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猶憶前塵立少時:俞平伯點評唐宋詞 > 王沂孫(二首) >

王沂孫(二首)

王沂孫,字聖與,號碧山、中仙,會稽人。元至元中,為慶元路(今屬浙江)學正。有《花外集》,一名《碧山樂府》。

眉嫵.新月

漸新痕懸柳,淡彩穿花,依約破初暝[1]。便有團圓意[2],深深拜[3],相逢誰在香徑。畫眉未穩[4],料素娥[5]猶帶離恨。最堪愛一曲銀鉤小,寶簾[6]掛秋冷。千古盈虧休問,歎謾磨玉斧[7],難補金鏡[8]。太液池猶在,淒涼處,何人重賦清景[9]。故山[10]夜永,試待他窺戶端正[11]。看雲外山河,還老盡桂花影[12]。

[1]描寫初月光景。

[2]牛希濟《生查子》:「新月曲如眉,未有團意。」

[3]唐代婦女有拜新月的風俗。李端《拜新月》:「開簾見新月,便即下階拜。」

[4]鮑照《玩月城西門廨中》:「娟娟似蛾眉。」陳後主《有所思》三首之一:「初月似愁眉。」

[5]「素娥」,嫦娥。謝莊《月賦》:「集素娥於後庭。」本句言新月似嫦娥的眉痕。

[6]掛起簾子看月亮,以銀鉤比喻新月,意甚明顯。如司空圖《偶書》五首之三:「晚妝留拜月,捲上水精簾。」「寶簾」一作「寶奩」,「寶奩掛秋冷」,似稍費解。蓋謂新月一鉤,如圓的妝鏡掛起了鏡袱,露出一彎清光。《文選》卷三十鮑照《玩月城西門廨中》:「始見西南樓,纖纖如玉鉤。」李善註:「《西京雜記》公孫乘《月賦》曰:『隱圓巖而似鉤。』」彼賦意本是一輪明月,被圓形的山峰遮住,只剩得一彎,故似鉤,正與本句引「寶奩」作為比喻相似。以團圓的鏡子與一鉤新月合寫,用意極細,引起下文「千古盈虧休問」和「太液池」等句(參看下注),蓋作「寶奩」者是,以義較晦,未用。

[7]《酉陽雜俎》卷一「天咫門」載:「鄭仁本表弟與一王秀才游嵩山,遇見一人,言月乃七寶合成,有八萬二千戶修之,予即一數;因開補(包袱)有斤鑿數事。後來相承有修月之說。王安石《題扇》:「玉斧修成寶月圓,月邊仍有女乘鸞。」又南宋淳熙年間陳慥有《問月樓賦》:「玉斧兮何用修,妖蟆兮胡此穴。」均在王此詞前。

[8]李賀《七夕》:「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武林舊事》卷七:「淳熙九年八月十五日,……侍宴官曾覿,恭上《壺中天慢》一首云:『……何勞玉斧,金甌千古無缺。』上皇(高宗)曰:『從來月詞不曾用金甌事,可謂新奇。』」按曾詞是應制體,作頌揚語,言本來無缺,故不須補;本詞借詠月寓懷,言既已缺了,就無法補,雖若相反,實是一意,至於「金甌」「金鏡」,不過字面不同而已。

[9]「太液池」,在漢長安建章宮北(見《史記.封禪書》),唐宮內亦有之;本是專名,亦得用作宮苑池沼之通稱。這裡當為借古喻今。陳師道《後山詩話》:「太祖夜幸後池,對新月置酒。問當直學士為誰,曰:『盧多遜。』召使賦詩,請韻,曰:『些子兒。』其詩云:『太液池邊看月時,好風吹動萬年枝。誰家玉匣開新鏡,露出清光些子兒。』」本句詠新月,蓋與此事有關,否則似過於空泛。

