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大唐詩人往事:錦繡江山裡的飛揚與沉潛 > 陸羽·一茶一世界 >

陸羽·一茶一世界

關鍵詞:

茶聖、棄兒

警句:

惟羨西江水,曾向金陵城下來。

1.

此前介紹過的詩人,無論家世顯赫或卑微,總還是有個家世背景的。

陸羽卻例外,他是個隨河水漂流的棄兒,連生身父母姓甚名誰都不知道。

有好心的僧人將他收養在寺廟裡,他卻偏偏執念著血緣天倫,不願意在出家的禁慾生活裡做一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人。

陸羽的人生是以逃亡為始終的,也許是因為他太恐懼被拋棄的滋味,所以寧願自己主動跑開。他從收養他的寺院裡逃走,與優伶們混在一起,在戲台上插科打諢,博人一笑。那時候人們發現這個孩子雖然相貌醜陋,還有點口吃,卻實在有過人的喜劇才能。假如那時候的演藝事業能有今天這般發達,陸羽很可能會成為一代諧星。

當然,他的成就一定不止於此。

他是一個愛學習、愛歸納的人,很有理論家的潛質。

搞笑演出期間,他憑著在寺院裡接受過的那一點極粗淺的文化教育,寫下了一篇題為《謔談》的萬言長文。那時候的演藝界人士屬於社會底層,即便再如何有名有利,也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陸羽以理論專著大大露了這麼一手,這簡直令同行們心生敬畏了。

這樣的人才,想不嶄露頭角都難。

2.

喜劇演員陸羽毫無懸念地得到了提拔。那是唐玄宗天寶年間,官府任命陸羽來做優伶們的老師。在普遍歧視演藝圈的那個年代,這個任命屬於矬子裡拔將軍的明智之舉;而作為一名毫無家庭背景的無志青年,這份差使也實在是一個不錯的營生。

但是,陸羽又逃走了。

不吃已經到手的官飯,這對於底層青年來說不知道需要多大的勇氣和自信。

也許是因為隨著年紀的增長,陸羽身上文藝青年的憂鬱氣質漸漸壓過了滑稽天性。他不願再絞盡腦汁逗人發笑,只想找一處風花雪月的小資場所,望著頭頂的白雲或腳下的溪水發發呆,然後關起門來讀幾本閒書,找三五好友聊天喝酒。

今天常有人說納蘭性德那樣的生活是小資的典範,其實那是貴族式的閑雅,陸羽才真正算得上小資的始祖。

3.

苕溪發源於天目山,注入太湖。溪流兩岸多有苕花,秋風起時漫天散如飛雪。再難找出另一個地方比苕溪更適合陸羽的氣質,而逃亡後的他果然就在這裡住了下來。此時的陸羽,已經從一個善於戲謔的優伶搖身變成了一名高潔優雅的隱士。雖然貌醜和口吃照舊,但似乎一切都不同了。

陸羽的苕溪生活具有行為藝術家的表演風範,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他常常曠野獨行,長久而忘情地吟誦古詩,往來徘徊,直到月亮落下山去,他便一路號啕著回家。人們將他比作楚狂接輿,就是以狂歌笑話過孔子的那個楚國人。

就是在這樣的生活裡,陸羽培養出了後來使他名垂萬世的獨特愛好:喝茶。

唐人的喝茶習慣和今人大不相同,那時候幾乎把茶當藥來喝——

不是沖泡,而是熬煮;不是單單煮茶,而是要把茶混合著蔥、姜、鹽、陳皮、薄荷之類的東西一起熬煮,所以煮出來的東西不叫茶水而叫茶湯。

那時候煮進鍋裡的茶也並非如今天這樣的茶葉,而是茶餅(今天就只有普洱茶仍然保持著茶餅的傳統了)。假如我們乘坐時間機器回到唐朝接受茶湯的款待,我們一定覺得那是一種有中藥味道的奇怪飲料,無論如何也不是茶。

直到宋代才從煮茶變為點茶,而我們今天的喝茶方式其實是晚到明朝才確立下來的。陸羽雖然被公推為茶聖,但到底還在煮茶的傳統裡,哪怕是他親手烹製的一碗茶湯,在今天看來也是有點令人望而生畏的。

4.

