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猶憶前塵立少時:俞平伯點評唐宋詞 > 秦觀(八首) >

秦觀(八首)

秦觀(1049—1100),字少游、太虛,號淮海居士,高郵(今屬江蘇)人。元豐八年進士。元祐初,以蘇軾之薦,除太學博士兼國史編修官。紹聖時,屢遭貶謫。後召還,道卒於籐州(今屬廣西)。有《淮海詞》。

望海潮[1]

梅英疏淡,冰凘溶洩,東風暗換年華[2]。金谷俊游[3],銅駝巷陌[4],新晴細履平沙。長記誤隨車[5]。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6]。柳下桃蹊,亂分春色到人家[7]。西園夜飲鳴笳,有華燈礙月,飛蓋妨花[8]。蘭苑[9]未空,行人漸老,重來是事[10]堪嗟。煙暝酒旗斜。但倚樓極目,時見棲鴉。無奈歸心,暗隨流水到天涯 [11]。

[1]詞用「金谷」「銅駝」,均洛陽古跡,或繫在洛陽作。汲古閣本題作「洛陽懷古」,恐是後人所加,以詞意不重在懷古。

[2]白梅花開於早春。「凘」,流冰。冰初凝或初融皆可稱冰凘。《禮記.月令》:「東風解凍。」「東風暗換年華」是本篇的主句,意直貫篇終。以下即就此發揮。

[3]《文選》卷二十潘岳《金谷集作詩》,李善注引石崇《金谷詩序》曰:「有別廬在河南縣界金谷澗。」又引酈道元《水經注》:「金谷水出河南太白原,東南流,歷金谷,謂之金谷水。東南流,經石崇故居。」《初學記》卷八引郭緣生《述征記》:「金谷,谷也,地有金水,自太白源南流,經此谷,注谷水。」據此,本名金水。金谷即從金水得名。

[4]陸機《洛陽記》:「洛陽有銅駝街。漢鑄銅駝二枚,在宮南四會道相對。俗語曰:『金馬門外集眾賢,銅駝陌上集少年。』」(《太平御覽》卷一五八「州郡部」四引。)華氏《洛陽記》:「兩銅駝在宮之南街,東西相對,高九尺。漢時所謂銅駝街。」(同書卷一九五「居處部」二三引。)又《初學記》卷八引華延雋《洛陽記》,文字略同。「銅駝」與「金谷」對文,屢見唐人詩,如駱賓王《艷情》:「銅駝路上柳千條,金谷園中花幾色。」又如杜甫《至後》:「金谷銅駝非故鄉。」本篇這兩句,不僅說京洛繁華,且點明自己少年遊樂的場所。

[5]譚獻評《詞辨》曰:「頓宕。」「長記」以下,乃追憶情況,逆承上文「金谷俊游,銅駝巷陌」。韓愈《嘲少年》:「只知閒信馬,不覺誤隨車。」本是嘲笑他人,這裡借作自嘲口氣。

[6]「交加」,紛多雜亂貌,彷彿李商隱《燕台》詩所云:「絮亂絲繁天亦迷。」

[7]《史記.李將軍傳》:「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蹊,小徑。王涯《游春詞》:「經過柳陌與桃蹊。」杜甫《絕句漫興》九首之一:「無賴春色到江亭。」

[8]過片寫繁華,卻是夜景,仍接上文,並不換意。「西園」,兩漢皆有之,俱指上林苑,見揚雄《羽獵賦》及張衡《東京賦》。這裡借指園林,蓋用曹植《公宴詩》:「清夜遊西園,飛蓋相追隨。」謝朓《隋王鼓吹曲》十之四《入朝曲》:「凝笳翼高蓋。」李善註:「徐引聲謂之凝。」譚獻評這幾句:「陳隋小賦縮本。」

[9]「蘭苑」,指園林,承上「金谷」「西園」。釋貫休《送姚洎拾遺自江陵幕赴京》:「蘭苑漲芳塵。」

[10]「是事」,事事,任何事。

[11]上片結句「到人家」與這裡結句「到天涯」相呼應。周濟曰:「兩兩相形,以整見勁,以兩『到』字作眼,點出『換』字精神。」(《宋四家詞選》)

滿庭芳

山抹微雲,天粘衰草[1],畫角聲斷譙門[2]。暫停征棹,聊共引[3]離尊。多少蓬萊舊事[4],空回首煙靄紛紛。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5]。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謾贏得青樓薄倖名存[6]。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7],燈火已黃昏[8]。