[10]「故山」,即「舊山」,見前姜夔《暗香》注[3]。自本句起,直貫篇終。

[11]句意在等待月圓。「端正」,猶言齊齊整整,美麗之意,形容圓月。韓愈《和崔舍人詠月二十韻》:「三秋端正月,今夜出東溟。」「窺戶」,固指月而言,亦借人作比喻。如沈約《應王中丞思遠詠月》「方暉竟戶入」,蘇軾《洞仙歌》「一點明月窺人」,均是詠月。如姜夔《玲瓏四犯》:「有輕盈換馬,端正窺戶。」系指人,蓋用唐人《本事詩》崔護故事。這裡有雙層意義。以上片多說美人,下片如完全拋開,便成為兩截了。關合正在有意無意之間。

[12]此言故國河山,影在月中者,尚完整無缺也,承上「窺戶端正」,以結全篇之意。「桂花影」亦指圓月。《初學記》卷一引虞喜《安天論》曰:「俗傳月中仙人桂樹。今視其初生,見仙人之足,漸已成形,桂樹後生。」此說在《酉陽雜俎》吳剛伐桂事之前。末句一作「還老桂花舊影」,意更明顯。蘇軾《和黃秀才鑒空閣詩》:「桂容如水鑒,寫此山河影。」王十朋注引《酉陽雜俎》:「佛氏言,月中所有,乃大地山河影也。」(《古今事文類聚》前集卷二,引文同,惟「大」作「天」,殆誤。)今本《雜俎》無此文。

高陽台[1]和周草窗寄越中諸友韻

殘雪庭陰,輕寒簾影,霏霏玉管春葭[2]。小帖金泥[3],不知春在誰家[4]。相思一夜窗前夢[5],奈個人水隔天遮[6]。但淒然,滿樹幽香,滿地橫斜[7]。江南自是離愁苦,況游驄古道,歸雁平沙[8]。怎得銀箋,慇勤與說年華[9]。如今處處生芳草[10],縱憑高不見天涯。更消他,幾度東風,幾度飛花。

[1]本篇立意和比喻,略同前錄劉辰翁《沁園春》送春詞,而風格迥異,可以比較觀之。

[2]古傳音樂的十二律應曆法的二十四氣。候氣之法,用玉律(或竹)十二,置密室中木案上,外高內低,將葭蘆的灰塞住律管的內端,案歷而候之,氣至者灰動。詳見《後漢書.律歷志》「候氣」。如交立春節,太簇律管中的蘆灰即行飛散,《禮記.月令》所謂「孟春之月……律中大(太)簇」是也,杜甫《小至》:「吹葭六琯動浮灰。」這裡不過借用古典,說交春節罷了。

[3]《荊楚歲時記》:「立春之日,悉剪綵為燕戴之,帖『宜春』二字。」又「春帖子」,亦名「宜春帖子」,多寫五七言詩句,或寫吉語。「金泥」,即泥金。李商隱《燕台詩.秋》:「越羅冷薄金泥重。」牛嶠《菩薩蠻》:「舞裙香暖金泥鳳。」李煜《臨江仙》:「畫簾珠箔,惆悵卷金泥。」

[4]言春非我春,本篇的主要句子。

[5]「相思」以下至上片末,帶寫梅花,卻不說破。盧仝《有所思》:「相思一夜梅花發,忽到窗前疑是君。」史達祖《憶瑤姬》:「一夜相思玉樣人,但起來梅發窗前,哽咽疑是君。」亦用盧句。

[6]《詩.秦風.蒹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個人」,即「伊人」。此兼采詩中比興之義,意甚渾融。

[7]用林逋詩,切合梅花,見前姜夔《暗香》注[2]。

[8]「游驄古道,歸雁平沙」,有北地風沙景象,當不是二帝北狩之舊恨,而是三宮降元之新愁。全篇以這幾句寓意為最顯明。

[9]其實像這樣的愁恨,文字本難表達的,卻說「怎得銀箋」,似乎文字可以傳情,只差沒有潔白的箋紙而已。

[10]以下直說到春盡。淮南小山《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即上文所云「游驄古道」;同篇「春草生兮萋萋」,即「如今處處生芳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