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定本育兒百科 > 第一章0~1個月的寶寶 (0~28天) >

第一章0~1個月的寶寶 (0~28天)

十月懷胎,寶寶呱呱墜地,爸爸媽媽迎來了一個小生命。這個時候的寶寶,很多器官和功能都沒有發育完全,是一個極其脆弱而又堅韌的「小東西」。0~1個月是寶寶出生後非常關鍵一個階段,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擺到爸爸媽媽面前,爸爸媽媽面臨最大挑戰。

身心發育

伴隨著一聲響亮的哭聲,寶寶來到了這個世界。除了哭,他不會說,也不會表達自己的情緒,初為人父人母的爸爸媽媽怎麼才能知道寶寶的需要呢?到底什麼樣的寶寶才算健康呢?怎樣才能照料好這個嬌嫩的小生命呢?

新生兒身體發育特點

由於剛剛脫離母體的小生命生理調節能力和適應外界的能力都尚未成熟,爸爸媽媽一定要詳細掌握新生兒的身體發育特點。

1.頭部 新生兒平均頭圍為35厘米,與身體其他部分相比,頭部明顯偏大,長度約是身體的1/4。寶寶出生時,頭部一側或雙側有一個大而硬的隆起,這是生產時子宮肌肉強烈收縮所致,不會給寶寶顱內帶來影響,幾天後便逐漸消失。在寶寶額頭上部,會發現一個凹陷的地方,用手觸摸會很軟,還會動,稱為「囟門」。一般在寶寶2歲後才能全部閉合,之前這段時期不要用力按壓這個部位。如果發現囟門部位皮膚繃緊、凸出或是凹陷,需要馬上看醫生。

2.臉部 新生兒的臉部有些水腫,這屬於正常現象。多數嬰兒的眼睛由於正常生產時的擠壓,看起來有些腫,但幾天內即可消失,而且眼睛不能馬上睜開,千萬不能用手扒開。等寶寶睜開眼睛後,家長可能會發現他的眼睛有些斜視,不過1~2個月後,斜視會漸漸消失,如果出生後好幾個月斜視都不消失,應該立即看醫生。新生兒是不會流淚的,即便在他大哭時也不流淚,需要在4~5個月時才能產生淚水。

3.皮膚 多數新生兒在面部和手部的皮膚上會有一層白色的、黏稠的物質,這層薄膜被稱為胎兒皮脂,這層物質具有保護嬰兒皮膚和保暖的作用。出生後的3~4天,寶寶光滑的皮膚會變得粗糙或是出現乾裂現象,1周後會自然落淨。有的新生兒在屁股、腰、後背等處還會看到藍綠色的色素斑,稱為「兒斑」,這種現象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消退。

4.體毛 新生兒出生時,體表有不同程度的體毛,叫做胎毛。有的寶寶出生時只在頭上有一層淺淺的絨毛,有的寶寶從肩上一直到脊背都有一層濃濃的毛,這都屬正常現象,不久體毛會自然褪掉。

5.臍帶 臍帶是胎兒從母體吸取營養、排泄代謝物的通道,新生兒出生7~10天左右臍帶會自行脫落。臍部沒有脫落前,應注意檢查包紮臍帶的紗布外面是否有滲血,如果滲血較多,應重新結紮止血。有的寶寶可能會出現臍疝,要向醫生咨詢。

6.生殖器 男嬰、女嬰出生時的生殖器與身體其他部位相比都比較大,男嬰的睪丸或陰部略微發紅,這屬於正常現象,是媽媽的激素通過胎盤影響胎兒所致。有的女嬰陰道內會流出少量的血液,也屬於正常現象,幾天後自然恢復。

7.乳房 男嬰和女嬰在出生時的乳房都有腫大,有時可能會有少量的乳汁分泌,這是由於母體中激素作用於胎兒所致,稍後會自然恢復正常,但要避免擠壓。

8.體溫 新生兒的體溫一般應保持在37.6℃~37.8℃之間,但新生兒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成熟,而且皮下脂肪較薄,體表面積相對較大,保溫能力差,易受外界溫度環境的影響,所以體溫變化較大。新生兒出生後30分鐘到1小時內,體溫會下降2℃~3℃,以後再逐步回升,並在36℃~37℃之間波動。

9.體重 正常新生兒出生時體重在2500~4000克之間,一般男嬰比女嬰重一點。而低於2000克的新生兒患病率與死亡率均較高,行為能力與應答能力也比正常體重兒差。

10.糞便 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內第一次排便叫做胎糞,一般為深綠色,略黏稠,無氣味。3~4天後,糞便的次數和顏色會因餵母乳和奶粉的不同而有區別,多數新生兒排完胎便後,每天會排5~6次黃色大便。多數寶寶會在48小時內排尿。

11.新生兒的動作 新生兒兩手握拳很緊,在俯臥位時能抬頭1~2秒鐘,已有反射性的匍匐動作。扶新生兒直立時,兩下肢稍能負重,出現踏步反射及立足反射。

新生兒感知覺發育的神奇軌跡

新生兒出生後就要接觸外界的各種刺激,比如視覺:可以看到光亮;聽覺:可以聽到聲音;嗅覺:能聞到氣味;味覺:會嘗出奶汁;皮膚的感知覺:可以感受冷暖、疼痛等。這些感覺現象是新生兒的最初生命體驗,開發智力首先要重視感覺的發育。但這些感覺還很初級,隨著大腦機能的發展,在豐富的環境刺激的影響下,各種感覺會得到迅速發展。

1.視覺發育特徵 新生兒走出模糊而被動的世界的第一個途徑就是視覺。出生時,新生兒的視力趨向於近視,雖然眼睛是睜開的,但視線不會停留在任何物體上。不過他們的視線很容易集中在有明顯輪廓的線條上或有明顯對比的地方,比如粗的線條和粗體黑白圖案往往會吸引新生兒的注意。經過光和物的刺激感受後,新生兒的眼睛不再漫無目的地張望,開始集中注視眼前的物體,如白色天花板上明亮的燈光。

2.聽覺發育特徵 新生兒出生後對突然的響聲會有反應,如果在新生兒耳朵附近搖一個鈴鐺或動一動撥浪鼓,他會以某種方式活動他的身體或轉過他的腦袋,告訴家長他聽到了這些聲音。兩周後他會出現明顯聽覺,對有節奏的聲音特別敏感,尤其是在聽到媽媽的聲音後能停止哭泣,安靜下來。重複的催眠曲對新生兒也有安撫作用,家長可在白天和就寢時放些柔和的搖籃曲幫助寶寶放鬆。

3.嗅覺發育特徵 嗅覺也是感覺的一部分,相對於視覺和聽覺來說,寶寶一生下來嗅覺就相當靈敏了。出生第一天,他就表現出對濃濃的糖水的興趣,吸吮強,吃得多。不過小傢伙只對果香、乳香味感興趣,而聞到某些刺鼻的氣味就轉頭避開。5天時,他已能區分乳母和其他媽媽乳汁的氣味了。新生兒對不同的溫度、濕度、物體的質地和疼痛也有觸覺感受能力,他們有冷熱和疼痛的感覺,喜歡接觸質地柔軟的物體。

4.味覺發育特徵 新生兒的味覺很敏感,出生後2小時就能辨別出酸、甜、苦、鹹,而且能對不同的味道作出不同的反應。當給他喂糖水時,會很高興地吸吮,而喂檸檬汁、吃到苦味藥物時,則是一臉的痛苦表情。

5.觸覺發育特徵 嬰兒從生命的一開始就已有觸覺,尤其是嘴的周圍和手的觸覺非常敏感。當家長抱起寶寶時,他喜歡緊貼著家長的身體,依偎著家長;當寶寶受到驚嚇時,喜歡讓家長抱起來輕輕拍拍,這些都滿足了新生兒觸覺安慰的需要。

新生兒大腦發育成長指標

大腦是人體的「司令部」,如果大腦有了毛病,輕者智力發育受影響,重者無法生存。寶寶剛出生時,大腦的重量僅有350~400克,大約是家長腦重的25%。雖說在外形上已具備了家長腦的形狀,也具備了家長腦的基本結構,但在功能上還不接近家長。

所以,剛生下來時,嬰兒不會說話、不會自主活動,這些能力需要在日後大腦發育的基礎上才能逐漸具備。

既然新生兒本身不具備言語和行為能力,那該如何判斷寶寶的大腦發育是否正常呢?有一些間接的方法可以幫助爸爸媽媽。新生兒一生下來,就具備了一些本能的神經反射本領,而這些反射只在一定的時間內存在,如果出生後這些反射不出現,或者到了該消失的時候不消失,這就說明孩子的大腦發育可能存在問題。

新生兒不可思議的九種反射行為

媽媽在與寶寶「第一次親密接觸」時,會發現小傢伙竟能主動尋找媽媽的乳頭並做出吸吮的動作。這些動作都是新生兒眾多反射行為中的一種。新生兒一出生就有一些先天的反射行為,這些反射能夠反映出寶寶的機體是否健全,神經系統功能發育是否正常。

覓食反射

【特徵】新生兒出生後30分鐘,如果用乳頭觸碰一下他的面頰,小腦袋就會立即反射性地轉向該側,做出覓食的吮吸動作。如果輕輕觸碰一下他的嘴唇,他也會有吸吮動作,表現出想要吃東西的樣子。

【存在期】正常情況下,這種反射從寶寶出生30分鐘就會出現,持續3周左右,此後逐漸變為由神經控制的動作。3~4個月後逐漸消失。

呼吸反射

【特徵】新生兒的呼吸與家長相比淺而快,當家長第一次接觸到自己的孩子時,可能注意不到孩子的呼吸,不過不必為此擔心,隨著身體的發育成長,嬰兒的呼吸機能會好起來。同時,所有的新生兒都會發出奇怪的呼吸聲音:有的呼吸快而有噪聲,有的沒有規則,有的呼吸時像被阻塞。隨著寶寶鼻樑骨的升高,這種阻塞音也會逐漸消失。

