絕對不是健康的食物之選。

1.冷飲並不解渴 當人體的血漿滲透壓提高時,人就會感到口渴。而寶寶喜歡的冷飲中含有較多糖分,同時還含有脂肪等物質,其滲透壓要遠遠高於人體,因此,食用冷飲當時雖覺涼爽,但幾分鐘過後,便會感到口渴,而且會越吃越渴。

2.胃腸不適 寶寶食用冷飲後,胃腸道局部溫度驟降,胃腸道黏膜小血管收縮,局部血流減少。久而久之,消化液的分泌就會減弱,影響胃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不明原因的經常腹痛、腹瀉是許多寶寶夏天易得的病,這大多與過量食用冷飲有關。另外,冷飲市場的衛生狀況並不盡如人意,寶寶貪食冷飲明顯增加了消化道感染的機會。

3.營養不良 冷飲中的營養物質常以糖類(碳水化合物)為主,而人體所需要的蛋白質、礦物質、微量元素和各種維生素含量都極少。冷飲中的營養素嚴重失衡,如果長期嗜食冷飲,影響正餐,勢必會導致寶寶營養不良。

4.肥胖 對食慾旺盛的寶寶,冷飲並不會影響他們的食量,反而又增加了許多糖、脂肪和能量的攝入,從而導致肥胖。

總之,多食冷飲對寶寶的健康無利。但是小寶寶愛吃冷飲,也無法做到一點都不給。所以爸爸媽媽要學會讓寶寶科學食用冷飲:

(1)不應大量食用冷飲,即一天不能食用太多,一次不能食用太多。

(2)飯前不宜大量食用冷飲。

(3)選擇質量可靠的產品,不食用街頭衛生無保證的冷飲食品。

(4)家中冰櫃中保存的冰棍或冰淇淋,最好不超過3天,飲料也應注意食用期。

幫助寶寶安睡的食物

據研究,小米、牛奶、水果、葵花子、大棗、核桃仁等,都是能夠幫助寶寶睡眠的食物,在睡覺前數小時內適當吃一些這類食物,可有助睡眠。而一些油膩食物、含咖啡因的飲料或食用會使身體產生氣體的食物、辛辣食物等都對睡眠不利,在睡覺前絕對不宜多吃。

睡前不要吃過量

上班族的爸爸媽媽只有晚上的時間最充裕,因此,常常是在晚上做一桌子美食,而寶寶也自然跟著沾光。由於大多都是愛吃的、所以不免晚餐就吃多了。其實,這對寶寶的健康很不利。寶寶睡前吃進去的東西,來不及消化就睡覺,食物儲存在胃裡,使胃液增多,消化器官在夜間本來應該休息,結果卻被迫繼續工作。這樣一來不僅影響睡眠質量,而且攝入過多的食物不能消耗吸收,時間一長就變成「小胖墩兒」了。除了晚餐要適量外,睡前1小時也不要再給寶寶吃東西了。

讓寶寶愛上穀類

在寶寶每天的飲食中,穀類食物一直都是不可忽視的一大種類,穀類食物對寶寶的身體健康和茁壯成長十分有利。但是寶寶未必習慣穀類食物,為此,家長可以參考以下建議:

十招應對挑食寶寶

很多時候,我們會在公共場合看到這樣一些帶著寶寶的家長:當寶寶表現出不喜歡某種食品時,家長並不是勸說或講道理,而是一味地遷就;當寶寶表現出喜歡吃某一種食品時,父母就會讓寶寶多吃。這些家長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會改掉這種挑食毛病。但事實並非如此。專家提醒,寶寶的過分挑食會導致某些營養的攝入不足或過量,寶寶容易生病或是過度肥胖,嚴重影響他們的生長和發育。

很多寶寶都愛挑食,挑食問題確實出在寶寶身上,但是錯卻多在家長身上。那麼如何有效防止寶寶挑食呢,來看看下面的應對措施:

1.寶寶飲食量常常時多時少,爸爸媽媽不能將他吃得多的那次作為衡量寶寶食慾好壞的標準。而是要用幾天的時間,仔細觀察寶寶的日均進食量,只要寶寶的飲食在平均值附近,體重增加正常,就說明寶寶的生長發育沒有問題,他的平日裡大多數的飲食量也是正常的,而不是因為「挑食」而吃不多,這個問題,應該弄明白。

2.零食是造成寶寶食慾不佳的一大原因,所以兩餐之間不要給寶寶零食,讓他保持飢餓感,才會好好吃飯,更不會出現挑食的情況。但如果寶寶不吃飯的原因是感覺飯菜不對胃口,爸爸媽媽可以把飯菜拿走,等餓到下一頓,他就會「飢不擇食」了。另外,在寶寶好好吃飯的時候,應多多鼓勵他。

