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猶憶前塵立少時:俞平伯點評唐宋詞 > 周密(二首) >

周密(二首)

周密(1232—1308)字公謹,號草窗、弁陽嘯翁、四水潛夫,濟南人,流寓吳興(今屬浙江)。曾為義烏令。宋亡不仕。有《草窗詞》,一名《洲漁笛譜》。又編選《絕妙好詞》。

謁金門[1].吳山觀濤[2]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3]。鰲戴雪山[4]龍起蟄[5],快風吹海立[6]。數點煙鬟青滴,一杼霞綃紅濕[7]。白鳥明邊[8]帆影直,隔江聞夜笛。

[1]原題《聞鵲喜》,以馮延巳詞句為名,即《謁金門》。

[2]「吳山」,在杭州,俗稱城隍山,一面西湖,一面錢塘江。「觀濤」即「觀潮」。枚乘《七發》:「觀濤於廣陵之曲江。」《彊村叢書.洲漁笛譜》卷二引《名勝志》:「吳山在府城內之南,春秋時為吳南界,以別於越,故曰吳山。」

[3]王勃《滕王閣序》:「秋水共長天一色。」韋莊《謁金門》:「染就一溪新綠」,周句殆從此化出。

[4]傳說渤海中五山:岱輿、員嶠、方壺、瀛洲、蓬萊。「巨鰲十五舉首而戴之,六萬歲一交焉。」見《列子.湯問》。

[5]「蟄」,潛伏。《周易.系辭傳》:「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6]「快」有痛快爽快意。宋玉《風賦》:「王乃披襟而當之曰:『快哉此風!』」杜甫《朝獻太清官賦》:「四海之水皆立。」蘇軾《有美堂暴雨》:「天外黑風吹海立。」以上兩句狀江上潮來雄壯的氣象。

[7]晚霞紅如彩綃,疑為織女機杼所成。

[8]「白鳥」,白色羽毛的鳥。《詩.大雅.靈台》:「白鳥翯翯。」這裡當是水鳥,鷗鷺之類。杜甫《雨四首》之一:「白鳥去邊明」,本句蓋用此。「明邊」,指天邊帆影與紅霞白鳥相映而言。

一萼紅.登蓬萊閣[1]有感

步深幽,正雲黃天淡,雪意未全休。鑒曲[2]寒沙,茂林[3]煙草,俛仰千古悠悠[4]。歲華晚,飄零漸遠,誰念我同載五湖舟[5]。磴[6]古松斜,崖陰苔老,一片清愁。回首天涯歸夢,幾魂飛西浦,淚灑東州[7]。故國山川,故園心眼,還似王粲登樓[8]。最負他秦鬟妝鏡[9],好江山何事此時游[10]。為喚狂吟老監,共賦銷憂[11]。

[1]蓬萊閣舊在浙江紹興臥龍山下,州治設廳之後,五代時吳越王建,以唐元稹《以州宅誇於樂天詩》「謫居猶得近蓬萊」得名。

[2]「鑒曲」,鑒湖一曲。《新唐書.賀知章傳》「有詔賜鏡湖剡川一曲」,鏡湖即鑒湖。

[3]「茂林」,指蘭亭。王羲之《蘭亭序》:「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4]「俛仰」,通俯仰。《蘭亭序》:「俛仰之間,以為陳跡。」

[5]五湖泛舟,范蠡事,見《國語.越語》。前錄吳文英《八聲甘州》注[10]。牽涉到西施,是後起的傳說。這裡說「誰念我同載五湖舟」,不過自己惆悵著獨遊無伴而已。杜甫《贈韋七贊善詩》「蝦菜忘歸范蠡船」,亦不關西施。

[6]「磴」通磴,阪也。指山路,石級。

[7]三句說自己在外飄零,曾幾度回憶會稽。作者自註:「閣在紹興,西浦東州皆其地。」

[8]王粲有《登樓賦》。《文選》卷十一李善注引盛弘之《荊州記》曰:「當陽縣城樓,王仲宣登之而作賦。」王粲登樓,本是客遊在外,其賦云:「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今作者彷彿已回到家鄉,如所謂「故國山川,故園心眼」正是平昔所念想不忘者,卻偏有如王粲《登樓賦》云云的那種感覺,這是很特別的。用追進一層的寫法,意極悲哀。周氏原籍濟南,南渡後久已僑居江南,故即認會稽為他的故鄉。

[9]樂府《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秦鬟」字面當借用羅敷事,可能指紹興的秦望山。秦望山在會稽東南,以秦始皇曾登之得名。「妝鏡」仍綰合上文鑒湖。

[10]國破家亡之恨,主意至此揭出。

[11]狂吟老監,即指賀知章。《舊唐書.賀知章傳》:「知章晚年尤加縱誕,無復規檢,自號四明狂客,又稱秘書外監,遨遊里巷,醉後屬詞,動成卷軸,文不加點,鹹有可觀。」此言安得有如賀監其人者,與之吟詠銷憂,表示懷念友人的意思,亦是虛說。李白有《對酒憶賀監》詩二首,又有《重憶》詩。其《重憶》云:「稽山無賀老,卻棹酒船回。」本句意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