【存在期】健康嬰兒出生時會有穩定的呼吸節律,尤其是睡眠時;第1個月呼吸漸漸地與哭泣協調;第3個月時變得與非哭聲的發聲協調。

抓握反射

【特徵】嬰兒出生後不久,如果家長觸摸他的手掌,他會握緊拳頭。抓握反射力也非常強大,據說如果寶寶的兩個小拳頭握緊一根棍棒的話,家長還能拉住棍棒讓他站起來。如果家長輕觸寶寶的腳底,會發現他的腳趾也會向下彎曲,好像在抓東西。

【動作顯示意義】如果6個月後仍存在手的抓握反射則可能是大腦方面患有疾病,如足底抓握反射提前消失要判斷是否是脊髓發育不良。

【存在期】寶寶雙手的抓握反射4~6個月時逐漸消失,被隨意動作取代。足底抓握反射6~12個月時消失。

擁抱反射

【特徵】讓新生兒仰臥在床上,托穩他的頭頸,放低頭位,讓頭向頸後屈曲15度角,這時,寶寶會把兩臂外展,接著屈曲向內收到胸前,呈擁抱狀。

【動作顯示意義】做這種反射時,寶寶的雙手會同時上舉,如果只舉一隻手而不舉另一隻手,可能表明不舉手的對側大腦半球發育不正常。如果根本沒有反應,則可能是大腦發育異常或有顱內出血的可能。

【存在期】這種反射在新生兒2~4個月時逐漸消失。

吸吮反射

【特徵】新生兒口唇觸碰到媽媽乳頭時,會立刻張開嘴巴,做出自然的吸吮動作。初生嬰兒通過吸吮反射可以攝取母乳或配方奶。

【動作顯示意義】如果新生兒吸吮反射消失減慢,可能是腦內出現病變;如果寶寶情緒表現得亢進,則是感覺飢餓的表現。

【存在期】1歲後吸吮反射會慢慢消失。

瞳孔反射

【特徵】瞳孔大小會隨光照強度而發生變化,受到明亮光線的刺激瞳孔會收縮,周圍環境一旦變暗瞳孔則會放鬆。

【動作顯示意義】如果嬰兒3個月時瞳孔還不會收縮,要判斷是否存在智能缺陷、視覺減弱或喪失視覺的可能。

【存在期】這種反射將持續終生。

眨眼反射

【特徵】在新生兒醒著時,突然有強光照射,他會迅速地閉上眼睛;當他睡覺時,如果突然有強光照射,他會把眼睛閉得更緊。寶寶6~9周時,當把一個東西迅速移到他的眼前時,他會眨眼。這種反射可以保護嬰兒免受強光刺激。

【動作顯示意義】如果嬰兒對強光沒有反應或是反應微弱,要判斷是否是眼盲。

【存在期】這種反射將持續終生。

旋轉反射

【特徵】家長雙手抓住寶寶腋下,把臂膀平舉向著檢查者,再將寶寶轉到一側與另一側。他的頭部會隨著旋轉方向而轉動,如果用拇指限制寶寶的頭部活動,他的眼球會轉到旋轉的那一側。

【動作顯示意義】如果發現寶寶頭部與眼球均不轉動,可能表明前庭功能不良或是患有斜視。

強直性頸部反射

【特徵】在寶寶仰躺時,家長可以把寶寶的頭輕輕地轉向另外一側(保持下頜位於肩部上方),寶寶會將臉朝向該側的手臂和腿,而另一邊的手臂和腿會自然彎曲,這就是強直性頸部反射的特徵。

【動作顯示意義】如果孩子出生6個月後還存在這種反應,則可能患有腦性病變。

【存在期】這個反射在寶寶出生後3~4個月消失。

飲食營養

新生兒餵養首選母乳

母乳是嬰兒的天然營養品和最理想的食物,具有其他營養品所不具備的優點:

1.母乳中的營養成分最適合嬰兒的需要,而且隨著嬰兒的生長發育能改變這些成分的比例和分泌量。一個足月產嬰兒,在出生後4~6個月以前,只要有充足的陽光照射,單靠母乳餵養便能取得全部營養素,能夠得到最佳的生長發育。

2.母乳的各種營養素比例適當,易於嬰兒消化、吸收。母乳蛋白質含量雖較牛乳低,但乳蛋白含量較高,在胃內易形成較細軟的凝塊,便於消化;母乳脂肪含較多不飽和脂肪酸,並含有豐富的脂肪酶,易消化、吸收;母乳乳糖含量較高,能促進寶寶腸道生成乳酸桿菌,抑制大腸桿菌的繁殖,還有利於寶寶大腦發育。另外,母乳鈣、磷比例適宜(2︰1),易吸收,母乳餵養的嬰兒較少發生低鈣血症。

3.母乳除含有必需營養素外,還有多種抗感染因子,能保護嬰兒免受細菌、病毒的侵襲,增強嬰兒抗病能力。母乳餵養的嬰兒,腸胃炎、上呼吸道感染、氣管炎、肺炎等病症的發病率明顯較低。

4.與牛奶相比,母乳中不含常見的食物過敏原,還能抑制過敏原進入身體。也就是說,有過敏體質的嬰兒用牛奶餵養,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患上濕疹、哮喘等過敏性疾病。而母乳餵養能防止嬰兒出現食物過敏反應。

5.母乳餵養的嬰兒不會過多地增加脂肪,可以避免嬰兒過胖。

6.母乳餵養時,通過皮膚的接觸、眼神的交流等,能使母嬰雙方在心理和感情上得到親近和滿足,有助於建立母嬰感情。隨著嬰兒年齡的增長,這種良性刺激能使嬰兒產生良好的情緒,經常處於活躍、愉快、反應靈敏的狀態,有益於嬰兒的心理健康和智力發育,利於良好性格的形成。

7.對媽媽來說,母乳餵養也有很多好處。比如:用母乳餵養嬰兒需要消耗媽媽更多的能量,媽媽產後恢復身形比較容易;哺乳媽媽患乳腺癌的概率比不哺乳的媽媽要低;母乳哺育嬰兒的行為還可以刺激子宮恢復。

獻給新生兒珍貴的初乳

在新生兒出生後,產婦可能會開始分泌初乳。初乳的顏色呈黃色,有些發黏,舊觀念認為分娩後最初分泌的乳汁是「髒」的,而且沒有營養價值,於是將初乳擠掉丟棄。實際上,初乳不僅不「髒」,還極富營養價值。

初乳中的脂肪、乳糖含量較少,利於新生兒消化和吸收。初乳中含有較多的牛磺酸,而新生兒恰恰缺乏合成這種氨基酸的能力,保留住初乳對孩子大腦及神經系統機能、智能發育都有好處。另外,初乳中的微量元素,如銅、鐵、鋅等的含量明顯高於常乳。剛剛出生的新生兒營養需求量大,初乳可以說是新生兒的最佳營養品。

不宜母乳餵養的幾種情況

儘管母乳是嬰兒最佳的天然食品,然而並不是所有寶寶都能接受母乳餵養,瞭解了這些特殊情況才能確保母乳餵養的成功率。

從寶寶的禁止哺喂原因來考慮,患有半乳糖血症的嬰兒應謹慎餵養。凡是餵奶後出現嚴重嘔吐、腹瀉、黃疸等反應的,應考慮是否患有此病,並立即停止母乳及奶製品餵養。另外,嬰兒啼哭時盡量不要餵奶;嬰兒熟睡時最好不要中途叫醒進行哺乳;嬰兒不想吃奶,不應強行哺乳,可在兩次母乳餵養之間,喂嬰兒一些溫開水。

當新媽媽處於某些不適情況或是患有某些疾病時,也要停止母乳餵養,以免引起媽媽和嬰兒的不適。如:

1.患有乳腺炎或乳頭出現皴裂的新媽媽應暫停哺乳,痊癒後恢復母乳餵養。

2.患有性病、肝炎也應停止母乳餵養,以免影響嬰兒的健康。

3.感冒高熱要暫停哺乳,同時要定時擠奶,待痊癒後再恢復母乳餵養。

4.媽媽患有活動性肺結核時要禁止母乳餵養。

5.患有嚴重心臟病、慢性腎炎時,要暫停哺乳。

6.患有尚未穩定的糖尿病,哺乳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

7.患有癌症,正在接受化療或長期服用激素等藥物時,暫停哺乳。

8.患有癲癇而長期服用抗癲癇藥物時,不宜進行母乳餵養。

9.媽媽情緒低迷,精神不愉快,身體疲憊時要暫停哺乳。

如何對新生兒按需哺乳餵養

不同的新生兒每次吃奶量不相同,有的孩子吃奶後1小時就又餓了,而有的孩子間隔達3小時還不那麼想吃,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為此,媽媽餵養寶寶時要按需哺乳。按需哺乳是一種順乎自然、省力又符合寶寶生理需要的哺乳方法。

簡單地說,就是只要嬰兒想吃,就可以隨時哺喂;或是如果媽媽奶漲了,而孩子肯吃,也可以喂,而不局限於是否到了「預定的時間」。尤其在孩子出生後的前幾周,按需哺乳更是母乳餵養取得成功的關鍵之一。事實上,這種按需哺乳的方法既可使乳汁及時排空,又能通過頻繁的吸吮刺激分泌出更多的催乳素,讓媽媽的奶量不斷增多,同時還能避免媽媽不必要的緊張和焦慮。

如何提高母乳質量

媽媽攝取的營養素直接影響到乳汁的質量,而乳汁也會直接影響到嬰幼兒的生長發育。為了提高母乳的質量,媽媽應做到以下幾點:

1.要加強營養,多吃營養豐富且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魚、蛋、牛奶、豆類及其製品等,還要多吃富含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新鮮蔬果。經常煲骨頭湯、魚頭湯飲用,以補充鈣質。還要多喝豆漿,以促進乳汁分泌。