3.全家一起吃飯的氣氛是很有感染力的。當寶寶發現家人吃得有滋有味時,也會嘴饞。開始時餐桌上要有一兩樣他愛吃的菜,然後逐漸增加食物種類,寶寶會慢慢接受其他食物而不挑食了。

4.再好的東西也會吃膩,寶寶更是這樣。因此不要發現寶寶喜歡吃哪道菜,哪道菜就成了餐桌上的常客。可以在三餐中選一餐做他最喜歡的食物,而另外兩餐則選其他食物。這樣可以讓寶寶有新的嘗試。

5.競爭的力量不可小看,儘管這些招數有些老套,但用它對付3歲以下的寶寶確實是管用的,一句「看誰吃得快」常常可以讓寶寶大口吃下他平時不喜歡的食物。

6.食物混搭也有效果,爸爸媽媽可以將寶寶喜歡和不喜歡的食物混在一起,如寶寶不愛吃菜,但愛吃餃子,那就做盤蔬菜豬肉的餃子;不愛吃水果,但愛喝酸奶,那就把水果拌到酸奶裡。開始時,寶寶不愛吃的食物所佔比例應少些,以後慢慢增加就可以。

7.滿滿一盤子食物,在寶寶眼裡猶如龐然大物,看著就飽了。所以給寶寶的食物應換成「兒童裝」。

8.廚房對寶寶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各種顏色和形狀的食物,都能讓他感覺新奇。讓他幫爸爸媽媽侍弄他不喜歡的食物,吃的時候他也會格外賣力。

9.寶寶天生就喜歡吃甜的食物,但甜食吃得多常導致寶寶肥胖、影響食慾、損害寶寶牙齒健康等。所以爸爸媽媽應做到:減少購買甜食;盡量購買高營養的甜食;規定寶寶吃甜食的量,但讓他們自己選擇在什麼時間吃。

10.吃飯的時候,還可以給他一把小勺,讓他自己動手吃,這也是讓寶寶愛上吃飯,不挑食的高招。

另外,即便到了3歲,寶寶吃飯的各種能力,如咀嚼能力、吞嚥能力、拿筷子或勺子的能力等也不及家長,因此,不要催促寶寶,而且吃得太快也不利於寶寶消化。

推薦幾款寶寶食譜

2~3歲時寶寶可選擇的食物更多了,下面介紹一些適合此階段寶寶食用的食譜,供家長們參考製作,以幫助寶寶健康成長。

1.燕麥江米粥

·材料

江米、燕麥各適量,比例為2︰1。

做法

將江米、燕麥在清水中淘洗乾淨,放入涼水中;將江米、燕麥放在高壓鍋煮至開鍋15分鐘即可。

功效

燕麥因含有大量粗纖維,可幫助寶寶排便,預防便秘。

2.菠菜柳葉湯

·材料

麵粉15克(半小碗)、菠菜20克(2~3根)、雞蛋1個。

·調料

香油、鹽、雞精各適量。

做法

將麵粉加適量水揉中度軟硬和好,擀成薄片,縱向切成長條,再斜刀切成柳葉狀;沸水放入鍋內,燒沸後放入柳葉面片,2~3分鐘後放入燙過的菠菜末,加入少許的鹽,雞精;將雞蛋打好,淋入鍋中,最後滴入香油即可。

功效

湯、菜、面片、雞蛋做在一起,寶寶容易入口。

3.爆炒蝦仁

·材料

鮮大蝦肉150克、黃瓜適量、雞蛋1個(取蛋清)。

·調料

植物油、料酒、鹽、蔥薑末、水澱粉、香油各適量。

做法

將蝦肉在清水中沖洗乾淨,撈出,瀝干水分,將蝦肉用料酒、雞蛋清拌勻,黃瓜切丁;鍋置大火上,倒油放入蔥薑末、蝦肉大火爆炒熟;放入黃瓜,加鹽調味,用水澱粉勾芡,淋香油即可。

功效

蝦仁、黃瓜、雞蛋三者搭配食用搭配富含優質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是寶寶成長的美食。

4.奶油菜花

·材料

菜花200克、鮮奶1袋。

·調料

鹽、植物油、蔥、姜各適量。

做法

菜花掰成小朵,洗淨;鍋置火上,倒油燒熱,爆香薑蔥,放入菜花翻炒至五分熟時放入鮮奶和調味品至熟。

功效

此菜含有大量維生素C和一定蛋白質,非常適合寶寶食用。

5.三鮮包子

·材料

麵粉70克(兩小碗)、豬肉30克(小半碗)、鮮蝦仁5~6個(切碎成泥)、雞蛋1/2個炒碎、白菜心適量(2兩)、香菇1個(切碎)。

·調料

蔥、姜、鹽、香油、料酒各適量。

做法

將自發麵粉加入適量清水,和成麵團,放置溫暖處,餳約1小時左右;將蔥、姜、香菇加水(1/3杯)、料酒與蝦肉、肉末一起攪拌均勻後,加鹽調味,拌勻,加入炒好的雞蛋,並加入切碎的白菜心一起攪拌成包子餡;將面揪成適當大小的劑子,擀成包子皮,將餡裝進包子皮中,包成大小勻稱的小包子;將包子放入籠屜,用溫火蒸約15~20分鐘至熟即可。