[1]「抹」「粘」,煉字極工。「天粘」字面屢見前人詩文中,如張祜《草》詩「草色粘天鷓鴣恨」,和這兩句很相近,詳見汲古閣本此篇附註。一本作「天連」,似不如「天粘」。

[2]「譙門」,城門。城門樓謂之譙樓,以彩飾美麗謂之麗譙。《漢書.陳勝傳》:「戰譙門中」,師古註:「門上為高樓以望,曰譙。」

[3]「引」有延長牽連義。引酒即連續地喝酒。「共引離尊」,言餞行時舉杯相屬。杜甫《夜宴左氏莊》:「看劍引杯長。」

[4]蓬萊山是海上仙山,「蓬萊舊事」,回憶從前的歡樂,恐只是泛說。《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三十三引《藝苑雌黃》:「程公辟守會稽,少遊客焉,館之蓬萊閣。一日席上有所悅,自爾眷眷不能忘情,因賦長短句」云云。會稽雖舊有蓬萊閣,在龍山下,本篇是否實指其地未可定。

[5]隋煬帝詩(斷句):「寒鴉千萬點,流水繞孤村。」見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三引。《全隋詩》卷一引《鐵圍山叢談》作「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

[6]杜牧《遣懷》:「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7]用歐陽詹詩,引見蘇軾《南鄉子》詞注[2]。

[8]本篇流傳很廣,傳說故事亦很多。《避暑錄話》卷三:「元豐間盛行於淮楚。……『山抹微雲,天粘衰草』尤為當時所傳。」相傳蘇東坡說秦觀的詞像柳七(柳永),亦不知可信否。但如《高齋詩話》記東坡的話:「『銷魂,當此際』,非柳七語乎?」(《詞林紀事》卷六引。)在這些地方,確乎有點像,且有些滑。譚獻評曰:「不假雕琢,水到渠成。」

鵲橋仙

纖雲弄巧[1],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2]。金風玉露[3]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4]如夢,忍顧鵲橋歸路[5]。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6]。

[1]秋天的雲多紋彩,或像人物,叫巧雲。

[2]織女、牽牛兩星,中隔銀河,在天文上說距離很遙遠。但織女渡河的傳說,由來已久。如《白氏六帖》卷二十九「鵲門」「填河」條引《淮南子》:「烏鵲填河成橋渡織女」,但今本《淮南子》無此文,類書所引是否佚文,只可存疑。稍後如《文選》卷二十七曹丕《燕歌行》李善注引曹植《九詠》注曰:「牽牛為夫,織女為婦。織女、牽牛之星各處一方,七月七日得一會同矣。」雖未明言渡河,亦已有七夕會同之說。《南史》卷三《宋紀》載劉昱在七夕令楊玉夫「伺織女度報己」(叫玉夫守候著,如看見織女渡河就報告他),後來被玉夫所殺。《初學記》卷四註:「吳均《續齊諧記》曰:桂陽城武丁有仙道,忽謂其弟曰:『七月七日織女當渡河,吾向已被召。』弟問織女何事渡河。答曰:『暫詣牽牛。』世人至今雲,織女嫁牽牛是也。又傅玄《擬天問》曰:七月七日牽牛織女會天河。」

[3]「金風」,秋風,見上卷馮延巳《蝶戀花》之三注[3]。「玉露」,白露。李商隱《辛未七夕》:「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4]《楚辭.九歌.湘夫人》:「與佳期兮夕張。」佳,猶言美人,本是名詞,但後來佳期之「佳」每轉作形容詞,這裡亦然。

[5]庾肩吾《七夕》:「倩語雕陵鵲,填河未可飛。」「忍顧」,不忍顧,以語促而省。織女為傷離別,故就歸路時,不忍回頭也。

[6]牛女雖一年一度,畢竟地久天長;人世雖暮暮朝朝,卻百年頃刻,這裡補足前片結句天上勝人間意,並用《高唐賦》字面。

蝶戀花

曉日窺軒雙燕語,似與佳人,共惜春將暮。屈指艷陽都幾許,可無時霎閒風雨[1]。流水落花無問處,只有飛雲,冉冉來還去。持酒勸云云且住,憑君礙斷春歸路[2]。

[1]「可無」猶說「豈無」,口氣還要軟一些。「時霎」,猶一霎。「可無時霎閒風雨」,實際一定會有閒風雨的,至少是一剎那,卻說得十分微婉。周邦彥《浣溪沙》:「一春須有憶人時。」實際上是一定有,卻用這「須」字。這些都可見語助活用之妙。