2.首次哺乳時間越早越好,而且初乳營養最豐富,免疫物質含量很高,通常以產後立刻哺喂為宜。

3.培養寶寶的早期吮吸能力,以刺激催乳素的產生,提高乳汁分泌量。

4.增加寶寶的吮吸次數,可以刺激乳汁分泌。

5.母乳餵養應當不定時地按需哺乳,新生兒期餵奶次數可以多些。

6.哺乳期間,媽媽要充分休息,否則會降低乳汁的分泌量。

7.乳汁分泌的多少與媽媽的精神狀態有密切關係。哺乳期間,媽媽一定要保持心情愉快、平靜,這樣才能保證乳汁的正常分泌。而過度緊張、憂慮都會影響催乳素的分泌,減少乳汁。

8.家庭成員應盡量減輕媽媽的家務負擔,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與家庭氣氛,保證母乳餵養成功。

哪些代乳品可用於人工餵養

媽媽因各種原因不能喂哺嬰兒時,可選用其他代乳品餵養嬰兒,稱為人工餵養。哪些代乳品可用於人工餵養,孕產專家給出以下5種建議:

1.配方奶粉為佳 目前,市售的配方奶粉大都接近母乳成分,在生產過程中加入鐵、鈣、磷、鋅等微量元素及各種維生素,有的嬰兒奶粉還加有核甘酸、DHA、β-胡蘿蔔素、牛磺酸及不飽和脂肪酸。但接近母乳的程度又有所不同,而同母乳的營養成分最為接近的配方奶粉,才是保證嬰兒健康成長和生長發育的最好選擇。如果選購得當,這種代乳品一般能比普通牛奶或奶粉取得更好的營養效果,但通常價格較高。

2.鮮牛奶 鮮牛奶所提供的熱能與母乳大致相等,但營養成分差異較大,而且與母乳相比,較難被嬰兒消化吸收。比如蛋白質以酪蛋白為主,在胃中形成的凝塊較大,不易消化;脂肪含量雖與母乳相似,但脂肪球較大,不如母乳容易消化、吸收,且含揮發性脂肪酸,會刺激嬰兒胃腸道。另外,乳糖含量低於母乳,無機鹽含量偏高,鈣磷比值也不如母乳好。

3.羊奶 羊奶蛋白質含量與母乳較接近,乳糖含量介於母乳與牛乳之間,但鈣、磷含量低於牛奶。長期餵養應注意適當添加葉酸,以免營養巨紅細胞性貧血的發生。羊奶也較牛奶不易引起過敏。羊奶食用時應煮沸,調配方法同牛奶。

4.全脂奶粉 也是較好的代乳食品,是用鮮牛奶製成的干粉。奶粉中的酪蛋白顆粒較細,比鮮牛奶易於消化。餵養時可先加水調配成鮮牛奶濃度,有按容量比例和按重量比例的不同調配方法,具體操作要認真閱讀奶粉包裝上的說明,以其提供的勺量取奶粉,並注意把小勺上的奶粉刮平。

5.酸奶 牛奶加乳酸桿菌或稀鹽酸、乳酸和檸檬酸製成,乳凝塊細,易消化吸收,但不適宜嬰兒日常飲用。

人工餵養新生兒的乳量怎麼定

每個嬰兒的食量個體差異較大,但體重增長正常,就不用焦急。一般來說,如果新生兒消化功能好,每次的奶量和濃度可根據實際情況有所增加。而且在兩次餵奶中間,可適量給新生兒補充些水分,以緩解大便乾燥的現象,並能起到清潔口腔的作用,減少鵝口瘡等口腔疾病的發生。一般以溫開水為宜,水量每次不宜過多,總飲水量也不能超過奶量。

人工餵養新生兒不宜喂高濃度的糖水

許多家長喜歡給新生兒喝些高濃度的糖水或是喂些高糖的乳製品,其實這樣不僅不能給新生兒補充營養,反而易引起新生兒腹瀉、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甚至導致營養不良。因為高濃度的糖會傷害新生兒的腸黏膜,糖發酵後產生的大量氣體會造成腸腔充氣,導致腸黏膜與肌肉層出血壞死,嚴重時還會引起腸穿孔。

人工餵養的新生兒可以在兩餐之間喂點糖水,但家長不要以自己的感覺為標準。因為新生兒的味覺要比家長靈敏得多,家長覺得甜時,他們喝起來往往會甜得過頭。喂新生兒的糖水以家長覺得似甜非甜即可。

哪一種奶粉更適合寶寶

為寶寶選擇奶粉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現在,市售的奶粉價格高低各不同,到底哪種奶粉最適合寶寶?專家建議,家長在給寶寶選奶粉時要注意以下5點:

1.一般含有鐵質的奶粉,都是以牛奶和乳糖為基礎,大部分不喝母乳的寶寶都應該選擇這些以牛奶為基礎、含鐵質的奶粉。

2.大豆配方奶粉以大豆蛋白為基礎,不含乳糖,適合有乳糖過敏和蛋白過敏的寶寶。

3.天然奶粉以水解蛋白為基礎,也不含乳糖,而且容易消化,適合蛋白過敏的寶寶。

4.一些含有DHA和ARA的新型嬰兒奶粉也逐漸進入市場,這兩種營養成分母乳都具備,有助於嬰兒的成長和發育。

5.幼兒奶粉比一般嬰兒奶粉含有更多的鈣質和鐵質,如果寶寶4~6個月後並不怎麼吃輔食或是固體食物,可以選擇幼兒奶粉。

怎樣安全選購配方奶粉

根據國家標準,配方奶粉有Ⅰ、Ⅱ、Ⅲ三種。

配方奶粉Ⅰ是以鮮牛奶、白砂糖、大豆、飴糖為主要原料,加入適量的維生素及微量元素製成,適合6個月以上的寶寶食用。

配方奶粉Ⅱ和Ⅲ以鮮牛奶、脫鹽乳清粉、麥芽糊精、精煉植物油、奶油、白砂糖為原料,加入適量的維生素及微量元素而製成,適合6個月內的寶寶。

爸爸媽媽為寶寶選購配方奶粉的時候,除了要考慮品牌和適用年齡外,最重要的是要根據寶寶的特點,詳細核對該配方奶粉所標明的營養素及其量的指標,再按規定的方法調配給寶寶食用。寶寶食用時要密切觀察有無不良反應及其生長發育狀況,如果感到滿意可繼續飲用,一旦出現異常情況要隨時進行調整和更換。

對一些有特殊情況的寶寶,在選擇配方奶粉時還應注意下面5點:

1.對牛奶蛋白過敏的寶寶,可採用大豆蛋白為蛋白質來源生產加工的配方奶粉,以免發生牛奶蛋白質過敏症。

2.患有半乳糖血症或對乳糖不耐受的寶寶要盡可能選擇不含乳糖或含量極低的奶粉,以免加重病情。

3.早產兒和未成熟兒由於自身的消化能力和大腦發育比較差,可選擇蛋白質含量稍低並添加DHA(腦黃金)、雙歧桿菌等營養成分的配方奶粉,有利於胃腸消化和大腦發育。

4.寶寶患有母乳性黃疸,要停用母乳3~5天,待黃疸消退後,媽媽再給寶寶繼續餵母乳,而斷母乳的這段時間內,寶寶當然不能餓著肚子了,家長可以選擇適當的配方奶粉食用。

5.生產廠家必須是國家批准的著名的大廠家或允許進口的外資廠家,以保證配方奶粉的產品質量。

挑選奶粉也要「望聞問切」

要保證奶粉的安全,首先要從選購開始,學會「望聞問切」,才能把好寶寶健康飲食的第一關。

1.看顏色 優質奶粉呈天然乳黃色,假奶粉有結晶、無光澤、呈白色或其他不自然的顏色。

2.聞氣味 打開奶粉包裝,優質奶粉有牛奶特有的乳香味,而假的奶粉則沒有明顯的乳香味。

3.試手感 家長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奶粉的包裝袋來回摩擦,優質奶粉會覺得質地細膩,還會發出「吱吱」的聲響;而劣質奶粉因為顆粒較粗,會發出「沙沙」的流動聲。

4.看溶解速度 將奶粉放入杯中,加適量涼開水,優質奶粉需要經過攪拌才能溶解為乳白色的渾濁液;而假奶粉不經攪拌就會自動溶解或發生沉澱。若是用熱開水沖調,真奶粉會形成懸漂物浮在水面上,經過攪拌或搖動後溶解,而假奶粉相對來說溶解得很迅速。

新生兒如何補充維生素D

維生素D是維持身體鈣質和磷質的主要元素,給寶寶補充適量維生素D,可以使食物中的鈣進入血液,加強骨骼鈣化,使骨骼變硬,能夠防治軟骨病。

給寶寶添加維生素D一定要在規定劑量範圍內服用,因為每個孩子的出生情況、自身體重、營養發育狀況都各不相同,所以不能隨意添加,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添加。除了從食物中和魚肝油中獲得維生素D外,多曬太陽也可以預防軟骨病。新生兒滿月後,應當到戶外適當曬太陽,一般不易缺乏維生素D。

如何照料早產兒

胎齡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產嬰兒,稱為早產兒或未成熟兒。其器官功能和適應能力較足月兒為差者,仍應給予早產兒特殊護理。

●蛋白質 成熟兒從母乳中攝入的蛋白質占總熱量的6%~7%,早產兒攝入的蛋白質占總熱量的10.2%,高於正常兒。

●氨基酸 正常兒必需氨基酸為9種,早產兒為11種,因為早產兒體內缺乏有關的轉化酶,不能將蛋氨酸轉化成胱氨酸、苯丙氨酸轉化成酪氨酸。因此,胱氨酸、酪氨酸成為早產兒的必需氨基酸,必須從日常食物中攝取。

●無機鹽 早產兒比成熟兒需要得多,因為胎兒的最後階段是無機鹽增加的階段,如鈣、磷、鐵都需要增加,因此不足月的早產兒體內就會缺乏無機鹽。

●維生素 早產兒缺乏維生素E,易出現溶血性貧血,早產兒對脂肪的吸收率不如成熟兒,並可能缺乏脂溶性維生素及其他營養素。早產兒還是以母乳餵養為好。

●嬰兒撫觸 撫觸給孩子帶來的觸覺上的刺激會在孩子大腦形成一種反射,這時孩子的眼睛、手腳跟著活動起來,當這種腦細胞之間的聯繫和活動逐漸較多的時候,就促進了孩子智力的發育。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減少孩子哭鬧的次數,爸爸媽媽可以更好地睡眠。而腹部的按摩,可以使寶寶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強。