功效

5歲前的寶寶,通常都比較喜歡吃帶餡的手拿食物。這樣可將一些營養豐富、寶寶平時不太愛吃的一些食物如香菇、蔬菜等放在餡中,逐漸改變寶寶挑食的習慣。

日常護理

鬆緊帶褲要少穿

現在市售的寶寶服裝很多都是帶有鬆緊帶的,尤其是褲子,由於穿脫方便很受歡迎,但是鬆緊帶褲子也有以下缺點:

1.導致寶寶過敏。由於鬆緊帶屬於橡膠製品,是化學物品,而寶寶的皮膚嬌嫩,使用鬆緊帶後往往會出現接觸性過敏、皮膚發癢、蕁麻疹、過敏性皮炎等反應。

2.如果鬆緊帶過緊,會壓迫腸道,導致消化功能異常,出現腹脹、食慾不振、食量減少等狀況,並可因此造成營養不良,影響寶寶的正常發育。

3.如果鬆緊帶過松,則系不住褲子,褲子經常脫滑,容易使寶寶的肚子著涼,導致腹瀉。

因此,雖然鬆緊帶褲子有它的優點,但盡量還是要少穿。

謹防餐具中的鉛中毒

爸爸媽媽在給寶寶選擇餐具的時候最容易選中鉛含量過高的餐具,而鉛對寶寶的傷害又往往是潛在的。在產生中樞神經系統損害之前,鉛的危害往往缺乏明顯和典型的表現,因此極易被忽略,更為可怕的是,鉛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毒性作用是不可逆的,當寶寶血鉛水平超過1毫克/升時,就會對智能發育產生不可逆轉的損害。

因此,對於寶寶的餐具,除了應注意清潔衛生消毒外,還要避免使用過於艷麗的彩釉陶瓷和水晶製品,尤其是不能用來長期儲存果汁或酸性飲料。此外,如果寶寶現在還喝奶的話,他的奶瓶、水杯等也不宜用水晶製品以及表面過於艷麗的陶瓷器。在寶寶的飲食中,可多吃一些大蒜、雞蛋、牛奶、水果和綠豆湯、蘿蔔汁等,對減除鉛的毒害有一定的作用。

爸爸媽媽要到正規商店購買,選擇上色均勻,無變形,表面光滑,貼花圖案清晰、不起皺,來回擦拭不退色的產品。正規仿瓷餐具底部有企業詳細信息及生產許可證QS標誌和編號。

寶寶的鞋底不宜太厚

過了2歲之後,寶寶都能夠跑穩了,所以走的路也多了,媽媽需要在給寶寶買鞋時多考慮一下鞋底。

最常見的是氣墊鞋,許多爸爸媽媽都給寶寶配備了氣墊鞋,但不是所有的寶寶都適合穿氣墊鞋。特別是剛剛能跑穩的2歲多的寶寶,他們腳步發育尚未成熟,穿薄底的鞋子有利於腳部充分接觸地面,令足弓和腳部肌肉長得更好,而氣墊鞋的鞋底較厚,會使寶寶足部發育不良,不適合這類寶寶。

讓寶寶自己選衣服

近年來對寶寶心理的研究發現,2歲多的寶寶已經開始對自己有了一些瞭解,開始有了「自我意識」。這時,爸爸媽媽應有意識地培養寶寶的獨立性,逐漸給孩子一些自主權。比如,在選衣服時,雖然是爸爸媽媽買,但可以讓寶寶自己挑選、試穿,這樣做不僅可以讓寶寶感受到爸爸媽媽對自己的厚愛,還可以使寶寶增強自豪感、責任感,自信心也會大大增強。

另外,寶寶每天穿的衣服,也可以讓他自己決定,這樣還可以培養寶寶的自理能力。當然,爸爸媽媽要多給寶寶講解一些穿衣服的常識,使寶寶獲得更多有用的生活知識。

飯後立即洗澡不可取

不少爸爸媽媽習慣在飯後給寶寶洗澡,尤其是晚飯後,給寶寶洗個澡就讓寶寶上床睡覺。其實,飯後立即洗澡十分不科學。這是因為洗澡會促使四肢皮膚血管擴張血液會集於身體表面,使得胃腸血流量減少,消化液減少,從而降低消化功能。如果在飯後立即給寶寶洗澡,就會引起胃腸疾病,給寶寶的健康帶來不利影響。正確的做法是在飯後1~3小時洗澡較適宜。

