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爸爸的力量 > 推薦序 >

推薦序

被爸爸左右的人生

還記得爸爸教你騎自行車時,那種興奮的感覺嗎?那時的你是否獲得了一些重要信息,並在多年後運用到職場中,幫你建立了良好的人際關係?斯蒂芬·波爾特博士告訴你這是肯定的!

閱讀他的這本《爸爸的力量》,讓我有機會重溫許多關於父親的美好回憶,這些回憶一下子湧入我的腦海:我是三個孩子中的老大,妹妹和我都是被收養的,只有弟弟是父親的親生兒子。父親於1983年去世,第二年母親也離我們而去。我記得父親的許多事情:他生於紐約市布魯克林最窮的人聚居的地段,但他是個相當堅強的人;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退伍老兵,曾經駕駛著坦克橫越歐洲;他只有高中畢業,退伍後成了卡車司機;大家都叫他「德國佬」(在那個不太敏感的時代,這種外號是一種愛稱)。在他強硬的外表下隱藏著溫柔的心:永遠有時間陪我們,把家庭放在首位,從不讓妻子兒女們挨餓受凍、受人欺負。當然,他也有缺點,而且我知道他的缺點影響了我的童年、我的個人生活和工作——但是他具有那麼多的優點,我愛他,非常想念他。

波爾特博士是公認的研究親子關係的權威,他的教育背景、職業素養、豐富經驗以及性情,使他非常適合提供這樣的專業幫助。或許最重要的是,對他的孩子而言,他是個慈愛而樂於付出的父親。他也是我的朋友。

波爾特博士想要傳達的意思非常明顯:父親至關重要。不管父子關係是好是壞,狀況如何,父親確實對我們影響良多。

這本書提出了父親養育兒女的5種基本類型,包括人們最希望擁有的「良師益友型」父親,以及避之不及的「苛求成就型」和「定時炸彈型」父親。同一位父親能夠展示出多種風格嗎?當然可以。坦白說,想要找到單一風格的父親才比較困難。但是,每個父親都明顯傾向於某一類型。而且,如波爾特博士所說,這些類型的影響會「貫穿今昔、始終如一、持續不斷」。

對我來說,這些就是《爸爸的力量》一書的要點。我們每個人都要經受父親養育行為的洗禮。這些行為從我們共同分享的經驗中發展,從父親第一次擁抱我們,直到我們完全失去父親或者失去聯絡。不管我們是否喜歡,這些經驗都內化成為我們的一部分。它們不像我們的身高或者膚色一樣外顯,而是與我們的內在緊密聯繫,像很久以前安裝的不斷更新的軟件程序。但是,很少有人想過父子關係會帶來如此深刻的影響。

如今,似乎有越來越多的人在用新鮮有趣的,而非金錢方面的語言來質疑自己的事業,這是種更加抽像、人性化的語言,認為成功更多源於價值,而非金錢。難道你不這麼認為嗎?你是否聽到有人這樣抱怨:「我不喜歡自己的老闆,我認為同事們是一群白癡,不過我的薪水挺高,所以我喜歡這份工作。」你可能非常喜歡自己從事的事業或者工作類型,或者喜歡這家公司本身(希望你也滿意自己在這家公司的收入),不過,如果沒有積極、良好的人際關係來提供準確的回應和認可,你可能無法喜愛自己的工作,也可能無意中就瀕臨失敗的邊緣。

人們逐漸發覺自己處於繁忙緊張的工作環境之中,必須不斷作出調整,以面對自己無法掌控的事件,比如工作時間增加、假期減少、福利待遇縮水,以及工作量不斷加大等問題。如何處理這些問題,很多時候取決於我們在職場中的人際關係。

職場中每天都會出現數不清的事情需要處理。這些事情臨時出現、不可預料、常常同時到來,它們或許更為重要,因為我們對這些事情的反應方式建立和維持著我們的人際關係,這就像給牆面抹上灰泥一樣。試想一下:一大早,你剛離開老闆的辦公室,他稱讚你幹得不錯(「我可真棒」),此時你的上司怒氣沖沖地來到你面前,因為你沒有如期完成工作(「我無能啊」)!你面對的工作評價完全相反、相互衝突,你對此會有所反應。而這一天中——很可能在午餐之前,你還要面對更多其他的成功、失敗、憤怒、喜悅以及失望等等。

《爸爸的力量》這本書提供了對這些問題的指導,教你吸取經驗併合理應對。不讓你事後挨批、心生自責、感到失敗,而是以富有建設性的方式維持恰當的人際關係。最終,促進事業正面發展、提高工作滿意度。

我相信《爸爸的力量》一書對我們非常重要,因為它啟迪人心,開啟了自我發現之門;它讓我們關注我們為何以及如何與別人互動,引導我們邁向有效、積極的改變。

我認為人類最偉大的天賦就是理解能力。如若確實,《爸爸的力量》一書一定會帶領我們走上理解自己與他人的康莊大道,否則我們就只能自尋出路了。謝謝你,斯蒂芬。

也謝謝你,爸爸。

既是爸爸,也是兒子的基·赫爾墨斯(Kye Hellm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