早產兒該如何餵養

●體重輕、發育不健全的早產兒 最好用母乳餵養。如果母乳一時不能滿足孩子的需要時,可以先採取混合餵養,然後過渡到母乳餵養。不過無論哪種情況,媽媽一定不要喪失信心,只要堅持讓孩子吸吮,許多媽媽的乳汁還是會逐漸增多的。

●早產兒出生後7~14天 每天能量供給以100千卡/千克體重計算,也可用簡便的記憶法來餵養寶寶,即寶寶日齡每增加1天,每千克體重就要增加10毫升的稀釋牛奶。7天時每千克體重的稀釋牛奶量為170毫升,8天時每千克體重的稀釋牛奶量為180毫升,9天時為每千克體重190毫升,10天為每千克體重200毫升。10天以上應根據寶寶的實際體重來增加。早產兒滿1周,最遲2周後,還要添加維生素A、維生素D(即濃縮魚肝油),以促進鈣的吸收。一般用魚肝油滴劑,每日滴4滴,也可以用維生素AD混合膠囊,但不能直接把膠囊放在寶寶嘴裡。

●早產兒出生後15~28天 每天能量供給以120~140千卡/千克體重計算,爸爸媽媽也可用簡便的記憶法來餵養寶寶,即以寶寶目前體重的1/5為每天增加的稀釋牛奶總量。比如,寶寶的體重是2500克,1天的牛奶總量即為500克,也就是500毫升。儘管此時的早產兒仍然喂稀釋牛奶,不過牛奶濃度可以逐漸增加,由2︰1(即2份牛奶對1份水)增加為3︰1(即3份牛奶對1份水),再逐漸增加為4︰1(即4份牛奶對1份水)。

日常護理

預防接種

預防接種是預防小兒傳染病的有效方法。就是把預防某種傳染病所用的生物製品通過注射或口服的方法,接種到人體內,使人體產生抵抗某種傳染病的抗體,從而將小兒患有這種疾病的概率降至最低點。每個寶寶從出生後都要按年齡進行有計劃的預防接種。中國兒童基礎免疫程序大致如下表所示:

新生寶寶要定期做體檢

寶寶生長發育過程中會碰到許多問題,定期健康體檢對於保證寶寶的健康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對於新生寶寶,定期做健康體檢更有意義:爸爸媽媽可以及時發現異常情況,指導養育。新生兒通過測量體重、身長、頭圍、胸圍和腹圍,可以判斷新生兒的成長髮育和營養狀態。

此外,檢查皮下脂肪的豐滿度,皮膚是否光滑、有無脫屑及褶皺等,也有助於判定寶寶的營養狀態。除了要檢查寶寶身體發育狀況外,健康體檢還要有一些新的檢查內容,以全面關注寶寶的身體發育。這些內容包括聽力篩查、智力測評、氣質測評、早期訓練、視力篩查等。對於出生時有窒息、缺氧、早產等高危情況的寶寶,更需要監測寶寶的疾病恢復情況,並在醫生的指導下,盡早恢復到正常水平。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長,為了全家的幸福和歡樂,爸爸媽媽應高度重視寶寶的健康體檢。

正確的哺乳姿勢

新媽媽沒有哺乳的經驗,常會問到什麼樣的哺乳姿勢才是正確的呢,又該注意哪些問題呢?其實,媽媽在哺餵母乳時,可以根據不同情況嘗試不同的姿勢讓寶寶吸奶。哺乳過程中通常可以採取搖籃抱法、側臥抱法、足球抱法等姿勢。

1.搖籃抱法 媽媽用手臂的肘關節內側支撐住寶寶的頭部,讓他的腹部與媽媽的身體緊貼,然後用另一隻手支撐自己的乳房開始進行哺乳。這種餵奶姿勢非常容易學習,嬰兒感覺也非常舒適,更利於嬰兒的吸吮。

2.側臥抱法 媽媽先側臥在床上,然後讓寶寶的頭部枕在媽媽的臂彎上,母子面對面,然後調整好乳頭和寶寶的位置,盡量讓他的嘴與媽媽的乳頭保持水平,用枕頭支撐住後背就可以哺乳了。側臥抱法是一種可以讓哺乳變得更舒適的餵奶姿勢,對身體虛弱或是剖腹產的媽媽有益。

3.足球抱法 哺乳之前讓寶寶在媽媽身體的一側,媽媽用前臂支撐他的背部,然後讓寶寶的頭部和頸部枕在媽媽的手上。足球抱法有助於剖腹產媽媽傷口的癒合,而且哺乳時也很舒服,媽媽也能時刻注意寶寶是否將乳頭含牢。這種哺乳姿勢也適用於乳房較大的媽媽。

掌握了正確的哺乳姿勢,在哺乳過程中還需注意哪些問題呢?

1.媽媽在每次充分哺乳後應擠淨乳房內的余奶。手工擠奶的方法為:在離乳頭二橫指處擠壓乳暈,並沿著乳頭依次擠淨所有的乳竇,以排空乳房內的余奶。媽媽在產後最初幾天起就要做此項工作。實踐證明,這樣做能促進乳汁分泌增多。

2.哺乳前媽媽放鬆全身,在肘下、腰後、懷中墊上柔軟的枕頭;若坐在椅子上哺乳,最好踩一個小凳子,這樣可以抬高膝蓋,便於餵奶;在床上餵奶,要用枕頭墊在膝蓋下,餵奶時利用枕頭將寶寶抱在胸前。

3.在餵奶時還要考慮寶寶是否舒服,最好讓嬰兒橫躺在媽媽的懷中,跟媽媽面對面,讓他的頭輕輕枕在媽媽的前臂或肘窩處,而媽媽的前臂托住寶寶的後背,手也應該支撐住寶寶的腿或是臀部。

4.餵奶過程中,媽媽最好要用一隻手握住乳房,將乳頭送到寶寶嘴裡,而不是扭轉寶寶的脖子和頭部找乳頭。

給新生寶寶科學哺餵母乳的注意事項

1.哺乳前 媽媽要洗乾淨雙手,用溫熱的濕毛巾擦洗乳頭、乳暈,再用雙手柔和地按摩乳房3~5分鐘,這樣會更利於乳汁的分泌。當然,哺乳前媽媽保持精神愉快也非常重要。

2.哺乳中 授乳姿勢的正確掌握,是成功喂哺母乳的關鍵。分娩後產婦會感覺很疲憊,可採取躺著哺乳的方式。產後6小時,體力有所恢復,可將身子側過來,採取側臥的姿勢餵奶。餵奶時最好不要摟著寶寶的頭部,因為如果睡躺時摟著寶寶的頭餵奶,寶寶就可能由於鼻子被堵住而出現窒息,只要輕輕摟住寶寶的臀部就安全了。另外,媽媽給寶寶餵奶時,一定不要睡覺,否則寶寶容易發生窒息危險。

3.哺乳後 喂完奶後,媽媽應該把寶寶直立抱起,讓他的身體靠在媽媽身體的一側,下巴搭在媽媽的肩頭,並用手掌輕拍寶寶的後背,直到寶寶打出氣嗝。

新媽媽正確托乳的方法

新媽媽無論採取哪種授乳姿勢,一定要採取正確的托乳方法,可將乳頭用手輕輕托起,呈C字形將乳頭托到寶寶嘴邊,手不要離乳頭過近。切不可用手夾著乳頭放進寶寶嘴裡,因為用手夾乳頭可能會將乳頭上下部位的乳腺管堵死,影響寶寶的正常吮吸。

並且還要注意,每次餵奶時,最好讓寶寶把乳汁吸空,假如沒有吸空,最好用吸乳器把剩下的乳汁吸空;每次哺乳,要注意兩側乳房交替哺喂,這次如果先喂左側,下次要先喂右側;每次餵奶時間以15~20分鐘為宜,寶寶吸吮每側乳房的時間至少要5分鐘。

人工餵養新生兒五要點

媽媽因各種原因不能哺喂寶寶時,可選用牛、羊乳,或其他代乳品餵養嬰兒。但不要輕易放棄母乳餵養,應盡量保證母乳哺喂到寶寶4個月大,尤其是要讓寶寶吃到最初1周內的初乳。

1.配方乳餵養 在沒有母乳的情況下,配方乳餵養是較好的選擇,特別是母乳化的配方乳。寶寶雖有一定的消化能力,但調配過濃會增加他消化的負擔,沖調過稀則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正確的沖調比例,若是按重量比,應是1份奶粉配8份水;若按容積比,應是1份奶粉配4份水。

2.牛奶餵養 出生後1~2周的新生兒可先喂2︰1牛奶,即鮮奶2份加1份水,以後逐漸增加濃度,吃3︰1至4︰1的鮮奶到滿月後,如果孩子消化能力好,大便正常,可直接喂哺全奶。奶量的計算:寶寶每日需要的能量為100~120千卡/千克,需水分150毫升/千克。100毫升牛奶加8%的糖可供給能量100千卡。

3.混合餵養 採用母乳餵養的同時也使用代乳品來餵養嬰兒。當母乳分泌不足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完全母乳餵養時,可選擇這種方式。混合餵養可在每次母乳餵養後補充母乳的不足部分,也可在一天中1次或數次完全用代乳品餵養。

4.添加魚肝油 不論是母乳餵養或人工餵養的寶寶,如果出生後沒有注射過維生素D,那麼在寶寶3~4周時應及時添加魚肝油,以防止佝僂病的發生。目前魚肝油有兩類。一類是普通魚肝油,它每毫升含維生素D5千國際單位、維生素A5萬國際單位,這種魚肝油長期服用會出現維生素A中毒,對寶寶造成一定的危害。另一類是新型魚肝油,它減少了維生素A的含量,降低了發生維生素A中毒的可能性。不管是哪種魚肝油都不宜長期服用,因為一旦發生中毒,寶寶並無特異性症狀,不能早期發現。

