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此生喜讀納蘭文:我是人間惆悵客 > 三易備遺序 >

三易備遺序

《周禮》: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1,二曰《歸藏》2,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杜子春注曰3:「連山,虙戲,歸藏4,黃帝。」合周易為三代之書。《連山》首艮,夏用之;《歸藏》首坤,商用之;《周易》首乾,周用之。孔子歎杞宋無征5,於杞得夏時,於宋得坤乾,康成注以夏時為夏四時之書6,其存者有《小正》7,《坤乾》,商陰陽之書,其存者有《歸藏》。考班固《藝文志》,《歸藏》不著於錄,康成何從得之?毋亦張霸古文尚書之流乎8?隋志有薛貞注《歸藏》十三卷,至唐已亡。別有司馬應注。又有《連山》十卷。宋《崇文總目》獨存《歸藏》,《初經》《齊母》《本蓍》三篇,間見諸書所引,頗類諸子百氏之語。愚竊以為太卜之所掌者,三易之筮法,鏚人掌三易以辨九鏚之名,但有端龜命蓍、吉凶悔吝之兆9,原無彖、爻所繫之辭。孔子所得,或出獻老口授,非有成書,故後世無傳。否則秦政禁書,二易當以卜筮得存,不應不見於西漢也。宋東嘉朱日華氏精心象數之學,以為天下有亡書,無亡言。因夏時坤乾之言,即河洛先、後天之圖,推五行生成,以明五十五圖之為洛書,述連山象數圖以備夏易之遺;推五行納音以明四十五數之為河圖十,述歸藏象數圖以備商易之遺;因先天、後天之體用即像數之合,以證羲文之合⑪;以繇爻彖象之辭證互體⑫,演反對互體圖例,以備周易之遺。而首之以河圖洛書之辯,凡為書十卷。日華中嘉定辛未武科,官承節郎,差處州、龍泉、遂昌、慶元及建寧、松溪,政和巡檢。家則堂提刑兩浙,見其書,異之。因進於朝,請收之冗散之役,處以校讎之任。時為鹹淳八年之夏。未三年,紀元德祐,不及收用,徒錄其書於後省,而宋社屋矣⑬。其子士可、士立先後補成,乞序於同邑林千之以傳之。父子用心於是書,可謂勤矣。日華名元升,溫之平陽人。士可登開慶己未武科。千之字能一,舉寶祐癸丑進士,官編修。林霽山贈之以詩⑭,有「大雅凋零尚此翁」句,蓋宋之遺老也。

【箋注】

1《連山》:古《易》名。《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賈公彥疏:「其卦以純艮為首,艮為山,山上山下是名連山,雲氣出內於山,故名《易》為《連山》。」

2《歸藏》:三《易》之一,相傳為黃帝所作。《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賈公彥疏:「此《歸藏易》,以純坤為首,坤為地,故萬物莫不歸而藏於中,故名為《歸藏》也。」

3杜子春:東漢經學家。西漢末從劉歆受《周禮》。

4虙(fu)戲:伏羲。《詩·陳風序》「陳譜」毛傳:「陳者,太皋虙戲氏之墟。」孔穎達疏:「虙戲即伏犧,字異音義同也。」

5杞宋無征:資料不足,不能證明。《論語·八佾》:「夏禮吾能之,杞不足征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征之矣。」

6康成:鄭玄。東漢末年經學大師,字康成。

7《小正》:《夏小正》,中國最早的物候專著。原為《大戴禮記》第四十七篇,後為單行本。出自先秦,共包括動植物物候現象六十八條、氣像現象七條、農事和畜牧十一條,除二月和十二月外,每月均有定季節的星象。

8張霸:東漢大臣。師從樊鯈。博通五經。

9悔吝:災禍。《易·系辭上》:「悔吝者,憂虞之象也。」

十納音:古以五音(宮、商、角、徵、羽)十二律(黃鐘、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大呂、夾鍾、仲呂、林鍾、南呂、應鍾)相合為六十音,與六十甲子相配合,按金、火、木、水、土五行之序旋相為宮,稱為納音。參閱宋沈括《夢溪筆談·樂律一》、清錢大昕《納音說》。

⑪羲文:伏羲氏和周文王的並稱。《後漢書·班固傳下》:「今論者但知誦虞夏之《書》,詠殷周之《詩》,講羲文之《易》。」李賢註:「伏羲畫八卦,文王作卦辭。」

⑫繇(zhou):通「籀」。古時占卜的文辭。《左傳·閔公二年》:「成風聞成季之繇,乃事之而屬僖公焉。」杜預註:「繇,卦兆之占辭。」互體:《易》卦上下兩體相互交錯取象而成之新卦,又叫「互卦」。

⑬社屋:猶社廟。社與宗廟。《宋書·武帝紀論》:「晉自社廟南遷,祿去王室,朝權國命,遞歸台輔。」

⑭林霽山:南宋詩人林景熙,字德陽,號霽山,入元不仕。其詩感懷故舊,追念宋室,風格淒愴。