[2]這下片和前錄黃庭堅《清平樂》詞相近。流水落花既不可問,難道飛雲就可問麼?浮雲是最虛飄飄的,又豈能憑他遮住春的歸路呢!全篇悲涼,卻用微婉語寫出。

如夢令

遙夜沉沉如水,風緊驛亭深閉。夢破鼠窺燈[1],霜送曉寒侵被。無寐,無寐,門外馬嘶人起。

[1]寫旅舍荒寂、行客待曉的景況。點著「油盞火」(吳語,油燈),耗子偷油吃。「夢破鼠窺燈」,「窺」字得神。

南歌子

香墨彎彎畫,燕脂淡淡勻。揉藍衫子杏黃裙。獨倚玉闌無語,點檀唇[1]。人去[2]空流水,花飛半掩門。亂山何處覓行雲,又是一鉤新月,照黃昏[3]。

[1]檀色,近赭的紅色,屢見《花間集》,如張泌《生查子》「檀畫荔枝紅」,表示這個顏色最為明白。這口紅只圓圓地塗在唇中間,故曰「點」。李珣《浣溪沙》「翠鈿檀注助容光」,「注」,亦「點」也。又稱「檀的」。杜牧《寄澧州張舍人笛》「檀的染時痕半月」,寫形狀尤為明白。

[2]上片寫一獨立的美人,多用顏色字面渲染映射,如一幅工筆畫。過片用「人去」兩字緊接上文,非常清楚。

[3]下片亦不多說情事,只是寫景,「人去」以下,一氣呵成,絕無停頓,真見得風流雲散,其意自明,亦無須多說了。

浣溪沙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1],淡煙流水[2]畫屏幽。自在飛花輕若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閒掛小銀鉤[3]。

[1]言春陰寒重故似秋。韓偓《惜春》:「節過清明卻似秋。」以「無賴」形容春光,屢見杜甫詩,如「韋曲花無賴」(《奉陪鄭駙馬韋曲》二首之一),「無賴春色到江亭」(已見前《望海潮》注[7]引)。這裡用法亦相似,言其不可人意。「無賴」字面見《史記.高祖本紀》及《張釋之傳》。賴,依靠;無賴,不可靠。引申有多義,如狡猾無用等等,總之是不得人心。

[2]「淡煙流水」,屏上的風景。

[3]下片偶句,情景雙融,境界略似崔櫓《過華清宮詩》三首之三:「濕雲如夢雨如塵。」全篇不甚分析層次,亦不寫人物,而伊人宛在,情蹤自見。末借掛起簾櫳一點,用筆極輕淡,卻收束正好,意境彷彿李璟詞「手卷真珠上玉鉤」,惟彼作起筆,此乃結語耳。

踏莎行[1]

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2]。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3]。驛寄梅花,魚傳尺素[4],砌[5]成此恨無重數。郴江[6]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7]。

[1]汲古閣本題「郴州旅舍」。今湖南郴縣。

[2]這有兩重意思:桃花源,避世的地方,也就彷彿神仙的境界,表示嚮往,陶潛記中本假雲在武陵;武陵,今湖南常德,作者貶官南去時北望,離家鄉愈遠,也有思鄉之意。

[3]寫景甚工。王國維《人間詞話》評為「淒厲」。「斜陽」與「暮」似重複,卻不為病,詳見汲古閣本《淮海詞》本篇附註及《詞林紀事》卷六。

[4]周邦彥《片玉詞》卷二陳元龍注引《荊州記》:「吳陸凱與范曄善,自江南寄梅花與曄,並贈詩曰:『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尺素」見前晏殊《蝶戀花》注[4]。

[5]「砌」,堆砌,猶言堆疊,動詞。

[6]郴江在郴州,北流入湘水。

[7]汲古閣本此詞附註:「釋天隱注三體唐詩,謂此二句實自『沅湘日夜東流去,不為愁人住少時』變化。然『邶』之『毖彼泉水,亦流於淇』,已有此意,秦公蓋出諸此。」所引唐詩,為戴叔倫《湘南即事》詩。劉長卿《岳陽館中望洞庭湖》:「孤舟有歸客,早晚過瀟湘。」意亦略同。這類句法淵源承襲固已甚久,而秦此詞卻語法生新,寫出望遠思鄉的真情,傳為東坡所讚賞,將這二句寫在自己的扇頭。(見《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十,又《詩人玉屑》卷二十一引《冷齋夜話》。今本《冷齋夜話》不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