新生兒人工餵養的注意事項

新生兒出生後,很快就要吃東西,如何餵養小寶寶是每個新媽媽都很擔心的事。新媽媽在進行人工餵養時應注意這些事情:

●奶瓶的選擇 最好選購直式奶瓶,這種奶瓶方便清洗。奶嘴軟硬適宜,奶孔大小要根據新生兒吸吮情況而定,一般兩個孔的奶嘴較好,既能保證新生兒吸食足夠奶量,又不易嗆奶。對新生兒來說,建議準備4~6個奶瓶。

●奶具要消毒 新生兒用的奶瓶、奶頭、湯匙、鍋子等,必須做好消毒,並放在固定盛器內,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在每次食用後用消毒櫃消毒,以保證寶寶安全使用。

●用微波爐或熱奶器加熱奶瓶 奶瓶在微波爐或熱奶器中只需加熱半分鐘的時間。

●試溫 餵奶前需先試溫,只需滴幾滴在自己手腕內側或手背,以不燙手為準,家長絕對不能直接吸奶頭來嘗試,以免奶頭被家長口腔內細菌污染。

●奶溫要適宜,不宜過熱或過冷 過熱會破壞奶粉的營養成分,過冷新生兒的腸胃吃不消,一般以40℃左右為宜。

●檢查奶速 餵奶前要提前檢查好牛奶的流速。如果牛奶呈線狀流出不止,說明孔過大,如果需要幾秒鐘才能形成一滴,孔又過小。一般來說,新生兒可以挑選S號奶嘴。

●保暖杯不宜久放牛奶 由於牛奶及食具中難免會殘留一些肉眼看不見的細菌,而保暖杯的溫度很適宜細菌的繁殖,新生兒吃了這種牛奶,會引起腹瀉、嘔吐等。

科學抱寶寶的方法

寶寶的降生給爸爸媽媽帶來了無限喜悅,但小寶寶軟綿綿的身體,讓新爸爸新媽媽有點不知所措,對疼惜的寶寶如何抱抱,想必是令很多新爸爸新媽媽撓頭的事情,別著急,一起來看看專家的建議:

1.懷抱法 將寶寶的頭部托起,放在家長的肘窩處,一隻胳膊端住寶寶的整個身體,另一隻手掌托起寶寶的小屁股即可。

2.坐抱法 一隻手托住寶寶的頭,另一隻手托起他的小腿,將他的小屁股放在家長的雙腿上,讓寶寶與家長面對面,但不要過於直立。

3.直抱法 寶寶吃奶後要給他排排胃內的氣體,此時家長可以豎直摟抱寶寶,一隻手托起他的頭頸,另一隻手托住他的小屁股,讓寶寶直立地趴在家長的肩上,由托頭的手輕拍寶寶的背部。

4.夾抱法 給寶寶洗頭時,可以用一隻手掌托起他的頭部,另一隻手掌托起他的雙腿,將寶寶夾在家長的腋下,托住頭部的這隻手的肘部可夾住他的小屁股,另一隻手可以給寶寶洗頭或做其他護理。

如何給寶寶選購奶瓶、奶嘴

給寶寶準備奶瓶和奶嘴的講究也很多,新爸爸媽媽一定要細心掌握。

1.看奶瓶材質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奶瓶從材料上有無毒塑料(俗稱太空玻璃)和玻璃兩種。塑料奶瓶質量輕、不易碎,適合外出及較大寶寶自己拿用。玻璃奶瓶除了強度不夠、易碎外,其他方面都優於塑料奶瓶,適合由媽媽拿著哺喂寶寶。一般餵養寶寶使用玻璃奶瓶為主,3個月後用塑料奶瓶多一些。

2.看奶瓶容量 常見的奶瓶容量一般有120毫升、160毫升、200毫升、240毫升幾種。一般說來,新生兒需要120毫升容量的奶瓶,以後隨著寶寶的飲食量的增加再更換稍大的奶瓶,而且奶瓶4~6個月就需要淘汰更新。

3.確定奶瓶購買數量 這取決於餵養方式和使用奶瓶的方法。母乳餵養的情況下,建議準備好1~2個250毫升和1~2個120毫升的奶瓶;混合餵養備好4~6個250毫升和1~2個120毫升的奶瓶;人工餵養的話備好4~6個240毫升和1~2個120毫升的奶瓶。

4.看外觀 優質奶瓶的透明度好,能清晰地看到奶液的容量和狀態。瓶身最好不要有太多的圖案和色彩;優質奶瓶的硬度也高,用手捏一捏就能感覺出來。

5.看形狀 圓形奶瓶內頸平滑,奶液流動順暢,適合0~3個月的寶寶使用;弧形奶瓶便於寶寶抓握,滿足他們自己吃奶的願望,適合4個月以上的寶寶使用;帶柄的小奶瓶專為1歲左右的寶寶準備。

有了合適的奶瓶,還得配上合適的奶嘴。奶嘴材質上看,有橡膠和硅膠製的。橡膠奶嘴有彈性,質感就像媽媽的乳頭;硅膠奶嘴沒有橡膠的異味,容易被寶寶接納,也不易老化,還抗熱、抗腐蝕。此外,奶瓶上奶嘴的小孔也有好多型號,細心的媽媽也要非常認真地挑選。

圓孔小號(S號):適合新生兒用。

圓孔中號(M號):適合2~3個月的寶寶。

圓孔大號(L號):適合用S號、M號兩種奶嘴餵奶時間太長,但量不足、體重輕的寶寶。

Y字型孔:適合可以自我控制吸奶量,邊喝邊玩的寶寶。

十字型孔:適合吸飲果汁、米粉或其他粗顆粒飲品。

如何給新生兒選衣服

寶寶的衣服應選擇純棉或純毛的天然纖維織品,因為這種材質的衣服摸起來手感非常柔軟,能夠呵護寶寶嬌嫩的肌膚,而且穿起來也能更好地調節體溫。要特別注意寶寶衣服的腋下和襠部是否柔軟,因為這些地方是寶寶經常活動的部位,如果面料不好會導致寶寶皮膚受損。

寶寶的各式衣服在挑選上也有不同的講究。一般來說,最好選擇前開衫或寬圓領的衣服,因為寶寶不喜歡他的臉被衣物遮著,而且前開衫的衣服也方便家長為寶寶穿、脫和換尿布,能夠大大減少寶寶身體裸露的機會,使寶寶不易著涼。

小寶寶的內衣褲則建議選擇淺色花型或素色的,因為一旦寶寶出現不適和異常,衣物弄髒了,家長可以及時發現。

此外,給新生寶寶選擇衣服盡量要買大不買小,即使新衣服對寶寶來說稍微大一些,也不會影響他的生長發育,但不能過於緊身。

怎樣給新生兒穿衣、脫衣

寶寶往往不喜歡換衣服,當媽媽剛開始操作時他們會又哭又鬧。其實,家長完全可以不必慌張、煩躁,只要保持平穩的情緒和柔和的動作,寶寶一定會很配合家長的工作。

此外,在給寶寶換衣服的時候,家長應該首先把寶寶乾淨的衣服準備好。如果裡外幾件衣服要一起換,不妨先把這些衣服的袖子和褲腿部套在一起,這樣穿衣服的時間就會減少到最低限度。

怎樣給新生兒洗手、洗臉

新生兒出生後皮膚上常帶有脫落的胎脂,尤其是在頭部、頸部、腋下等位置。為此,家長要養成每天給新生兒洗臉的習慣,早晚各洗一次。給寶寶洗臉的時候,以溫水為宜,用紗布或薄毛巾浸濕後,擰乾,然後輕輕為寶寶擦洗。擦洗的順序是先擦寶寶的眼睛,再擦鼻子、嘴、面頰、耳朵及耳後,然後再擦洗頸部(尤其要擦洗頜下的頸部)和頭部。每擦一個部位後,都要重新清洗毛巾,防止交叉感染。

新生兒的小手多呈緊握狀態,手指夾縫和手掌時常藏有污垢,給寶寶洗完臉後一定不能忘了給寶寶洗手。家長可以握著寶寶的手,先將一隻小手放入水盆中,一面撥動水一面輕輕扒開寶寶的手指,並用寶寶香皂搓洗,再在水中洗乾淨,用毛巾擦乾。給新生兒洗手、洗臉時,動作一定要輕柔、利落,讓寶寶覺得這樣做很舒適。但不要在寶寶哭鬧時強迫他去洗,以免其產生對洗手、洗臉的恐懼和厭煩心理。

不宜給新生兒戴手套

很多家長看到寶寶的小手無目的地抓摸,很擔心他們會把自己抓傷,就給寶寶戴上一副手套。戴手套看上去好像可以保護寶寶的皮膚,但從寶寶發育的角度來講,這種做法束縛了孩子的雙手,限制了寶寶的手指活動,不利於寶寶的觸覺發育。而且毛巾手套或是用其他棉織品做的手套,裡面的線頭一旦脫落,很容易纏住寶寶的手指,影響手指局部血液循環。有的家長明白了給寶寶戴手套不好後,就盲目摘掉,採取更加嚴密的實時監護,只要一看到孩子的手在亂動,就立即抓著他的雙手,不許孩子動,導致寶寶不耐煩地哭鬧。這種撫養孩子的辦法不但不利於發展寶寶雙手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對大腦潛能的開發也沒有好處。

其實,手是智慧的來源,大腦的「老師」。手的亂抓、不協調活動都是手部精細動作能力的一個發展過程,寶寶看似不經意的吃手、抓握玩具以至後來的吃玩具,都是心理、行為能力發展的初級階段,這種潛意識中的探索行為都能為日後手眼協調性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如果給寶寶戴上了手套,就可能會妨礙寶寶手的動作能力的發展和口腔認知。經常讓寶寶學習握物或握手指,可以促使寶寶從被動握物發展到主動抓握,促進寶寶雙手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對大腦潛能的開發很有好處。

