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此生喜讀納蘭文:我是人間惆悵客 > 尚書通考序 >

尚書通考序

宋元之際,閩之樵川儒學蔚起,若嚴粲明卿之於《詩》1,黃清老子肅之於《春秋》2,黃鎮成元鎮之於《易》、於《書》,易有《通義》,書有《通考》,各十卷。予所見者,惟嚴氏之《詩緝》、黃氏之《尚書通考》而已。《通考》紀《尚書》名物度數,舉夫七政、九疇、六宗、五禮、方州之貢賦水土、律呂之長短忽微,皆著其說。說有未盡,復系以圖。彙集諸家而衷以己意,詳且備矣。夫書以載道3,二帝三王之大經大法存焉4。度數名物,靡非經法之所寓,稍有未晰,則無以措諸事而施於用,何以免不學牆面之譏乎5!是編由器而寓夫道,由數以達其義,學者能詳考精察,於以定禮樂、設制度有裕如者矣。元鎮書成,執政因薦為江西路儒學提舉。命下,祿不及而卒,集賢議謚曰「貞文」,處士以旌之。當時如元好問、安熙亦皆以下僚布衣得與易名之典6,於以見元節惠之錫,不視爵位為予奪,亦可錄也。

【箋注】

1嚴粲:字明卿,精通《毛詩》。

2黃清老:字子肅,有《春秋經旨》。

3書以載道:經書(此處尤其指《尚書》)是用來表達一定的思想﹑道理的。這裡的「道」多指儒家思想。

4二帝三王:二帝,唐堯、虞舜;三王,夏禹、商湯、周文王和周武王。大經大法:根本的原則和法規。明劉若愚《酌中志·大內規制紀略》:「後殿匾曰:『學二帝三王,治天下大經大法。』」

5牆面:牆面而立。面對牆壁,目無所見。比喻不學無術。《書·周官》:「不學牆面。」孔傳:「人而不學,其猶正牆面而立。」《論語·陽貨》:「人面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牆面而立也與!」劉寶楠正義:「向牆面之而立,言不可行也。」

6下僚:職位低微的官吏。易名:指古時帝王、公卿、大夫死後朝廷為之立謚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