初秋,為寶寶全面防燥

經過了一個熱烘烘的夏天,寶寶終於可以呼吸涼爽的空氣了。但是秋天空氣乾燥,而寶寶的皮膚很稚嫩,於是容易出現口舌乾燥、鼻子出血等情況。為此,提醒爸爸媽媽:進入初秋,需對寶寶進行特別精心護理。

讓寶寶學會自理

兒童時期是培養寶寶自理能力的關鍵時期。通常,寶寶到2、3歲的時候,已經萌發出自信心和獨立性。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做。這時候父母親應該注意及時鼓勵寶寶鍛煉基本生活自理的能力。

培養寶寶的自理能力,原則上是讓寶寶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而不是父母來包辦代替。寶寶這時有了初步的自理能力,有助於其心理活動的進一步發展,也有助於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自信、自強、明快、果敢的性格特徵。

寶寶應有的自理能力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個人生活方面的自理能力和社會生活方面包括待人接物、獨立辦事、運用時間的能力等。在培養寶寶自理能力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不要凡事都包辦 此期的寶寶都有自己動手的願望,如果爸爸媽媽對寶寶過分嬌慣,寶寶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就會養成寶寶處處依賴家長的壞習慣。而且,爸爸媽媽對寶寶的事情總是包辦的話,也會打擊寶寶自己動手的積極性,久而久之,就會什麼也不願意做了。所以,儘管寶寶做事還顯得笨手笨腳,甚至給爸爸媽媽帶來麻煩,但是家長一定要有耐心反覆示範,讓寶寶慢慢學會。

2.適當協助 這一階段的寶寶雖然已經能夠做很多事了,但寶寶的能力畢竟還是有限的,所以在寶寶無論如何也做不好的時候,或者有可能會傷到自己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出手相助。比如,在冬季,天氣寒冷,如果一味強調要寶寶自己穿衣服,可能30分鐘還沒有穿上內衣,這樣就可能凍著寶寶,這時,爸爸媽媽可以幫寶寶穿好必要的保暖衣服,再讓寶寶穿其他的衣服,這樣既鍛煉了寶寶,又不會使寶寶生病。另外,如果寶寶總是做不好,就不會有成就感,甚至會產生挫敗感,而對做這些事情失去興趣、失去信心。因此,培養寶寶獨立性時,適當的幫助還是必要的。

3.多加鼓勵 寶寶做事最需要家長的鼓勵,所以要及時指出寶寶的進步。比如,當他把被子疊上時(不要求很好),爸爸媽媽可以點頭微笑、拍手表示讚賞,或者誇上幾句。爸爸媽媽的一個小舉動都可以讓寶寶得到莫大的鼓勵,從而更願意做事。

4.培養興趣 對於寶寶喜歡的事情,要盡可能滿足他。比如,寶寶對洗手絹時的肥皂泡感興趣,那就讓他去洗,雖然寶寶通常是帶著「玩」的感覺來做事,但時間久了,就會形成習慣。

5.善始善終 由於這個時候,寶寶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因此,做事情常常會半途而廢,這時家長要要求寶寶堅持做完,不遷就,要培養寶寶「善始善終」的良好習慣。

6.幫他不如教他 給寶寶學習的機會與時間,教寶寶學習自己穿脫衣物、刷牙、洗手、上廁所以及收拾玩具等,只要不苛求,不僅能讓寶寶養成自動自發、負責任的習慣,還會幫自己省下許多力氣。

飯後1小時再吃水果

很多爸爸媽媽認為飯後給寶寶吃點水果是最佳營養搭配,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這是因為食物進入胃以後,需經過1~2小時的消化,才能緩慢排出。如果在飯後立即給寶寶吃水果,水果就會被先期到達的食物阻滯在胃內,無法正常消化,從而引起腹脹、腹瀉或便秘等症狀。

防止寶寶打人

寶寶長到了2歲多的時候,就可以自由地走動了,看到自己喜歡的小朋友,就會高興地跑過去。但是,寶寶這個時候往往不太會和人交往,所以很容易和別的小寶寶發生「摩擦」。尤其是此階段的寶寶學會了咬、抓、打、推等攻擊人的方式,所以,在生活中,我們常能看到自家的小寶寶和別的小朋友發生打架事件。針對這個問題,家長在這個時期一定要注意管教好自己的寶寶,以免給自己和別人帶來傷害。