如何為新生兒準備和使用尿布

尿布是嬰幼兒的必需品,而如何為寶寶挑選尿布、換尿布、洗尿布又是令許多家長感到犯愁的事情。

購買一次性尿布、尿褲應注意選擇符合衛生標準的。最好在正規的育嬰店、超市等地方購買合格的產品。

但是因為小寶寶皮膚嬌嫩,最好使用自製的全棉尿布,並且這還能節省開支。只要清洗徹底,合理消毒,對新生寶寶來說,是有益無害的。

尿布使用時可折成兩種形狀。一是長方形,就是將正方形尿布折疊成三層或用兩塊長方形尿布折疊成長方形使用。使用時在寶寶腰部圍一條寬鬆適宜的鬆緊帶,再將尿布放在胯下,前後兩端塞入鬆緊帶就可以了。

另一種是三角形。將正方形尿布對折兩次,使用時可在三角形尿布內側加一疊長尿布,三角形尿布的兩端可縫上粘料。一般全棉尿布要準備20多塊,以備隨時清洗、更換。在給寶寶更換尿布前,應備好尿布,將尿布一份份疊好備用。更換時在洗屁股的盆中放好溫水和小毛巾,然後解開尿布,用一隻手將寶寶雙足輕輕提起,另一隻手用長條尿布擦淨寶寶的小屁股。

如果寶寶只是小便了,家長只要用蘸了清水擠干後還稍微有些潮濕的小毛巾把寶寶的陰部、臀部擦洗乾淨,晾乾即可。若是寶寶大便了,應當將寶寶抱起,徹底清洗,洗淨後擦乾。

洗的時候要注意,如果寶寶是女嬰,要從前往後擦,不能從後往前,避免糞便污染寶寶的外陰,引發感染。

如果寶寶是男嬰,要看看陰囊上是否沾著大便,如果有,要徹底清洗乾淨。

最後,把寶寶擦拭乾淨,換上潔淨的尿布。給寶寶換尿布的方法有下面兩種:

給寶寶換尿布的動作一定要輕柔,以免給寶寶帶來不適。換好尿布後,把寶寶放在床上,最好在寶寶屁股下面墊一塊30厘米大小的薄棉墊以吸收尿液,防止再次大小便滲漏到褥子上。

寶寶換下來的全棉尿布一定要及時清洗乾淨,每次換下的尿布要擱在固定的地方。若只是寶寶小便了,可以先用清水漂洗乾淨,再用沸水燙一下;若有大便,先用專用刷子將尿布上的糞便刮去,然後用中性肥皂在清水中反覆搓洗,直至潔淨,再用清水漂洗2~3次,最後用沸水燙一遍或煮沸消毒。晾尿布時最好在陽光下曬一曬,這樣能更好地殺菌消毒。

不要給新生兒剃「滿月頭」

民間有在新生兒滿月時要剃滿月頭的說法,認為這樣可以讓寶寶的頭髮增多、變粗。實際上,這種做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從頭髮的結構看,露出皮膚的表面部分叫毛干,藏在皮膚裡面的叫毛根,毛干和毛根都是沒有生命活力的物質。

剃刮修剪去除的只是已經角化、沒有生命力的那一部分毛髮,影響不了頭髮本身的生長。為此,給新生兒剃滿月頭不會影響頭髮的數量。另外,新生兒頭上都有一層胎皮,對新生兒頭皮有保護作用,隨著孩子的生長發育,這層胎皮會自然地慢慢脫落。若是滿月時剃頭反倒會把這層皮去掉,而使細菌侵入,引起頭皮發癢,甚至導致各種皮膚炎症。

如何給新生兒洗澡

給新生兒合理恰當地沐浴除了能夠清潔寶寶肌膚,讓他感到舒適以外,還能協助寶寶皮膚排泄和散熱,促進血液循環,活動肌肉和肢體。一般來說,新生兒產後8~12小時就可以洗澡。正常寶寶夏季每天1~2次,冬季每天1次。那麼,有哪些細節需要注意呢?

1.洗澡前要做的準備 寶寶用的洗澡用具,包括澡盆、浴巾、毛巾、臉盆、紗布、香皂或沐浴露、棉簽、脫脂棉花、嬰兒油、爽身粉等;洗澡前關好屋內窗戶,要是冬天晚上洗澡,最好將室溫調到26℃,最好能升到28℃~32℃;備好寶寶愛聽的CD盤;備好寶寶要換的衣服、尿布,在床上擺好大浴巾;水溫調到37℃~38℃,要是冬天洗澡,要再準備些更熱的水備用。

2.洗澡時要做的事情 給寶寶脫掉衣服,去掉尿布,用大毛巾裹住全身,家長坐在小椅子上,讓寶寶仰臥在家長的左側大腿上,用左臂和手掌從寶寶後背托住頭和頸部,讓他的下半身固定在家長的臂彎和腰身間;再用左手拇指和中指按住他的兩個耳郭使之反折,堵住耳孔以免進水。洗澡時要按照先上身再下身,先上肢再下肢的順序,依次清洗頭頸、腋窩、手心、肘彎、前胸、腹部,最後清洗腹股溝、大腿、腋窩褶皺處、腳等部位。

3.洗澡後要做的事情 洗完後讓寶寶保持仰臥位,家長左手托住他的頭頸部,右手抓住他的腳踝部,把嬰兒從水中抱起,放在干浴巾上包起來輕輕擦乾,注意皮膚褶皺部位應輕輕蘸干,再往腋下撒上嬰兒爽身粉。往頸部撒爽身粉時先把粉撒在家長的右手心,再用左手心掩護著寶寶的口、鼻,然後右手把手上的爽身粉輕抹在寶寶的頸上。然後,護理臍部,兜尿布、穿衣、包好後再餵奶。

給寶寶洗澡時,有一些細節問題不可忽視:孩子身上不舒服,有拒奶、嘔吐、咳嗽厲害等現象時不宜洗澡,可以給寶寶用濕毛巾擦拭一下脖子、腋下、屁股等容易弄髒的地方;洗澡動作要輕柔迅速,全過程盡量在5~10分鐘內完成,在熱水中的浸泡時間不要超過5分鐘;每次洗澡時間安排在餵奶前1~2小時,以免引起吐奶;不要把爽身粉直接撒在寶寶的脖頸上,以免寶寶吸入爽身粉;給寶寶洗澡時千萬不能讓他處於無人看護的狀態。

如何護理新生兒的眼、耳、鼻、口

經陰道娩出的新生兒可能會受到媽媽陰道內分泌物的沾染。如果媽媽有陰道炎症存在,病菌便可能會侵入寶寶的眼、耳、口、鼻處,從而引起各種眼炎、外耳炎、鵝口瘡等疾病。

因此,新生兒出生後應將其眼、耳、口、鼻內的分泌物洗淨,但動作要輕柔,禁止深挖,以免引起損傷。雙眼滴0.25%氯黴素眼藥水,每日2次,共3~7天,以後每日用專用小毛巾、溫水輕拭面部即可,不要使用護膚霜,以防引起藥物過敏。

一旦發生眼炎、鵝口瘡等應送醫院診治。新生寶寶很嬌嫩,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都需要悉心呵護。寶寶的眼、耳、鼻、口,屬於「精貴」部位,更需要大家精心護理。

1.眼睛的護理 新生兒出生時,眼瞼(皮)常覆蓋著一層灰白色胎脂,這層物質可以保護皮膚、避免損傷、防止散熱,隨著寶寶的漸漸長大會被吸收,不宜擦除。為了保持寶寶眼部清潔,清洗時不要強行分開,應先用蘸有生理鹽水的棉棒輕輕拭除,以免擦傷皮膚和角膜。若有異物進入眼中,應找醫生取出,不得自行盲目擦除。寶寶降生,首先接受光的刺激,但過強的光線可引起視網膜灼傷,所以應在寶寶生活的區域給予柔和的弱光,居室內安裝25瓦左右的日光燈或25瓦的白燭光燈泡較為合適,燈光不要直射新生兒的眼睛,有時可變換色光以刺激色覺的發育。另外燈距不宜太近,以減少光線的直接刺激和意外發生。

2.耳朵的護理 新生兒分娩時耳朵有少量羊水殘留,可讓寶寶兩側輪流側身躺著睡,讓殘留羊水流出來,並用潔淨棉簽擦淨。平時注意外耳道清潔,不要挖耳道。給寶寶餵奶或寶寶嘔吐時,不要讓奶水或嘔吐物流入耳道內。

3.鼻子的護理 保持鼻孔清潔,鼻通氣功能良好,不要隨便挖寶寶的鼻腔,如果鼻腔被干而黏稠的液體阻塞,可以對著鼻腔滴1滴鹽水,一般不要用滴鼻劑。

4.口腔的護理 寶寶剛出生時,口腔裡常有少量的分泌物,這屬於正常現象,一般無須擦去。為了清潔口腔中的分泌物,家長可以定時給嬰兒喂些溫開水。如果一定要清除髒物,可以讓寶寶側臥,將小毛巾或口水肩圍在寶寶頜下,以免沾濕衣服。家長用肥皂洗淨雙手、擦乾,然後用棉簽蘸上淡鹽水或溫開水,先擦口腔內的兩頰部、齒齦外面,再擦齒齦內面及舌部。如果寶寶不是很配合,可以用左手指、食指捏住他的兩頰,使其張口,再進行清潔,但動作一定要輕巧。一般新生兒不需要作口腔護理,當寶寶出現鵝口瘡,即患有「雪口」時,可以用1%的龍膽紫塗口腔,塗藥時注意寶寶口腔頰部等部位均應塗到。

護理新生兒臍帶不可忽視的兩個階段

當寶寶從母體娩出,哇哇大哭的那一刻,臍帶就完成了它的使命,就要開始脫落了。可是在臍帶脫落前後有兩個階段非常重要:

第一階段:臍帶未脫落前

臍帶切斷後則形成創面,成為細菌侵入新生兒體內的一個重要門戶,輕者會發生臍炎,重者會引起敗血症,臍帶消毒護理非常重要。做法是在臍帶未脫落前,保持局部清潔乾燥,不要把尿布蓋到臍部,以免排尿後濕到臍部創面。

