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超越原生家庭(原書第4版) > 必須服從:家庭中的各種規則 >

必須服從:家庭中的各種規則

每個家庭、每種關係都有其內在的規則。所謂「規則」,就是在各種背景和環境中,規定人們應該如何開展行動的一系列預設和期望。這些「規則」說明了哪些行為是可以被允許的,而哪些是不可允許的,也說明了當規則被遵守或者被違背之後會產生何種後果。

規則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可以明白講出來的「顯規則」,另外一種則是隱含的「潛規則」。每個家庭都會產生這兩種規則,而且數量眾多,各不相同。可以明白說出來的「顯規則」比較簡單。它們常常包括「不要打斷別人的講話」「有話就說」「不要把音樂聲音開得太大」等。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都知道這些規則,他們可以公開談論這些規矩,甚至可以對這些規則進行爭辯和修改。

那些隱含的「潛規則」就完全不同了。也許家庭成員都能理解,甚至默認這些規則,但這些規則是不能公開承認或討論的。一旦有人把這些「潛規則」公開提出來,即使它最堅定的擁護者也都會予以否認。例如一些家庭中有這樣一條「潛規則」:家庭成員不能發怒,但可以抑鬱。沒人想把這條「潛規則」原原本本地公開表述出來,但這條規則就在那裡:當家庭中有什麼事讓你不順心時,你不能發怒,但可以讓自己感到壓抑。

在另外一些家庭中,「恐懼」的情緒是不允許表露出來的,或者只有女性才能表達自己的「恐懼」之情。這樣一來,「潛規則」就變成這樣:當這個家庭中的男性感到害怕的時候,他們必須否認自己的「恐懼」情緒,然後用「憤怒」代替「恐懼」,乃至在盛怒之下採取一些行動。

在一些家庭中,家庭成員不能表露出「悲傷」的情緒。這些家庭的「潛規則」是:必須保持永遠快樂,時時嘴角上揚。因此家中的孩子哭泣時,大人會說:「要看到事情總有好的一面!」或者說:「別像小孩子那樣愛哭鼻子!」這就是家庭「潛規則」的具體體現。

有些家庭禁止內部爭吵。各位成員之間必須保持親愛和睦。這個「潛規則」的具體表現就是:家庭成員生氣的時候必須出去冷靜一下,然後帶著微笑回來。相反,在另外一些家庭中,「矛盾」是家庭成員之間相互溝通的唯一方式。這裡的「潛規則」是:爭吵也比冷漠無情好,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關愛可以在「矛盾」之中體現出來。

問題

1.在你的家庭中,有哪些可以公開討論的、大家都承認的「顯規則」?

2.在你的家庭中,有哪些關於感情的、不能說出來的「潛規則」?

在上述喬和薩拉關於金錢問題的爭執中,他們二人對待金錢的不同態度僅僅是問題的一個方面。除此之外,二人從各自的原生家庭中學到了處理矛盾的不同方式。

當薩拉知道喬不想存錢的時候,她變得更加不快、更加情緒化。她感到自己十分生氣,而且受到了傷害。因此,她對喬說:「你從來不關心我們的未來!」這讓喬也很難受,因為他在原生家庭中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所以感到很難接受。於是,喬就變得很緊張。他想讓薩拉平靜下來,就對她說:「等你平靜下來我們再談吧!」當這樣做不管用的時候,喬會拒絕跟薩拉交談。他對薩拉說:「你現在很不理智,等你恢復理智了我們再談吧。」薩拉以為喬是要她改變主意,否則就不跟她說話。她認為喬的態度很傲慢,而且不願意跟她共同商量解決問題,這讓她更加惱怒。於是薩拉開始喜歡摔東西,常常亂扔家裡的各種物品。

在喬的原生家庭中,人們並不是通過激烈的爭吵來解決爭端的。家裡發生矛盾時,喬的家人只會稍微進行一下對抗,然後回到各自的角落裡調整心態,最後笑著回到大家庭中來。然後,這個引起爭端的問題就不會再被人提起了,而且家裡也很少會就此問題做出什麼共同決定。相反,在薩拉的原生家庭裡,當矛盾出現時,大家會立即展開爭論。爭吵過後,一切都會過去,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仍然會很友好。通常情況下,等這一切都結束了,全家人會一起做出一個結論或決定。

這種情況使喬和薩拉夫妻二人在解決家庭矛盾方式的問題上存在極大分歧。他們二人從各自原生家庭中學到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劇烈的碰撞。喬認為薩拉「不按規矩出牌」。他認為:「如果她是愛我的,就不該對我大喊大叫。她應該更體貼一點兒。愛情可不是整天爭吵和生氣。」

但是薩拉心裡這麼說:「如果他真的愛我,就應該關注我關心的問題,而不應該對我不理不睬,更不能對我進行壓制。他應該更體貼些。愛就是讓伴侶知道你的感受,就算是爭吵也無所謂。」