想要防止寶寶攻擊別人,家庭裡就一定要營造出適當的氣氛。如果家長本身就是個「暴君」,寶寶耳濡目染,肯定也會用暴力解決問題。還有電視中的暴力鏡頭也會讓寶寶學會用推打等方式發洩心中的不滿。因此,家長在看到電視中有暴力動作鏡頭時,要盡快換台,以免寶寶模仿劇中的人物。在平時的教育問題上,家長要告訴寶寶如何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讓他知道和同齡的小朋友玩耍時,不要打鬧,打人罵人都是不好的行為,還有自己做錯了事一定要道歉。

家長在平常管教寶寶時,不要過度溺愛自己的寶寶。如果寶寶養成了任性的壞毛病,就容易在與人接觸時顯得特別霸道,也就更容易因為不滿意而攻擊其他的小朋友。

生活中的若干安全隱患

寶寶越來越大了,活動能力、活動範圍越來越強、越來越廣了,可是危險也越來越多了,如何保證此期寶寶的安全,家長們要悉心做好防護。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在生活中,如何幫寶寶避開安全隱患,保證寶寶安全成長:

早期教育

一本好畫冊

為寶寶選擇好的圖畫書,通過親子共讀,可以讓寶寶在快樂中獲得心智的全面發展。但在選圖畫書時,家長要注意下面的問題:

1.畫面大一點 此階段的寶寶生活經驗有限,只憑語言欣賞故事還有一定的難度,而圖則可以幫助他們理解故事。一本優秀的圖畫書往往會圖文並茂。另外,此時寶寶的視覺和專注力大都還在發展之中,給他們看的插圖最好大一些,像一頁中放好多小插圖的圖畫書,往往會使寶寶無所適從。

2.插圖需提升審美素養 鮮艷的顏色固然能夠引起寶寶的興趣,而且在嬰兒時期對視力的發育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如果總是給寶寶看顏色鮮艷的畫面,就像天天給寶寶吃味道特濃的菜,等他長大了,就吃不出菜本身的味道以及菜品的微小調味一樣,這很不利於培養寶寶高品質的審美能力。為此,應該讓他們從小多接觸原汁原味的高品質藝術品。

3.插圖要充分說明文字內容,甚至有所補充 由於此時的寶寶多數都不識字,他們首先讀的是「圖」。所以,圖畫書中精緻優美的插圖要充分地說明文字的內容,以幫助寶寶理解故事。同時,插圖所表達出來的更多細節又可以讓寶寶展開想像的翅膀。

4.文字要朗朗上口,簡單易懂 當寶寶不斷地欣賞用簡練優美的語言表達生動有趣的故事時,就等於不斷地給他的語言澆水施肥,總有一天會開出美麗的花朵。家長在給寶寶選書時,不妨小聲念出來,確認是否朗朗上口,簡練易懂。

5.題材可來源於寶寶的生活經驗,也可拓展寶寶的生活經驗 這易於使寶寶對題材產生興趣,同時也有助於他們理解故事情節。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生活經驗的積累,寶寶會逐漸開始對拓展他們生活經驗的題材感興趣。

6.情節要為寶寶帶來驚喜 好的圖畫書不僅令寶寶著迷,更為寶寶帶來驚喜。帶給寶寶一個又一個的驚奇與驚喜的同時,讓寶寶愛上讀書。

教寶寶學會說話

從寶寶的語言發展來看,可以按時間順序大致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張口說話前,即「聽」的階段;第二階段是張口說話後至可說完整的句子階段;第三階段是邏輯表達完善階段。

●第一階段 主要讓寶寶多「聽」,培養寶寶的語言興趣。這一點從寶寶一出生就應開始,注意與他多交談,而且要用家長的語言,盡量少用兒語化的詞,如:車車、勺勺、瓶瓶等,多給寶寶聽音樂和幼教磁帶。多聽故事和磁帶可以充分刺激寶寶大腦聽力和語言中樞的神經發育,為寶寶張口說話做好準備。寶寶會站立後,就讓他自己開錄音機,這樣他會對聽故事更有興趣。

●第二階段 主要培養寶寶語言方面的自信,同時擴大寶寶的詞彙量。這一階段要注意培養寶寶的自信心,鼓勵他張口,並且要非常認真地傾聽,耐心地糾正他的發音,當寶寶念對時馬上表揚。這階段注意不要故意重複寶寶念錯的音,這不僅會挫傷寶寶的自信心,更主要的是又一次把錯誤讀音傳達給寶寶的聽覺中樞,加深了錯誤的印象。當寶寶會說句子時,家長要注意糾正語序和引導用詞。比如寶寶說「小貓吃老鼠多多」,家長要給他糾正「小貓吃了好多老鼠」。

●第三階段 主要引導寶寶完整、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寶寶到了2歲之後,基本上可以與家長對話了,但如何完整、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是這個階段的主要問題。家長可以引導寶寶首先把要說的東西分成幾段,一段一段地說。比如複述一個故事,先記住情節,再一段一段地詳細表達。而且家長要認真地聽寶寶的每一句話,不斷地鼓勵他說下去。