同時,要經常檢查包紮的紗布外面是否有滲血,如果出現滲血,要重新結紮止血,若沒有滲血,只要每天用75%的酒精棉簽輕拭臍帶根部,即可慢慢脫落。

第二階段:臍帶脫落後

臍帶脫落後,臍窩內會出現少量的滲出液,可用75%的酒精棉簽卷清臍窩,再蓋上消毒紗布。

寶寶的胎脂如何處理

嬰兒剛出生的時候,全身覆蓋著一層乳白色的胎脂,看起來黏糊糊的,頸部、腋窩、腹股溝等處積聚得更多。這層黏糊糊的胎脂對寶寶有很好的保暖和保護作用。因為寶寶出生後容易受涼,身上有了這層胎脂,可以減少體表熱量的散失,避免受到寒冷的損傷;而且胎脂的潤滑作用還能減輕衣服、尿布對嬌嫩皮膚的摩擦刺激,保護皮膚免受傷害。

所以寶寶出生後,不要在第1天洗澡時就用肥皂把胎脂洗淨,而要保留著。但是對這層胎脂又不能不管不顧,正確的護理方法是用一塊沾有消過毒的植物油的紗布,把頸、腋下、腹股溝部積聚較厚的胎脂輕輕抹去,其他部位不抹,這樣處理後,就可以放心地為寶寶穿衣包裹了。在出生後的前1~3天,由於護理和衣服的摩擦,胎脂會慢慢消失,而且此時的寶寶也漸漸習慣了環境溫度和衣服的摩擦刺激,這樣就充分發揮了胎脂的生理作用,寶寶的皮膚也會十分健康。

新生兒囟門的特殊護理

新生寶寶總有些特別嬌弱的部位,囟門就是一個需要特殊護理的部位。正常新生兒有前、後囟門,前囟門隨頭圍增大而變大,約1歲半時閉合,後囟門是兩塊頂骨和枕骨形成的間隙,一般在生後6~8周閉合。很多新手爸媽因為對囟門不甚瞭解,不敢碰、不敢洗,以致污垢堆積,很容易引起寶寶頭皮感染,繼而發生腦膜炎、腦炎,所以囟門的日常清潔護理非常重要。

不要給寶寶用材質過硬的枕頭,如綠豆枕、沙枕,否則容易引起頭部變形。不要讓寶寶一直固定一個睡姿,要經常為他翻翻身。避免家中傢俱的尖銳硬角處弄傷寶寶的頭部,可以在尖銳的地方套上防護套。如果寶寶不慎擦破了頭皮,要立刻用酒精棉球消毒以免感染。冬天外出應戴較厚的帽子。

同時,恰當合理地清洗這個部位也很關鍵:囟門不必刻意清洗,洗澡時清洗就可以了,而且要用寶寶專用洗髮液,而不能用強鹼肥皂,以免刺激頭皮,誘發濕疹或加重濕疹。清洗時手指要平放在囟門處輕輕地揉洗,不能強力按壓或強力搔抓。如果囟門處有不易洗掉的污垢,可以先用香油或植物油蒸熟後潤濕浸透2~3小時,當污垢變軟後再用無菌棉球按照頭髮的生長方向擦掉,並在洗淨後撲少許嬰兒粉。

為新生兒做按摩要準備什麼

給新生兒做按摩不僅可以加快孩子的生長發育,讓孩子的肌膚得到滿足,心理得到安慰,促進神經系統、消化系統、淋巴系統的發育和免疫功能加快,還能平伏寶寶的不安情緒,減少哭鬧,幫助寶寶睡眠;促進寶寶的早期神經行為發育,使其在智力發育方面表現突出。更重要的是,這種輕柔的愛撫更是一種愛的交流,可以增進親子關係。那麼,按摩新生兒需要掌握哪些要領呢?

1.保持室溫在25℃左右,濕度也要恆定。

2.房間一定要安靜、舒適,播放一些柔和的音樂來營造愉悅的氛圍。

3.最好在寶寶沐浴後或給寶寶穿衣服時進行按摩。

4.按摩前備好毛巾、尿布、需替換的衣服、嬰兒按摩油等按摩用品。

5.按摩前,家長應倒適量的嬰兒潤膚油在掌心,以溫暖、滋潤雙手,再將按摩油搓熱至體溫,輕輕在寶寶肌膚上滑動按摩,動作要輕柔,不要太重,以免使寶寶感覺不適。

6.爸爸的愛撫對寶寶今後的行為態度、智力發展同樣有積極的作用,為此,爸爸也要積極地參與進來。

給新生兒按摩的方法

參考前面的方法做好必要的準備之後,就可以給寶寶按摩了。給寶寶按摩要遵循一定的順序:先頭部,後胸部、腹部,再按摩手部和腿部,最後是背部,並且按摩時手法一定要輕柔,時間不易太長,5~10分鐘即可。給新生寶寶進行按摩,具體手法存在一些必知的常識:

1.頭部 將寶寶平放在床上,家長雙手輕輕按摩寶寶頭頂,用拇指在頭頂做畫圈運動,但要避開囟門;再按摩臉的側面,用指腹從中心向外按摩前額,之後從額部中央移向眉毛和雙耳。

2.胸部 將寶寶平放在床上,解開外面的衣服,家長雙手放在寶寶兩側肋骨邊緣,右手向上滑向他的右肩,再復原;左手以同樣方法做1次。

3.腹部 將寶寶平放在床上,解開寶寶外面的衣服,家長按順時針方向按摩寶寶的腹部;也可以用指尖在寶寶腹部從自己的左方朝右方慢慢移動。胸腹部做完按摩之後,應立即給寶寶的上身蓋上保暖的小衣服或小被子。

4.上肢 將寶寶平放在床上,用一隻手捏住他的胳膊,再輕輕擠捏從上臂到手腕的部分,然後用手指按摩他的手腕;雙手夾住寶寶的手臂,上下搓滾,並輕捏手腕和小手;之後,在確保寶寶手部不受傷害的前提下,用拇指從手掌心按摩至手指。

5.腿部 將寶寶平放在床上,先用雙手按摩寶寶的大腿、膝部、小腿,再擠捏大腿至踝部;按摩腳踝及足部;然後雙手夾住小腿,上下搓滾,並輕拈寶寶腳踝和腳掌;最後用拇指從腳側後跟按摩至腳趾。

6.背部 讓寶寶趴在床上,注意要把寶寶的上身稍稍墊高,避免口鼻壓在床上造成窒息。家長將雙手平放在寶寶背部,由頸部向下進行按摩,再用指尖輕輕按摩脊柱兩邊肌肉,再從頸部向底部做「月牙形」的迂迴運動。

學會觀察新生兒的體溫

新生兒出生後體內會發生很大變化,必須依靠自己的神經系統調節保持體溫的恆定,這樣才能維持全身代謝、各器官系統功能的正常發揮。觀察新生兒體溫變化對保證他的健康發育非常重要。

如果家裡有體溫計,可以通過腋下、口腔和肛門三個部位來測量寶寶的體溫。其中,腋下是常取部位。測試前先把溫度計的水銀柱甩到35℃以下,用棉花蘸少許酒精擦拭消毒。之後,將體溫計尖端放在寶寶腋窩內,3~5分鐘後取出。看溫度計刻度時,應橫著拿溫度計,緩慢轉動幾下,就能看清溫度計的刻度。體溫計用完後,要用75%酒精消毒後存放,以備下次使用。

如果寶寶有發熱情況出現,用體溫計測量後發現寶寶的體溫超過37℃,請注意密切觀察寶寶的情況,並及時向醫生請教,採取適當的降溫措施。如果寶寶手腳發涼,體溫可能低於36℃時,對新生寶寶也要立即採取措施,因為新生兒體溫過低,嚴重時可發生硬腫症,威脅新生兒的生命,必須予以及時、有效地處理。

如何保護新生兒的聽力

一般來說,新生兒出生72小時內就要接受聽力篩查,如果初篩結果呈陽性,說明寶寶的聽力可能存在問題,如果複查還有問題,需要接受進一步的診治。不過為了把問題減少到最低程度,家長需要瞭解一些新生兒聽力護理方面的常識:

1.給寶寶洗澡特別是洗頭時,注意保護耳朵,防止進水。

2.避免孩子回奶,萬一有回奶現象,要在奶水流入寶寶耳朵前擦淨。

3.不要給寶寶掏耳朵,以免損傷後引發感染,導致耳聾。

4.避免帶寶寶到噪聲過大的地方,以免噪聲給寶寶的聽力帶來傷害。

5.防止因上呼吸道感染引發中耳炎。

6.對於一些有高危致聾因素的寶寶,如家族史中有耳聾病人的寶寶,或是媽媽懷孕時感染過皰疹等疾病的寶寶,即使初篩復篩結果正常,也應在3個月時再做確認,以免遲發性或進行性耳聾的發生。

給新生兒保暖有哪些講究

新生寶寶的身體還比較脆弱,抵抗能力相對較差,尤其是冬天出生的寶寶保暖更是一個大問題。一般新生兒的室溫在22℃~24℃比較合適,最好不低於20℃。因為新生兒要頻繁地更換尿布、洗澡、餵奶,做這些護理的時候往往要動來動去,寶寶身體散熱也比較快。室溫穩定後,對孩子的護理相對也比較方便些,不易在做一些護理過程中導致寶寶受涼。

如果家裡溫度不夠高,要採取一些合理的取暖方式,比如用電熱燈、電暖器、熱空調風等輔助取暖工具,盡量不要使用電熱毯,或者去買質量比較好的電熱毯,要選擇有正規生產廠商的,這樣質量會比較有保障,將隱患降到最低點。

另外,要給寶寶準備好適宜的衣服。寶寶的衣服、被子最好選用新棉花和柔軟舒適的棉布製成,以保證其良好的保暖性。而且新生兒衣服穿得過於寬鬆或是太緊都不利於保持體溫。有的家長帶寶寶外出的時候,會給新生兒穿上幾層衣服,感覺是很暖和了,其實保暖效果不一定好。最好在內衣裡面穿件背心,保證身體與衣服之間有一定間隙,則更易保暖。

