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左手李煜,右手納蘭:李煜和納蘭容若詞情歲月寫真 > 一、土 >

一、土

南唐與大清是李煜和納蘭性德各自生活的兩個朝代。

李煜的皇子出身自不必說,納蘭性德的家族也與康熙皇帝有著很深的淵源,王權、勢力給他們帶來幾代人享之不盡的奢華富貴。

權利、地位、勢力、財富這些多少人夢寐以求,卻求之不得的,對他二人來說卻是唾手可得的東西。

土生金

公元937年,徐知誥在五代十國的亂世中,廢黜吳帝楊溥,登上皇位,國號大齊;次年,徐知誥改姓名為李忭,改國號為唐。於是,在亂世之中,南唐走上了中國歷史的舞台。

這個李忭即為李煜的祖父,傳位於李煜時已是第三代。南唐地處江南富庶之地,但從其父李璟開始,國力已經日漸衰敗,南唐向宋稱臣,年年納貢,苟安於江南一隅。

命運卻一味地不按常理出牌,執意讓重瞳的他做這個皇帝,讓他的五個哥哥一個接一個地早早死去。身為老六竟成了唯一的皇位的繼承人。

到李煜嗣位之時,此時的南唐國內政治、社會矛盾積重難返。李煜其實是接了個爛攤子,他只是毫無作為地接著讓它爛下去罷了。

納蘭家族隸屬正黃旗,為清初滿族最顯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後世所稱的「葉赫那拉氏」,入關前可上溯至海西女真葉赫部。其部首領貝勒金台石在對抗努爾哈赤統一東北女真的戰爭中,城陷身死。

納蘭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什,其妹孟古嫁努爾哈赤為妃,生了皇子皇太極。其後納蘭家族與皇室的姻戚關係也非常緊密。

納蘭性德父親是康熙時期權傾朝野的宰相納蘭明珠,母親覺羅氏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一品誥命夫人。

納蘭明珠官居內閣十三年,「掌儀天下之政」。作為封建權臣,他也利用皇帝的寵信,獨攬朝政,貪財納賄,賣官鬻爵,結黨營私,打擊異己,在封建統治集團的內部鬥爭中,歷經榮辱興衰,有起有落。

因而可以說,納蘭性德是皇族貴胄、富貴榮華的家庭裡出生的。然而,也許是造化弄人,納蘭性德「雖履盛處豐,抑然不自多。於世無所芬華,若慼慼於富貴而以貧賤為可安者。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

儘管有了王權、勢力、財富做土壤,李煜、納蘭性德二人的身世背景閃耀無比,他們卻偏偏成為人間最不快樂的兩個人,這也正是這兩人的傳奇之處。

土克水

一個是薄命君王,一個是銷魂才子,一個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一個生於煙柳繁華地,富貴溫柔鄉,二人擁有驚人相似的身世背景和性格特質。

同樣是沉澱了君王臣子的俊采懿範,同樣是飽讀詩書,多才多藝卻閱世甚淺,也正是人生得意的青春年華,李煜與納蘭性德卻發出了無限的悲情感慨,前後寫出了人間至悲之音。

李煜和納蘭性德自小被呵護得無微不至,什麼東西都來得太容易,什麼事都太順利了,什麼都不用操心,自有人去安排妥當,自己只需伸手就可以了。所有美好的東西都唾手可得,正是這些造就了他們二人性格中軟弱的一部分。

所以等遇到挫折時才會沒有止境地悲了又悲、傷了又傷。

這深度的憂鬱是他們寫出好詞的根源,卻也是他們性格中最不濟的一面。

李煜最後甚至到了日日以淚洗面,無法自抑的地步。

他缺乏的是一個帝王應有的理想。縱觀他的一生,除了最開始期望做個隱士外,剩下的全是沉浸優裕生活之中的懶散享受。就連「漁父」之願也是為了向其兄表明心跡。他只看到了漁父的自由自在與世無爭,恐怕根本不知道天下還有孤苦寒冷的人生吧。

淪落為階下囚的日子就夠他悲悲慼戚了,如果真過上貧民的日子日日飢寒交迫,真不知道會發出怎樣的感歎。殊不知他那階下囚的日子,也比生活在最底層的貧苦百姓不知道要幸福了多少倍。

一個生命為理想而綻放。李煜是個沒有任何追求的人,所以每天的所思所想才困在舊事裡無法掙脫。

周稚圭說:「納蘭性德容若,南唐李重光後身也。」然而納蘭性德的憂鬱略有不同,李煜是被動地哭,納蘭性德是主動地歎。

納蘭性德的憂鬱主要來自精神上面的空虛和理想的落空。愛情與友情成為他詩詞創作的兩大源泉。哭愛情之殤,頌友情之貴,念知己之苦……

但反觀納蘭經歷的這些所謂悲情,都不應成為他整日鬱鬱寡歡的理由。他不知道人間尚有多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人呢?普通人每天都要為一日三餐奔波,都要為能夠生存下去掙扎,再多的苦難,再多的悲情都要拋棄到身後去。

沒有經歷過太多的磨難,所以感受到了一些便傷春悲秋起來。如果他們能夠樂觀一點,看看手裡所擁有的、還剩下的東西是那麼豐富,是多少人望眼欲穿也得不到的,會不會就快樂點呢?

總之,王權、勢力這個「土」壤裡除了供給優越舒適的生活和富貴榮華,還影響了他們性格的形成,讓他們從小保持著一顆真實、純潔、無憂無慮的心靈卻缺乏磨礪,「克」掉了他們身為男兒的韌性,給了他們如水般軟弱、憂鬱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