教育寶寶,家庭成員要一致

有些家長在對待寶寶犯錯如何處理的問題上,態度往往不一致。這是家庭中教育寶寶的一大禁忌,因為寶寶會因為不同方向的指導,被弄得「暈頭轉向」,不知道自己到底錯在了哪裡,不知道到底應該如何改正。因此,家長一定要在教育寶寶的問題上,統一思路,共同進退。

當寶寶犯了錯誤,家長一定不要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那樣對寶寶和爸爸媽媽雙方都沒有好處。比如寶寶在牆上畫了很多線條,媽媽努力了半天也清除不掉,就會批評寶寶。這時如果爸爸在一旁替寶寶說話,反駁媽媽是扼殺了寶寶的創造力,那就會使寶寶不明是非,無所適從。

當然,大多數的情況是寶寶會與支持自己的一方站在同一戰壕裡,共同抵制對方,這樣寶寶會充滿安全感。這無疑就拉大了爸爸媽媽之間的關係。而寶寶的問題仍舊沒有得到解決,他還是不知道該怎麼做,反而覺得自己理直氣壯。這種情況在家庭教育中太常見了,有時年長一輩還會更加的庇護小寶寶,使他們感覺自己有了「避風港」,可以為所欲為,時間久了就會養成任性的壞習慣。一旦爸爸媽媽管教他們,他就會找長輩訴苦。

家庭成員做法不一,會使寶寶不辨是非,不明就裡。如果爸爸媽媽再當著寶寶的面相互指責對方,寶寶心中家長的威信就會降低,以致將來的說服教育不起作用。家長如果在教育寶寶的問題上出現了分歧,可以事後共同商量,統一口徑後再教育寶寶。同心協力讓自己的寶寶成長為懂事、知是非的好寶寶。

逛超市,培養寶寶的文明常識

培養寶寶的文明常識可以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比如逛超市就是一個既簡便又實用的方法,媽媽只需在逛超市時帶上寶寶就可以了。但需要記住,當媽媽帶寶寶逛超市時,這次逛超市的重點是讓寶寶認識到超市裡面的文明舉動。

激發寶寶的想像力

從2歲左右起,寶寶就開始展開了想像的翅膀,但這時寶寶的想像力還很貧乏,只是將生活中所見到的感知過的形象再造出來,屬於再造想像,是一種低級的想像活動。2歲多的寶寶的想像力是無法教會的,但可以被激發,特別是在遊戲中。

1.扮演人物 在給寶寶講故事時,爸爸媽媽一定要表演出人物的特性,不同的人物要用不同的聲音和表情。這樣可以引起寶寶的興趣,然後可以讓寶寶也扮演其中的一個人物。

2.手指木偶 也可以給寶寶買幾個手指木偶,或者用牛皮紙袋在上面畫上各種人物或動物臉譜,這也是擴大寶寶的想像力的好辦法。

3.情景表演 做一個「化妝」箱,在裡面裝上舊鞋子、襯衣、裙子、外衣、帽子、圍巾等,再給寶寶一些便宜的珠寶飾品。讓寶寶利用這些道具自己想像故事情節並進行表演。

4.捏橡皮泥 可以給寶寶買一些橡皮泥,讓寶寶自己動手隨意捏玩。手是意識的培養者,是智慧的創造者,這種活動可以讓寶寶的小手更加靈活,觸覺更加敏感,這樣寶寶就會更加聰明、更富有創造性,思維和想像力也會更加豐富。當然,最初寶寶還只會簡單地搓個圓或者粗細不等的長條,但在寶寶的眼裡這些都是了不起的傑作。不光小手得到了鍛煉,想像力得到了延伸,同時還提升了寶寶的自信,讓他享受到了成功的快樂。當然,家長有時候也要幫助寶寶做一些輔助工作,如提供一些羽毛等材料,其他的事情凡是寶寶能做的就放手讓寶寶自己動腦筋去做。寶寶表現沒有興趣時,家長不要強迫寶寶,讓他在愉悅的心情下完成。

5.洋娃娃遊戲 給寶寶購置易引起想像的玩具,例如洋娃娃,由於洋娃娃一般都比較逼真,眼睛、頭髮、衣服等都更接近真人,所以無論男孩還是女孩都喜歡,很容易將其融入到自己的想像世界裡。其他有利於想像的玩具還有打掃房間的工具、園藝工具和木工工具等。