新生兒曬太陽的學問

適當地把寶寶抱到戶外曬曬太陽,可以讓寶寶接受陽光中紫外線的照射,有效預防寶寶因體內維生素D缺乏而導致的佝僂病發生。但是,家長帶著新生兒曬太陽也是非常有講究的。

夏秋季節出生的寶寶在生後半個月後即可在戶外進行曬太陽,充分接觸大自然,呼吸到新鮮空氣,這對新生兒的生長發育和健康都非常有好處。不過家長要注意,每次活動的時間要稍微短一些,保證在10分鐘左右就可以了。

除此之外,家長還要注意,夏天帶寶寶外出要盡量避開上午10點到下午3點之間的這段時間,還要注意不要讓太陽直射寶寶的身體,應在風小的樹蔭下曬太陽,大風天不適宜帶寶寶外出曬太陽。在給寶寶曬太陽的時候,能夠暴露出的皮膚部位可以盡量多暴露一會兒,但要用準備好的小棉布或是小杯子蓋好寶寶的小肚子,避免新生寶寶受涼。

如何安撫愛哭的寶寶

多數新生兒在出生後的第一天的哭鬧時間會超過2小時,有1/5的新生兒會出現無休止的號啕大哭,這種情形常常會讓新爸爸新媽媽束手無策。安撫新生寶寶的哭鬧也是有小竅門的。

●包裹 胎兒在媽媽子宮裡是被緊緊包裹著的,恰當合適的「襁褓法」可以讓寶寶感覺像是重新回到了媽媽的子宮裡,獲得被保護的安全感。不過包裹寶寶以不妨礙正常呼吸為前提。

●側抱 剛剛降生的寶寶還沒有準備好迎接新的環境,對他們來說,突然走出子宮那個溫暖的環境很容易表現出哭鬧不停的情況。把寶寶豎直抱起或是側抱則會讓寶寶盡快安靜下來。而家長常常採用的讓寶寶平臥在懷裡的姿勢往往無助於安撫寶寶。

●聲音 新生寶寶的耳膜較厚,對成年人來說有點響的聲音對新生兒來說可能剛好合適。家長可以為寶寶營造以下這些類似的聲音環境,如吹風機、吸塵器、烘乾機、流水都能達到類似效果。

●搖晃 當寶寶還在媽媽的子宮裡的時候,無論媽媽在走路還是坐著,甚至是翻身,寶寶的感覺就會像坐船一樣舒適,可見,寶寶喜歡這種輕輕搖晃的感覺。但家長要注意,搖晃寶寶的幅度要小而慢,不恰當的搖晃對寶寶是沒有好處的。雙手托住寶寶的身體,慢慢搖晃才是正確的。

●吮吸 給寶寶使用安撫奶嘴,不僅能緩解寶寶的飢餓感,還能激活大腦深處的鎮靜神經,使寶寶進入平靜、放鬆的狀態。

●跳舞 其實把寶寶拋到空中然後再接住也不錯,不過雖然寶寶會喜歡,寶寶的媽媽卻未必做得到。爸爸把寶寶舉到肩膀上,讓他抱住爸爸的脖子,然後,輕輕起舞,慢慢地前後搖晃身體,還可以偶爾加上一兩個旋轉。

早期教育

讓寶寶看擺動的玩具

在寶寶房間懸掛一些鮮艷的小球,也可以是能發出悅耳聲音的彩色旋轉玩具。這種玩具最好距離寶寶眼睛20厘米左右,當寶寶哭鬧時,家長可以慢慢移動玩具,寶寶看到這些玩具後,就會逐漸安靜下來,不哭也不鬧。玩具要常更換位置,品種盡量多樣化以引起寶寶的注意。當然,也可以在牆壁上掛一些色彩鮮艷的玩具或彩畫,寶寶睡醒後,第一眼看到這些漂亮的東西一定會感到愉悅。媽媽可以把寶寶抱起來在屋子裡轉轉,讓寶寶看看牆上的畫及玩具,並指著玩具告訴他這些分別叫什麼名字。這樣還能活動寶寶的頭頸部肌肉,為寶寶抬頭提前做好準備。

和寶寶多說話

剛出生的寶寶除了吃飯、睡覺是主要任務外,更想聽爸爸媽媽說話。千萬不要以為和寶寶說話是「對牛彈琴」。其實家長經常對新生寶寶說話,這種刺激能促進寶寶聽覺和發音器官的健全發育。

家長要時刻把寶寶當成一個會說話的孩子,經常和他說話,像「寶寶醒了,真乖」,「寶寶真聰明」,「寶寶會看氣球了,真棒」等。

在寶寶剛睡醒時,爸爸媽媽也要面對面地和寶寶相視,讓他感覺到爸爸媽媽的存在、氣息,這時小傢伙會緊盯著爸爸媽媽的臉,尤其是眼睛,好像和爸爸媽媽心靈對話一樣,這時,爸爸媽媽可以看著寶寶的眼睛,跟他說所有的事,比如說周圍的環境,爸爸媽媽正在做的事,給寶寶輕柔地唱一首歌,或是講一個短小故事等。

聽聲轉頭

嬰兒出生幾天後,已經漸漸熟悉了自己生活的環境,逐漸可以判斷出聲音來自哪個方向,尤其是喜歡聽人的聲音,無論是歌聲還是說話的聲音,而媽媽的聲音更能給他帶來安全和溫柔的感覺。在寶寶醒著或是心情愉悅的時候,媽媽可以在寶寶腦袋的兩側,輕輕呼喚他的名字,小傢伙就會慢慢地轉過頭來,瞇著小眼睛找媽媽。同樣的練習,家長還可以準備一個塑料瓶,裡面裝上大豆或小石頭,在寶寶耳邊(距離10厘米左右)均勻地搖出柔和的聲音,寶寶對這樣的聲響也會有所反應。

另外,也可以平常在寶寶醒著時,給寶寶聽一些柔和舒緩的音樂,這也能激發他對聲音的敏感性,訓練他的聽覺。

訓練寶寶的觸覺能力

新生寶寶全身皮膚的觸覺很敏感,寶寶喜歡家長輕柔的撫摸,喜歡接觸質地柔軟的物體,對冷熱、疼痛都有反應。訓練寶寶觸覺的方法很多,而其中比較有效的有:

1.給寶寶餵奶時可以將乳頭在他的口邊晃動,讓他主動尋找乳水。

2.喂完奶或寶寶醒來的時候,認真撫摸一下寶寶的頭、四肢及身體其他部位。

3.讓寶寶的手握住媽媽的手,媽媽再用手指勾拉寶寶的手掌。

4.媽媽要經常按摩寶寶的四指和手掌,勾拉寶寶的四指,讓寶寶手掌充分活動。

多與寶寶肌膚相親

親子肌膚接觸很簡單,簡簡單單地抱抱他、親親他,給他做撫觸、嬰兒操,就能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尤其是哺乳時,媽媽對寶寶的特殊呵護更能讓他感受到媽媽的懷抱是最安全的地方。經常接受爸爸媽媽愛撫的孩子,成長速度明顯高於缺少愛撫的孩子,而且這種肌膚相親會使寶寶大腦的興奮與抑制變得協調,會讓哭鬧的孩子變得安靜了,讓不停咯咯笑的寶寶變得平靜一些。

有益新生兒的體操

寶寶出生後10天左右可以做健身操,與寶寶撫觸不同的是,這套體操可以活動寶寶的骨骼和全身肌肉。做操時室內溫度最好在21℃~22℃。動作幅度不要太大,一定要輕柔。最好是在寶寶睡覺前給他做,這樣小傢伙才會睡得更香。

1.運動上肢 將寶寶平放在床上,媽媽兩手握著他的小手,同時伸展上肢。

2.運動下肢 媽媽兩手握著寶寶的小腿,先把小腿向上彎,讓寶寶的膝關節彎曲起來,再拉著小腳往上提,保持伸直的狀態。

3.運動胸部 媽媽的右手放在寶寶腰部下方,把他的小腰托起來,再用手把寶寶向上抬一下,讓他的胸部跟著動一下。

4.運動腰部 抬起寶寶的左腿,放在右腿上,讓身體跟著扭一扭,這樣腰部就會跟著運動起來。再把右腿放在左腿上,做同樣的運動。

5.運動頸部 讓寶寶趴下,這樣寶寶的頭就會抬起來,自然活動了頸部。

6.運動臀部 讓寶寶趴下,媽媽用手抬起他的小腳,小屁股就會跟著一動一動的。

爸爸要學會與新生兒交往

與媽媽細膩溫柔的呵護不同,爸爸常與新生寶寶交往將大大有利於寶寶智能的發育。

爸爸平時要注意觀察寶寶的哭聲,設法理解寶寶哭的原因;媽媽餵奶的時候,爸爸盡量在一旁陪著;寶寶身體不舒服的時候,爸爸要關切地撫摸寶寶。

總而言之,做爸爸的不要認為護理寶寶都是媽媽分內的事情,其實寶寶在和爸爸的接觸中,能夠繼承男性特有的堅毅、果斷、自信、獨立、寬厚、大方、熱情的個性特徵,這對成長過程中的孩子是必不可缺的。

爸爸可以用身體弄出各種響聲逗樂寶寶。比如,做鬼臉,撲通倒下肚子先著地,也可以用一些爸爸小時候玩過的逗樂花招。

最簡單逗寶寶的招數是:把一樣東西放在頭頂上讓它掉下來,同時喊著:「哎呀,又掉下來了!」就這樣,哭鬧的寶寶先是盯著家長看,然後就會開始咯咯笑起來。不斷重複做,最後,看膩了的寶寶就會安靜下來。

開發新生兒大腦的潛力

人的大腦分為左右兩個半球,左右腦的功能雖然無法完全分開,但兩者在功能優勢及功能發展的時間上又存在著細微的差異。

寶寶出生後的頭三年是大腦發育最快、可塑性最強的時期,也是智能開發的關鍵時候。出生後就對寶寶進行良好的教育對促進其大腦發育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人的左右腦的功能存在一定差異,左腦重在語言,右腦重在感覺,而大腦功能的發展主要集中在右腦,而右腦的發育又能決定左腦功能。為此,爸爸媽媽對寶寶進行早期智力開發時不可忽視對右腦半球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