夫妻二人都認為自己在愛著對方,對方卻不愛自己。他們也都認為自己處理家庭矛盾的方式是正確的,對方卻犯了錯。他們二人還都認為對方「破壞了規矩」。他們認為彼此對愛情的看法是一致的,而對方在故意破壞婚姻感情。這個簡單的例子可以說明當原生家庭中的「潛規則」悄悄控制了人們的行為時會發生什麼事情,而且沒人會發現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這些規則的基本目的是調整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並協調他們交往的方式。如果家庭成員都遵守這些規則的話,家庭關係就會保持平衡。每一個新加入家庭的人都要學會這些規則。家中的孩子一般會通過兩種方式學會這些規則:一種是當他們破壞規則之後,會產生焦慮感;另外一種是當他們破壞規則之後,會感受到父母的焦慮。

問題

1.在你的家庭中,當家庭成員之間產生分歧和衝突時,有哪些「顯規則」和「潛規則」可以應對?

2.不同人群和不同性別的人處理家庭矛盾的規則有沒有差異?年齡是否會影響此類規則?

3.在當前的家庭關係中,你是否一直使用同樣的規則來處理家庭中的分歧和衝突?你是否改變過這些規則?你現在使用的規則是不是跟你原生家庭中的「老規則」完全相反?你現在使用的規則真的是「全新」的嗎?

4.在你伴侶的原生家庭中,處理家庭矛盾的規則是怎樣的?伴侶原生家庭的規則是如何與你的規則發生衝突的?

焦慮是一種不良情緒。從根本上來說,它是對未知事物的一種恐懼。相比對特定事物的恐懼而言,焦慮對人們的影響更壞。焦慮會讓人感到虛弱無力、容易受到傷害等。大多數人,尤其是兒童,都會竭盡全力避免焦慮的情緒。因此,我們大家都學會了用某種特定的方式來躲避焦慮,雖然有時這麼做會讓我們產生其他一些不好的情緒。例如有時候我們寧可選擇抑鬱或偏執,也不願忍受焦慮的痛苦。能夠讓你感到焦慮的人往往是處於控制地位的人。在跟孩子打交道的過程中,父母很早就可以發現這一點。孩子破壞家庭規則(無論是潛規則還是顯規則)之後,父母也許會體罰孩子,但通常最為有效的一種懲罰是對孩子置之不理(或威脅要遺棄孩子)。人們在年幼時常常都會因此而產生一種「被遺棄的恐懼感」。當父母威脅要遺棄孩子時,孩子就會產生焦慮,為了擺脫這種焦慮,只能做出相應的改變。一個簡單的例子可以說明這一點:一位父親告訴兩歲的兒子時間不早了,應該離開公園了,兒子卻說「不」,根本不願意動身。父親本來可以把孩子抱起來強行帶走,但他使用了心理戰術。他逐漸走開,還對兒子說:「好吧,你留在這兒,我要走了。」父親走了幾步之後,小孩兒也跟了上來。

在其他情況下,家長還會利用這種「遺棄的威脅」來影響孩子的性格。因為年幼的孩子往往非常依賴父母,很難離開父母而獨立生活,所以他們寧可壓抑自己性格中不討大人喜歡的一面,也不願意忍受焦慮的痛苦。實際上,孩子們心中常常想:「我一個人不行,我需要父母,所以我不能惹他們生氣,不能讓他們把我扔掉。」這樣一來,我們就從小學會了:顯露出自己的真實性情常常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

即使父母沒有對破壞家庭規則的孩子實施身體或者心理上的懲罰,孩子也會因為父母的焦慮而認識到這種規則的存在。年幼的孩子為了在家庭中更好地生存下去,必須對父母的焦慮非常敏感。小孩子往往非常關注父母在不在身邊。同樣,他們也逐漸學會了辨識父母的情緒。當父母心情不快時,無論是否明白地說出來,小孩子都能感覺到。通常情況下,孩子們會認為是自己讓父母產生了焦慮。(當然,有時候的確是他們讓父母感到焦慮。)如果孩子的某種特定行為讓父母感到不快,小孩往往自己也會感到難過。如果這種事情經常發生,那麼孩子就很有可能從此以後不再做出那種行為。

問題

1.你的家庭中,當「潛規則」被打破,家庭成員產生焦慮時,會發生什麼事情?誰會站出來反對?誰會指責破壞規則的行為?誰會為此而感到焦慮?例如,假設「發怒」在你家裡是不允許的,如果某個家庭成員在家中公然發怒,會發生什麼事情?你的家庭是如何控制這種情緒的?

2.你的家庭中,如果有人不遵守某項「顯規則」時,會發生什麼事情?

3.你自己現在正在遵守著哪些家庭規則?如果有人破壞這些規則的話,你會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