無論如何,陸羽第一個發現了茶的純粹之美。

一碗好的茶湯,意味著更多地發揮茶的本味,少用五花八門的作料來干擾它。

當然,富於小資趣味的茶聖當然不只是一個僅會雕琢滋味的大廚,他講究茶、水、火、器四者的完美配合,使從煮茶到飲茶的一整套流程成為一場娛人娛己的行為藝術的表演。而陸羽也繼續發揮了自己那理論家的天賦,總結煮茶要領,寫作《茶經》三卷。

正是因為有了陸羽的這些努力,當時的人們才漸漸興起了喝茶的風氣。

那個時候靠隱居成為名士的人有很多,但還沒有靠煮茶成為名士的。陸羽作為史上第一位煮茶名士,難免會遭遇一點尷尬。御史大夫李季卿到江南就任宣撫使,聽說陸羽的名聲,便派人召他前來。陸羽穿著鄉下人的衣服,提著全套茶具來到衙門。然而李季卿在欣賞過茶聖親手烹製的茶湯妙品之後,做了一件在今天看來似乎該做的事情:

叫來奴僕付給陸羽三十文茶錢。

朝廷大員並不白吃白喝,這種廉潔自律的操守很值得鼓勵,但陸羽是以士君子自居的,君子之交淡如水,給錢就等於不給面子,就等於將自己只當作一名卑賤的茶販子看待。何況三十文買茶倒也不失厚道,但茶藝又哪裡是區區三十文就可以買下的!這位李大人不但低看了自己,也實在是個不懂風雅的人哪。

自尊心大受挫傷的茶聖回家之後寫了一篇《毀茶論》,痛悔自己失身於茶道。

5.

古代社會講究尊卑秩序,「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不要說山野村民陸羽,就算是有官職在身的名畫家閻立本,也因為畫家身份而被皇帝當作下人呼來喝去,以至於私下叮囑子孫千萬隻要讀書,不要學藝。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裡,陸羽所感受到羞辱倒也不是緣於李季卿的故意為難。他的《毀茶論》幸好也只是一時的激憤之語,否則中國人喝茶的口福恐怕要推遲許多年了。

陸羽會著書,會寫詩,士君子的基本素養一樣不缺,而能否得到士君子的平等對待就要看機緣了。古時畫師(如顧愷之)、琴師(如董廷蘭)、茶師(如陸羽),哪怕是一代宗師,難免也要仰人鼻息地過日子。陸羽後來投靠了鮑防,正如董廷蘭投靠房琯一樣。

陸羽的詩寫得瀟灑,只是在社交場合與人聯句最多,獨立創作較少。

可見詩歌於他而言既不算是什麼藝術創作,也不是抒發心志或排遣苦悶的工具,只是社交技術之一種而已。在少量獨立成篇的作品裡,《歌》是最像陸羽本人的:

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

不羨朝入省,不羨暮入台;

惟羨西江水,曾向金陵城下來。

這首詩文辭淳樸到了極致,簡直有點像大白話了,但閒雲野鶴的氣質若非這般樸實無華的修辭則不足以傳達。他羨慕的只有水,因為他的生命只是茶。

陸羽名字考陸羽,字鴻漸。陸羽是個棄兒,不知父母是誰。稍稍長大之後,他用《周易》為自己占卜,佔得的爻辭是「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大意是說大雁落到了地面,它的羽毛可以供禮儀之用),於是命名自己姓陸,名羽,字鴻漸。小說《圍城》主人公方鴻漸的名字常被認為是取自和陸羽一樣的爻辭,其實《周易》漸卦有「鴻漸於陸」的爻辭,還有一條「鴻漸於陸,夫征不復,婦孕不育」,大意是說大雁落到了地面,丈夫外出不歸,婦女有孕而未能生育。是這條爻辭,而非陸羽那條,應當才是方鴻漸名字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