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在唐詩裡孤獨漫步 > 思念:用時間來置換空間 >

思念:用時間來置換空間

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思念之所以產生,大抵是因為錯位。這錯位有空間的,也有時間的。情人分別,友人離去,萬里迢遞,關山難越,強作鎮靜地揮手預告著無數不眠之夜的降臨,手中已經發黃枯萎的柳條,只成為一個逐漸淡漠的記憶,留不住廝守時的溫度,揮不去相思的憂苦。

盛唐的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多年前,張若虛曾經詠歎過這「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壯闊,現在,張九齡也來到了這月光下,他是否也想起了這首詩?想起了「何處春江無月明」的詩句?也許他想到了,不然,他怎麼會知道,天之涯,地之角,在同樣的月光下,也有一個人在望著這皎潔的月亮,拋灑自己的一腔相思呢?也許,這注定是個不眠之夜了,所有的凝視,所有的歎息,都屬於這無盡的思念,留給這溫柔的月光。於是詩人熄滅了蠟燭,讓月亮的光華更圓滿地瀉下吧。

詩人走出屋外,更深露重。在面對空間的阻隔時,每個人都有過相同的願望,希望能化為一隻飛鳥,飛到思念的人的身邊,但是,這願望只是一個奢望,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草。於是,面對空間的不可征服,唯一的一點安慰,就是想到在此時此刻,另外一雙眼睛也和自己一樣,凝眸遙望著這月光,於是,透過安詳的月夜,似乎,就看到了那雙眼睛。空間的阻隔不可驟然消解,但是,月光幫著思念的人,用時間置換了空間,千里共嬋娟成為離人的安慰,也成為思念的憑證,月華如水,思念如歌。

可是,這種置換,也是從來無法填補相思之苦的。作者只有想著手捧滿把的月光贈給那個思念的人,可是,山遙路遠,如何贈得?詩人歎息了一聲,告訴自己說:還是睡吧!也許,在夢裡,還能與你相會,與你享有不會錯位的同一片時空呢?

詩歌到此戛然而止,但是窗外的月光依舊浩渺無邊,在這同一片天空下,有多少人,受到了這月光的恩惠,將自己的思念抹上了這月華的光芒?又有多少人,受到了詩人的恩惠,吟詠著詩人清麗的樂章,把自己的思念,插上詩的翅翼,飛翔在這千古未變的月華之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