6.扮成動物玩耍 爸爸媽媽可以四肢著地,在地板上走動,爸爸發出的動物叫聲。寶寶也會覺得有趣而學著爸爸的樣子,把自己想像成某種動物。

7.扮演打電話 給寶寶買一個玩具電話,這樣家長可以拿起自己的電話,與寶寶扮成兩個人打電話的樣子。

寶寶的藝術細胞在哪裡

在寶寶尚未長大之前,不要過早地給寶寶畫下圈圈框框,多給寶寶創造機會,讓他多接觸不同的東西。家長要抓住時機,給寶寶以科學的指導。很多家長都覺得自己的寶寶沒有藝術細胞,其實,寶寶的藝術細胞就在生活的細節裡。

在給寶寶的每一次機會裡

對於小寶寶,家長不要過早地畫下條條框框,要多讓寶寶多接觸不同的事物。比如寶寶握筆「塗鴉」時,就要將筆和紙交給寶寶,特別是顏色鮮艷的筆,不僅使寶寶畫畫的要求得到滿足,也可以刺激寶寶的視覺發育。假如此時爸爸媽媽因寶寶畫得不好就責備寶寶,這樣會限制寶寶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在不斷變化的刺激裡

教育專家指出,人生下來就具有各種細胞,其功能是潛在的。如果不給予適當的刺激,它們便不能分裂增殖,很可能在發揮作用之前就宣告終結了。而興趣就是對這種潛在的種種細胞有效的刺激。幼兒時期,大腦細胞需要多種刺激,從而為具備多種功能作準備。興趣的變化不是壞事,家長應該鼓勵寶寶有多種興趣,而不要因為寶寶今天喜歡這個,明天喜歡那個而斥責寶寶。在這些變化中,爸爸媽媽要注意寶寶最感興趣的那一個,日後重點培養。

在寶寶體會到進步時的樂趣裡

在培養寶寶的藝術細胞時,要注意隨時保護寶寶的積極性。對寶寶哪怕是一點微小的進步,也要給予高度的讚賞,讓寶寶感受到自己在進步,並樂於繼續努力。即使寶寶提出家長不屑一顧的問題,爸爸媽媽也要表示關心,承認寶寶付出的努力。

異常情況

寶寶口吃

這個階段的寶寶最容易患上口吃。寶寶在說話的時候往往第一個字發音特別困難,一句話說不完,中途又開始不斷重複。口吃是一種語言障礙,也是兒童期一種常見的病症,有10%的寶寶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口吃,但其中大部分人都會自然恢復,家長可以不用擔心。

如果寶寶患上了口吃,會有礙他與周圍人的交流,周圍的人還有可能把他的口吃當成笑料,故意模仿他說話的方式,給寶寶造成心理上的負擔。

想要讓寶寶改掉口吃的習慣,就要先消除他內心的恐懼。首先告訴他口吃沒有什麼大不了。其次要告訴寶寶周圍的人,不要嘲笑自己的寶寶,以減少寶寶內心的惶恐。在日常生活中多關心寶寶,當寶寶說話有了進步時,要給予肯定的鼓勵。

家長還可以同寶寶一起,兩個人共同練習如何說一句完整的話。在練習過程中,家長要鼓勵寶寶,讓他不要害怕,慢慢說出想說的話。有些寶寶在自己家裡不會口吃,但一旦到了陌生的環境,與陌生人講話時就會口吃。針對這種情況,家長可以讓寶寶先跟熟悉的人聊天,當寶寶說得比較流利之後,再讓他跟周圍的鄰居說話。家長也可以在寶寶說話前緩慢地說一遍,讓寶寶重複,逐漸增強寶寶的信心,讓他不再恐懼與陌生人講話。

家長也可以用遊戲的方式鍛煉寶寶。比如教寶寶唱歌,先讓他熟悉歌曲的節拍,當寶寶已經知道歌曲的旋律時,再讓他唱出來,這樣可以幫助他流利地說出詞句。在鍛煉時,可以鼓勵寶寶大聲唱,不要畏首畏尾不好意思,當寶寶對自己充滿了信心,他的口吃就會不治自愈,說出一口流利的話語。

寶寶認生怎麼辦

小寶寶在七八個月的時候就開始認生了,那時爸爸媽媽覺得等寶寶大一點就好了。可是到了2歲多,寶寶認生的情況更加嚴重。除了爸爸媽媽,別人誰都不讓抱,甚至有生人到家裡來,他還會大哭大鬧。造成這種情況的一個原因可能是每天只跟媽媽在一起生活,如果寶寶本來就很敏感的話,就會有特別嚴重的認生現象。

對於寶寶的認生,媽媽不必把責任都歸咎於自己,也不要急著批評、鍛煉寶寶。實際上,寶寶怕生,多數是為了要保護自己,所以要盡量讓寶寶多接觸其他小朋友和生人,讓寶寶感覺到生人和小朋友並不可怕,慢慢的寶寶就能夠接納生人,甚至可以主動與生人打招呼了。需要提醒媽媽的是,這樣的寶寶很多,媽媽本身不要因此而背上心理包袱。

寶寶會不願分享

2歲多的寶寶開始和小朋友—起玩的時候,會很容易毫不客氣地搶奪別人手裡的東西。而被搶的寶寶也決不捨得給,他們要麼拚命地抓著自己的東西不鬆手,要麼使勁擊打對方。爸爸媽媽對此可能很震驚,自己經常教育寶寶要懂得與小朋友分享,可是自己的寶寶「事到臨頭」時,還是不捨得把自己的東西給別人。

寶寶這種行為並不意味著他將成為一個霸道的人。寶寶搶東西只是因為他還太小,對其他人沒感情,所以有時候不妨就讓他搶。

但是,如果他不斷地這樣做,最好讓他和比他大而且能夠與他爭搶的寶寶一起玩,這樣可能會有所幫助。如果他總是搶某一個寶寶的玩具,最好讓他們分開一段時間。如果寶寶在傷害另一個寶寶,或者看上去他好像在預謀著什麼,那就要不動聲色地把寶寶帶走,使他的興趣轉移到別的事情上去。

雖然搶東西是不對的,但最好不要過於責備寶寶,因為那樣只能讓他覺得爸爸媽媽不愛他了,並可能因此而變得更加放肆。如果寶寶到了3歲以後還是那麼霸道,並且不能與他人玩集體遊戲,就需要對他進行教育和調節了。

有時候,2歲多的寶寶即便不搶別人的東西,也不願讓別人與他一塊兒分享自己的東西,這種行為在這個年齡是很正常的。隨著他心理上的逐漸成熟,並學會欣賞和喜歡其他小朋友以後,才會逐漸地大方起來。如果一味要求寶寶讓出他的「寶寶」給別人,他就會覺得所有的人——不只是小孩,還有家長——都想奪走他的東西。這只能導致他產生更強的佔有慾。

寶寶到了3歲左右就開始喜歡與小朋友一起玩了。這時,家長可以安排一個大家可以共同分享某一件東西的遊戲。比如,拉車遊戲,可以這樣安排,「現在輪到瑞瑞拉車,小明坐車。然後,小明拉車,瑞瑞坐車。」這樣的遊戲會讓寶寶覺得分享是一件愉快的事而不是一種令人不快的義務。

牙齒黃怎麼辦

牙齒黃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牙齒表面由外來物質染色,稱為牙齒著色;另一種是由某些物質引起的牙體內部的變色,稱為牙齒變色。前者是牙齒表面出現的顏色改變,多是由於口腔衛生狀況不好,或有不良習慣。

如果媽媽在妊娠期和哺乳期沒有用過四環素,那麼寶寶牙黃很可能為著色牙,可以通過幫助他刷牙,少食甜食,不飲著色飲料,養成飯後及時漱口等好習慣,將寶寶的牙齒著色逐漸除掉。

晚上為何總是磨牙

磨牙在幼兒中較為常見,讓爸爸媽媽心神不安,磨牙的原因主要有:

1.飲食因素 晚餐吃得過飽,或臨睡前加餐,都可影響營養吸收,且增加胃腸道的負擔,使得整個消化系統不得不在寶寶睡著後「加夜班」,甚至連咀嚼肌也被動員起來,不由自主地收縮,引起磨牙。此外,缺乏維生素D,會引起鈣、磷代謝紊亂,導致植物神經紊亂,常常會出現多汗、夜驚、煩躁不安和夜間磨牙等症狀。

2.腸道寄生蟲病 當寶寶患上蛔蟲病,蛔蟲產生毒素刺激腸道,腸道蠕動會加快,而引起消化不良、臍周疼痛、睡眠不安。毒素刺激神經,就會使神經興奮而產生磨牙。同樣,蟯蟲也會分泌毒素,並引起肛門瘙癢,影響寶寶睡眠。

3.精神因素 如果寶寶在臨睡前聽了扣人心弦的故事,或看了恐怖、緊張的電視節目,或是由於白天受到某種驚嚇,由於神經系統在睡眠時還處於過度興奮狀態,也會出現夜間磨牙。另外,不適應幼兒園生活,與爸爸媽媽或者家人爭吵等,都會令寶寶的精神緊張,導致寶寶晚上睡覺磨牙。

4.牙齒排列不齊 如果寶寶的牙齒排列不齊,咀嚼肌用力過大或長期用一側牙咀嚼,以及牙齒咬合關係不好,就可能發生顳下頜關節功能紊亂,導致夜間磨牙。

5.睡眠姿勢不當 如果寶寶睡覺時頭經常偏向一側,會造成咀嚼肌不協調,使受壓的一側咀嚼肌發生異常收縮,因而出現磨牙。此外,蒙頭睡覺時,由於二氧化碳過度積聚,氧氣供應不足,也會引起磨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